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他得出 “有叛人而无叛吏 ”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答案: B 有位专家这样评价罗马法中的一部法律: “ (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线。 ”这部法律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公民法 答案: C 孟德斯鸠曾说: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
2、个权利。 ”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天赋人权思想 D社会契约思想 答案: B 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了办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 “眼睛 ”,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 “发明 ”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答案: D 俄国工人雅可夫认识到当前俄国革命的任务是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经历了哪个事件后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演说 C七月事件 D彼得格勒起义 答案: B 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 “苏
3、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这反映了 A苏联的消失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自二战后达到最高峰 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答案: C 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 “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这一事件是 A柏林事件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答案: C “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 ”可见,代 议制是在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情形下一种
4、最好的选择,而它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议会主权 B人民主权 C法律至上 D普选制度 答案: D 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 7 7%,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 “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 4 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 ”下列经济政策中,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类似的是 A斯大林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C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D 20世纪末美国的 “新经济 ” 答案: C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
5、的是 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 “种种有利力量 ”包括 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圈地运动的开展 机器工厂的出现 海外市场的扩大 A B C D 答案: A 美国学者贾雷德 戴蒙德在其科普著名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 “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 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 头把交椅。 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 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 40人。 ”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
6、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A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 “杀手 ”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 “全球化 ”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 “流行疾病 ”的防控 答案: C 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文明与亚洲农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工业文明具有扩张性是发生碰撞的主要原因 太平天国起义是碰撞的反应之一 亚洲国家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碰撞的结 果 碰撞给亚洲造成 “破坏性 ”与 “建设性 ”的双重影响 A B C D 答案: D 普罗泰戈拉说: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它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
7、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B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 C他忽视了人在现实中的地位 D他重视人而怀疑神 答案: C 2010年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 览会,上海愈来愈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这个城市在 20世纪曾经 揭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 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 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A B C D 答案: D 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考古工作者曾在湖北省云梦县秦汉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这一发现可以证实下列哪一史料的正确性 A “(商鞅
8、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 B史记: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 C诗经: “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 D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答案: B 明朝海瑞说: “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 “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 ”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他们都认定限
9、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 B C D 答案: D 将 “神七 ”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 “长征火箭 ”,中国早期的 “火箭 ”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答案: C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 “二十而南游江、淮, 上会稽,探禹穴, 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 隼 丁 沓牵 骸 怨椤!闭舛尾牧细嫠呶颐撬 袢 妨系闹匾 绞绞 A考古发掘 B实地 调查 C道听途说 D文献查阅 答案: B 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 “购机一张,织诸色帛,
10、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 自是家业 大饶 ”;另一碑刻资料记载: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 (资 )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 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机器 C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答案: C 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 “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 A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被公众所认可 B近代民营企业
11、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 C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一些雏形 D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答案: C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 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用 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答案: C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A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B清末 “新政 ”注意改善民生
12、,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答案: C 2009年 12月 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 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 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 B C D 答案: A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 趋于尚同,而吾以一 国衣服独异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 这表明资
13、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答案: B 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 督的人。在中国, “公民 ”一词是泊来品,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 ”取代了 “臣民 ”,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 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D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 答案: C 综合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
14、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 1 950年 6月) (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分)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 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 1971年 5月)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世纪 70年代美国 “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7分) 材料三 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 4月
15、 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 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1年 12月 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 1月 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 台湾出售总值达 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 4月 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 4分) 答案:( 1)特征:对
16、抗。原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 5分) ( 2)行动: 1971年基辛格访华;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3分) 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分) ( 3)态势:合作与冲突交织。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 4分) ( 14分)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 梁惠王上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
17、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 1)材料一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材料一中体现出的孟子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 1905 年指出: “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 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 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 “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 ” (2) 根据
18、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 “均富 ”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 他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 7分) 材料三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 381公斤,到 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 ( 3)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5分) 答案:( 1)治国思想:仁政( 1分)。实质 :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
19、小农经济)( 1分)。 ( 2)国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内:地主垄断土地,农民生活贫困。( 4 分)具体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油气田。( 3分) ( 3)状况: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生活用品严重缺乏。(只要答出两点即可)原因:左的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5分) ( 20分)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秦汉以后 “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
20、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 “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文化 ”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4分) ( 2)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 “市民文化 ”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6分)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 、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 ( 3)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
21、的作用。( 4分) 材料三 19世纪 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 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 : “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 ( 4)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 明 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 其原因。( 6分) 答案:( 1)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4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 2)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 “市民文化 ”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 “市民文化 ”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 6分,任意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 3)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或欧洲的近代科技),中国儒家经典(思 想)( 2分); 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的相互启蒙)。( 2分) ( 4)新变化:译书范围广,数量多;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翻译西方的政治制度(或社会科学)。(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原因:民族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