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漫画招聘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激发主动创造性 C要抓住时机、勇于挑战 D主观要符合客观 答案: D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一次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C 下列选项与 “存在就是被感知 ”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此事,先有此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 “绝对精神
2、” 答案: B “少年安能长少年,沧海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答案: C “其实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目的性 答案: A 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 600亿元,这将带动 200万吨钢材和 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 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
3、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 B C D 答案: C 漫画家用夸张的笔法表现了他们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给我们在认识论上的启示是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认识是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 A B C D 答案: A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之所以重视区域的协调发展,是因为 A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 B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 C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
4、部分功能之和 D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答案: C 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积极改造客观世界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 D 在中国古代,关于运动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如: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看,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属于 A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辩证法、形而上学、诡辩论 C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D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法 答案: D 范蠡拜计然为师,学习经商之道。计然告诉范蠡 “贵上极则反贱,贱
5、下极则反贵 ”,主张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即当货物极贵之时,要能当机立断,把货物看成粪土一样尽可能地抛出;反之,当货物极贱的时候,要把货物看成珠玉一样尽可能地购进。以下哲学道理最能说明计然经商观点的是 A意识对认识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答案: D 汉书 西南夷传记载: “滇王与汉使言: 汉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各自一州王,不知汉广大 ”(转引自辞海 1999年版缩印本)。日后,人们便用 “夜郎自大 ”来比喻妄自尊大。 “夜郎自大 ”的典故说明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真理是相对的、有条
6、件的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 C 伴随着电影 2012的热映, “气候变化 ”成为全球的热门词汇。 2009年 12月在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其议题的道德制高点就是为了避免人类的未来出现像电影中因气候变化而遭到 惩罚和毁灭的悲剧。大会的议题给我们的最主要启示是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人类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答案: C 对 “实践 ”理解正确的是 实践不具有普遍性品格,但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 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7、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A B C D 答案: B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 B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 “大包干 ”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
8、认识 A B C D 答案: C 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 C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克服困难的前提条件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答案: B 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 “北极熊减肥
9、 ”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物我一体,知行合一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A B C D 答案: A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可认识的 答案: C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唯物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 D阶级的观点 答案: A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D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答案: A 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10、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答案: D 下列诗句与 “实践出真知 ”哲理相同的是 A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答案: D 1912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数学家斥为 “荒诞的怪论 ”。 20世纪 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体现了 认识具有反复性,
11、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认识具有相对性,真理性的认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 B C D 答案: C 在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展出的 “美人鱼 ”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 “美人鱼 ”形象创作的。许多孩子都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习俗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 “美人鱼 ”形象。请回答问题: 【小题 1】材料表明 A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人们心中的 “美人鱼 ”形象是以 “美人鱼 ”雕像为基础的 C人们对 “美人鱼 ”认识的差异性,源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D安徒生心中的 “
12、美人鱼 ”是主观思维的产物,缺乏客观基础 【小题 2】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对 “美人鱼 ”的认识是对现实存在 “美人鱼 ”的反映 B童话中的 “美人鱼 ”体现了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 C “美人鱼 ”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们心中的 “美人鱼 ”是一个感性形象,是感性认识的产物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本小题考查的是认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 “美人鱼 ”形象表明人们对 “美人鱼 ”认识的差异性,源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C符合题意。 【小题 1】本小题考查的是社会实践。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 “美人鱼 ”形象创作的体现了 “美人
13、鱼 ”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符合题意。 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 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 6年雨水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 60 厘米的速度长到 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B认识事物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答案: D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 “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 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 ” 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 “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心运动让常春藤缠绕 ”这一改动反映了 唯物主
14、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 B C D 答案: A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已于 2011年 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 “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 B C D 答案: B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15、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 B C D 答案: C 综合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 影响。以下材料是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 ”论述的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孟子 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
16、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 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说明从传统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 ”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12分) 答案: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的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 ”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17、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世界,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 “民贵君轻 ”到 “先存百姓 ”,再到中共 “以人为本 ”的理念,民本思想不断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 “以人为本 ”的内涵还将不断丰富 。这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与时俱近,开拓创新,中共 “以人为本 ”理念就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
18、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的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8 分) 答案: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一方面,整体与部分在地位、作用、功能上是相互区别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作为整体处于主导和统率的地位;民族自治地方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 另一方面,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国家强
19、大了,民族自治地方将获得更快的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2009年 3月国务院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规定: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气象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20、 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在抗旱问 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12分) 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抗旱问题上,我们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不顾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发展一些不适合当地实际的高耗水型产业。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在抗旱问题上要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如国务院颁布的抗旱条例。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抗旱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消极被动、靠天吃饭。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我们要坚持实践观点,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抗旱经验,并用来指导抗旱
21、工作。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把抗旱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综合考虑影响抗旱的各种因素,充分发挥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取得抗旱实效。 辨析题 辨析: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8分) 答案: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强调积极投身于实践,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既能直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推动知识的不断深化,还能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并使认识服务实践。因此,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亲身实践去获取知识。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读好有字的书,能便捷高效地获得前人和他人积累的精神财富。因此,轻视读有字的书是错误的。 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有把无字的书和有字的书都要读好,才能使我们顺利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