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3258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B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D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答案: A X、 Y、 Z、 M 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 X 和 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Z 极上有 H2放出;若电解 Y2+和 Z2+共存的溶液时, Y先析出;又知 M2+的氧化性强于 Y2+。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XZYM B XYZM C MZXY D XZMY 答案: 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

2、饱和 NaCl溶液,若有 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 1 mol NaOH B用惰性电极电解 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 C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D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答案: A 将 4 mol A气体和 2 mol B气体在 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 g) B( g) 2C( g)。若经 2s后,测得 C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 L-1 s-1 用物质 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 L-1 s

3、-1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70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 L-1 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说明可逆反应 A( g) +B( g) C( g) +D( g)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事实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容器内 A、 B、 C、 D四者共存 C A、 D的消耗速率相等 D C、 D的生成速率相等 答案: C 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 K= , 恒容时,温度升高, H2 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 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CO + H2O CO2 + H2 答案: A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B加催化剂,使 N2和 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 NH3 C合成 NH3反应,为提高 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 D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中 c( H+)增大 答案: B 下图是反应 A2( g) +3B2( g) 2C( g) H 0 的平衡移动图,影响该反应平衡移动的原因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增大压强 D使用催化剂 答案: C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且 b a。 Hg( l) 1/2O2( g) HgO( s) H -a kJ m

5、ol-1 Zn( s) 1/2O2( g) ZnO( s) H -b kJ mol-1 由此可知反应 Zn( s) HgO( s) ZnO( s) Hg( l)的焓变为 A -( b-a) kJ mol-1 B +( b-a) kJ mol-1 C (b-a) kJ mol-1 D (b+a)kJ mol-1 答案: A 下图 为直流电源, 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 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 上的 c 点显红色为实现铁上镀铜,接通 后,使 c、d两点短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 c极发生的反应为 O2 4e- 2H2O 4OH- C f电极为铁板 D电解质溶液不

6、能用 CuCl2溶液 答案: C 根据反应为 2Cu O2+CO2+H2O Cu2(OH)2CO3, 设计如下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可以是银或石墨 B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 X电极 C Y是硫酸铜溶液 D 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 = 4OH- 答案: C 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该现象说明了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能自发反应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答案: C 已知反应 Ba(OH)2 8H2O+2NH4Cl =B

7、aCl2+ 2NH3 H2O+8H2O 为吸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必需加热才能发生 B Ba(OH)2 8H2O、 NH4Cl的总能量一定低于 BaCl2、 NH3 H2O、 H2O 的总能量 C Ba(OH)2 8H2O 的能量一定低于 BaCl2; NH4Cl的能量一定低于 NH3 H2O D破坏 Ba(OH)2 8H2O、 NH4Cl中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 CaCl2、 NH3 H2O、 H2O 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答案: B 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酸的浓度和体积; 碱的浓度和体积; 比热容;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8、; 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操作所需的时间 A B C D全部 答案: A 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涵着大量的能量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贮存 ”起来 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为热能、电能为人类利用 D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 答案: D 用铂电极 (惰性 )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 H2和 O2的是 A稀 NaOH溶液 B HCI溶液 C NaCl溶液 D酸性 AgNO3溶液 答案: A 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 NaCl( aq) + AgNO3( aq) = Ag

9、Cl( s) + NaNO3( aq ) H 0 B 2CH3OH ( l) +3O2( g) = 2CO2( g) + 4H2O ( l) H 0 C 2FeCl3( aq) +Fe( s) = 3FeCl3( aq) H 0 D 2H2 ( g) + O2 ( g) = 2H2O ( l) H 0 答案: A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00mL 2 mol L-1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

10、CO和 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 N2和 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答案: D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 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 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答案: B 填空题 应用化学反应需要研究化学反应的条件、限度和速率。 ( 1) 773 K、固定体积的容器中 ,反应 CO( g) 2H2( g) CH3OH( g)过程中 能量变化如下图。曲线 表示使用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若投入 amol CO、2amol H2,平衡时能生成 0.1amol CH3OH,反应就具工业应用价值。 若按上述投料比使该反应具有工业

11、应用价值, CO的平衡转化率最小为 ; 在容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欲提高 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答两项即可) 、 ; 下列与催化剂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使用催化剂,使反应 CO(g) 2H2( g) CH3OH( g) H-91 kJ mol-1 b使用催化剂,能够提高反应物转化率 c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2)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领域有广泛用途。我国学者提出用镍( Ni)、铁作电极电解浓 NaOH溶液制 备高铁酸盐 Na2FeO4的方案,装置如下图 I所示。 Fe电极作 极(填 “阴 ”或 “阳 ”); Ni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 3)欲用下

12、图 II装置通过测定气体生成量测算硝酸被还原的速率,当反应物的浓度、用量及其他影响速率的条件确定之后,可以通过测定 推算反应速率。 答案:( 1) 10% 增大 CO浓度、适当降低温度、及时分离生成的CH3OH c ( 2) 阳 2H 2e- H2(或 2H2O 2e- H2 2OH-) ( 3)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或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用的时间) 工业上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2( g) +3H2( g) 2NH3( g), H=-92.2kJ/mol;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部分性质见下表: 气体 氮气 氢气 氨 熔点( ) -210.01 -252.7

13、7 -77.74 沸点( ) -195.79 -259.23 -33.42 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 。随着温度升高, K 值 (填增大、减小、不变)。 ( 2)平衡常数 K 值越大,表明 (填序号)。 A N2的转化率越高 B NH3的产率越大 C原料中 N2的含量越高 D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 3)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在工业上采取气体循环的流程。即反应后通过把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到 使 分离出来;继续循环的气体是 。 答案:( 1) ,减小 ( 2) AB ( 3) -33.42 ,氨, N2, H2 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 NaOH的工艺流程

14、示意图如下: 依据上图,完成下列填空: ( 1)工业食盐含 Ca2+、 Mg2+等杂质。精制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如果粗盐中 SO42-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试剂除去 SO42-,该钡试剂可以是 (选填 a、 b、 c,多选扣分) A. Ba(OH)2 B. Ba(NO3)2 C. BaCl2 ( 3)为有效除去 Ca2+、 Mg2+、 SO4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 (选填 a, b, c多选扣分) a. 先加 NaOH,后加 Na2CO3,再加钡试剂 b. 先加 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 Na2CO3 c. 先加钡试剂,后加 NaOH,再加 Na2CO3 ( 4)电解过

15、程的总反应方程为 。 ( 5)电解槽阳极产物可用于 (至少写出两种用途)。 答案:( 1) Ca2+CO2-3 = CaCO3 ; Mg2+2OH = Mg(OH)2 (2) A C (3) b c (4) NaCl+H2O H2+Cl2+2NaOH (5) 制漂白粉、生产盐酸、自来水消毒、制高纯硅、合成塑料等。 80 时,将 0.40mol的 N2O4气体充入 2 L已经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O4 2NO2, H 0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 s) n( mol) 0 20 40 60 80 100 n( N2O4) 0.40 a 0

16、.20 c d e N( NO2) 0.00 0.24 b 0.52 0.60 0.60 ( 1)计算 20s40s 内用 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 L-1 s-1 ( 2)计算在 8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 3)要增大该反应的 K 值,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 ; A增大 N2O4的起始浓度 B向混合气体中通入 NO2 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升高温度 ( 4)如右图是 80 时容器中 N2O4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请在该图中补画出该反应在 60 时 N2O4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 答案:( 1) 0.0020 mol L-1 s-1; ( 2) 1.8mol L-1;

17、(或 1.8) ( 3) D ( 4) 60 曲线 (右图所示 ) 钢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钢材占世界钢铁 年产量的 1/4。 ( 1)钢铁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该腐蚀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 ;负极: 。 ( 2)为了降低某水库的铁闸门被腐蚀的速率,可以采用下图所示甲的方案,其中焊接在铁闸门的固体材料 R可以采用 。(请写出具体金属名称) ( 3)下图中乙方案也可降低铁闸门腐蚀速率,其中铁闸门应该连接在直流电源 的 极。 答案:( 1)正极: O2+2H2O+4e- 4OH ;负极: Fe-2e- Fe2+。( 2) 锌 ( 3)负 某同学在用稀盐酸与铁制取氢气的实验中,

18、发现加入少量氯化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两种); ( 2)实验室中现有 NaCl、 CuSO4、 FeCl2、 ZnCl2等 4种溶液,可与实验中CuCl2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 ( 3)为了进一步研究氯化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 6个盛有过量 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mol/L 盐酸 /mL 60 V1 V2 V3 V4 V5 饱和 CuCl2溶液/mL 0 1

19、.0 5.0 10 V6 40 H2O/mL V7 V8 V9 V10 20 0 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 V1= , V6= , V9= ; 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 CuCl2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 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 CuCl2 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答案: (1) 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盐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表面积 (答两个 ) (2) CuSO4; 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盐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表面积 (答两个 ) (3) V5=60 V6=20 V3=35 当加入一定量的 CuCl2后,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 Zn的表面降低了 Zn与溶液接触的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