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3461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 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答案: C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 一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

2、 “九二共识 ”的基本原则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一国两制 ”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答案: B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 1961年 8月 13日凌晨上演。 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一战爆发 B二战爆发 C美苏冷战 D苏联解体 答案: C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

3、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 持民主德国成立 答案: B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阐述上面这段话的主人公及场合,最有可能是 A 1950年 1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B 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C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D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答案: C 在我国古代, “社稷 ”是国家的代称。其中, “社 ”指土地之神, “稷 ”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

4、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答案: B 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 13公顷,折合 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 “百亩之田 ”,相当于 31市亩。由此分析错误的是 A说明中国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B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之一 C导致铁犁牛耕的使用 D说明中国耕地承受的人口压力大 答案: C 宋朝范成大诗云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 答案: C “翻倒,翻倒,

5、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筒车 B耧车 C曲辕犁 D水排 答案: A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到 “废井田,开阡陌 ”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答案: B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6、答案: B 下表列出了清代人均占有耕地的状况,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人地矛盾日渐突出 B人口总量增加迅猛 C土地兼并相当严重 D农业生产大体稳定 答案: C 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 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 72件,华南仅占 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 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 101件,华南占 111件。这说明唐代 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B南方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答案: B 中国历代最高统治者都比较注意保护自耕农,主要原因是 A自耕农是政府的主要税源 B受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 C接受前朝暴政而亡的历史教训 D稳定自耕农是发展农业的保证

7、 答案: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A 答案: D 答案: C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 221年, 第二次发生于 1911年, ” 其中第一次 “大革命 ”指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答案: A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 汉代

8、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A功绩 考试成绩 品行才学 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 功绩 品行才学 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 品行才学 门第声望 功绩 D功绩 品行才学 门第声望 考试成绩 答案: D 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政权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的 ”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A 一本英文著作记录了古希腊一位哲学家的话, “We live around the sea like frogs around a pond”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勃兴的最

9、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山峦 B海洋 C河流 D土地 答案: B 下面关于美国联邦政府 “分权与制衡 ”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需国会同意,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B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民主选举产生 C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D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答案: A 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基础 B都有利于本国近代化的发展 C确立的途径都相同 D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答案: C 下表的内容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洋

10、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全面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反抗 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C反抗外来侵略,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答案: D “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 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D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

11、,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导致他得出这一结论的重要因素是 A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无法有效统治 B欧美、日本各国缺乏殖民统治经验 C义和团运动体现出来的 中华民族反侵略精神 D世界舆论强烈谴责对华 “瓜分一事 ” 答案: C 巴黎公社最终失败的根源在于 A放弃暴力斗争原则 B资本主义发展不成熟 C敌强我弱,力量悬殊 D没有掌握革命的武装 答案: B 答案: D 答案: C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建立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二是

12、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 据世界当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材料四 “二战 结束后仅仅 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 。 ”“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

13、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布津热斯基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 1分)结合战后初期的国际背景分析该设想的形成原因。( 2分)这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黄金储备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简析这种变化对国际 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4分) ( 3)结合史实, 20世界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如材料三中所说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 3分) (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所提到的 “新的力量 ”是指哪些力量?( 4分) “一个崭新的世

14、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指的是什么?( 1分)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分) 答案:( 1)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 1分)原因:西欧各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分)影响:出现了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 1分) ( 2)变化: 美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欧共体和日本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2 分)影响:欧共体和日本开始崛起,美国实力相对衰落,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加快世界多极化进程。( 4分) (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5、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 3分,答中任意 3点即可得 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出 3分) ( 4)新力量: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 4分)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分 )因素: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国家利益的变化(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出 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 “铁制农具 +小农经

16、济 +君主官僚体制 +儒道法意识形态 ”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材料三 天仙配是我国一个美丽 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 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

17、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 唐帝国前期,在耕 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五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 乃粒 稻工记载 “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 太湖地区农 业史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

18、的哪些措施?( 2分)材料一认为这些措施导致了什么现象的出现?( 1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 3分) (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其所反映的生产方式的特点。( 3分)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 1分) ( 4)据材料四,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 2分)为什么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2分) (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其原因有哪些?( 2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 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 2分) 答案:( 1)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2分)土地兼并现象( 1分) ( 2)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 3分) ( 3)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分) ( 4)特点 :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 2分)原因:操作较灵活方便,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 2分) ( 5)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 2分)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剩余大量劳动力);养牛成本较高。( 2分)根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 2分,答中任意 2点即可得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