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3431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秦代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 “冷贤 ”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这表明 ( ) A隶书的私印是冷贤的后人放进去的 B这两种书写字体在当时同时流行 C冷贤生前一定是著名的书法大家 D隶书在当时已经形成为主流字体 答案: B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确 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一一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2、) A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B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C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D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答案: A 邓小平说: “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 一条线 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 一条线 。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 “转变 ”主要表现为 ( ) A实行 “一边倒 ”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 答案: D 下图为 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思想是 “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 ”。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 ( ) A由于援

3、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 B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对抗 C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 D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 答案: B 1937年 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 “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 ”, “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等主张。这表明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党内右倾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答案: D 20世纪 20年代,有作

4、家说: “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 ”这主要体现了 ( ) 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 B战时共产主义的作用 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答案: C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 “洒水清道 ”的人应该是 ( ) A王韬 B康有为 C粱启超 D陈独秀 答案: D 从 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 “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和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 ”,所以 “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井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

5、。这段叙述从 “因为 ”到 “所以 ”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 ( ) A新型工厂制度的产生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答案: A “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 “常胜军 ”首脑戈登语)这里对 “最进步的思想 ”的正确理解是( )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D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答案: C 十二铜表法规定: “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

6、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该规定反映了 ( )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答案: B 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答案: C 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 “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 “九市

7、”是指 ( ) A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B工官监管的夜市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答案: A 综合题 ( 26分)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 ”,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 摘自 希腊伯罗奔尼量战争史 材料二 英国通过 “光荣革命 ”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

8、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 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 ”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 1)根据材料一中伯里克利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出哪些民主运作方式?( 10分) (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 “光荣革

9、命 ”后至 19 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6分) ( 3)材料三中 “现代化领导力量的 错位 ”是指什么?这种 “错位 ”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6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4分) 答案:( 1)特征: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 4 分) 方式: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答出两点即得 6分) (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 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 “统而不治 ”;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

10、答出两点即得 6分) (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 2分)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义。( 4分) ( 4)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民主政治的多样性等;民主政治需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言之成 理皆可, 4分)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 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

11、“与欧美同俗 ”,又说: “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材料二 当时一般人都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一一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 1840年 -1949年) 材料三 20多年前, “毛式中山装 ”一统中国服装市场

12、(见图一)。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 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见图二):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提炼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 8分) (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当时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4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二变化的原因。( 4分) ( 3)材料二中所说的 “民国初形成的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是否符合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分) ( 4)结合材料三分析由 “毛式中山装 ”到多姿多彩服饰的变化原因。( 4分) 答案:( 1)主张是放足、断发、易服。( 6 分)目的是割除陋习以开民智,兴民权,为变法做准

13、备。( 2分) ( 2) 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 4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布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思想的变化;伴随外国侵略的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4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 3)观点一,符合。说明:穿西装,吃西餐,住洋房等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答出其他习俗、交通通讯方面的变化亦可);新文化运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东方文化。观点二,不符合。说明:这种现象只出现在一些大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并不显著;社会上还有一些人眷念过 去,存在浓厚的皇权心态,如袁世凯掌权后企图复辟帝制等。( 6分) ( 4)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特质生活提高;思想解放,审美水平提高(文化水平提高)(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