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 ) A人类的头脑 B人类的意识 C人类的生理状况 D人类的实践活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哲学的智慧的产生人类的实践活动。故本题选 D项。 AB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智慧的产生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适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诗说明 ( ) 想象是突发的 想象的内容是人脑自生的 想象的形式是主观 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的
2、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意识来源于客观实际,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想象是一种意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说明想象的形式是主观,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的。故本题选 B项。 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知识点。 点评:本题以一句诗来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理解题中想象就是 意识是作对本题的关键。 对 “造境 ”而言,无论如何虚构, “其材料必取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也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这一观点 ( ) A否认了事物之间质的区别 B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 D承认了意识
3、先于物质而存在 答案: C 试题分析:其材料必取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也亦必从自然之法则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故本题选 C项。 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知识点。 点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只要能用哲学语言准确表述材料中的信息,就可答好此题。 为保证石油安全,减轻国际石油价格频繁、剧烈地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启动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先后建立了四个大型石油储备基地。这一决策体现了 (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为
4、保证石油安全,减轻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启动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说明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 性。故本题选 A项。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项错误。 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知识点。 点评:本题既考查课本内容,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准确的信息是本题错选的主要原因,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正确理解和解读材料的内容。 温总理在北大校园勉励青年要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是强调我们要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D安于现状,从实际出发 答案: A
5、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 ”强调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本题选 A项。 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癌症生物系主任马克思 艾塞克斯预测:大约再过五十年到一百年,人类将摆脱癌症这个恶魔。这表明 ( ) A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B人们的意识活动欠缺计划性和目的性 C 人类的认识能力过于有限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答案: D 试题分
6、析:世界是可知的。大约再过五十年到一百年,人类将摆脱癌症这个恶魔。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故本题选 D项。意识活动依赖于客观实际。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ABC 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知识点。 点评:解答此题需注意两点一是吃透设问中的这在材料中的指代性,二是明确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于是找到了岛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但他一个人无力把它搬入大海。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有无社会性?正确的回答是( ) A是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它是独立的个
7、人活动 B不是实践活动,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现 C是实践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因为他制作独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 D不是实践活动,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回归自然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 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因此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鲁滨逊是社会中的人。具有社会性,因为他制作独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故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活动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难度适中。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理解材料所指就可做好本题。注意实践的社会性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 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本题选 D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现注重量的积累。故 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诗句信息的能力、运用哲学道理分析问
9、题的能力。难易程度适中。解答本题一是要理解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这一哲学道理。二是要分析四个题肢,明确四句诗的意义和体现的哲学道理。 历时 4年多建设的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贯通。翔安海底隧道从前期论证到动工建设,花了 10年时间。各方面曾围绕建桥还是建隧道有过激烈争论,经过严格的考察、勘探和论证,综合比较,确定建隧道优于建桥。这一过程告诉我们 (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应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翔安海底隧道从前期论证到动工建设,花了 10年时间。各方面曾围绕建桥还是建隧道有过激烈争论,经过
10、严格的考察、勘探和论证,综合比较,确定建隧道优于建桥。这一过程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故本题选 C 项。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知识点。 点评:理解材料的意思和熟练掌握课本知识是做对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只要材料和好课本基础知识二者结合就能做好本题。 有人提出: “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能掌握真理。 ”这种观点错在没有认识到 ( ) A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能说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
11、能掌握真理。故本题选 A项。 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知识点。是课本知识的考查,是送分题。比较简单。理解题中观点很关键。 互联网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远隔千里之外的网友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这说明 ( ) A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人们可以任意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 答案: C 试题分析: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但不一定是直接联系。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
12、为转移。所以人们不可以任意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虽然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但人们可以发 挥主观能动性把握联系。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知识点。 点评:联系的含义及特征是高考考查频率比较高的考点,要注意理解联系的含义及特征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采用 “人退 ”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 “沙退 ”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
13、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二者并不矛盾。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可以和谐统一,并不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本题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很关键。本题所考查的是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本题难度适中。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曾说,他们在实验室人工构造一种单细胞模型,这种模型能够自 我复制和进化,已经具备了 “生命 ”的基本特征。这表明科学家们已经可以将没有生命的物质合成为新的生命形态。这对于生命起源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4、。这表明 ( ) A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自身谋福利 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 C科学发展使物质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 D人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规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类是大自然的朋友,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物质决定意识。科学发展使物质变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是可以改变的,人们改变自然规律。是错误的。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知识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哲理分析判断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哲学知识的准确界定,在解题过程中也可运用排除法等解题技巧。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
15、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两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 ) A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承认矛盾,坚持两点论 C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答案: C 试题分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 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说明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本题选 C项。 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是客观的知识点。 点评: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考查学生从古诗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的能力。此题难度适中。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
16、学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 项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本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含义知识点。 点评:哲学的含义知识点虽为小知识点,但在高考中却是个易考点,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本题难度适中。 恩格斯说: “真正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
17、己的形式。 ”这两句话是在强调 ( ) A具体科学 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B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 C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研究 D具体科学的进步决定着哲学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然科学和工业,自然科学领域是指具体科学。真正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说明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故本题选 A项。 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本题易出现考生因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细而错选。因此把握好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
18、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 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故本题选 C项。 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较小。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
19、基本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 )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物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是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故本题选 A项。 BCD项不符合题意
20、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 中国古代的 “五行学说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五行 ”,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这种观点 ( ) A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 B是历史唯物主义 C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D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没有科学依据 答案: D 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
21、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故本题选 D项。 AB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 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知识点。 点评: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中国古代的 “五行学说。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是我国 “大跃进 ”时期常见的标语。这从哲学角度分析属于 (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
22、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是主观唯心主义。故本题选 C项。 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知识点。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区分概念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 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世界统一于精神 C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D天地合 而万物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故本题选 B项。 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知识点。 点评:正确解答本题
23、的关键在于搞清唯心主义观点,然后逐项分析进行排除。本题难度较小。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回答 【小题 1】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 A B C D 【小题 2】 10恩格斯指出: “正像在 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 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这说明 ( )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反映时
24、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C 试题分析:哲学革命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故本题选 C 项。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步伐。真正的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ABD项错误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 放眼周围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质具体形态。如果用辩证唯物
25、主义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其正确回答是 ( ) A可知性 B 客观实在性 C永恒性 D主观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本题选 B项。 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唯一特性知识点。 点评: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物质的唯一特性的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小。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物质的唯一特性一词。 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白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 的角度看,欧布里德
26、错误在于 ( ) A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欧布里德错误在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故本题选 A项。 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考查学生从故事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的能力。此题难度适中。 综合题 (12分 )2011年以来, 某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加快改革和创新步伐,努力克服和解决经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经济运行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总体上呈现出
27、快速平稳发展的态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某市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克服和解决经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4分 )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某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分 )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某市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改革和创新步伐,促进了经济的科学发展。 (4分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唯物论部分的原理可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
28、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三个原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如果运用唯物论分析材料,首先要清楚唯物论有哪些哲学原理,然后按照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在头脑里过一下,看材料适用其中的哪些原理。答题时不应急于下笔,想清楚我答题要用几个原理,形成几层意思,然后着笔用( 1) ( 2) ( 3) ( 4) 区分开来分层表述。 ( 10分) 2011年 8月 1日,在距离我国大陆约 10000公里的东太平洋,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 蛟龙 ”号,带着从 5180米的海底采集的
29、生物标本,顺利浮出海面。自 7月 21日开始,这艘长 8.2米、宽3.0米、高 3.4米,空重不超过 22吨的潜水器,在这片海域共进行了 5次下潜,顺利完成了本次 5000米级海试任务。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观点的 答案: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我国 “蛟龙 ”号顺利完成了本次 5000米级海试任务,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成果。 (5分 )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我国 “蛟龙
30、 ”号能带着从 5180米的海底采集的生物标本,顺利浮出海面,是利用规律的表现。 (5分 ) 试题分析:本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 “理论(课本知识)十材料分析 ”。 就本题来讲需要规律的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规律的知识是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按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观点知识点。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 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31、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 16 分)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 ks5u,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 ”,要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是我们党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 “又
32、好又快 ”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生态文明 ”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分)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 、发展。( 4分)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 “生态文明 ”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4分) ( 4)实践是认识的
33、目的和归宿。 “生态文明 ”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 “又好又快 ”的发展。 ( 4分) 试题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四个方面分析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然后一一结合材料分析。 本题注意审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点。 点评:这种类型的题目解题关键有三点:一是明确知识。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 “材料是如何体现 (指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
34、)的 ”这类设问,易于从微观上考查我们对相关知识把握;而 “材料体现了哪些 (指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 )”类设问更侧重于考查我们对知识的宏观把握。二是研究材料。要详细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甚至材料的每一句话。三是比较分析。 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弄清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或哪些知识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找到一一对应关系。在上面三点的基础上,再把有对应关系的知识点和材料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组织成答案:。 ( 12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立足 “十一五 ”规划实践成果,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35、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我 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 “两难 ”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 “十二五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党在制定建议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答案:(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建议是立足十一五规划实践成果,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变化新特点的情况下制定的。 (4分 ) ( 2)
36、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发展,建议的制定指导了 经济建设的实践。 (4分 ) (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我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由 “十一五 ”至“十二五 ”逐步深化和发展的。 (4分 ) 试题分析:我们首先整合认识论的原理: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等。然后,我们再依据材料,选择回答角度。材料强调我们党在制定建议的过程中体现了的认识论道理。建议是立足十一五规划实践成果,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变化新特点的情况下制定的。建议的制定指导了经济建设的实践。体现了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我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由 “十一五 ”至 “十二五 ”逐步深 化和发展的。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所以解答此题应该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来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点。 点评:在答哲学题目时,应该最先呈现哲学原理,然后书写该原理的方法论,最后联系材料结合哲理分析说明。这是解答哲学题普遍适用的方法。特别要重视第一部分即哲学原理的表述,该部分在一道题目的分数中占大头。本题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