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四川省泸州天立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3282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四川省泸州天立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四川省泸州天立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四川省泸州天立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四川省泸州天立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四川省泸州天立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四川省泸州天立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可用在实验室里制取氨气的方法是 A在浓氨水中加固体 NaOH加热 B NH4Cl溶液和 NaOH溶液混合 C加热分解 NH4Cl晶体 D加热消石灰和 NH4Cl的固体混合物 答案: D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NaOH固体 H2O NH4Cl固体 CH3COONa固体 NaNO3溶液 KCl溶液 A B C D 答案: A 25 时, pH=2的 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H 浓度是 A 110-7mol L-1 B 110-12mol L-1 C 1

2、10-2mol L-1 D 110-14mol L-1 答案: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 pH = 9的碱性溶液中,可能存在 CH3COOH分子 B pH = 3的盐酸和 pH = 5的硫酸等体积混合, pH = 4 C中性溶液中必然有 c(H+) = c(OH-) = 110-7 mol/L D在 0.1 mol/L HCl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减小 答案: A 稀释 0.1 mol/L的醋酸溶液,其中随水的增加而增大的有 H+的物质的量 c(H+) c(OH ) c(H+)/c(HAc) c(HAc)/c(Ac ) A B C D 答案: A 常温下

3、,将 pH = 5的硫酸溶液稀释到原来的 500倍,则稀释后溶液中c(SO42-)与 c(H+)之比大约为 A 1 1 B 1 10 C 1 2 D 10 1 答案: B 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c(H+)为 110-12 mol/L,则该溶液中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 Cu2+、 SO42-、 Cl-、 Na+ B Ca2+、 Cl-、 HCO3-、 K+ C NH4+、 NO3-、 SO42-、 Mg2+ D Cl-、 SO42-、 K+、 Na+ 答案: B 对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起始时溶液中的 c(H+)相同 B各用水稀

4、释一倍后, pH比较:盐酸醋酸 C分别和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至 pH=7,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不同 D各与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产生 H2的量不同 答案: C 常温下, 0.1 mol/L某一元酸( HA)溶液中 =1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A为强酸 B溶液中 c(H+) c(A- ) 0.1 mol/L C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CH3COONa晶体,溶液的 c(OH )增大 D与 0.05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A ) c(Na+) c(OH ) c(H+) 答案: C 若 pH 3的酸溶液和 pH 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

5、原因可能是 A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B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C一元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D二元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答案: B 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时,会导致待测碱液浓度偏低的操作是 A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未烘干 D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未充满溶液 答案: A 如图,图 表示 10 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 A与 B、 B与 C刻度间相差 1 mL,图 II表示 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 D与 E刻度间相差 1 mL。如果刻度 A和 D都是 4,则两处液面的读数是 A 中是 3.2 m

6、L, 中是 5.40 mL B 中是 4.8 mL, 中是 3.40 mL C 中是 3.2 mL, 中是 4.60 mL D 中是 4.8 mL, 中是 4.60 mL 答案: C 下列操作能使 H2O 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且溶液呈碱性的是 A向水中加 NaHCO3 B向水中加 NaHSO4 C向水中加 FeCl3 D向水中加 CaO 答案: D 一定温度下,反应 2 SO2 + O2 2SO3,达到平衡时, n( SO2): n( O2):n( SO3) =2: 3: 4。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 n( O2) =0.8mol, n( SO3) =1.4mol,此时 SO2的物质

7、的量应是 A 0.4mol B 0.6mol C 0.8mol D 1.2mol 答案: A 下列物质检验或提纯,其结论或方法正确的是 A NH4+检验中可使用的试剂是 NaOH溶液和浓盐酸 B NO2中混有的少量 NO可用过量氧气除去 C某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 HNO3后白色沉淀不溶,说明该溶液中至少含有 Ag+或 SO42-中的一种 D除去 NH3中的少量 H2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干燥的 CaCl2固体 答案: A 鉴别 NO2与溴蒸气,不可选用的试剂是 A NaOH溶液 B蒸馏水 C苯 D AgNO3溶液 答案: A 同一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在结构和

8、性质方面往往是相似的。下列关于 PH4I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可与强碱发生反应 C加热时能升华 D高温时能分解,生成无色气体 答案: B 38.4 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 22.4 mL(标准状况 ),反应消耗的 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 1.010-3 mol B 1.610-3 mol C 2.210-3 mol D 2.410-3 mol 答案: C 在 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 + O2 2SO3,如果 2 min内 SO2的量由 12 mol下降为 4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 S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

9、速率为 4 mol (L min) B用 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2 mol (L min) C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答案: D 对于反应 2 SO2 + O2 2SO3 ,下列变化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率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加压 升温 充入 N2 使用催化剂 A B C D 答案: C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s) + 2B(g) C(g) + 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混合气体的密度 B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 A

10、B C D只有 答案: B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xA(g)+yB(g) zC(g),达到平衡后测得 A气体的浓度为 0.5mol L1 。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 A的浓度为 0.3mol L1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x+yz C物质 C的体积分数增大 D物质 B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 B 下列各组物质的颜色变化,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 H2、 I2、 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C KI溶液加氯水振荡后颜色变深 D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氧化的反应 答案: A 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X

11、+Y W+Z,在 t时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V代表速率, t代表时间)下列有关 X、 Y、 Z、 W的状态叙述正确的是 A X、 Y、 W为气体, Z不是气体 B X、 Y为气体, W、 Z中有一种是气体 C W、 Z为气体, X、 Y中有一种是气体 D W、 Z中有一种为气体, X、 Y都不是气体 答案: C 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 2NH3(g), 673K, 30MPa下 n(NH3)和 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 a的逆反应速率比点 b的大 B点 c处反应达到平衡

12、 C点 d (t1时刻 )和点 e (t2时刻 )处 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 773K 下反应至 t1时刻, n(H2)比上图中 d点的值大 答案: D 实验题 ( 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合成氨生产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X的化学式为 _,属于 _(填 “极性 ”或 “非极性 ”)分子。 图甲中条件选定的主要原因是(选填字母序号,下同)_。 A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B铁触媒在该温度时活性大 C工业生产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改变反应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图乙表示随条件改变,氨气的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当横坐标为压强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_,当

13、横坐标为温度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_。 ( 2)常温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导电。 用方程式表示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存在的可逆反应: _。 氨水中水电离出的 c(H+)_10-7 mol/L(填 “”、 “”、 “”、或 “=”,下同),混合后溶液中 c( NH4+)与 c( Cl-)的关系 c( NH4+) c( Cl-)。 ( 3)氨气具有还原性,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气和氟气反应生成 X和 Y两种物质。 X 为铵盐, Y 在标准状况下为气态。在此反应中,若每反应 1 体积氨气,同时反应 0.75体积氟气;若每反应 8.96 L氨气 (标准状况 ),同时生成 0.3 mol X。 写出氨

14、气和氟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在标准状况下,每生成 1 mol Y,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mol。 ( 4)已知液态 NH3与 H2O 相似,也可以发生微弱的电离,电离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微粒,则液态 NH3的电离方程式为: 答案: (1) NH3 (1分 ) 极性 (1分 ) B、 C (2分 ) c (1分 ) a (1分 ) (2) NH3 + H2O NH3 H2O NH4+ + OH- (2分 ) ; (1分 ) ( 3) 、氯化铵 , A (各 1分); 、 NH4Cl和 HCl( 1分); 、 ,(各 1分) (4) 4NH3 + 3F2 NF3 + 3NH4F (2分 )

15、6 (2分 ) ( 5) 2NH3 NH4+ NH2- ( 2分)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 氧化成 ,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由此 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 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 反应,能与 反应 (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 、 、 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 、 (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鼓入过量 CO2的目的是 ( 3)装置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装置 的

16、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 ( 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 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 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哪种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字母) 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 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硝酸铜固体至饱和;同时向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 产生的气体,对比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 1) 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17、 (各 1分) ( 2)通入 CO2,排尽装置中的氧气,防止 NO被氧化( 1分) ( 3)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 1分) ( 4)将 NO2转化为 NO( 1分) 3NO2 + H2O =2HNO3 + NO( 1分) ( 5)装置 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 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2分) ( 6) a c d ( 3分) 填空题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 ( 1)若以 A 点表示 25 时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 当温度升到 100 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 B点,则 此时水的离子积从 增加到 。 ( 2)将常温

18、下的 pH=8的 Ba( OH) 2溶液与常温下的 pH=5的稀盐酸混合,并保持 100 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 pH=7,则 Ba(OH)2与盐酸的体积比为 。 答案: (1)10-14 , 10-12;(各 1分) ( 2) 2 9; ( 2分) 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 2 A( g) B( g) 2 C( g) ( 1)若开始时放入 2 mol A和 1 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 a mol C,这时 A的物质的 量为 mol。 ( 2)若开始时放入 6 mol A和 3 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 C的物质的量为 mol。 ( 3)若开始时放入 x mo

19、l A, 2 mol B和 2 mol C,到达平衡后, A和 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y mol和 3 a mol,则 x mol。 ( 4)若在( 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 1 mol 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 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 答案:( 1) 2-a( 1分) ( 2) 3a( 1分) ( 3) 4( 1分) ( 4)(2分 ) NaHCO3在水溶液中, HCO3-的电离程度小于 HCO3-的水解程度。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H2CO3的电离方程式为 ; NaHCO3溶液显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在该溶液中, c(Na )、 c(H )、 c(HCO3-)、 c(OH-)的大小

20、关系为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有: c(Na )+c( H ) ; 根据物料守恒原理,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有: c(Na ) 。 答案: H2CO3 H +HCO3-, HCO3- H +CO32-; HCO3-+H2O H2CO3+OH-; c(Na ) c(HCO3-) c(OH-) c(H ); c(HCO3-)+c(OH-)+2c(CO32-); c(HCO3-)+c(H2CO3)+c(CO32-)(各 1分) (填化学式)在空气中:将氯化铁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_;碳酸氢钠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 _;硫酸铝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 _;亚硫酸钠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 _ 。 答案: Fe2O3 Na2CO3 Al2(SO4)3 Na2S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