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3499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2-201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2-201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2-201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2-201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穆罕默德 阿里与凯末尔都试图通过学习西方使国家走向富强。其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进行民主化改革 开办新式学校 发展工业 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进行民主化改革、 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适合凯末尔改革的内容,而不适合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因此排除后选 A。 考点:穆罕默德 阿里与凯末尔改革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 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

2、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 ”材料所体现的是 (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 加尔文的 “先定论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指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是上帝的恩赐,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是无法改变的。因此选 A。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的内容 时间 1536年开始 内容 主张 评价 1

3、、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7、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神职人员选举产生) 8、建立政教合一政权(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下图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 A教会内部分裂 ,出现附属于王权的新教会 B新教否定上帝的存在 C蔑视教皇和天主教会 ,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D新教主

4、张简化宗教仪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片右边是新教 ,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或教士都图右边是新教 ,左边是天主教 ,一本圣经就比教皇或教士都重,因此反映了因信称义的主张,答案:选 C。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图片型选择题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试题提供图片材料 (宣传画、漫画、历史照片、文物展示等 )及其材料的出处、注释及提示语等,二是提出 “设问 ”,指出解题的方向和范围。这类试题的基本特征是:试题新颖直观、生动活泼;强调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要求考生弄清图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不同学科之间能力的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 “他破除了

5、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 ”下列对路德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 “沟通 ”的状况,人要可以同上帝直接 “对话 ”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答案: D 试题分析: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4)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因此并没有

6、否定宗教信仰,答案:选 D。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 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英国学者罗素指出: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B “当钱

7、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 C “上帝 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宗教改革。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与迁移能力。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即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故 A 项符合题意。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中世纪教会提出上帝不与有罪之人交往,人要获救必须借助教士的中介作用。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掌管着拯救灵魂的大权,教会甚至禁止一般基督徒阅读圣经,惟有教皇才有解释圣经的权力。马丁 路德神学思想强调 “因信称义 ”:灵魂得到拯救的人 在上帝面前被称为 “义 ”

8、,要想称 “义 ”,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 “灵魂得救 ”,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否认需要履行种种 “圣礼 ”,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 “善行 ”,来实现自己的信仰。因此,他主张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剩洗礼、圣餐两项。这样,曾经是人类救赎中 必不可少的教皇、教会、教律,面对信仰的权威,便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在当时是十分激烈的思想主张。

9、他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 “廉价教会 ”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 拉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B英国议会通过不至尊法案 C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D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 答案: A 试题分析:九十五条论纲在德意志引起广泛讨论,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接着在西欧引起强烈的反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这成了宗教改革导火线。天主教认为,世人 “犯罪 ”后,就失落了上帝的宠爱,只有悔罪做善功以赎罪,才能获得 “

10、免罪罚 ”。因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所立的功劳无限,加上圣母和其他圣徒们的多余功劳,形成了教会的 “功劳宝库 ”。个人能力有限,所做善功不足以完全补罪,教会可以从功劳宝库中取而赠之。教皇和主教就以此对教徒施行 “大赦 ”。 14世纪以来,这类 “免罪罚 ”的方式,逐渐演变成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当时教皇特使宣称,只要购买赎罪券 的钱一敲响钱柜,灵魂即刻应声升入天堂。 1517年 10月 31日,马丁 路德以惊人的勇气在维登堡教堂门上贴出了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 “九十五条论纲 ”, 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中世纪的欧洲流行一句谚语: “德国是教皇的乳牛。 ”该谚语最能说明( ) A德国

11、是天主教的信仰区 B教皇在德国势力相当大 C德国完全受教皇的控制 D教皇对德国的剥削沉重 答案: D 试题分析: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 1/3,甚至更多。教会通过地产的收入、向民众征收 “什一税 ”、兜售 “赎罪券 ”,搜 刮钱财。德意志尤为严重,因此选 D。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是德意志首先兴起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上,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许多高级教士本身就是拥有领地的封建贵族。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这一时期德意志的白银产量很高,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 30

12、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 “神圣罗马帝国 ”皇帝每年税收额的 20倍。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 “教皇的乳牛 ”之称。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 累,也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财政收入。而教廷从德意志榨取的财富,归根到底都来自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所以更恶化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在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的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罗马教廷为了控制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割据局面。因此,经济的分散性不利于政治统一,而政治不统一又影响经济发展。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交织在

13、一起,到 15世纪末 16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 天主教会引起 了各阶层人民的普遍憎恨。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共同要求,也是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中世纪的欧洲,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反映了 A国王需定期到教皇门前祈祷 B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 ”,说明教权的力量十分强大 ,因此选 B。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

14、 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 西班牙成为世界工业生产中心 B 清代规定 “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 2%增加到3 3%。 1866年后又经过了两次议会改革,至 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英国已正

15、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中提及 :“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 ” 孙中山认识到军阀和帝国主义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障碍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24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因此选 D. 考点:孙中山 点评: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华民族自 不反帝 反满洲贵族的统治。 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帝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

16、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 平民共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较为空洞 )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耕者有其田 ”。 节制资本 扶助农工 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 “(列宁时期) 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商店又开始有商品供应 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赫鲁晓夫所说的 “政策 ”系指 A土地法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统购统销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1年 3月,(列宁时期)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主要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以

17、及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苏俄开始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经济得到恢复,政权得到巩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考点:列宁 点评:随着内战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使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并迅速演化成政治危机。农民不 满,水兵叛乱,这一切迫使苏俄政府对直接过渡政策进行总结和思考,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 .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欧洲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列宁说的“不同的办法 ”是 A创办劳动解放社 B建立苏维埃政权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 答案: B

18、试题分析:题目所给的信息是列宁晚年总结十月革命的经验,由此可知本题的着眼点是十月革命,然后可得出答案:。因此选 B。 考点:列宁 点评:劳动解放社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 雏型,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 1883年 9月 25日由 .普列汉诺夫等人在日内瓦创立;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行农业集体化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因此也可用排除的办法。 下列与加尔文宗教改革内容不符的是 A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了新的教会组织 B加尔文成为日内瓦政教合一政权的最高领袖 C加尔文能够宽容地对待其他信仰的教派与个人 D实行共和制的长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加尔文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

19、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因此选 C。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 :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下列宗教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 信仰得救 圣经是唯一的信仰依据 简化仪式 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A B C D 答案: A 试题

20、分析: 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符合加尔文宗教改革,因此排除 即可。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归纳和比较能力。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如 “最早 ”“最主要 ”等;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的文件是 A三十九条信纲 B九十五条 论纲 C至尊法案 D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 答案: C 试题分析: 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规定国王为英国最

21、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因此选 C。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的题干中限制性条件较多,由于此类题是对基本历史概念的考查,所以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本概念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穆罕默德 阿里连年进行对外战争,这些战争 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逐渐动摇了阿里政权的根基 加速了埃及近代化的进程 使埃及成为东方的强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军事上增强了军事实力,成为地中海东部最强大的国家,实际上摆脱了奥斯

22、曼帝国的殖民统治。但是阿里的对外扩张的非正义性加剧了阿里政权的危机,因此选 A。 考点: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点评: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影响:( 1)积极影响: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使埃及成为亚非最早开始近代化的 国家。 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结束了长期的混乱状态,实现了国家统一,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经济上: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 军事上:增强了军事实力,成为地中海东部最强大的国家,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文教: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性:改革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

23、抗。 穆罕默德 阿里大力推行的文化改革包括 大大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 为埃及培养了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彻底动摇了埃 及的封建思想 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穆罕默德 阿里在文化教育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此排除 后选 C。 考点: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 (

24、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 )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阿里在抵御了英法殖民侵略的同时,认识到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具体表现是 创办近代工厂 建立君主立宪制 翻译欧美国家的著作 大力发展海军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阿里改革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但其改革是在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改良运动,失败是必然的。 因此排除 ,选 D。 考点: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点评:组合 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

25、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下列措施属于阿里改革中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设立高级国务会议 实行地方自治 简化地方行政区划 压制马木路克势力 打击宗教长老势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阿里改革中政治方面的措施确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建立了国务会议和咨议会,建立了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实行地方自治与加强中央集权相矛盾,因此选 C。 考点: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

26、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 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穆罕默德 阿里上台后,首先改革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没收马木路克和宗教长老阶层的土地 B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收归国有 C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D新兴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占据了大部分土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穆罕默德 阿里上台后,首先改革是在保存

27、封建农奴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有近代化色彩,但其性质是封建性的。因此选 D。 考点: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 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此种题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 不是 不正确 不包括 错误的 无关的 不属于 等提示语。 1811年 3月 1日,穆罕默德 阿里以庆祝其子出征为名,邀请某集团的头目出席庆祝仪式和宴会,埋伏的武士一举将其歼灭,这一集团是 A帕夏集团 B近卫军 C马木路克 D包税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11年,穆罕默

28、德 阿里设计将马木路克的头目一网打尽,并在全国范围搜捕并处决马木路克骨干数千人。从此,统治埃及几百年的封建军事主集团马木路克从埃及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因此选 C。 考点: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点评: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特点在于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 下列有关 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答案: B 试题分析: 马丁 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

29、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 “因信称义 ”。因此选 B.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路德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在思想上都是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从根本上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带有浓厚人文主义意味,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 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因为宗教改革宣传 A “因信称义 ”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 C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 “知识即美德 ” 答案: A 试题分析:马丁 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

30、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 “因信称义 ”。因此选 A。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为什么说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1、宗教改革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再迷信教皇的说教,教皇对人的思想的控制减弱,这为人文主义的传播进一步打开通道。 2、新教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把资产阶级要 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如马丁 路德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

31、的运动 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欧洲的宗教改革实质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因此选 D。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 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宗教改革后,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的教派有 天主教 加尔文派 路德派 英国国教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加尔

32、文派、 路德派、 英国国教都是欧洲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派,拒绝听命于罗马教廷,因此选 D。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第一次 分裂 1054年东正教、公教(天主教);第二次分裂 16世纪:东正教、新教、天主教。 新教形成三大主流教派即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结束了天主教在西欧一统天下的局面。路德教派主要分布在德意志北部和东北部以及北欧、美国等地;加尔文派主要分布瑞士、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地。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堪称人类 “最伟大的合作 ”。下列史事,他们共同参与的是 A撰写共产党宣言 B为第一国际起草成立宣言 C发表法兰西内战 D指导和推动第二国际成立 答案

33、: A 试题分析: 1848年 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 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此选 A 考点:马克思和恩格斯 点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理论合作: 1、神圣家族马、恩合作的第一部作品,这是一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的著作。 2、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使其成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科学;马、恩还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史观。(马的两个发现:剩余价值和唯物史观) 3、 1848年 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实践合作: 1、 1846年,创立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并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 2、 1847年,改 组 “正义者同盟 ”为

34、 “共产主义同盟 ”; 3、积极参加 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民主派机关报新莱茵报,参加德国革命。 下图为马克思毕生力作。它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马克思的这部力作就是 A神圣家族 B资本论 C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内容: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必 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意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科学基础之上。因此选 B。 考

35、点:马克思 点评:资本论的出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它迎来了无产阶级的新的斗争历程。在这部书中,马克思通过大量事实,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 “秘密 ”,暴露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也指出了工人阶级之所以极其贫困的原因。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 “剩余价值 ”学说,马克思指出,干活付钱,这是错误的认识,就是说工人 干活,资本家付给他钱,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实际上,这不是 “等价交换 ”,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己所得的报酬,如一个工人一天劳动所得为 8元钱,而他在一天之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止 8元

36、,可能是 16元,也可能是 24元,还可能更高。这怎么能是 “等价交换 ”呢?那么这多余的部分,即这个工人工资之外的 8元或 16元或更高的数额,就是 “剩余价值 ”,资本家无偿地剥削走了。马克思把这个 “账 ”算清以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手段、诀窍就给暴露出来了,这使广大工人阶级更认清了资本家的剥削方法,从而为自己争取 更高的待遇准备了充足了条件。 下列统治机构,始设于清康熙帝时期的是 A台湾府 B军机处 C云南行省 D议政王大臣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清康熙帝时期任用施琅为将,迫使郑克 u投降,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因此选 A。 考点:康熙帝 点评: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军机处设

37、立于雍正年间,云南行省设立于元朝时期 ,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初年即已存在,因此时间上都可排除。 旧唐书载,贞观年间, “绝域君长 ,皆来朝贡;九夷重译 ,相望于道。 ”( 绝域君长:指各个国家。 九夷重译:指各国翻译人员。)旧唐 书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唐朝 国势强盛 成为世界中心 对外开放 国际影响深远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唐太宗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 政 策 中外交往概况 影 响 设鸿胪寺 ,接待外国使者 ,并复信答礼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允许居住、做官、通婚 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来访人员频繁 外来宗教传入 (佛教经典、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 ) 玄奘取经

38、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对朝鲜、日本产生 了巨大影响(辐射) 因此选 D, 说法过于夸大。 考点:唐太宗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

39、中华, 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体现这一思想的著名事例是 A昭君出塞 B唐蕃和亲 C迁都洛阳 D澶渊之盟 答案: B 试题分析: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联系唐太宗送文成公主入藏,因此选 B。 考点:唐太宗 点评:可用排除法解答,提供另一种思路。 A是在汉代, C是在北魏孝文帝时期, D 是在北宋时期。 640年,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辖 A西藏地区 B西域地区 C陕西地区 D西亚地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唐太宗时期攻下西突厥后 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因此选 B。 考点:唐太宗 点评:唐太宗时的民族政策 策 略 采取

40、“战而后和 ”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东突厥 设置羁縻府州: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可以世袭。后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西突厥 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尊请唐太宗为 “天可汗 ”,他们的后嗣由唐册封。 设置机构:唐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 吐 蕃 和亲: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文成公主带去种子、工匠、书籍和冶金技术、中原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关系。(步辇图) 评 价 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民族团结,政权巩固,国家统一; 有利于民族融合; 少

41、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唐太宗以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为治国理念。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 无为之治,天下息兵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仁义为本,慎用刑法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是唐太宗的主张; 属于唐太宗政治方面的主 张,与强调民生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排除。选 C 考点: 点评: “贞观之治 ”出现的主要原因(表现): 政治方面:惟贤才是用,选官不避亲仇(提拔魏征);虚怀纳谏(魏征直言);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 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存百姓 ”。 法律方面:慎用刑法,唐律体现 “仁义

42、为本,刑罚为末 ”的原则。 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人才济济。( 5)民族关系:开明( 6)对外关系:开放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道题是让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的,秦朝统一前是七国并立,那时候诸侯当权,也就是所谓的贵族统治(诸候就是贵族)。之后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建立了封建集权的秦朝,并且推行郡县制,设立三

43、公九卿制。而三公九卿制就是官僚政治性质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因此选 A。 考点:秦始皇 点评:概念选择 题此类选择题在题干中都提出一个基本概念,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公元前 219年,秦始皇东巡, “作琅琊台,立石刻 ”。内中有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字样。这些文字反映出秦始皇立琅琊石刻是为了 宣示皇帝权威 宣扬君民同乐 强调国家统一 推行郡县制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大意是说今皇帝统一天下,设立

44、郡县,天下太平 ,因此可以看出是为秦始皇是为自己歌功颂德,强调国家统一以及推行郡县制度,因此选 D. 考点:秦始皇 点评: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材料,都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实际上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我们把这种选择题题型叫材料选择题。 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 “兼并天下 ”“设置郡县 ” “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 “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始皇巩 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措 施 影 响 政治 中央: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 建立专制主义中

45、央集权制度 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基本疆域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发展; 促进交通发展。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 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灵渠) 因此 都表述正确。 考点:秦始皇 点评:组合选择题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 下 列言论,出自孔子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文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46、共之。 ” 论语 为政。大意是说 “以德从政,就像天上的北极星,在它所在的地方,满天星辰都环绕它运行。 ” 考点:孔子 点评: 本题可用排除法, BCD分别对应法家、墨家和道家的主张。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这句名言的核心思想是 A “理 ” B “道 ” C “仁 ” D “气 ”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文出自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大意是指孔子说: “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因此体现了 “仁 ”的主张。 考点:孔子 点评:仁(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属于伦理概念 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