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505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我们要讲的 “文化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科学和技术 清明节祭拜活动 语言、文字 选举人大代表 股民炒股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这属于文化。 符合题意,这属于文化。 符合题意,这属于文化。 符合题意,这属于文化。 不符合题意,这属于政治活动。 不符合题意,这属于经济活动。因此保留 ,选择 A。 考点:文化的内涵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2、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 “花生 ”叫 “土豆 ”,把 “熊猫 ”叫 “猫熊 ”,把 “公共汽车 ”叫 “公车 ”,把 “窝心 ”解释为 “温馨、贴心 ”,而引发一些 “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 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符合题意,材料中 “常会因

3、台湾民众把 花生 叫 土豆 ,把 熊猫 叫 猫熊 ,把 公共汽车 叫 公车 ,把 窝心 解释为 温馨、贴心 ,而引发一些 美丽的误会 ”可体现。 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考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4、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本题难度适中, 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发展的民族,必然要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一个前进的时代,必须有向上的精神。我们实现全面的小康,就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 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因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 汉字的演变与使用 史学典籍的传承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意,此观点与题意无关。

5、 符合题意,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传承与延续。 符合题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传承与延续。 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1)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2)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 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

6、传承与延续。(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012年 12月 24日,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评审工作会在北京举行。工程共投入 1.5亿元,计划历时 5年,用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形式来呈现辉煌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旨在创作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鲜明时代特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优秀美术作品,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历史传统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 坚决抵制外

7、来文化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材料中 “旨在创作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鲜明时代特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优秀美术作品,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历史传统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此观点。 符合题意,材料中 “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历史传统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此观点。 考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 ”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

8、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 “主心骨 ”。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攻克众多难关, 2012年 6月 29日, “神九 ”与 “天宫一号 ”手动交会对接顺利完成,我国空间实验室计划迈出坚实的一步。这主要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中的 A团结统一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 D自强不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团结统一。 B不符合 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勤劳勇敢。 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爱好和平。 D符合题意,材料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

9、努力,攻克众多难关 ”可体现。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认真贯彻和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B拥护社会主义,维护社会稳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此观点与设问无关。 B不符合题意,此观点与设问无关。 C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

10、主题。 D不符合题意,此观点与设问无关。 考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漫画恶搞名著说明 A文化市场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B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 C经典 文化和流行文化是对立的 D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多层次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符合题意,名著被恶搞,违背了作者的原意,是文化市场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 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经典文化和流行文化是对立的。 D不符合题

11、意,材料中未涉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多层次的。 考点:正确看待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看待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011年中央电视台 “开门办春晚 ”,让普通老百姓登上舞台。 “旭日阳刚 ”等草根明星的出现, 拉近了与亿万电视观众的距离,给 “春晚 ”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说明发展大众文化 A要面向广大人民,让群众喜闻乐见 B就是要发展娱乐性强的流行文化 C有了好的社会效益就有

12、经济效 益 D要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符合题意,材料中 “中央电视台 “开门办春晚 ”,让普通老百姓登上舞台 ”可体现。 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要发展娱乐性强的流行文化。 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有了好的社会效益就有经济效益。 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要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考点: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原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

13、多方面的特点;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下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精髓的表述正确的是 基 础 精 髓 A 树立共同理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C 培育和弘扬民 树立共同理想 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树立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B

14、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C不符合题意,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D符合题意,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

15、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 况。 某地方卫视台致力于打造公益电视频道、红色频道,力争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流媒体。这一做法有利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用红色的文化取代传统的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动电视经营体制公益性改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材料中 “某地方卫视台致力于打造公益电视频道、红色频道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用红色的文化取代传统的文化。 符合题意,材料中 “力争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流媒体 ”可体现。 符合题意,材料中 “某地方卫视台致力于打造公益电视频道、红色频道 ”可体现。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文化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 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

17、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 文化,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力发展经济(根本途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因为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任务的要求 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 道德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

18、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不符合题意,此观点与材料无关。 符合题意,思想道德的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不符合题意,此观点与材料无关。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思想道德的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 中心环节,是文化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

19、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必须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识正确的是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我们发展先 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符合题意,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和特征

20、。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不符合题意,培育 “四有 ”新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 :社会主义荣辱观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内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

21、行为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012年 4月,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钱,被人们誉为 “信义姐夫 ”。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欠账的顾客也赶来还钱,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 “崇尚诚信,传递温暖 ”的横幅。这件事情表明诚信 A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B是中华民族传统

22、文化的精华 C能够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此观点。 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此观点。 C符合题意,材料中 “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欠账的顾客也赶来还钱,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 “崇尚诚信,传递温暖 ”的横幅 ”可体现。 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考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倡导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

23、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的基本道德规范。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012年 8月 12日,韩国丽水世博会落下帷幕,中国馆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以及反映海洋历史和文化的艺术品展览等形式进行 “动态 ”展示,浙江象山渔民绘画、广东的青花瓷画墙、 “蛟龙 ”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型和南极冰芯模型 丰富多彩的展示深受游客喜爱,荣获本届世博会最高奖项 A 类展馆创意展示类 “世博会奖 ”金奖。由此可见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中华

24、文化源远流长。 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中华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 C符合题意,材料中 “中国馆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以及反映海洋历史和文化的艺术品展览等形式进行 “动态 ”展示,浙江象山渔民绘画、广东的青花瓷画墙、 “蛟龙 ”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型和南极冰芯模型 ” 可体现。 D不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本 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据史学家考证, “武 ”字的本来意思是士兵手执兵器,兵器的底端插在脚趾边。 “止 ”是脚趾的意思。而国际影星李连杰表

25、示,自己修习武术已近 40年,认为中国汉字 “武 ”在字体上就能体现出 “止戈为武 ”,表现武术是为制止格斗而发明的。上述材料表明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实现文化创新 对立着的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材料中 “国际影星李连杰表示,自己修习武术已近 40年,认为中国汉字 “武 ”在字体上就能体现出 “止戈为武 ”,表现武术是为制止格斗而发明的 ”可体现。 符合题意,材料中 “认为中国汉字 “武 ”在字体上就能体现出 “止戈为武 ”,表现武术是为制止格斗而发明的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材料

26、中未涉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文化创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 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检验标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

27、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这说明 文化是由个人创造的 民间艺术元素决定了文化作品的成败 文化创新离不开文 化继承 文化由人创造,反过来又影响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此观点。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民间艺术元素决定了文化作品的成败。 符合题意,材料中 “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 ”可体现。 符合题意,材料中 “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可体现。因此保留 ,选择 D。 考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

28、对人的影响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 生掌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013年 1月电影演员徐峥导演的泰 濉芬汛丛炝顺 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并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 发展。这体现了 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

29、反映 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材料中 “泰 濉芬汛丛炝顺 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符合题意,材料中 “并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支柱和智力

30、支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 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文化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符合题意,材料中

3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的作用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符合题意,材料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可体现。因此保留 ,选择 D。 考点:文化的社会作用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文化的社会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

32、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 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你幸福吗 ”“正能量 ”“元芳,你怎么看 ”等,是 2012年网络上的流行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材料中 “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

33、及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符合题意,材料中 “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 ”可体现。因此保留 ,选择 B。 考点: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氛围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潜移 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不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

34、析的能力。 我国历史上人才辈出,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泼墨写下了千古名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 ”的志向。这种诗句之所以会代代相传是因为 A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能影响经济和政治生活 D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符合题意,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 ”可体现。 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文化能影响经济和政治生活。 D不符合题意,文化有正确错误之分。 考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优秀文化塑造

35、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 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改革开放后,特别是 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出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接班人。这表明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改革开放前,我国不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后,文化的作用才显得重要 A B C D 答案: D

36、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材料中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改革开放后提出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接班人 ”可体现。 符合题意,材料中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改革开放后提出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接班人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改革开放前,我国不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改革开放后,文化的作用才显得重要。因此保留 ,选择 D。 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

37、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公开性、全球性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十分方便地突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扩张文化影响。西方国家凭借网络资源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互联网上到处 推销 “网络影视 ”“网络图片 ”等思想文化,这些思想文化反映了这些西方国家的国家形象 、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网民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文化素质,甚至民族的感受和价值判断。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上述材料主要

38、表明 A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B在全球经济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C国际间文化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D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小题 2】与此同时,我们有的网络媒体,也时不时的搞一些擦边球的东西,内容低俗、格调不高。为了 “卖点 ”而不顾品位,为了 “轰动效应 ”而不顾社会效益。对此认 识正确的是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文化全球化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文化市场越活跃,越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国家不必干预 青少年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污染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39、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小题 1】 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在全球经济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国际间文化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D符合题意,材料中 “西方国家凭借网络资源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互联网上到处 推销 “网络影视 ”“网络图片 ”等思想文化,这些思想文化反映了这些西方国家的国家形象、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网民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文化素质,甚至民族的感受和价值判断 ”可体现。 【小题 2】 不符合题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网络媒体

40、对利润的追求。 符合题意,社会效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不符合题意,市场调节具有弊端,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 符合 题意,青少年应看清好与坏,辨别是非对错。因此保留 ,选择 D。 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克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克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

41、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 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 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 文化,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大力发展经济(根本途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 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克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对于个

42、人来说,应做到: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 增强法制观念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于文化生产者: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生产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先进文化产品。以上两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012年 7月 1日,在俄罗斯圣彼 得堡召开的第 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宣布,将中国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使中国拥有首个化石类世界遗产。此外,截至

43、 2011 年 11 月,我国的京剧、书法、篆刻、剪纸共 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答题。 【小题 1】我国政府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 B C D 【小题 2】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他艺术精华 C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

44、特色 D发展大众文化必须不断创新形式和手段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小题 1】 不符合题意,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应当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 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符合题意,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因此保留 ,选择 B。 【小题 2】 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符合题意,材料中 “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

45、来的 ”可体现。 C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未涉及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 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发展大众文化必须不断创新形式和手段。 考点:文化遗产、文化的创新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文化遗产、文化的创新。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的创新基本途径之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的创新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上两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 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于 2012

46、年 10月开幕。由文化部主办的亚洲艺术节,自 1998年首届举办以来,已先后举办 12届,现已成为亚洲地区知名的区域性国际艺术节。亚洲艺术节促进了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这一活动 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使中华文化成为亚洲主流文化 体现了文化的继承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亚洲有很多种文化类型,举办亚洲艺术节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符合题意,在中国举办亚洲艺术节,更有利于 中华文化在亚洲的传播。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使中华文化成为亚洲主流文化。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文化的继承性。因此保留 ,选择 A。 考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交流的意义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2)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的魅力。文化交流的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促进外域文化的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