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三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3508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三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三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三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三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三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三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夫仁政,必自经界 (土地的分界 )始。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的思想观点主张,借此反映历史学科热点 -三农问题,同时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偏上。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即 “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

2、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 ”译文为 “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 ”从材料意思上看,显然孟子认为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孟子的主张主要解决 “田界 ”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到 “轻徭薄赋 ”、 “均贫富 ”、 “贵民 轻君 ”等主张,故排除 A、 B 、 D三项,故选 C项。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孟子的思想观点主张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

3、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 “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 ”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塔哥拉 (普罗塔戈拉 )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思想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分析能力。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 “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 ”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4、最高的知识就是对 “善 ”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苏格拉底更注重人的道德,提出 “美德即知识 ”的思想,还提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材料提出这位哲学家 提出 “生活和道德、善与恶 ”不分,而且是首次提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故选 B项 考点:古代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点评:对于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思想观点: 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死存亡都是神意的安排,人类不必劳神费心;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认为人生的幸福和伦理道德是人类应当探究的重要问题;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政治思想:支持寡头政治,

5、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伦理道德:提倡善良的道德,提出 “道德就是知识 ”或 “知识就是道德 ”,即 “知德合一 ”。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 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 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为 2011 年全国文综 27 题。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从材料中的相关信息: “唤醒、说明、 对你们自己的损害超

6、过对我的损害 ”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 A 在材料中不能 体现, C、D与当时雅典的史实不符。故本题应选择 B项 考点: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 点评: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法: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

7、 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文主义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简单说就是以人为本。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而不是神圣的高高在上的神的形象,这显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A民主思想和 C科学思想从材料中看不出; B无神论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选D项 考点:古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 点评:此题型是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此类题目解法: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

8、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 “人 ”和 “世界 ”被发现的时代,这里的 “人 ”被发现是指 A资产阶级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 C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时间限制 “封建社会末期 ”, “人 ”被发现是指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并非以 “神 ”为中心,重视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即文艺复兴运动;故本题选择 D项。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此题的选项设计围绕题干关系较为紧密,应该注意把握他们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的兴起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必然结

9、果;新航路的开辟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它是世界被发现的标志性时间;宗教改革则是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建立资产阶级教会的一场政治 运动。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其中有句台词: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这段台词表达了 A民主思想 B启蒙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此段台词旨在歌颂人的伟大,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10、的思想,故本题应选 D项 点评: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可参考下表 代表 作品 内容或特点 薄伽丘 十日谈 体现人文主义,抨击天主教会;歌颂现实社会,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平等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和人的思想感情,呼唤人性觉醒;用写实绘画揭示人性善恶。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摩西 专注人体,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其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塑造独有个性人物形象,体现人文主义,提升人的尊严 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

11、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体现出尊重广大民众的需求,是一种人文关怀,符合这一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的内涵: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 故选 C项 考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的含义 点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崇尚人性,重视人的价值,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以 “人 ”为中心,反对以 “神 ”为中心,以 “人性

12、”反对 “神性 ”,以 “人权 ”反对 “神权 ”。以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 “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说明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说明其产生根源是经济根源,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故 C符合题意。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但启蒙思想没有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没有

13、借助古典文化。所以 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B。人文主义反对天主教,所以 “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的提法是错误的。排除 B。启蒙思想本身就含有人民主权的含义,这个提法也不能体现题干 “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所以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的提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D。故选 C项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本题主要是要求学生再按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回答文艺复兴的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与成长,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冲破基督教会束缚,追求现世幸福。 3、文化基础: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其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条件。 4、文

14、化条件:印刷术传入和使用,极大的刺激了欧洲的文化传播。 5、直接原因:黑死病在意大利和欧洲的蔓延促使人们反思。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 看起来仿 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马丁 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拜伦的唐璜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西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和文艺复兴的影响。拜伦的唐璜放映的是 18世纪后期至 19世纪中叶,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题意不符,排除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属

15、于文艺复兴的影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文 艺复兴运动是在 14世纪 16 世纪, 是在 15世纪末, 是在 16世纪初, 是在 16世纪末;而 是 18世纪末 19 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故应该排除。故选 A项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影响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 筛选,最后得出

16、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知识的运用能力。题干材料反映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主权在民。这一学说 是卢梭的观点。故正确的答案:是 A项。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康德提出理性批判。

17、故选 A项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把握好启蒙运动时期各个思想家的主张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著作 主要观点 兴起时期 17世纪 英国 霍布斯 利维坦 人们按社会契约建立国家。(君权至上,反对君权神授,遭到教会、王党、议会的反对。 洛克 政府论 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提出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制;“天赋人权 ”(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 高潮时期18世纪 法国 伏尔泰 哲学通讯路易十四时代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 “天赋人权 ”。法律应该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应该享有言论、信仰和财产自由。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发展了洛克的

18、分权学说,提出 “三权分立 ”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倡导 “天赋人权 ”学说。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倡导 “社会契约论 ”和 “人民主权说 ”;认为人类不平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扩展时期18世纪 德国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三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

19、006379991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 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该人主张自由和理性。联系史实可知,在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选 D。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对于启蒙运动还应能比较他与文艺复兴的异同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时 间 14 17世纪

20、17 18世纪 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初期的产物; 资本主义发展壮大的结果。 兴起与发展 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 起源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影响全世界 实 质 反映新兴(形成中)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反映发展中(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方 式 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借助宗教的外衣借助宗教的外衣 抛开宗教的 “外衣 ”,提出了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核 心 人文主义(人性论、人道主义) 人的理性、理性主义 性 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思想解放运动 影 响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科学事业和文学

21、艺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同时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 “理想王国 ”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同时也推动了亚洲的中国和日本等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相同点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三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据

22、与公肃甥书记载: “忆昔时邸报,至 (明 )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 (版 ),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 “活版 ”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为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明朝人的信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古代科技 “活版 ”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好材料含义,材料突出 “邸报 ”自崇祯十一年才有 “活版 ”,以前是写本。活版印刷出现于北宋,排除A 项;活版印刷之前有雕版印刷,排除 B项;最早的活版是泥活字,排除 C 项。战国有司南,指南针出现最早;造纸术发明于西汉;火药发

23、明于隋唐;活版发明于宋。故选 D项。 考点:活字印刷书 点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除了把握其时间还要注意其影响也是常考点。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世界 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准备了条件,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改变人类作战方式(由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过渡);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4、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总之,它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对欧洲由封建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24、“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 内的这幅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 A朱熹 B程颐 C李贽 D陆九渊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 “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 ”可知楹联内容符合朱熹。 B程颐与传二程而分流矛盾; C李贽的思想 “反对绝对权威;否定孔孟之学为万世至论;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提出 “万物皆生于两 ”;D陆九渊其主要思想为 “心 ”为本源,内心反省。故选 A项。 点评: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 “理在先,

25、气在后 ”,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 ”。如果以下历史人物看到这句话,所持 “态度 ”合乎逻辑的是 A汉武帝:严禁传播 B陆九渊:不谋而合 C李贽:荒诞不经 D黄宗羲:奉若神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 “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 ”可知,体现的是一种“天

26、人感应 ”的思想。 A汉武帝:严禁传播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观点矛盾;B陆九渊:不谋而合与陆九渊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流派不符; D黄宗羲:奉若神明与其对传统儒学批判的态度不符。故此题选 C项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 时间 代表人物 主张 历史地位 汉朝新儒学 董仲舒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天人感应 大一统 统治地位 加强中央集权 传统文化主流 宋明理学 朱熹、程颢、程颐 “理 ”为本源 格物致之 明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理学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陆九渊、王守仁 “心 ”为本源,内心反省 致良知 明清的思想批判 李贽 1、反对绝对权威;否定孔孟之学为万世至论; 2、

27、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 “万物皆生于两 ” (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 异端 ”思想,这在一潭死水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重重波澜 顾炎武 1、经世致用; 2、工商皆本 3、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 4、限制君权的理论与设想 5、经世致用、事实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 6、亡国与亡天下 冲击君主专制 起了启蒙作用 启迪后来民众 黄宗羲 王夫之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 “仁爱 ”思想 B墨家 “兼爱 ”思想 C儒家 “礼治 ”思想 D墨家 “非攻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墨家思想内涵的认识。材料的

28、含义是对待别的国、家、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人一样,体现出一种普遍的无等级差别的爱,这是墨家的 “兼爱 ”思想, B正确, D错误。儒家的 “仁爱 ”、 “礼治 ”思想体现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 A、 C两项错误。故本题应该选择 B项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墨家的思想观点主张 点评: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历史地位 阶级 儒家 孔子(鲁国) 仁、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 传统、世界、本人 奴隶主 孟子(邹国) 仁政、性本善、养浩然之气 经典、亚圣、传统 地主 荀子(赵国) 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 异端、集大成、哲学 地主 道家 老子(楚国) 道、辨证法、无为而治 第一、中国

29、文化 奴隶主 庄子(宋国) 齐物、逍遥、不相胜 奴隶主 法家 韩非(韩国) 集权、法治、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三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史记载:汉武帝时,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

30、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而公孙弘因为春秋封官晋爵,成为天下学习的榜样,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不难得出儒学地位的提高, D项正确。 A、 B两项与材料中公孙弘因春秋而封官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提倡儒学是政府行为,故排除 C项。故选 B项 考点:汉代思想大一统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都是教材中出现 过的基础知识且都发生过重大事件,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迷惑性、干扰性很强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

31、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如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 “六艺 ”。其中 “礼 ”谓天地阴阳之秩序, “乐 ”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 同时又是一位音乐家,他曾写过许多论述音乐的随笔,我们可以在论语中看到他对音乐的一些评论。孔子在古琴方面的造诣很高,他能自己作曲,并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孔子把琴艺亲自传授给弟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通六艺者就达七十二人。他的教学内

32、容,可称为 “诗、书、礼、乐 ”。 “礼 ”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序, “乐 ”即取得和谐。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故选 A项。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孔子的思想观点主张 点评:本考点,从考查方式看,以选择题为主,但近几年材料题、开放探究型题目的考 查力度有可能加大。从内容上看,儒家思想的一些合理成分,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 );伦理道德中的诚信 (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仁、德、民本思想 (以德治国 );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 (祖国统一等 ),易于和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

33、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现实意义 张琳同学在某古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如果把其引用于论文写作,最贴切的论点应是 A “三纲 ”为天经地义, “五常 ”乃人伦道德标准 B顺应民意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国家稳定 C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 D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所说的就是古代的民本思想。对于古代的民本思想,其实施的根本目的是统治者通过顺应民意,以维护、巩

34、固和强化特定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而能够谋求特定阶级和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他维护社会秩序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故本题选 B项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本题为程度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此类题型有如下特点: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 “最主要 ”、 “最重要 ”、 “主要 ”、 “根本 ”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

35、确定 “最佳 ”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 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有人说: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天人感应 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C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答案: B 试题分析: “天人感应 ”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与

36、 “天人感应 ”无直接关系,故可排除;“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上天,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故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董仲舒的思想 点评: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孔子作春秋言灾异述天道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美国华裔学者 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 “他们 (儒家 )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

37、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的核心是 “仁 ”和 “礼 ” 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 答案: D 试题分析:仁 ”和 “礼 ”是儒学的核心观点,也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但在本材料中没有体现; “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 ”一语,强调了个人的身份地位,体现了 对秩序的重视和维护,但同时又强调个人发展的内在可能, C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的观点,故应选 D项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此题为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

38、,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虎溪三笑 ”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 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三人分属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

39、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时间不吻合故错误;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 面与材料联系不大;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故选 A项 考点:三教合一 点评: “三教合一 ”:大范围讲是儒学与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小而言之是它们合归儒学的趋势。魏晋南北朝是个大分裂、大动乱的时代,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有力挑战。隋唐是国家分裂了近三百年以后重新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儒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同时加紧吸收佛道的某些思想。统治阶级重视文治的政策,隋朝比较重视佛教,唐初一度尊道抑佛,佛道之争时

40、有反复,对儒、佛 、道三教都予以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这样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动摇,于是隋朝儒学家们提出 “三教合一 ”(三教合归儒),中唐的韩愈则大力复兴儒学。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审题关键是知道明夷待访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所以统治者之所以查禁此书在于此书与清代加强专制主义的要求不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不是主要原

41、因;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是李贽的思想;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是隋唐时期儒家学者主张,故选 D项。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点评:明夷待访录为常考点 ,其中常考的篇目和观点有以下几个:原君批判现实社会之为君者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实乃 “为天下之 大害 ”。原臣指出,臣之责任,乃 “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原法批评封建国家之法,乃 “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 ”。学校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有议政参政的作用,说: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属是非于学校 ”,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所设

42、想的未来学校,相似于近代社会舆论中心和议会的机构。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 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答案: B 试题分析:审题关键是结合 “明末清初 ”这一时代理解 “经世致用 ”的含义。 “经世致用 ”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不是最主要的背景;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不符合史实;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也不是最主要原因。故选 B项 考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点评:本

43、考点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有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和明末清初这一历史时期的经世致用主张和君主批判思想。 能力立意上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儒学演变这一主干知识的宏观把握,在把握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时代背景的分析和基本概念内涵的掌握。 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 (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 ),宋代有4人,明代有 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 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现显著变化的时间是在

44、明清时期变化猛增, “贞节 “是古代女子道德要求的一个体现,其主要要求来自于儒家封建理学思想。 A女权意识的觉醒与材料表达意思相反;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与 “贞节 ”没有必然的联系; “贞节 ”妇女增多是理学影响深入人心的表现。故选 B项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这一考点在设题时多考察其背景、两派的区别和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积极: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 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塑造后世中华民族优秀品格)。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

45、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 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 (无 )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

46、怎样的认识? (4分 )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8分 ) (3)理学又被称为 “新儒学 ”,据材料三说明其 “新 ”在何处? (4分 )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 么? (6分 )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8分 ) 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 )。 (2)“大一统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3)把 “理 ”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 (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 “天理

47、 ”的高度 )。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或资本主义萌芽 )。 (5)春秋战国 儒家学派产生; 西汉武帝 儒学成为正统; 宋明 儒学发展为理学 ; 明清 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题目本身难度不大。第 (1)问抓住材料一中 “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来概括,可以得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第 (2)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中 “大一统 ”、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的信息来分析可得出其主张为 “大一统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目的则是 “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第 (3)问注意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天理 ”来回答;第 (4)问根据材 料四中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可知 “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 ”其产生的根源联系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