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463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启蒙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主要表现是 要求自由平等 提出革命思想 反对天主教神学 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A B C D 答案: D “布拉格之春 ”改革的哪一内容最大程度地冒犯了苏共领导,导致其出兵干涉: 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C改革党的领导体制 D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答案: D 回顾近 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以下哪些因素具有这些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 经济力量的增长 军事实力的对比 重大国际组织的建立 A B C D 答案: D 赫鲁晓夫曾坦

2、率地告诉美国记者: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这说明: A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B当时苏联处于战略优势 C赫鲁晓夫在对美国进行军事恫 D赫鲁晓夫放弃与美国的竞争,讨好美国 答案: A 凯恩斯主义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特种萧条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经济主张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 A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互为表里 B主张以计划经济取代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3、C其根本目的是缓和劳资矛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彻底否定了亚当 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答案: A 某历史时期西方人把俄国描绘成 “魔鬼 ”。俄国被描绘成这一形象出现于 A拿 破仑战争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 “冷战 ”结束后 答案: B 关于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C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D东欧各国都通过和平的方式发生了剧变 答案: D 1947年 6月,乔治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向包括苏联和东欧的所有欧洲国家发出邀请,拟共同制订一个经济复兴计划,并指出该计划 “不是针对

4、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 ”。这表明美国旨在 A努力实现其人道主义的援助 B修复世界市场服务其战略需求 C避免苏联集团和西方间的分裂 D促进西欧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 答案: B 美国总统克林顿说: “毕竟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革命 建立一个按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 ”原国务卿克里斯托夫说:“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B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步入全盛时期 C美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惟一国家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 答案: D 以下二战

5、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联合国家宣言 开罗宣言 雅尔塔协定 波茨坦公告 答案: C 1942年 1月, 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推动该联盟形成的事件有 开罗会议的召开 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丘吉尔、罗斯福声明援助苏联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A B C D 答案: C 1832年、 1867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给新兴工业城市分配并增加议席 ,降低选民资格限制。这反映了 A工业化推动了社会进步 B民主共和为多数人接受 C人民的民主平等诉求得到了实现 D工业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作出了重大让步 答案: A 1918年陈独秀把威尔逊

6、称为 “世界上第一个好人 ”,次年却觉得威尔逊提出了 “不可实行的理想 ”,是 “威大炮 ”。陈独秀对威尔逊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美日在亚太地区激烈争夺 B战后没有对日本天皇进行审判 C巴黎和会损害了中国权益 D美国最终未参加国际联盟 答案: C 史学家托尼 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 “战后经济复苏的成功策略应该防止回到经济停滞、萧条、贸易保护主义 ,而且首要问题是防止失业。创建现代欧洲福利国家就是基于这些考虑。 若要恢复民主制度 ,就必须解决 人民的状况 问题。 ”他强调的观点是 A欧洲恢复民主制度的关键在于彻底消除法西斯主义 B建立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完善的表现 C防止社会革命是

7、战后欧洲国家复苏的首要问题 D战后初期需要协调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以缓和矛盾与冲突 答案: B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始终放在重工业方面 C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D没有彻底改变斯大林体制 答案: D 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欧共体创始国: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比利时 答案: A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71年该体系瓦解。该体系从建立到瓦解所体现的本质特征是 A雅尔塔体系从建立到崩溃 B世界金融秩序从稳定走向混乱 C美国经济实力由盛至衰 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繁荣走向 “滞胀 ” 答案: C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

8、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优胜劣汰思想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A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这一成就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 实行社会主义改革的 结果 答案: B 1936年 8月法国政府声明: “法兰西共和国政府 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 ”这表明法国政府 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答案: D 威尔逊认为: “

9、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 管理世界 ”。下列 史实体现了美国这一愿望的是 放弃中立,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提出 “门户开放 ”政策 提出 “十四点原则 ” 召开华盛顿会议 答案: C 德国法西斯吞并的第一个民族国家是: 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 C卢森堡 D奥地利 答案: D 1938年 5月,英国外交大臣致电法国外长说: “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未能获得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王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 ”这段话的实质是: A向法国表示英法共同行动的愿望 B英反对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结盟 C要求法国在捷克问题上对德妥协 D向法国表明将对德国采取强硬态度 答

10、案: C 关于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表述是: A波兰军队武器装备陈旧,战术落后 B德军兵力强大且采用突然袭击的战术 C英法未对德宣战,使波兰孤军奋战 D苏联出兵波兰东部加速了波兰的灭亡 答案: C 美国在二战期间的外交政策由中立 放弃中立 与苏联结盟抗击法西斯的变化,说明了: A美国外交政策的反复无常 B美国按照自身利益来制定对外政策 C美国一贯维护世界和平 D意识形态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答案: B 下列二战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意大利投降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A B C D 答案:

11、B 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C削弱了所有帝国主义国家 D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答案: C 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美苏实力均势的产物 B充分体现了和平民主的精神 C是大国强权政治的结果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该体系的瓦解 答案: B 关于战后对德日法西斯国家处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的法西斯分子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B对两国都实行了军事占领 C都彻底摧毁了两国原有的政治制度 D盟军占领两国的目的相同 答案: B 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欧佩克 ”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制裁 第四次

12、中东战争爆发 西方经济进入 “滞胀 ”状态 西方国家发生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A B C D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有人认为,(联合国成立之初)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 -实质上美国有 “隐蔽 ”的否决权。 -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 史学月刊 材料二:早在 20世纪 60年代,非洲和亚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R 帕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下 册 材料三:联合国成立以来三

13、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 但它 -未能制止美苏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 -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成为剧烈的争吵 -。 伯恩斯 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各种非政治活动都十分成功。但又同国联一样,它在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上的成绩却也是时好时坏。 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联一样: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 史北大出版社 2005年 1月 748-749页 请回答: ( 1)出现材料一中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何在? ( 2)据材料二的分析 20世纪 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有何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3)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你认为联合国为什么没能有效的制止材料三中所说的这些 “危机 ”和 “争吵 ”?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 4)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四的观点 答案: 自十月革命至 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苏俄(苏联)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14分)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6分)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