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西省平遥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3485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山西省平遥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山西省平遥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山西省平遥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山西省平遥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山西省平遥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山西省平遥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梭伦的诗歌中写道: “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贵族 答案: D 2010年 5月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遗骸在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黑色花岗岩墓碑上装饰着太阳系天体运行图,即 6颗行星环绕金色太阳。仪式举行过程中,神职人员亚采克 耶杰尔斯基说: “今天的葬礼具有象征意义,显现科学与信仰的和解。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教会改变以往的专制态度,越来越多地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 B在欧洲科学理性与宗教

2、信仰形成一种妥协和互补之势 C科学理论与传统的宗教信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处于一种激烈冲突的状态 D科学战胜宗教,成为人类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答案: D 图反映的是 11世纪著名的 “卡诺莎之辱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5年 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 “忏悔罪过 ”。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 “卡诺莎之辱 ”,又称“卡诺莎晋见 ”。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德国并没有

3、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 B C D 答案: D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 调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B主张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C主张政教合一 D教皇权力高于王权 答案: A 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 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答案: C 穆罕默德 阿里曾对着一

4、份奥斯曼素丹的诏书说: “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埃及。 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 ”“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 ”。这段话所包含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A穆罕默德 阿里欲取代奥斯曼素丹的地位 B穆罕默德 阿里已经实现了对埃及的统治 C埃及当时已经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埃及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的一块重要殖民地 答案: B 福泽谕吉提出 “天不生人上之人 ,也不生人下之人 ”的观点 ,反映了他 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念 反对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 宣传自由平等 反对对外扩张 A B C D 答案: C 某论文将 “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 ”、 “日本遭遇黑船

5、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 ”、 “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 ”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答案: B 法国史学家布罗指出: “历史是人在时间中的科学 ”,这表明 A历史就是对往事的记录 B历史是研究往事的学术 C历史是史学家写的,不是发生过的往事 D历史是史学家将往事网罗殆尽的产物 答案: B 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D教

6、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答案: D 称德国是 “教皇的奶牛 ”,主要是说 A教皇对德国掠夺最严重 B德国对教会财物贡献最大 C德国与教皇关系最密切 D德国是教会财富的最主要来源 答案: A 王安石说: “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抵御辽、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减少政府开支 D巩固自己的权势 答案: B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答案: B 伯里

7、克利认为:只靠两只手臂提供劳力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积极参加国家事务;这些人不能算作是积极公民(希腊语 polites),而是私人(希腊语idiotes)。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是 A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民主 B不存在任何不公正的民主 C从事脑力劳动者的民主 D雅典居民的直接民主 答案: A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 “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县的地位比郡高 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县的出现比郡早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 央集权 A B C D 答案: A 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授爵,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赐爵制的开始 B

8、使宗室贵族失去授爵机会 C宗室贵族仍可 “衣食租税 ”,保留军籍 D使秦逐渐成为 “虎狼之国 ” 答案: D 北魏统治者为解决 “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 ”问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实行三长制 C移风易俗 D实行均田制 答案: D 有诗道: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这主要说明 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 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A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 “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 ”由此,可以

9、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A急功近利 B动摇不定 C反对变法 D软弱无能 答案: B (宋仁宗景 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 “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 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也。 ”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A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 B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 C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 D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 答案: B 综合题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

10、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 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 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 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 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材料二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请回答 : 根据材料一,概括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 ”的原因有哪些?(

11、 10分) 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所述观点的认识。 (8分 ) 答案: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九年 (即太和九年 ,公元 485年 ),下诏均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 ,授露田四十亩 ,妇人二十亩 十年 ,给事中李冲上言 :“其民调 ,一夫一妇 ,帛一匹 ,粟二石 ” 于是海内安之 . 魏书 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 俗 ,民以殷富 ,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 ,诸侯亲服 ,获魏楚之师 ,举地千里 ,至今治强 .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 (6分 )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

12、施?这些措施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4分 )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 .( 8分) 答案: (2)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2分 );国家控制大量的土地 .(2分 ) (3)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者都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都移风易俗;都确立了新 的制度 .(8分 ) ( 24分)打开国门的开放之举都面临着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官员礼服为西式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为使日本人长得更高天皇下达食牛肉的敕令。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有轨马车、人力车、火车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

13、 。 材料二 明治时期大久保利通执政间( 1873遇刺身亡)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激烈冲突 材料三 大久保利通的继任者伊藤博文执政时期,为缓和社会矛盾制订了适合日本社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恢复了遭到禁止的相扑等民族传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日本传统剧种)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与此同时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随之被召回和强化了。

14、-以上材料均摘自互联网 请问答: ( 1)依据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是如何处理与西方文化关系的?( 4分) ( 2)据材料二大久保利通执政间引发激烈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述明治政府对西方文化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治政府政策的变化给当时的日本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哪些影响?( 9分) ( 4)你认为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交融中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态度?( 5分) 答案:( 1)在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全盘西化。( 4分) ( 2)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突。( 2分)由简单的拿来主义全盘西化到把吸收外来文化与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 4分) ( 3)政治上:通过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政治体制。同时也把军国主义等糟粕保留下来。文化方面:即保留了一些民族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又改变了一些落后文化与习俗,有利于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社会生活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利文明开化( 9分) ( 4)坚持开放战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兼收并蓄,吸收与创新相结合(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