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3200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人们往往以历史阶段特征或呈现的显著现象来划分历史时期。以下曾被一些学者誉为 “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 ”的是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答案: D 甲午战争的幸存者写道: “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仿照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 ”这种观点 A教条主义 B崇洋媚外 C痛斥中体西用之弊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 答案: C 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

2、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C 漫画列宁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下列对此漫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赞扬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 B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D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答案: C 某电文载 “把皇帝带到沈阳。 我们可以制造欢迎中国皇帝的公众舆论,来制造一场看起来很像是中国的政治运动。 ”此电文若作为第一手史料引用,适用于研究 A二次革命 B洪宪帝制 C护国运动 D伪满洲国 答案: D 1961年 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当我

3、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条 “艰苦的道路 ”就是 A “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多边外交 ” 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 答案: D 东史郎日记(日): “在 (南京 )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上述材料属于 A文献证据 B实物证据 C口传证据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2009 年,影片建国大业热播,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句句经典的台词,一个

4、个熟知的人物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出现了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一起的画面(如下图),当时两人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合作抗日 B军队国家化 C和平建国 D政治民主化 答案: C 阅读全国法院行政案件统计表,表中的现象反映的是 A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B中国已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完全得到保障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答案: A 法里德 扎卡里亚是美国新闻周刊有影响的国际版编辑。他在后美国时代中写道: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 “群雄竞起 ”的时代。对他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牢牢控制着国际事务 新兴国家崛起,中国在国际

5、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欧盟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俄罗斯日渐衰落,对国际事务影响力日渐减小 A B C D 答案: A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 ”这段咨文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 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答案: C 史学家钱穆认为: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 ”, “我们讲论

6、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制度,正该重视中国历史之特殊性。 ”这段话不能说明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D对全球史观的一种否定 答案: D 有学者写道 “为求侵华列强饶恕,不惜强迫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每人出银一两,换取她回銮北京充当 女皇 的地位。 ”此说的依据可能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据记载, “是时武昌、南京属管之地,粤人出示安民,开科取士,禁头变服,按例征粮,农工商贾各安其业,俨然有王者风。 ”(镜山野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政权采用传统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B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政策已无法实行下去 C辛亥

7、革命时临时政府要求人们断发易服 D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政权 答案: C 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的节日,距今已有 2600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寒食节也由以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下列对寒食节的认识正确的是: 体现古代的社会伦理准则 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可以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线索 A B C D 答案: D 承德外八庙中的小布达拉宫位于承德避暑山庄的正南方。下图是小布达拉宫门口的一只威风凛凛的石象,但大象的腿却是跪着的。对此现象的理解最接近事实的应该是 A大象在佛教中的地位相对比较低,只能是跪立的 B大象跪立表示对游客的欢

8、迎 C大象正对着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表示对皇权的臣服 D这种设计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答案: C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 “敕 ”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 “斜封墨敕 ”。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答案: D 在公元前 5世纪的时候,雅典人集会的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而且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下

9、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古希腊民主开放的政治理念 B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 C形成的根源是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 D与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 答案: D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 公正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答案: C 世界文明史说: “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维系

10、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 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罗马帝国建立,需要以法治国 答案: A 魏源在海国图志 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 “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材料中的 “巴厘满 ”是该国某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国王 答案: B 奥巴马和萨科齐是当今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穿越时空的隧道让他们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拥有行政权 B都为军队最高统帅 C都是国家元首 D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答案: D 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

11、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体制 B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答案: A 某学者在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个历史事件时说道: “它给中国几千年高度发达却又不易变化的农耕文明、专制政治一记重锤,使它改变了原来的轨迹,纳入到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是中国文明进程的历史拐点。 ”这位学者论述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 A 资政新篇曰: “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

12、。 ”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洪仁 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证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答案: A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 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由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宣布这一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大抗议书 (1641年 12月 1日呈送国王 ) 材料二 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里,总会有一些人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因此需要政府通

13、过法律来保护人权。于是,人们订立契约,建立政府。但是政府的权力不能太大,必须依法行事,必须实行分权。 材料三 自 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是指定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 沃波尔主持,久而久之,英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会议成为一种政治惯例。他当政期间,英国的内阁制形成,之后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请回答: 材料一中国王与议会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矛盾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最终解决的?( 3分) 材料二体现了洛克民主思想的哪些政治原则?( 3分) 据材料三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特点。( 3分) 据以上材料概括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14、确立的基本历程。( 6分) 答案: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途径:暴力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法律途径。( 3分) 自由、法治、分权。( 3分) 国王 “统而不治 ”;政党政治;内阁对议会负责。( 3分) 要求限制王权;提出民主思想;建立君主立宪制。( 6分) 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 70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 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 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 “君主也是

15、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 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

16、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 材料五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 “从传统到现代 ”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材料一、二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 ?( 2分) 据材料三、四,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2分) 材料四说 “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据此有的同学说辛亥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请评价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5分) 按照材料五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1

17、1分) 答案: 民主革命的任务;民主革命的影响。( 2分) 思想解放;启迪革命。( 2分) 不正确。( 1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 2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2分) a.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4分) b.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分) c.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封建陋习等;( 2分) d. 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2分)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2分) 【选修 32

18、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日本投降后,美国针对日本的 “大东亚圣战 ”说,提出了 “太平洋战争史观 ”,以澄清民众对战争的 “模糊观念 ”。 “太平洋战争史观 ”的主要观点圈定在以下几个方面: 日本对外 发动的侵略战争始于九一八事变,经七七事变到最后发动太平洋战争,对外战争是连续性的。 日本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在中国。 美国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 “最大贡献 ”。 以军部为中心的军国主义是侵略战争的主要责任者,天皇、宫中派(天皇身边的重臣)、财界、舆论界等属于 “稳健派 ”,是军国主义的 “对立势力 ”。 强调日本帝国主义者 “隐瞒了事实 ”,“欺骗了民众 ”。 请回答: 举例说明在 “大东亚圣战 ”中,日本帝国主义者 “隐瞒了事实 ”, “欺骗了民众 ”。(4分 ) 你如何理解美国的 “太平洋战争史观 ”? (11分 ) 答案: 如对南京 大屠杀的宣传和报道。 (4分 ) “太平洋战争史观 ”指出日本发动的战争属于侵略战争;中国是最大的战争受害者;突出美国的历史地位和最大贡献,助长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嚣张气焰;误导了日本国民对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加害责任。 “太平洋战争史观 ”是片面的,不能真正澄清民众的 “模糊观念 ”。 (11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