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 “以振兴商务 ”,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 ”的局面。对以上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郭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 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 1500年 19 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
2、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 B C D 答案: A “如果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同样也不可能也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地理大革命的理解,错误的是 A开始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起点 B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 C提供了英国工业革命所需的一些条件 D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B 明代缪宗周诗云: “陶舍重重倚
3、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体现了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B反映了明代水路运输的发 达 C透视出明代手工业生产状况 D折射出明代冶铸业技艺高超 答案: D 关于下列两幅图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使农民获得了自主权利 答案: B 孙中山曾说: “内地之人,其闻革命排满之言而不以为怪者,只有会党中人耳。然彼众皆知识薄弱,团体散漫,凭藉全无,只能望之为响应,而不能为原动力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会党是孙中山在革命中依靠的力量之一 B孙中山没有意识到会党的缺陷,是其革命
4、屡次受挫的原因之一 C辛亥革命期间发动群众难度巨大 D孙中山认为会党不能作为革命的主力 答案: B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该言论应出自 A郑观应盛世危言 B张之洞劝学篇 C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D梁启超变法通议 答案: B 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 1两白银 =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之前及战后,银钱比价从 1000文持续攀升到时 1300、 1400、 1600甚至更高,出现了严重的银荒。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走私 B战争赔款 C统治腐朽 D商业发展 答案: A 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 “佃农所获,朝登陇亩 ,夕贸市廛
5、”。上述材料反映了 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在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A. B. C. D 答案: C 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如,子时为 23时至 1时。唐朝前期保留有 “日中为市 ”的古风,日中就是午时。由此推断唐朝长安东西市开市的时间为 A 7-9 时 B 9-11时 C 11-13 时 D 13-15 时 答案: C 有学者在论述 “国体 ”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 “部落时代 ”、 “封建时代 ”、 “郡县时代 ”三个时代。其中 “封建时代 ”对应的是 A黄帝时期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答案
6、: B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B抗日根据地的 “三三制 ”政权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C 综合题 ( 32分)合作、交流、责任、义务,是当 今观察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国际形象或地位时使用较为频繁的词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7、题。 材料一 “开元来 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竟皆衣胡服。 故有范阳胡之乱(注:指安史之乱),兆于此矣。 ” 旧唐书 舆服志 材料二 1 9 世纪末,欧洲人深信,上帝创造了不同的人。它将白人造得更聪明,所以白人能指挥劳动,能指导宽背、低能的劣等种族的发展,因而就有了 “白人的责任 ”这一概念。在印度,他们被恭敬地称为 “大人 ”,在中东被称为 “先生 ”,在非洲被称为 “老爷 ”,在拉丁美洲被称为 “恩主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用近视的眼光、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自我中心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也就不足为奇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33年夏天,全球 66国的代表团聚集伦
8、敦,召开了被舆论界指为自凡尔赛和会后最重要最大型的国际会议 “ 伦敦国际经济会议,( London Economic Conference)。社会舆论敦促与会者务必使其不得失败,因为 “文明世界站在十字路口 ”。 结果则出乎举世的期待与预料。英国力图恢复由其主导的世界经济传统秩序,而美国则希望让英国的领导作用随着旧的世界金融体系一齐垮台。苏联建议 “世界各国之间,尤其是各大国之间进行经济联系,不受各国现行社会政治制度的限制。 ”但未获得支持。 7月 3日,罗斯福申明美国不参与任何有关货币稳定协议,间接 导致会议失败。 会后,国际贸易和关税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不仅延长了 “大危机 ”,而且还延长了
9、危机过后的萧条阶段。 关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上卷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 1) “胡 ”在辞海里有如下两种含义: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 ”; “泛指来自外国或外族的(东西) ”。依释,例举 “胡 ”在唐朝的具体表现。( 2分)材料 中 、 哪一句属于事实叙述,哪一句属于历史评价? ( 2分)依据材料指出唐时 “胡风 ”盛行的积极影响。( 3分) ( 2)漫画中的人物形象比喻的是哪国人?( 1分)依据材料
10、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 “白人责任 ” 的观点。( 6分) (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社会舆论对伦敦国际经济会议寄予厚望的理由。( 4 分)依据材料概括导致会议失败的因素。( 6分) ( 4)据材料四并结合史实说明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 “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 ( 6分) (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就当今重大的国际问题如安全、气候、资源等 问题的解决,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分) 答案:( 1)例举: “民族 ”有突厥、回鹘、波斯、大食等; “东西 ”有胡饼、菠菜、高丽乐等。( 2分) 是事实叙述; 是历史评价( 2分)说明:促进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丰富多
11、彩和社会的开放。( 3分) ( 2)英国殖民者。( 1分)评价:西方宣扬种族优越,以自我为中心;近代西方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是其产生的重要条件;用虚伪的责任掩盖殖民扩张的实质;推动列强瓜分世界。( 6分)(任答三点) ( 3)理由: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战、货币战 使危机加剧;凡尔赛和会展示了通过国际会议来协调矛盾的实例。( 4 分)因素:英、美争夺世界经济的领导权;意识形态的冲突;罗斯福的利己主义。( 6分) ( 4)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逐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如加入世贸组织,
12、亚太经合组织等,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两极格局结束后,中国抓住有利国际形势,积极发展战略关系,如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等。( 6分) ( 5)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发展和稳定问题;面对困难,各国应勇于承担责任。 ( 2分) 长江流域历史悠久,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汉、唐、宋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 我国汉、唐、宋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 4、 8、 28、 40 材料二 工厂内迁前后历时 3年多,到 1940年基本结束。其迁移
13、的先后顺序,首为 “国防上即可利用者 ”,次为 “现在民生必需者 ”,再次为 “不属以上两种而可藉培植工业中心者 ”,最后是 “保全资源免资敌用者 ”。,到 1940年底,经国 民政府促助内迁的厂矿共约 450家,机件共约重 12万吨,随厂矿人口约 10万余人,其中技术工人 1 2万多人。内迁大中小学等教育机构迭 1214家,国民政府也加强了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建设,为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在农业方面,通过建立农业金融网,推广农业改良、督促垦荒、兴修水利等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一李沛成云贵川工农业发展 ( 1)根据材料一,说明长江流域人口密度变化情况及呈现出的经济发展趋势。( 12分) (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 “国民政府促助内迁 ”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8分) 答案:( 1)人口密度 变化情况:上游人口密度两汉时期较高,唐朝下降,两宋时期增长较快;中游 地区人口密度增长相对滞缓;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有起伏,但增长较快。( 9分) 经济发展趋势:上下游发展基本平衡,而中游则相对缓慢。( 3分) ( 2)原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我国东部地区。( 2分) 影响:使西部地区成为抗日的后方,为坚持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分)改变了西南地区人口分布和工业结构,促进了西部区域、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 2分)促进西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