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3112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钠着火燃烧时,可用下列哪种物质灭火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水 沙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Na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易燃易爆的 H2,与 CO2反应生成 O2,所以不能用 灭火,只能使用沙土,故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灭火物质的选择。 实验表明:将氯水滴加到一张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上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半径慢慢扩大的内外两个圆环,且两环颜色不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实验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 B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 C内外环上颜色的差异表明此变化过程中,中和反应比氧化

2、还原反应快 D氯水中形成次氯酸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 HCl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氯水的成分可知,该实验能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故A正确; B、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色,内环是 HClO 起作用,外环是H+起作用,故 B正确; C、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色,内环是 HClO 起作用,外环是 H+起作用,内外环上颜色的差异表明此变化过程中,中和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快,故 C正确; D、 Cl2+H2O=HCl+HClO,所以还原产物是 HCl,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分析。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有一种向温室内定期施放 的方法是:

3、将工业废稀 按 1: 4用水稀释后,盛放在塑料桶内悬挂于 1 2米的高处,每天向桶内加入适量的某物质。下列物质中最适宜加入的是 A B 粉末 C 粉末 D 粉末 答案: C 试题分析: H2SO4与 CaCO3、 BaCO3反应生成的 CaSO4和 BaSO4,附着在反应物表面,反应逐渐停止,故 A项、 D项错误;足量 Na2CO3、 NH4HCO3与等量的H2SO4反应, NH4HCO3生成的 CO2多,故最适宜加入的是 NH4HCO3, C 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分析。 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的直观形象的效果。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4、A密闭容器中 CuO 和 C高温反应的气体产物:B Fe在 Cl2中的燃烧产物: C AlCl3溶液中滴加 NaOH后铝的存在形式: D氨水与 SO2反应后溶液中的铵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化学方程式 CuO+C Cu+CO, 2CuO+C 2Cu+CO2,可知 n(CuO): n(C)1时,产物为 CO; n(CuO): n(C)2时,产物为 CO2; 1Cr3+ 每生成 1mol Cl2,电子转移为 6mol CrCl3是氧化产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Cr元素化合价由 +6 价降低为 +3 价,所以 K2Cr2O7为氧化剂,正确; HCl 为还原剂, Cr

5、3+为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Cl-Cr3+,正确; 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每生成 1mol Cl2,电子转移为 2mol,错误; CrCl3是还原产物,错误,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有一块铁的 “氧化物 ”样品,用 140mL 5.0mol L- 盐酸恰好将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 0.025mol Cl2,恰好使其中的 Fe2+全部转变为 Fe3+,则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 A Fe2O3 B Fe3O4 C Fe4O5 D Fe5O7 答案: D 试题分析: 0 56LCl2的物质的量为 0 025mol,每摩尔 Cl2可与 2molFe

6、2+反应生成 2molFe3+,因为 0 025mol的氯气氧化 Fe2+,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有0 05molFe2+ , 5mol/L盐酸 140mL即 0 7molHCl,其中用于生成 Fe2+得用去0 1mol ,还剩 0 6mol Cl与 Fe3+形成 FeCl3, 即含有 0 2molFe3+,这些氧化物中含有 0 2mol 三价铁 0 05mol 二价铁,需要 0 35mol 氧才能电荷守恒,而铁元素共有 0 25mol,氧元素共 0 35mol ,最简比为 5: 7 ,故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式的计算。 氢化亚铜( CuH)是一种难溶物质,用 CuSO4溶液和 “另一种

7、反应物 ”在40 50 时反应可生成它。 CuH不稳定,易分解; CuH在氯气中能燃烧;跟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以下有关的推断中错误的是 A “另一种反应物 ”一定具有还原性 B CuH既可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 C CuH+Cl2=CuCl+HCl(燃烧) D CuH+HCl=CuCl+H2(常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 CuSO4做氧化剂、所以另一物质做还原剂,一定具有还原性,正确; B、 CuH中的 Cu处于 1价,可升可降,所以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正确; C、, Cl2 氧化性很强,能够将 1 价的铜氧化,所以,生成物不可能有亚铜,不会生成 CuCl,错误

8、; D、 CuH中 -1价的 H与HCl中 +1价的 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H2,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下列各组离 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 1的无色溶液: Na+、 Cu2+、 NO3-、 SO42- B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 K+、 Fe2+、 SO42-、 Cl- C水电离出的 c(H+) 10-12mol/L的溶液: Ba2+、 Na+、 Cl-、 NO3- D能溶解 Al(OH)3-固体的溶液: K+、 Na+、 HCO3-、 NO3-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Cu2+溶液为蓝色,错误; B、能使碘化钾淀粉试

9、纸变蓝的溶液,含有较强氧化剂,能氧化 Fe2+,错误; C、水电离出的 c(H+) 10-12mol/L 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也可能为碱性溶液,各离子间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正确; D、能溶解 Al(OH)3-固体的溶液,可能为强酸性溶液或强健性溶液, HCO3-都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共存。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数为 NA的 CO、 混合气体体积约为 22 4L,质量为 28g B 常温常压下 ,92g的 NO2和 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 4NA C常温常压下, 7 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 2NA D

10、 78g 固体与 H2O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NA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没有指明标准状况下,错误; B、因为 NO2和 N2O4的最简式相同,所以 92g的 NO2和 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 92g56g/mol3=6mol,即6NA,错误; C、乙烯与丙烯的最简式都是 CH2,所以 7 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 7 0g14g/mol2=1mol,即 NA,错误; D、 Na2O2固体与电子的对应关系为: Na2O2 e-,所以电子为: 78g78g/mol=1mol,即 N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 ,能实现上述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 A硅

11、 B硫 C铜 D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错误; B、 S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正确;C、氧化铜与水不反应,错误; D、铁的氧化物与水不反应,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 FeCl3溶液、 Fe( OH) 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 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 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 D都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FeCl3溶液为黄色,错误; B、 FeCl3溶液分散质直径小于 1nm,Fe( OH) 3胶体分散质直径在 1nm 1

12、00nm范围内,错误; C、溶液稳定,胶体比较稳定,正确; D、只有胶体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 同温同压下,等容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 14N18O 和 13C18O 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和质量均不相同 B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电子数 C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原子和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同温同压下,等容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 14N18O 和 13C18O 气体,物质的量相等。 A、所含分子数相等,错误; B、所含电子数不相等,错误; C、所含质子数不相等,错误; D、所含相同数目的中子、原子和分子,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13、阿伏伽德罗定律、微粒数的计算。 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从网上查得如下信息: 钠能在 CO2中燃烧。 常温下 CO能与 PdCl2溶液反应得到黑色的 Pd。经过分析讨论,他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时,还原产物可能是碳,也可能是 CO,氧化产物可能是 Na2CO3。为验证上述推断,他们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他们欲用上述装置组装一套新装置: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 CO2(能随意控制反应的进行 )来证明钠能在 CO2中燃烧并检验其还原产物,所用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 _。 ( 2)若装置 D的 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 C中有残留固体 (只有一种物质 ),则 C中反应的化

14、学方程式为_; 若装置 D的 PdCl2溶液中无黑色沉淀, C中有残留固体 (有两种物质 ),则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3)后来有一位同学提出,钠的氧化产物也可能是 Na2O,因此要最终确定钠的氧化产物是何种物质,还需要检验 C中残留的固体是否含有 Na2O,为此,他认为应较长时间通入 CO2以确保钠反应完,然后按照如下方案进行实验,可确定残留固体中是否含有 Na2O,他的实验方案是_。 答案:( 1) jcdabefg(e与 f可颠倒 ) ( 2) 2Na 2CO2 Na2CO3 CO 4Na 3CO2 2Na2CO3 C ( 3)将残留固体溶于水,在所得水溶液中加入过量 BaCl

15、2溶液,再向溶液中滴加 2滴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残留固体中含有 Na2O,否则不含 Na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试题分析:( 1)首先用 F装置制取 CO2,然后通入 B,饱和碳酸氢钠除去 HCl杂质,再通入 A,浓硫酸干燥,通入 C,与 Na反应,最后通入 D,检验产物,所以接口顺序为: jcdabefg。 ( 2) 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说明生成了 CO,化学方程式为: 2Na 2CO2Na2CO3 CO;装置 D的 PdCl2溶液中无黑色沉淀, C中有残留固体 (有两种物质 ),说明生成了 C,化学方程式为: 4Na 3CO2 2Na2CO3 C。 ( 3)检验是否含有

16、 Na2O,应首先除去 Na2CO3,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可除去Na2CO3,利用 Na2O与水反应生成 NaOH,使溶液显碱性进行检验,向溶液中滴加 2滴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残留固体中含有 Na2O,否则不含 Na2O。 考点:本题考查仪器的连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物质的检验。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 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 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 1)下列方法中 ,可制得氯气的正确组合是 。 MnO2和浓盐酸混合共热 KMnO4和浓盐酸混合 氯酸钠和浓盐酸混合 K

17、2Cr2O7和浓盐酸混合 A B C D全部可以 ( 2)若用含有 0 2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 MnO2反应制取 Cl2,制得的 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 1 12 L的原因是 。 ( 3) 装置 B的作用是 ,现象是 。 装置 C和 D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 装置 E的作用是 目前我国饮用水消毒主要用氯 通氯气,加漂白粉或漂白精。 ( 1) 漂白粉或漂白精长期放置于空气中会变质失效,其化学方程式是_。 ( 2)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经过干燥空气稀释的氯气,通入填有固体亚氯酸钠(NaClO2)的柱内 制得 ClO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答案:( 1) D ( 2

18、)浓盐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降低,最终变为稀盐酸,反应不再产生氯气 ( 3) 证明有水蒸气产生 白色固体变蓝色 氯气无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次氯酸有漂白性 吸收氯气 ( 1) Ca(ClO)2+CO2+H2O=CaCO3+2HClO ( 2) Cl2+2NaClO2=2ClO2+2NaCl 试题分析:( 1) MnO2、 KMnO4、 NaClO3、 K2Cr2O7都具有强氧化性,与浓盐酸反应都能生成 Cl2,故 D项正确。 ( 2)浓盐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降低,最终变为稀盐酸,反应不再产生氯气, HCl为 0 2mol,所以生成的 Cl2小于 0 05mol,小于 1 12L。 (

19、 3) 装置 B 中盛有无水硫酸铜,所起的作用为证明水蒸气的存在;现象为:白色固体变蓝色。 装置 D和 E的区别在于布条是否干燥,而在湿润的布条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因此这两个装置说明了 “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 要检验有 HCl挥发出来,需要除去 Cl2,所以装置 E的作用是:吸收氯气。 漂白粉长期放置于空气中, Ca(ClO)2与 CO2、 H2O 反应生成 HClO, HClO 分解使漂白粉失效。 Cl2把 NaClO2中的 +3价 Cl氧化为 ClO2,配平可得化学方程式。 考点: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取及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填空题 某学生欲配制 6 0 mol L-

20、1的 H2SO4 1 000 mL,实验室有三种不同浓度的硫酸: 480 mL 0 5 mol L-1的硫酸; 150 mL 25%的硫酸 ( 1 18 g mL-1); 足量的 18 mol L-1的硫酸。有三种规格的容量瓶: 250 mL、 500 mL、 1 000 mL。老师要求把 两种硫酸全部用完,不足的部分由 来补充。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所用 25%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mol L-1(保留 1 位小数 )。 ( 2)配制该硫酸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 _mL。 ( 3)配制时,该同学的操作顺序如下,请将操作步骤 B、 D补充完整。 A将 两溶液全部在烧杯中混合均匀

21、;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 18 mol L-1的浓硫酸 mL,沿玻璃棒倒入上述混合液中。 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C将混合均匀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所选的容量瓶中; D _; E振荡,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 1 2 cm处; F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G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 4)如果省略操作 D,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_(填 “偏大 ”、 “偏小 ”或 “无影响 ”)。 ( 5)进行操作 C前还需注意 _。 答案:( 1) 3 0 ( 2) 1 000 ( 3) 295 用适量的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 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

22、( 4)偏小 ( 5)将稀释后的硫酸冷却 试题分析:( 1) c 3 0 mol L-1 ( 2)要配制 6 0 mol L-1的 H2SO4溶液 1 000 mL,则要选 1 000 mL的容量瓶。 ( 3)所需的 18 mol L-1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0 295 L=295mL;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洗涤烧杯和玻璃杯,并把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 4)若不洗涤会使溶质损失,则配制的溶液浓度会偏小。 ( 5)必须把稀释后的溶液冷却后,再注入到容量瓶中。 考点: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化学计算。 某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 Fe2 、 Zn2 、 Hg2 三种金属离子。以下是某化学

2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 的除去污水中的金属离子,回收绿矾、皓矾(ZnSO4 7H2O)和汞的方案。 药品 NaOH溶液、硫化钠溶液、硫化亚铁、稀硫酸、铁粉 实验方案 问题探究 ( 1)步骤 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 2)步骤 中的抽滤为减压条件下的过滤,可以加快过滤速度;该步骤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Zn2 4OH-=ZnO22- 2H2O 和 _。 ( 3)步骤 中得到硫酸锌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 ( 4)欲实现步骤 ,所需加入的试剂有 _、 _,所涉及的主要操作依次为 _。 ( 5)步骤 常用的方法是加热,该步骤是否对环境有影响? _(填 “是 ”或 “否 ”),如有影响,请

24、你设计一个环境保护方案来实现步骤 的反应_。 答案:( 1) FeS 2H =Fe2 H2S, ZnS 2H =Zn2 H2S ( 2) 4Fe2 O2 8OH- 2H2O=4Fe(OH)3 ( 3) ZnO22- 4H =Zn2 2H2O ( 4)稀硫酸 铁粉 过滤、浓缩结晶、过滤 ( 5) 是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HgS 试题分析:( 1)步骤 加入稀硫酸,与 FeS、 ZnS分别发生复分解反应,可写成离子方程式。 ( 2) FeSO4、 ZnSO4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时, Fe2 与 OH-反应生成Fe(OH)2, Fe(OH)2迅速被空气中的 O2氧化为 Fe(OH)3,其总反

25、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2 O2 8OH- 2H2O=4Fe(OH)3。 ( 3)根据框图转化关系,可以看出 Zn(OH)2的性质类似于 Al(OH)3,所以Na2ZnO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H2SO4生成 ZnSO4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ZnO22-4H =Zn2 2H2O。 ( 4)氢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能与过量铁单质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然后过滤、浓缩结晶、过滤得到 FeSO4 7H2O。 ( 5) HgS在空气中加热可得 Hg、 SO2, Hg蒸气和 SO2都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HgS可有效防止 Hg蒸气和 SO2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保护了环境 。 考

26、点: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的分析,方程式的书写、试剂的选择和基本操作、化学方案的分析。 钡盐行业生产中排出大量的钡泥 主要含有 、 、 、等 。某主要生产 、 、 的化工厂利用钡泥制取,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 1)酸溶后溶液中 , 与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 2)酸溶时通常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 70 ,且不使用浓硝酸, 原因是 、 。 ( 3)该厂结合本厂实际,选用的 X为 (填化学式);中和 使溶液中 (填离子符号)的浓度减少(中和 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 4)上述流程中洗涤的目的是 。 答案:( 1) Ba(FeO2)2+8HNO3= Ba(NO3)2+2Fe(NO3)3+4H

27、2O ( 2)防止反应速率过快;浓硝酸易挥发、分解。 ( 3) BaCO3 Fe3+、 H+ ( 4)减少废渣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凡合理答案:均可) 试题分析:( 1) Ba(FeO2)2与 HNO3反应,生成对应的硝酸盐:Ba(FeO2)2+8HNO3= Ba(NO3)2+2Fe(NO3)3+4H2O。 ( 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控制温度不超过 70 是为了防止反应速率过快,且浓硝酸越浓越易分解,温度高既易挥发,也易分解,故不用浓硝酸。 ( 3) X既要能中和硝酸,又不产生新杂质,结合实际,故可用 BaCO3; 中溶液含有 Fe3+、 H+、 NO3-、 Ba2+,加入 BaCO3后,能使 Fe3+、 H+浓度减小。 ( 4)废渣中含有可溶性钡盐,有毒,因此,洗涤的目的是减少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的分析、试剂和条件的选择及作用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