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6-2 原电池、常见的化学电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3139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6-2 原电池、常见的化学电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6-2 原电池、常见的化学电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6-2 原电池、常见的化学电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6-2 原电池、常见的化学电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6-2 原电池、常见的化学电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年高考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6-2 原电池、常见的化学电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答案: C 下图甲和乙是双液原电池装置。由图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图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d(s) Co2 (aq)=Co(s) Cd2 (aq) B 2Ag(s) Cd2 (aq)=Cd(s) 2Ag (aq)

2、反应能够发生 C盐桥的作用是形成闭合回路,并使两边溶液保持电中性 D乙图当有 1 mol电子通过外电路时,正极有 108 g Ag析出 答案: B 某锂电池的电池总反应为 4Li 2SOCl2=4LiCl S S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锂电极作电池负极,放电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 B 1 mol SOCl2发生电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4 mol C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2SOCl2 2e-=4Cl- S SO2 D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 答案: D 高功率 Ni/MH(M表示储氢合金 )电池已经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反应方程式如下: Ni(OH)2 M NiOOH MH,下

3、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M H2O e-=MH OH-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NiOOH H2O e-=Ni(OH)2 OH- D放电时每转移 1 mol电子,正极有 1 mol NiOOH被氧化 答案: A 实验发现, 298 K 时,在 FeCl3酸性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粒后, Fe3 立即被还原成 Fe2 。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该实验事实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是: Zn-2e-=Zn2 B左烧杯中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C该电池铂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D该电池总反应为: 3Zn 2Fe3 =

4、2Fe 3Zn2 答案: B 下列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CaO 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某原电 池反应为 Cu 2AgNO3=Cu(NO3)2 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装有含琼胶的 KCl饱和溶液 C因为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所以将铁、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若能组成原电池,必是铁作负极,铜作正极 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答案: D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Fe3 Ag Fe2 Ag 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开始时,石墨棒作阳极,银

5、棒作阴极 B灵敏电流计的读数由小变大,再变小 C反应达化学平衡时,电流计读数最小 D反应达化学平衡时,在乙烧杯中滴入一定量的 NaCl溶液,电流计指针又将偏转 答案: A 据报道,最近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作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其电池反应为: 2CH3OH 3O2 4OH- 2CO32 6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 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CH3OH 8OH-6e-=CO32 6H2O C标准状况下,通入 5.6 L O2并完全反应后,有 0.5 mol电子

6、转移 D放电一段时间后,通入氧气的电极附近溶液的 pH降低 答案: B 下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 (S)涂覆在 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TiO2/S TiO2/S*(激发态 ) TiO2/S*TiO2/S e- I3 2e-3I- 2TiO2/S 3I-2TiO2/S I3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 ) A电池工作时, I-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B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 I-和 I3 的浓度不会减少 D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答案: A 如图所示是 Zn和

7、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 ) A B C D 答案: B 某新型电池,以 NaBH4(B的化合价为 3)和 H2O2作原料,该电池可用作深水勘探等无空气环境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池工作时 Na 从 b极区移向 a极区 B每消耗 3 mol H2O2,转移 3 mol e- C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H2O2 2e- 2H =2H2O D 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BH4 8OH-8e-=BO2 6H2O 答案: D 用吸附了氢气的碳纳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 )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H2-2e- 2OH-=2H2O B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Ni(OH)2 OH-e-=NiO(OH) H2O C放电时, OH-移向镍电极 D充电时,将电池的碳电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 答案: AB 填空题 某原电池装置中盛有浓 KOH溶液,若分别向 _(填 “正 ”或 “负 ”,下同 )极通入可燃性气体,向 _极通入 O2,则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由 _极流向 _极,溶液中 OH-向 _极移动。试完成下列问题: 可燃性气体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电池总反应 pH变化 (1) H2 (2) CO (3) CH4 答案:负 正 正 负 负 正极反应 负

9、极反应 电池总反应 pH变化 (1) O2 4e- 2H2O =4OH- H2-2e- 2OH-=2H2O 2H2 O2=2H2O 变小 (2) CO-2e- 4OH-= CO32 2H2O 2CO O2 4OH-=2CO32 2H2O 变小 (3) CH4-8e- 10OH-= CO32 7H2O CH4 2O2 2OH-= CO32 3H2O 变小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 (aq) Cu(s)=Cu2 (aq)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其中盐桥为琼胶 -饱和 KNO3盐桥。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电极 X的材料是 _,电解质溶液 Y是 _。 (2)银电极为电池的 _极

10、,写出两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银电极: _; X电极: _。 (3)外电路中,电子是从 _电极流向 _电极。 答案: (1)铜 (或 Cu); AgNO3溶液 (2)正; Ag e-=Ag; Cu-2e-=Cu2 (3)Cu; Ag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2KMnO4 10FeSO4 8H2SO4=2MnSO4 5Fe2(SO4)3 K2SO4 8H2O 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1 mol L-1,盐桥中装有饱和 K2SO4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氧化反应的烧杯是 _(填 “甲 ”或 “乙 ”)。 (2)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从 _到 _。

11、(填 “a”或 “b”) (3)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 SO42 移向 _(填 “甲 ”或 “乙 ”)烧杯。 (4)甲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 答案: (1)乙 (2)a b (3)乙 (4)MnO4 8H 5e-=Mn2 4H2O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 (甲、乙、丙三池中溶质足量 ),当闭合该装置的开关 K 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池中为原电池的是 _(填 “甲池 ”、 “乙池 ”或 “丙池 ”)。 (2)丙池中 F电极为 _(填 “正极 ”、 “负极 ”、 “阴极 ”或 “阳极 ”),该池的总反应式为 _。 (3)当乙池中 C电极质量减轻 10.8 g时,甲池中 B电极理论上消耗 O2的体积为_mL(标准状况 )。 (4)一段时间后,断开开关 K。下列物质能使丙池恢复到反应前浓度的是_(填选项字母 )。 A Cu B CuO C CuCO3 D Cu2(OH)2CO3 答案: (1)甲池 (2)阴极 2CuSO4 2H2O 2H2SO4 2Cu O2 (3)560 (4)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