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浙江省北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右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 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 答案: B 20世纪上半期英美关系发展的趋势是 A由争夺世界霸权到英国追随美国 B由互不干涉到积极争夺世界霸权 C由争夺世界霸权到美英共同反共 D由互不干涉到共同掌握世界霸权 答案: A 直接参与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国家有: 英国 法国 埃及 美国 以色列 A B C D 答案: B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
2、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 “停战监督组织 ”。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答案: D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
3、,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在本质上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答案: D 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 “启 ”为 “开 ”),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 .残暴。 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 ,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 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 公元前 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
4、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 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避讳制 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 A B C D 答案: B 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上谕文武百官曰: 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 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据
5、此,这位 “上 ”,应该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 答案: C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 “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 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 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答案: D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 行中书省 。 ”由此可见,元朝的行中书省 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的 实际上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确保了地方的独立性 对我国的地方行
6、政机构改革影响深远 A B C D 答案: A 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 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答案: D 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材料说明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成就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宣传民主与科学的
7、思想 D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答案: A 某旅行社组团从江西出发开展 “重走长征路 ”旅游探险活动,下列长征重要景点参观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遵义会议会址 泸定铁索桥 瑞金云石山乡 会宁城西关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关于下图灰色部分解读正确的是 A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八七会议后,发动城市武装暴动和起义 C秋收起义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D全面抗战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答案: A 1937年 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游击队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同时中共洛川会议决定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
8、成抗日的前线。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不愿意与国民党合作抗日 B中国共产党主要是想以抗日的名义发展自己的力量 C国共合作抗日的突出特点是军事合作 D这是由当时日本侵华的特点决定的 答案: C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 “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当时造成蒋介石 “忧患最深 ”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答案 : B 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
9、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秦朝灭亡于公元前 3世纪前期 中华民国元年是壬子年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于甲午年 根据当时的报纸记载:民国 33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 A B C D 答案: B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 “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 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
10、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D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对外扩展的大陆政策 答案: C 二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下列各项条款中,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是 A “三国之宗旨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 归还中国。 ” B “霸王战役应 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 C “我们的宗旨是 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 D “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 所得之结果, 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 答案: C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开罗会议到雅尔塔会议召开,欧洲战场的局势是 美英
11、军队登陆西西里岛 盟军开辟第二战场 盟军进入巴黎使法国光复 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A B C D 答案: C 唐朝的羁縻府州到底是什么?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A羁縻府州是唐朝对民族地方的一种直接统治形式 B安西都护府是设置在西域地区的羁縻府州 C羁縻府州的官职通常以部落首领担任,可以世袭 D羁縻府州须向朝廷上报户口,交纳赋税 答案: C 有位学生为了便于记忆,将唐太宗巩固统治的措施列表整理,请指出他哪项整理错了答案: C 下列不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 A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B世界的存在与人的感觉无关 C物质受形式的支配 D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答案: B 第二届大陆会议作
12、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除了通过邦联条例,还包括 通过 1787年联邦宪法 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推选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通过 “严守中立 ”政策 A B C D 答案: C 德国诗人海涅在拿破仑打败某次反法同盟后写道: “拿破仑呵了一口气,就吹掉了普鲁士。 ”这是 A第三次反法同盟 B第四次反法同盟 C第五次反法同盟 D第七次反法同盟 答案: B 1913年孙中山组织发动了 “二次革命 ”,下列关于 “二次革命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次革命 ”是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都属于反专制的革命 B “二次革命 ”的主要任务是反袁世凯复辟帝制 C “二次革命 ”发生的原因是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 D
13、“二次革命 ”由于陈炯明的叛乱而失败 答案: A 对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与分析正确的是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它的内容包括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A B C D 答案: C 读下图。对中共来说,下列各项,不属于此次运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的是 A使全党从教条主义束缚中 解放出来 B进一步掌握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 方向 C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D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答案: D 1889年 7月 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
14、黎召开,会场悬挂着马克思的画像,巨幅标语上写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在政治上与经济上剥夺资产阶级,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化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标志着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建立 C体现出马克思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 D马克思在政治、思想上发挥了领导作用 答案: C 法国抵抗运动的力量, “给了我们无法估量的援助 没有他们这种巨大援助,解放法国和粉碎西欧的敌人就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做出更大的牺牲 ”。这一观点 A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B 肯定了法国抵抗运动的作用 C没有抵抗运动的力量, “西欧的敌人 ”就消灭不了 D认为 “西欧的敌人 ”是被法国抵抗运动的力
15、量消灭的 答案: B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 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国联 “维护和平 ”的原则 实行 “集体安全 ” 实施 “民族自决 ” 推行 “委任统治 ” A B C D 答案: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可在一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敌人的根本原因是 A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 B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源 C美德资本扩张的矛盾和冲突 D德国的 “无限制潜艇战 ”伤害了美国 答案: C 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 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
16、认识客观规律; 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科学成就往往是 “站在巨人肩膀上 ”的发展;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A B C D 答案: B 下列科技成就哪些是牛顿取得的 二项式定理 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 波动说 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 A B C D 答案: D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所做的贡献不包括 A批判 “两个凡是 ”的错误思想 B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肯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 D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答案: B 综合题 (共 17分)认识事物是从了解其原因(或背景)入手的,也只有真正掌握了该事物的原因(或背景
17、),我们才能深入的分析该事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危急关头,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大陆会议,决定联合抗英,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美国独立战争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参加独立战争的国际志愿人员约 7000人),同时执行灵活的外交政策,利用国际矛盾取得了法、西、荷等国的援助。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盛顿领导的独立 战争取得胜利的客观原因。( 4分) 材料二: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
18、社会的摧毁人。 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的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恩格斯德国状况 ( 2)依据材料二说明恩格斯为什么会认为拿破仑 “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 4分) 材料三: “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呈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 统一和平乃不可能。 ” 1924年 11月孙中山答记者问 ( 3)材料四中的孙中山对 “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 ”的背景分析是否正确?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何在?( 3分) 材料四: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
19、平曾分别于 1949 年 3 月和 1979 年 1 月、 1985 年 9 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图一 图二 图三 注: 图一标题写着:中国正迈步走向民主统一。 图二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图三标题写着: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 对比。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 4)图一、图二中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 )你如何看待图三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 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 4分) 答案:( 1)资本主义
20、发展迅速,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意识增强;各殖民地的团结合作;外国的援助。( 4分) ( 2)拿破仑与反法同盟作战,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拿破仑战争动摇了包括普鲁士在内的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4分 ) ( 3)正确。( 1分)原因:经过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2分) ( 4)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即将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引发中国社会的巨变。( 1分)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 1分) ; 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 ( 2分)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中
21、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2分)或 从政治上看,我们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经济上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分 ) (共 15分) 20世纪两次大战中,中国政府都是参战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 “梁二总统 ”的梁士诒就敏锐的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
22、大 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 “劳工参战 ”的新方法。 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州去作战争勤务。这些 “华工兵团 ”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 5法郎,并先后有 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 “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 ”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半刊 则写道: “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
23、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 ”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 “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 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 1942 年 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 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 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材料三: 联合国维和行动 反战和平运动 1986年中国发行的国际和平年纪念邮票 请回答:
24、 (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 2 分)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 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 4分) (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并由此说明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作用。( 4分) ( 3)进入 21世纪,战争威胁仍然存在,但和平力量不断增强。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当前制约战争的因素有哪些?( 3分) 答案:( 1)理由: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 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 2分) 方式: “劳工参战 ”。( 2分) 原因:日本竭力反对
25、中国直接派兵参战;英法在战争中人员死伤惨重,兵力、劳力短缺。( 4分) ( 2)直接原因:英国请求中国救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分)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并作出了重大贡献。( 2分) ( 3)因素: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 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规模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核战争的浪潮;世界力量多极化,形成对霸权主义的牵制作用;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牢记并反思世界大战的教训等等。( 3分,答出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共 17分)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
26、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 ”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 “帝国 ”,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 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 而是 代人。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
27、史 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民国 ”为中国带来的 “前无古人的变化 ”。( 5分) ( 2)材料一、二对 “民国 ”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5分) (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 “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 而是一代人 ”?( 4分) ( 4)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际,又出现了新一轮的辛亥革命研究热。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你对历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3分)
28、答案:( 1)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 级民主精神的约法;( 2分) 经济上,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分)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1分) 社会生活上,礼仪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1分) ( 2)材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分)材料二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 2分)分析评价的着眼点不同。( 1分) ( 3)共和政体符合时代潮流,辛亥革命的失败不能说明共和政体的失败;( 2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 合中国国情的救亡道路(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2分) ( 4)把握历史发展进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实现了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汲取历史智慧(体会孙中山的爱国精神)等。( 3 分,每点 1 分,有其他答案:也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