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延庆县高三第一次模拟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3100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北京市延庆县高三第一次模拟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北京市延庆县高三第一次模拟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北京市延庆县高三第一次模拟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北京市延庆县高三第一次模拟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北京市延庆县高三第一次模拟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北京市延庆县高三第一次模拟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近年来,北京公共汽车大部分采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的燃料,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石油短缺 B降低成本 C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加大发动机的动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需从环境角度考虑。用天然气作燃料,与石油相比,产生的二氧化硫及颗粒物少,对空气的污染小,属于洁净能源,因此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 1 mol X和 1mol Y,分别于 300 和 500 开始发生反应: X(g)+Y(g) 3Z(g), Z的含量( Z%)随时间 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在 t3时刻改变曲线

2、 b某一实验条件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 a是 500 时的图像 B从 0到 t1时刻,反应物 X(g)的 C t2时刻生成物 Z的量 D t3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反应开始时 b曲线的反应速率快,所以 b的温度高,曲线 b是500 时的图像 ,错误; B、从 0到 t1时刻, b反应速率大于 a,所以 v( 500 oC) v( 300 oC) ,错误; C、 t2时刻生成物 Z的量相同,所以 n( 300 oC) = n( 500 oC) ,错误; D、从 a到 b,升高温度, Z的含量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正向是放热反应。 t3时刻 Z的含量增

3、加,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可能为降温或减小压强,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对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能力,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如图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下列关于普伐他汀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不能通过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B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C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 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 1molNaOH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可以通过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B、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错误; 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加成,含有羧基、羟基,可取代,有醇羟基且邻碳有

4、氢可消去,正确; D、酯基与羧基均可与 NaOH反应,所以 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NaOH反应,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官能团的化学性质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用图 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B用图 装置制取和收集乙烯 C用图 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 D用图 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因为有水生成,所以发生装置的试管应向下倾斜,错误; B、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的是乙醇,不是乙烯,错误; C、灼烧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错误; D、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所以用饱和碳酸钠吸收,正确,答案:选 D。

5、 考点:考查对实验室制取氨气、乙烯、乙酸乙酯以及灼烧仪器的判断 原电池与电解池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装置 装置 装置 A装置 研究的是电解 CuCl2溶液, b电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B装置 研究的是金属的吸氧腐蚀, Fe上的反应为 Fe-2e- = Fe2+ C装置 研究的是电解饱和食盐水, B电极发生的反应: 2Cl-2e- = Cl2 D三个装置中涉及的主要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装置 中 b 极是阴极,阳离子放电,所以有红铜析出,正确; B、装置 中 Fe、 C、食盐水构成原电池,在中性环境中铁易发生吸氧腐蚀,铁做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6、 Fe-2e- = Fe2+,正确; C、装置 中 B极为阴极,阳离子放电,则 B极有氢气放出,氯气应在 A极放出,错误; D、电化学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电化学的反应原理,电极反应、离子放电顺序,电化学腐蚀 对四支分别盛有无色溶液的试管,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氯水和 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原溶液中有 I- B 滴加 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C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 Na+、无K+ D 滴加稀 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

7、溶液中一定无NH4+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I2单质在 CCl4层中的颜色为紫红色,滴加氯水和 CCl4,振荡、静置,下层为 CCl4层,下层溶液显紫红色说明下层有 I2生成,所以证明原溶液中有 I-,正确; B、滴加 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不一定存在 SO42-,可能含有 Ag+、 CO32-等 ,错误; C、焰色反应时火焰呈黄色,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Na+,有无 K+不能确定,需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错误; D、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无 NH4+,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需加热溶液后再进行判断,错误,答案

8、:选 A。 考点:考查 I-、 SO42-、 Na+、 K+、 NH4+的检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O2和 SO2都是可形成酸雨的气体 B所有的维生素都易溶于水 C亚硝酸盐属于食物防腐剂,可以适量地添加于食物中 D雾霾主要是由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导致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NO2 和 SO2 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形成酸雨,正确; B、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前者易溶于油脂,后者易溶于水,错误; C、在食物中加入适量的防腐剂,可以有效的减缓食物的腐败变质,正确; D、雾霾是雾与霾的统称,主要是由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

9、化物、烟尘以及机动车尾气、建筑 扬尘等导致的,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酸雨的形成,维生素的水溶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雾霾的形成 填空题 ( 15分)已知:化合物 F是用于制备药品盐酸祛炎痛的中间产物,其合成路线为: 已知:( ) RNH2+R/CH2Cl RNHCH2 R/+HCl( R和 R/代表烃基) ( )苯的同系物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如: ( ) (苯胺,弱碱性,易氧化) ( ) 与浓硫酸、浓硝酸混合在不同温度下会得到不同产物。 回答下列问题: ( 1) 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 E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 ( 2)反应 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反应序号

10、) ( 3)检验 D中官能团的实验操作如下:取少量 D于试管中, ( 4) C的结构简式是 ( 5) D+EF的化学方程式: ( 6)已知 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对位氨基)在一定条件下,可聚合成 热固性很好的高分子 ,写出合成此高聚物的化学方程式: ( 7)已知某有机物 M的分子式为 C9H11Cl,符合下列条件的 M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与 D互为同系物 M为二取代苯化合物。 答案:( 1)氯原子( 1分);氨基( 1分)、羧基( 1分) ( 2) ( 2分) ( 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冷却后取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氯原子。( 2分) ( 4

11、) ( 2分) ( 5) ( 2分) ( 6) ( 2分) ( 7) 15( 2分) 试题分析:( 1) 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氯原子, E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氨基、羧基 ( 2)根据取代反应的特征 “有上有下 ”及反应条件, 反应 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3)检验氯原子的存在,需使其成为氯离子再加如硝酸银溶液进行检验,注意加入硝酸银前应使其溶液为中性或酸性,一般步骤为:取少量 D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冷却后取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氯原子。 ( 4) A甲苯与浓硫酸、浓硝酸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B邻硝基甲苯(根据 E的结 构简式可知硝

12、基在邻位),因为氨基也易被氧化 ,所以 B中的甲基先被氧化,生成 C,所以 C为 ,然后硝基再被还原为氨基 ( 5)由题目所给已知得 D、 E发生取代反应, D中的氯原子取代 E中氨基上的氢原子,化学方程式为 ( 6)氨基与羧基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多肽或蛋白质,所以对氨基苯甲酸的缩聚反应方程式为 ( 7) M比 D分子式多了 2个 -CH2,且 M中有两个取代基,与 D互为同系物,则 M两个取代基的形式可以 是 -Cl、丙基,丙基有两种; -CH2-CH2- Cl、 -CH3; -CHCl-CH3、 -CH3; -CH2Cl、 -CH2-CH3,苯的二取代物都有邻、间、对三 种形式,所以共有 1

13、5种。 考点:考查官能团的名称及检验,反应类型,物质的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等 X、 Y、 Z、 L、 M、 N 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 Y、 Z、 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 M是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N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 1) 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六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2) Z、 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 l 3构成分子 A, A的电子式为 , Y、 L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 l 2构成分子 B, B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 ( 3)硒( 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已知非金属性: 34SeAl

14、CNOH( 2分) ( 2) ( 1分),极性共价键( 1分) ( 3) O 和 Se同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导致得电子能力减弱,所以非金属性减弱。( 2分) ( 4) CO32- + H2O HCO3- +OH-,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促使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从而溶解。( 2分) ( 5) 2O2-4e-=O2( 2分), Al3+ +3e-=Al( 2分) 试题分析:( 1)原子半径主要由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决定,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由核电荷数决定,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 M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Na,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一主族;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 X、 Y、

15、 Z、 L分别是 H、 C、 N、 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所以 N 是 Al元素,六种 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aAlCNOH ( 2) Z、 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 l 3构成分子 A,A是 NH3,其电子式为 Y、 L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 l 2构成分子 B, B为 CO2, CO2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极性共价键; ( 3) O、 Se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所以非金属性减弱 ( 4)用 Y、 L、 M构成的正盐溶液为碳酸钠溶液, CO32-水解 CO32- + H2O HCO3- +OH-,使溶液显碱性,促使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

16、解从而溶解 ( 5)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AlCl3溶液 ,和电解食盐水类似,得到 Al(OH)3,Al(OH)3受热分解生成化合物 QAl2O3,电解熔融 Al2O3时,阳极是 O2-放电,产生氧气,电极反应方程式是 2O2-4e-=O2,阴极是 Al3+放电,电极方程式为 Al3+ +3e-=Al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半径的比较,非金属性的比较,盐的水解,电解法制铝 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1)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中每产生 2 mol NH3,放出 92.2 kJ热量。 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若起始时向容器内放入 2 mol N2和 6 mol H2,

17、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 Q,则 Q(填 “”、 “”、 “”或 “=”) 0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若原料气中的 NH3和 CO2的物质 的量之比(氨碳比),下图是氨碳比( x)与 CO2平衡转化率( )的关系。 随着 x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 。 上图中的 B点处, NH3的平衡转化率为 _。 ( 3)氮气是制备含氮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物质,而氮的化合物用途广泛。 下面是利用氮气制备含氮化合物的一种途径: 过程 的化学方程式是 运输时,严禁 NH3与卤素(如 Cl2)混装运输。若二者接触时剧烈反应产生白烟,并且 0.4 mol NH3参加反应时有 0.3 mol 电子转移。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氨是一种

18、潜在的清洁能源,可用作碱性燃料电池的燃料。 已知: 4NH3(g) + 3O2(g) = 2N2(g) + 6H2O(g) H = 1316 kJ/mol,则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 。 答案:( 1) N2(g)+3H2(g) =2NH3(g) H= 92.2 kJ/mol( 2分) ( 1分) 391( 2分) ( 2) ( 2分) nNH3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增大 CO2的转化率 ( 2分) 32%( 2分) ( 3) N2 + 3H2 2NH3 ( N2 + O2 2NO)( 2分) 8NH3 + 3Cl2 = 6NH4Cl + N2 ( 2分) 2NH36e- + 6OH- = N

19、2+ 6H2O( 2分) 试题分析:( 1) 每产生 2 mol NH3,放出 92.2 kJ热量,所以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N2(g)+3H2(g) =2NH3(g) H= 92.2 kJ/mol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向容器内放入 2 mol N2和 6 mol H2,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 小于 92.22=184.4kJ H=反应物的总键能 -生成物的总键能, 1mol氨气分子中有 3molN-H键,设断开 1molN-H键吸收的能量为 x,则 92.2 kJ/mol=945.8kJ/mol+3436 kJ/mol-23x,解得 x =391kJ/mol ( 2) 温度升高, K 值

20、下降,说明随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逆向为吸热方向,四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H0 x逐渐增大,说明 nNH3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 CO2的转化率 增大 B点 x=4, CO2平衡转化率为 64%,若 x=2,则 NH3、 CO2平衡转化率都为64%,现在 NH3的起 始物质的量扩大为原来的 2倍,所以转化率降为原来的一半,为 32% ( 3) 氮的固定是把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包括合成氨: N2 + 3H22NH3 ,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N2 + O2 2NO 二者接触时剧烈反应产生白烟,说明有氯化铵生成, 0.4 mol NH3参加反应时有 0.3 mol 电子转移,说明氨气未被全部氧

21、化为氮气,根据反应物、产物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NH3 + 3Cl2 = 6NH4Cl + N2 燃料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分析已知的方程式得氨气被氧化,所以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2NH36e- + 6OH- = N2+ 6H2O 考点:考查合成氨工业中所涉及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知识、氮的固定、原电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为证明 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 Cu片放入0.5mol/L Fe(NO3)3溶液中,观察到 Cu片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蓝绿色,由此甲同学得到 Fe3+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结论。 乙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Fe(NO3)3

22、溶液具有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 NO3-也能氧化 Cu”,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已知: 水解反应 平衡常数( K) Fe3+ + 3H2O Fe(OH)3 + 3H+ 7.9 10-4 Fe2+ + 2H2O Fe(OH)2 + 2H+ 3.2 10-10 Cu2+ + 2H2O Cu(OH)2 + 2H+ 3.2 10-7 请回答:( 1)稀硝酸和 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请利用所提供的试剂,帮助乙同学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试剂: 0.5mol/L Fe(NO3)3溶液、 Cu片、精密 pH 试纸( 0.5 5.0)、硝酸钠溶液、稀盐酸。 方案: 。 ( 3)丙同学分别实施了甲、乙两位

23、同学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用 pH计监测溶液 pH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甲同学的实验方案 溶液逐渐变成蓝绿色, pH略有上升 乙同学的实验方案 无明显现象, pH没有明显变化。 据实验现象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导致实验过程中溶液 pH略有上升的可能原因是 。 解释乙同学的实验现象 。 ( 4)请你设计更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帮助甲同学达到实验目的: 。 答案:( 1)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 ( 2分) ( 2)测定硝酸铁溶液的 pH,再用硝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配制成与硝酸铁溶液 PH相同、硝酸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溶液

24、,将铜片加入到该溶液中,观察二者是否反应。( 3分) ( 3) Cu + 2Fe3+ = Cu2+ + 2Fe2+ ( 2分) Fe3+变为 Cu2+和 Fe2+,水解能力下降( 2分) 在此酸性条件下 NO3-不能氧化 Cu。( 2分) ( 4)将铜片放入 0.5mol/L氯化铁溶液中( 2分) 试题分析:( 1)稀硝酸和 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 ( 2)乙同学认为 Fe(NO3)3溶液具中的 NO3-也能氧化 Cu,据此设计对照实验,配制 pH 与 Fe(NO3)3溶液相同但只含 NO3-不能氧化 CuNO3-不含 Fe3+的溶液即可,将铜放入该溶液中,观察二者是否反应 ( 3) 根据丙同学的实验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u + 2Fe3+ = Cu2+ + 2Fe2+ 根据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知 Fe3+水解程度最大,溶液的 pH略有上升,说明 Fe3+变为 Cu2+和 Fe2+浓度减小,水解能力下降 乙同学的实验现象说明在 Fe(NO3)3溶液的酸性条件下, NO3-不能氧化 Cu ( 4)甲同学的实验中, NO3-造成干扰,将原溶液中的 NO3-换成其他易溶盐的酸根离子即可证明 考点:考查铜与硝酸的反应,铁离子的氧化性,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