2013-2014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3069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煤液化或气化,获得清洁燃料 B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 C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 2.510-6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胶体的分散质直径在 1-100nm之间,故 D错。 考点:考查环境保护、胶体的特征。 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需的药品,其中不正确的是 A FeCl2中有 CuCl2(铁粉) B KCl

2、中有杂质 K2SO4(氯化钡) C N2中混有 O2(灼热的铜粉) D CO2中混有 HCl(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 D、氢氧化钠不但除去了氯化氢,也吸收了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考查气体的除杂问题。 下列溶液中的 Cl-的物质的量与 50 mL 1 mol L-1 MgCl2溶液中相等的是 A 150 mL 1 mol L-1的 NaCl溶液 B 75 mL 0.5mol L-1的 CaCl2溶液 C 50 mL 2 mol L-1的 KCl溶液 D 75 mL 1 mol L-1的 FeCl3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 n = C V, 50 mL 1 mol L

3、-1 MgCl2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 A为 0.15 mol; B为 0.075 mol; C为 0.1 mol; D为 0.225 mol。 C、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等体积的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铝溶液分别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硫酸钡的质量相等,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3:3:1 B 6:3:2 C 3:2:1 D 1:1:1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成硫酸钡的质量相等,根据硫酸根守恒可得,三中物质提供的硫酸根相等。设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a mol、硫酸镁的物质的量为 b mol、硫酸铝的物质的量为 c mol,则有 a=b=3c

4、, a:b:c=3:3:1,所以 A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 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 NA B NA个甲烷分子和 1mol甲烷的质量相等 C 2 L 1 mol L-1的盐酸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约为 2NA D常温下, 0.05 mol CO 和 SO2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 0.1NA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 22.4L; B、 1mol甲烷分子中含有 NA个甲烷分子; C、不知道体积,无法计算; D、 CO 和 SO2中氧原子不同,不知道比例无法计算。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

5、常数、气体体积等相关知识。 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和强酸溶液反应的氧化物就是碱性氧化物 B不能跟碱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酸反应 C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物只有盐和水或与水反应只生成碱; B、不能跟碱反应的氧化物也可能不和酸反应,例如:一氧化碳等不成盐氧化物;C、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过氧化钠; D、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例如: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 考点:考查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饱和氯水长时间放置后,下列微粒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增

6、加的是 A Cl B HClO C Cl2 D ClO 答案: A 试题分析: Cl2+H2O HCl+HClO, HClO 见光分解,导致平衡右移,且HClO HCl,所以 Cl 浓度增大。 考点:考查氯水的性质。 V L浓度为 1 mol L-1的盐酸,欲使其浓度增大 1倍,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HCl气体 22.4V L B将溶液加热浓缩到 0.5V L C加入 10 mol L-1的盐酸 0.2V L,再稀释至 1.5V L D加入 V L 3 mol L-1的盐酸混合均匀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通入气体后,溶液的体积不再是 VL; B、加热浓缩时盐酸会挥发;

7、C、根据 C(HCl)= 可得 C(HCl)= =2 mol L-1,故 C正确; D、混合溶液体积不能相加。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工业上常用 FeCl3溶液与铜反应制作印刷电路板。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取上述反应后溶液 10 mL进行分析,测得其中c(Fe3+)为 1mol L1 。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干燥,可得到沉淀l7.22g。则上述反应后的 10mL溶液中 c(Cu2+)为 A 0.5mol L1 B 1.5 mol L1 C 0.4 mol L1 D 0.25 mol L1 答案: B 试题分析:

8、根据反应方程式 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设 Cu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则 FeCl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a,根据电荷守恒:3c(Fe3+)+2c(Fe2+)+2c(Cu2+)=c(Cl-), c(Cl-)=17.22g143.5 g mol1 0.01L=12 mol L1 ,可得: 31+22a+2a=12,故 a=1.5,即 c(Cu2+)=1.5 mol L1 。 考点:考查电荷守恒、物质的量的计算。 现有 和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等 B X元素的质量数为 A C 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D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

9、全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表示质子数为 Z,质量数为 A的 X原子,故 A对 B错; C、如H1+最外层不是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D、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 0.2 mol L-1 Na2SO4溶液中含有 Na+和 SO42 总物质的量为 0.6 mol B 50mL 2 mol L-1的 NaCl溶液和 100mL 0.5mol L-1MgCl2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用 1 L水吸收 22.4 L氯化氢(标况下)所得盐酸的浓度是 1 mol L-1 D 10 g 98%的硫酸(密度为 1.84g cm3 )与 10mL

10、 18.4mol L1 的硫酸的浓度是相同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知道体积,无法计算物质的量; B、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的体积没有关系; C、溶液的体积为 1升,而不是溶剂的体积为 1升; D、根据公式c= 可得。 考点: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冰水混合物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水煤气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稀硫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淀粉溶液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稀硫酸和食

11、醋既都是混合物;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水溶液显碱性。 考点:考查物质的名称和分类。 我市大纵湖风景区被称为天然氧吧,其原因是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空气负离子,被称为 “空气维生素 ”。 O2-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其摩尔质量为 A 33 g B 32 g C 33 g mol1 D 32 g mol1 答案: D 试题分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 mol1 考点:考查摩尔质量的单位。 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 KCl溶液 B液态 HCl C熔融的 NaOH D蔗糖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KCl溶液能导电,是混合物; B液态

12、 HCl是电解质,但不能导电; C熔融的 NaOH 能导电,是电解质; D蔗糖溶液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考点:考查电解质、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相同物质的量的 N2和 CO两者相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占的体积一定相等 B所含原子总数相等 C所含电子总数相等 D所含分子数相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所以 A错。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气体体积等相关知识。 与 0.2mol H2O 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A 0.2molHNO3 B标况下 2.24L CH4 C 1.7g NH3 D 1.5051022个 HCl分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0.2mol H

13、2O 含有氢原子 0.4mol。 A、含有氢原子 0.2mol; B、n(CH4)= =0.1mol,含氢原子 0.4mol,故 B正确; C、 1.7g NH3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氢原子为 0.3 mol。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相关计算。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沉淀的过滤 C石油的分馏 D NaCl固体的称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 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要与烧瓶支管口下端相平; D、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倒了。 考点: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简单的实验操作。 2013年 2月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引起国

14、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235 92U是一种重要的核燃 料, 235 92U和 238 92U的关系是 A中子数相同 B同种原子 C同位素 D同种核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同位素指的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 考点:考查同位数的概念。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的是 A 2Fe 3Cl2 2FeCl3 B Fe2O3 3CO 2Fe 3CO2 C CaO CO2=CaCO3 D H2SO4 2NaOH = Na2SO4 2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判断。 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

15、组在实验室制取漂白粉,并探究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的条件和产物。 已知: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备氯气,同时生成 MnCl2。 氯气和碱的反应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较高时,氯气和碱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6Cl2 + 6Ca(OH)2 5CaCl2 + Ca(ClO3)2 + 6H2O 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甲 乙 丙 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作用是 。 该兴趣小组用 300mL 12mol/L盐酸与 17.4g MnO2制备氯气,并将所得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标况下氯气 L, Ca(ClO)2 g

16、。 ( 2)小组成员发现,产物中 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他们讨论后认为,部分氯气未与石灰乳反应而逸出,以及温度升高是可能原因。为了探究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他们另取一定量的石灰乳,缓慢、匀速地通入足量氯气,得出了 ClO 、 ClO3 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 n)与反应时间( t)的关系曲线,粗略表示为下图(不考虑氯气和水的反应)。 图中曲线 表示 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 所取石灰乳中含有 Ca(OH)2的物质的量为 mol。 另取一份与 等物质的量 Ca(OH)2的石灰乳,以较大的速率通入足量氯气,反应后测得产物中 Cl 的物质的量为 0.35mol,则产物中 =

17、 。 答案:( 1) 4HCl (浓 ) + MnO 2 MnCl2 + C12 + 2H2O; 饱和食盐水;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4.48; 14.3; ( 2) ClO3 0.25 2: 1 试题分析:( 1) MnO 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浓 HCl中的 Cl 氧化为 C12,同时本身被还原为 Mn2+。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 C12中混有 HCl, HCl极易溶于水,为了减少 C12的溶解,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根据方程式: 4HCl (浓 ) + MnO 2 MnCl2 + C12 + 2H2O, 300mL 12mol/L盐酸与 17.4g MnO2反应,盐酸过量,用二氧化

18、锰计算可得 V( Cl2) =4.48L;再根据反应: 6Cl2 + 6Ca(OH)25CaCl2 + Ca(ClO3)2 + 6H2O 可得生成 mCa(ClO)2=14.3g 。( 2) 氯气和碱开始反应时温度较低,没有 Ca(ClO3)2生成,反应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生成了 Ca(ClO3)2 。 图像显示当 Ca(OH)2完全反应后,生成 ClO3 0.05 mol,生成 ClO 0.1mol,根据关系式: 6Ca(OH)2 2ClO3 和 Ca(OH)2 Cl O 可得消耗石灰乳 0.25 mol; 设生成 ClO amol 、生成 ClO3 bmol ,根据电子守恒 a +5

19、b=0.35;无论生成 CaCl2、 Ca(ClO)2还是 Ca(ClO3)2,氯原子都是钙的 2倍,根据原子守恒可得: a +b +0.35=0.252;联立两个守恒可得 a =0.1, b=0.05。 考点:考查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氧化还原反应。 填空题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填选项字母) A分液 B过滤 C萃取 D蒸馏 E蒸发结晶 F高温分解 分离 CCl4和 H2O: ; 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 CaCO3: ; 除去 CaO 固体中少量的 CaCO3固体: ; 从碘水中提取碘: ; 分离 CCl4(沸点为 76.75 )和甲苯(沸点为 110.6 )的液体

20、混合物: 。 答案: A B F C D 试题分析: CCl4和 H2O 互不相溶,会分层,所以用分液法; CaCO3不溶于水,过滤可除; 加热 CaCO3固体高温分解得到 CaO 和二氧化碳; 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萃取法; CCl4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法分离。 考点:考查除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A、 B、 C、 D、 E五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且均小于 18。 A元素原子核外只有 1个电子; 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C可形成两种化合物 BC 和 BC2, B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 BC 有毒, BC2可用于灭火; 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

21、的三分之一; E 具有与 Ar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 1)写出 A、 C两种元素的符号: A , C 。 ( 2)写出 D原子和 E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原子 , E 离子 。 ( 3)由 A、 B、 C、 D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其电离方程式为 。 ( 4)写出 A、 C、 D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稀溶液,常温下和 E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H; O; ( 2) ( 3) NaHCO3 ; NaHCO3 = Na+ + HCO3 ; ( 4)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H2O; 试题分析: A元素原子核外只有 1个

22、电子,所以为 H元素; 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O 元素; B、 C可形成两种化合物 BC 和 BC2, B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 BC 有毒, BC2可用于灭火,所以 B为碳元素; 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分之一,为钠元素; E 具有与 Ar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为氯元素。( 3)由 A、 B、 C、 D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HCO3, HCO3 为二元弱酸的酸式根,不能拆开。( 4)氯气和碱发生歧化反应。 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 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 1000mL 1 mol L-1NaOH溶液以备使用。 ( 1)该同学应选择

23、 _mL的容量瓶。 ( 2)其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则如图操作应在下图中的 (填选项字母 )之间。 A 与 B 与 C 与 ( 3)该同学应用托盘天平称取 NaOH固体 g,用质量为 33.1 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 NaOH固体时,请在下图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 (填选项字母)。 ( 4)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大小有何影响 (填 “偏大 ”、 “偏小 ”或 “无影响 ”)。 定容时,俯视读数,浓度会 ; 转移溶液过程中,少量液体溅出来,浓度会 ; 容量瓶未干燥,浓度会 ; 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凹面低于刻度线,浓度会 。 ( 5)配制溶液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动作要快,否则由于 ,会

24、使配制的 NaOH溶液的浓度比 1 mol L-1 (填 “大 ”或 “小 ”)。 答案:( 1) 1000; ( 2) C; ( 3) 40.0; c; ( 4) 偏大 偏小 无影响 无影响 ( 5) NaOH易潮解、易吸收空气中的 CO2而变质(答出一点即可); 小 ; 试题分析:( 1)配制 1000mL溶液只能使用 1000mL容量瓶;( 2)图中为往容量瓶中加水,距离刻线 1 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所以加在 之前;( 3)根据公式: m=M n n=C V可得 m=40.0g,称量时游码位置为 3.1,选 C;( 4) 定容时,俯视读数,水没有加到刻线,浓度会 偏大; 转移溶液过程中

25、,少量液体溅出来,溶质损失一部分,浓度会偏低; 容量瓶未干燥,最后要加水,没有影响; 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凹面低于刻度线,有部分溶液留在瓶塞和瓶壁,没有影响,不能再加水,否则浓度会减小。( 5)配制溶液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动作要快,否则称量时氢氧化钠潮解而导致称量不够而浓度减小。 考点: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为维持人体血液中的血糖含量,在给病人输液时,通常用葡萄糖注射液。如图是医院病人输液使用的一瓶质量分数为 5%的葡萄糖( C6H12O6)注射液标签,请认真观察标签上所列内容后计算 : ( 1)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 L-1(结果保留 2位有效数字)。 ( 2)该溶液的密度为 g mL-1。 ( 3)如果从该瓶中取出 75g葡萄糖注射液,将其变为 15%的注射液,需要加入 g葡萄糖固体(精确到 0.1g)。 答案:( 1) 0.28 ( 2) 1 ( 3) 8.8 试题分析:( 1)根据 C= 、 n= 可得;( 2) = 、 可得;( 3)设需要加 mg,则有 755%+m=(75+m)15%, m=8.8g。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溶液的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