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234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0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0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0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0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皇权至上 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B 1937年 11月 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 “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淞沪会战的积极意义是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答案: C 抗日战争时

2、期的国民党 A坚持了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B抗战开始时一度放弃反共立场,后来又恢复了反共立场 C抗战开始时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后来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D始终奉行的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政策 答案: A 1853年英国控制的报纸宣扬: “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 大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失将很大。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 “叛乱 ”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B反映了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的缓和 C在人民革命面前,中外反动势力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D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答案: B 从兴起的原因看,太平天国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近代中国社会内部各阶级的矛盾 答案: A 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答案: C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到,故乡的人没有太多变化,单是老了些,见到四叔以后,他们先是寒喧,四叔说他 “胖了 ”,然后就大骂维新党。这段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没有联络工农群众 B没有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 C没有属于革命派的武装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4、答案: B 1912年元旦,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 “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 “变局 ”和 “创举 ”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答案: C 毛泽东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是因为孙中山 A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答案: C 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A南昌起义 B国民大革命 C秋收起义 D反 “围剿 ”斗争 答案

5、: A 1947年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宣告: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战略转折点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 D 与共同纲领相比,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中国首次提出 “主权在民 ”的思想 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A B C D 答案: D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各民族共同繁荣 答案: C

6、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它标志着 A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完成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最终确立 答案: B 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的会议是 A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答案: A 中国政府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A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中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C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 答案: A 据统计:从 1938年 2月至 1943年 8月,日寇对重庆大轰炸期间,共出动飞机 9513次,投弹 21593

7、枚,炸死市民 11889人,炸伤市民 14100人。其战略目的主要是 A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B为侵占重庆作准备 C分化抗日统一战线 D显示其武力 答案: A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 “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 ”该材料表明 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A B C D 答案: A “愿

8、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的檄文出自 A大陆军民 B台湾军民 C清朝政府 D外国侨胞 答案: B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答案: C 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

9、“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 ”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 “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 封之于陈 ” A B C D 答案: C 有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答案: A 据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载: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

10、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答案: D 秦朝开创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尚书台 答案: C 古代某位官员的印信,上刻 “冀州刺史 ”,判断这位官员生活在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东汉 答案: D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

11、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答案: B 元史:元朝的行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 “山川形便 ”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 “犬牙交错 ”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答案: D 朱元璋说: “自秦 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

12、权乱政。 ”基于这种认识,他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设三省分解丞相的权力 B收回军权削弱丞相的权力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殿阁大学士牵制丞相的权力 答案: C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 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 “奇异的悲歌 ”,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 “落日的辉煌 ”。能说明这一时期为 “悲歌 ”、 “落日 ”的历史现象是 A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C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加强 D对边疆的政策宽松 答案: B 清朝大规模推行 “改土归流 ”的作用有 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改变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

13、文化交流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A B C D 答案: D 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 “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B关税自主权 C领土主权 D内河航运权 答案: B 天津 “临时政府委员会 ”第 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款项(拆除山海关炮台 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 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用于履行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云: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该诗记

14、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 A 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新疆地区的危机主要来自于 A英国和日本 B美国和法国 C俄国和德国 D俄国和英国 答案: D 综合题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 舆服志载 “皇帝常服: 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 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 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 治以重罪。 ” 材料二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表(部分)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一 仙鹤 狮子 玉

15、 二 锦鸡 狮子 花犀 三 孔雀 虎豹 金 花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 “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请回答 ( 1)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分)

16、(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6分) (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6分) 答案:( 1)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度(或中央机构)、地方行郡县制度。( 3分) ( 2)不同: 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 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 4分) 实质: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2分) ( 3)作用: 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 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 有利于各地

17、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6分) ( 15分)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 1928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钟山风雨起 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3,5 (3)诗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说明诗中“天翻地覆”的含义(4分) 答案:(1)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6分)(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6分)(3)红军长征;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