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龙井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506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吉林龙井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吉林龙井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吉林龙井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吉林龙井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吉林龙井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吉林龙井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刀耕火种 C耒耕 D自给自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答案:选 A, B是中国古代原始社会的基本生产方式 , C是一项生产技术, D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由于平时在学

2、习中学生对铁犁牛耕方式没有直接感观故对此没有深刻体会,建议平时学习中多注意收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加以学习以补充该方面的不足。 我国 “一五 ”计划最主要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C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兼顾 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五 ”计划期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尤其是重点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建立确立,工业化建设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 “一五 ”计划体现出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的突出特点,答案:选 B, A C D三项也是

3、 “一五 ”计划存在的重要特点,但不是最为突出的特点。 考点: “一五 ”计划 点评:高考对 “一五 ”计划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五 ”计划背景; “一五 ”计划的内容; “一五 ”计划的影响。 “一五 ”计 划完全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B “大跃进 ”期间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C 1956年 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取得

4、突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大跃进 ”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遭遇重大挫折,国民经济发展 严重均衡,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C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我国建国后经济发展的实际。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点评: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回顾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许多教训存在,尤其是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的深刻教训发人深省。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没有形成国内市场 B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C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5、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遭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由于这两股势力的异常强大和民族资本主义本身势力的弱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未能茁壮成长,答案:选 C,A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项是其发展的表现, D项表述颠倒了逻辑关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 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6、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这充分说明 A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B民族工业摆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 C民族工业开始有能力同外国工业竞争 D帝国主义从此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获得了快速

7、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期,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重新回到中国市场民族工业的发展又快速地下滑,这说明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选 A, 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 考点: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点评: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工业结构不 平衡,主要发展轻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新建立的民族工业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附近。 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民族工业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

8、工业受到很大束缚。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放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五计划 ”期间 ,中国合理调整了原有的中国工业化布局,新建了一批新型工业化基地,如沈阳等地,所以这一时期工业成就显著,原有老工业地区的工业增长落后于新建工业地区的工业增长,也低于全国工业增长的平均水平,答案:选 C, A项说法错误, B D两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也与题意主旨无关。 考点: “一五 ”计划 点评:高考对 “

9、一五 ”计划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五 ”计划背景; “一五 ”计划的内容; “一五 ”计划的影响。 “一五 ”计划完全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 1)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 2)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3)中共八大二次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4)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经济方针 A( 1)( 2) B( 2)( 3) C( 1)( 4)

10、D( 3)( 4)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新中 国建立后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可知,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论述以及 “八字方针 ”的提出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调整恢复,但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和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忽视和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思想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所以( 1)( 4)两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2)( 3)两项与题意要求不符,答案:选 C。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点评:高考对中共在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

11、所走过的曲折历程等内容的考查近 几年来有所增加,其目的是通过反面经验教训的总结来为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仔细体会此点。 农村的经济体制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变化没有体现在 A土地所有制变化 B经营管理的方法变化 C生产经营权利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人民公社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改变,即都是集体所有制,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发生了改变,答案:选 A, B C D三项在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中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考点:建国后

12、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点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 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 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社会性质 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答案:选 C, A项说法错误, B D两项是其改革的重要原因和目的而非根本目的。

13、考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农村体制改革和城市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搞活国有企业。同时,需要注意的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领先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和奠定了牢固的社会基础。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西汉的长安 B唐前期的洛阳 C北宋的开封 D南宋的临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了中国古代某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活

14、跃,政府对市场管控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已经取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随着 “坊市制度 ”的破除,商品经济发展的时空限制被打破,所以答案:选 C, A B D 三项不符 “坊市制度 ”的破除时间特征。 考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所学知识的能力,其核心知识点就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坊市分离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期。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是在 A邓小平发表 “南方谈话 ”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 21世纪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

15、较低,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此时间特征不符。 考 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点评: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模式转而发展商品经济,直到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才使人们对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所独有的经济手段,市场经济并不直接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相关联这一命题有了准确的认识,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正式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A阶级斗争要时时进行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6、C对外开放 D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果断抛弃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政治斗争路线,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答案:选 B,A C D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A三大改 造顺利完成 B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

17、社会主义道路 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八大最为突出的历史功绩就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落后的农业大国和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之间的矛盾。八大对这一矛盾的阐述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社会主义指明了发展方向,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不符合中共八大的史实。 考点:中共八大 点评 :高考对中共八大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 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

18、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的任务是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影响: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是 A “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发起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1966年发动 “文化大革命 ” D 1978年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是中国成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范,也为国际社会主义发展开创了一中新的发展模式,具有重大世界影响,答案:选 D, A项采用的是苏联的模式, B

19、 C两项是中共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失误的重大表现。 考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点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高考中尤其要关注对这些成就取得原因的分析和重要时间关键点的识记能力,如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年的十共十四大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内容和重大影响。 中 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C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思想 D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皆由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其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

20、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遭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由于这两股势力的异常强大和民族资本主义本身势力的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实践活动总是遭到挫折而失败, 答案:选 A,B项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C 项与此并无直接关系, D项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挫的经济根源。 考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点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能错误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 ”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1、;在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半封建 ”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 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世界进入近代社会之后,如何实现近代化变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进步发展的主要课题,也是世界历史进步的主要趋势和潮流,所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符合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答案:选 D, A目的与历史进步不具有直接关系,

22、 B 项是洋务运 动进步性的具体表现,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洋务运动的影响 点评:洋务运动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以往传统史学对洋务运动作过较多的否定评价,其实应该对洋务运动的影响有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洋务派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进一步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经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促使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大企业演变的根本动力是 A殖民扩张 B资产阶级革命 C世界市场的扩大 D工业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由手工工场发展到现代

23、的工厂,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方式由工厂生产模式进入大企业公司生产阶段,所以工业革命是改变现代生产方式的根本动力,答案:选 D, A B C三项只是促进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动力。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仔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成为高考经常考查的对象。尤其是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异同比较更是比较对象中的重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 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自由贸易的阶段,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4、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农抑商政策确定于 A西周 B战国 C秦汉 D隋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商鞅变法首开重农抑商的先河,同时也为后世重农抑商政策奠定了牢固基础,答案:选 B, A C D三项时间特征与商鞅变法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 的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重农抑商 ”政策是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中最突出的表现,之所以推行此政策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统治基础是以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这是封建统治长期存在的根基。 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最终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他们赖以征服世界,

25、并使世界形成紧密联系的主要工具是 A廉价商品 B坚船利炮 C人文思想 D宗教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业革命中机器生产出的精美产品成为全世界人民广泛追逐的廉价商品,传统的生产工艺在工业革命面前纷纷宣考破产,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改变,廉价商品最终成为征服世界,并使世界形成紧密联系的主要工具,答案:选 A,B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仔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成为高考经常考查的对象。尤其是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异同比较更是比较对象中的重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

26、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自由贸易的阶段,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科技进步推动军事技术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这种新式武器采用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有( 1)煤炭的广泛运用( 2)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3)炼钢技术的突破( 4)石油的广泛运用( 5)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 6)炼铁技术的进步 A( 1)( 2)( 3) B( 2)( 3)( 4) C( 4)( 5)( 6) D( 1)( 3)( 6)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

27、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当时的坦克使用的是依靠石油驱动的内燃发动机,并且依靠的是新的炼钢技术生产出的钢板使坦克坚固,防护能力强大,所以与坦克紧密相关的工业生产部门有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石油的广泛运用和炼钢技术的突破,答案:选 B。 考点:科技革命的标志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明显不同,其实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共发生国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各部相同,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这同时也是第 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为标志,极大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

28、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标志主要要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新生物科技等,他们推动了二战后世界发生巨大变革。 我国自然经济解体进程率先开始于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三角洲 D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鸦片战争后,广州,厦门等东南沿海五个大城市成为通商口岸,随着大量工业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缓慢解体,答案:选 D, A B C三地区经济解体的时间晚于东南沿海地区。 考点: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

29、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鸦片战争后,致使中国家庭棉纺织来的 “纺 ”与 “织 ”分离的直接原因 是 A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织品 B洋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C大量洋布的输入取代了土布 D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致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中的 “纺 ”与 “织 ”分离,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缓慢解体,答案:选 B, A项使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项发生是在 B之后, D项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原因。 考点: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点评: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30、的最突出特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商品经济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中国经济自发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始的,由于逐步卷入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浓郁的半殖民地色彩。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是在 A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中叶以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答案:选 D,A B C三项时间特征与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发展 点评: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发展受重农

31、抑商政策的影响,私营手工业一直发展缓慢,直至明代中期,中国私营手工业才最终超越官营手工业部门,并在江南商品经济的发达地区率先出现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但资本主义萌芽的力量是脆弱的,在鸦片战争之后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排挤和打压而破产。 下列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A 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20世纪初君主专制政体结束,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 C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阶级基础 D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中华民族儿女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民族资产阶级在其中起

32、到了重要作用,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抗战过程中遭遇极大破坏,不会成为抗战的坚实的经济基础,所以 D项说法错误, A B C三项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了艰难曲折的总特征。一方面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遭遇重重阻碍,但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还是在遭受重大压榨中缓慢前进,不断 发展壮大,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始终未能成为推动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主导力量,民族资本主义的这一发展特点也造成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 洋务运动没有真正达到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

33、科技 C外国侵略势力的强大 D没有相对稳定的 “和平环境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只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进行简单的经济变革而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统治中政治制度的变革,更没有涉及的思想文化观念的变革,这与社会变革是全方位的改革要求不符,答案:选 B, A C D三项只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重在考察学生对因果关系的把握和政治学原理的理解,洋务运动属经济变革,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政治变革相配套,但事实是清政府没有进行相 应的政治变

34、革,那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洋务运动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表现在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企业 B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C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国家发展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出现,而教育事业事关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教育事业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成败和未来,也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和存续,是一种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事业,所以洋务运动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在于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即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 生,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不具有上述特征。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

35、运动是清政府的开明官员正式向西方学习的一场自强运动,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军事和经济改革以实现巩固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但在客观的实际操作中采取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近代化进程。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根源在于 A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商路 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 C西欧人渴望到东方去 “寻金 ” D葡、西两国封建政府支持探险活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所在,答案:选 B, A 项只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 C D两项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推动原因。 考点:新航

36、路的开辟 点评:高考对新航路的开辟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关注迪亚斯,达伽马和麦哲伦三大航海家的探索;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其中从多种史观的角度看待新航路的开辟的成为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 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薄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获得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期,

37、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重新回到中国市场民族工业的发展又快速地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要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答案:选 C,A B D三项只是中国 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和重要原因。 考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掌握。高考试题重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以下发展阶段的考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 60-70年代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一战期间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抗日战争以后 。 新航路开

38、辟和殖民扩张活动产生的影响是( 1)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空难( 2)有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3)使亚洲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发展 A( 1)( 2)( 3)( 4) B( 1)( 3)( 4) C( 1)( 2)( 3) D( 1)( 2)( 4)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史实不难判断出( 1)( 2)( 4)三项符合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活动产生的影响的情景,但( 3)亚洲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到 19世纪末期和 20世纪初期才陆续发生,并且是亚洲各国人民为了摆脱殖民侵略才选择走上资本主义的

39、发展道路,所以( 3)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 D。 考点: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他们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原始资本,不过这种积累过于血腥。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3)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 1)( 2)( 3)( 4) B( 1)( 2)( 3) C( 2)( 3)( 4

40、) D( 1)( 2)( 4)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决定,他与科学技术进步无关,所以( 4)项表述不符合题意要求,( 1)( 2)( 3)三项是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产生的直接影响,答案:选 B。 考点:科技革命的影响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

41、即是排除法。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 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

42、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 “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 ”最早开始于何时?( 2分)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发明是什么?( 2分) ( 2)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 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4分) ( 3)材料二中 “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 ” 主要是指哪些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 5分) 答案: (1)新航路开辟后(或 16世纪时);蒸汽机。( 4分) (2)19世纪末 20世纪初( 2分) ;表现 :国际贸易的发展 ;人口和

43、资本的大流动 ;殖民掠夺 ;新交通工具和电讯事业的发展 .( 4分) (3)汽车 ;火车 ;轮船 ;电话 ;电报 .( 5分) 试题分析: (1) 材料一中的 “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 ”是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而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第一次工业革命起了关键作用 ,而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关键作用的是蒸汽机。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标志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其主要表现是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大流动;殖民掠夺;新交通工具和电讯事业的发展。 (3)结合材料二中的时间特征 “19世纪晚期起 ”和所学知识可以找出这一

44、时期主要出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 考点: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点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经济体系 (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的体系 )和殖民体系 (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45、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 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 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与与古代手工业,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2分)其分布有什么特点 (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分) (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的企业在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 20年代中期又

46、衰落了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案:( 1)古代手工业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 器生产。( 2分)近代民族工业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分) ( 2)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 2分) ( 3)发展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扫除了一些封建阻碍;民国政府采取了保护经济发展实业的措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分)衰落的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略。( 2分)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民族工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即主要采用机器生产,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主要依靠手工劳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

47、材料二曲线的走势 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和坎坷。 (3) 张謇的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典型代表,本问题可以转换为一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回答本问题。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也是难点。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考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民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该题的考查即是从 两个方面来着手,因此解题时还应关注其它两个 方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才是准确、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关键。 阅读下列材

48、料: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 “一五 ”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 没有能够在实践 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4分) ( 2)八大对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