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3518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书博会全称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 19 届书博会 4 月在济南举行,参加书博会的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出版发行机构参展的各类出版物,因此它的开幕式背景墙既要表达举办方对来宾的欢迎,又要突出主题 “图书博览 ”。故选 D。 和 都和书博会的主题无关。 考点:孔子思想。 点评:解答

2、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理解孔子主张的内容和影响。如仁和礼、德政、教育思想等都需要掌握。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如春秋时期确立,战国时期发展,汉朝确立了文化领域里的统治地位,宋明之际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清出现了批判思想。 德国歌德指出: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而俄国赫尔 岑则坦率地指出: “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 依据上述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正确的一组应是 A伏尔泰提倡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 B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C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 D伏尔泰提倡人民主权,卢梭提倡开明专制 答案:

3、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识记课本中有关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B 项不仅说准确表述了两人的主张,也说明了卢梭比伏尔泰更为进步。故选 B。主张三权分立的是孟德斯鸠;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的是卢梭。 考点:启蒙思想 点评:启蒙运动是 1718 世纪西方主要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中心在法国,思想家们主张自由、平等、博爱等,主张用理性的阳光来驱散现实的黑暗,为后来的大革命做好了舆论准备。 伏尔泰认为: “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伏尔泰所说的 “永恒定律 ”是指 A伏尔泰提倡的自然权利说

4、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D达尔文的进化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首先可根据所学,排除 B、 D 两项,伏尔泰生活在 17 世纪晚 18 世纪,而爱因斯坦出生于 19 世纪晚 20 世纪中期;达尔文生活于 19 世纪,伏尔泰的论述不可能涉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根据材料“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 ”与伏尔泰提倡的自然权利说无关联, A 项排除。 考点:近代自然科学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点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一种重新认识世界的新思维。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同时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

5、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 ”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相对论与量子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近现代科学理论的记忆。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论 ;经典力学与量子论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 ;相对论与量子论也属两个不同范畴。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在物体宏观低速运动状态下的特例。故选 B项。 考点:近现代科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近现代科学的主要成就和它们的主要内容。如 A 项中神创论与进化论是相反地理论,准确的理解材料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 “在浅色

6、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 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 16倍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达尔文的进化论。简单识记题,材料反映了环境生物进化的影响也就是 “自然选择 ”,选择 D项。 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BC 项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材料说的是物种与环境的关系。 考点:生物进化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把握材料的主旨信息。材料中的几个选项都是正确的,但是与材料有

7、关的才是正确的答案:。 19世纪初的一则名人讣告是这样评价该名人所研制的成果的: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这里的 “它 ”是指该名人研制的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计算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 “19世纪初 ”“机械动力 ”,故选 A 项。 B、 C、 D 三项都是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出现的,从时间上排除。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成就。工业革命最典型的成就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带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地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

8、会的进步。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 “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评论三: “欲制夷患 ,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主张制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考点:海国图志 点评:近代民族危机在鸦片战争前后开始出现,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魏源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拱卫清政府的统治。

9、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救亡图存 民主与科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 “当时 ”,从材料看, “当时 ”指的是 19世纪末维 新变法时期。 “中体西用 ”是 60、 70年代洋务运动的主张, “民主与科学 ”是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这些可排除。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严复翻译天演论主要目的是借助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思想来说明人类社会也适合生物界一样,如

10、果不奋起革新的话,也会被其他的民族灭绝。严复的翻译的成果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和运动的发展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 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 “可笑的比喻 ”“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 ”“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 “对你们自己造成

11、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意即“唤醒和捍卫思想自由 ”。就选项而言, A、 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雅典民主制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有很大的弊端,当时的思想家如苏格拉底等人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不断地对雅典民主制进行批判,最终被处死。但是苏格拉底誓死捍卫思想自由的原则,从未又维护了民主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

12、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 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党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对 1840年以来中国现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运动 “剪断了一些枝叶 ”的表现。( 4分) ( 2)依据材料一回答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挖掉 “树墩 ”?何以见得 “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 (6分 ) ( 3)依据材料二回答陈独秀等人为了 “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洗刷干净进行 了怎样的斗

13、争?( 8分) ( 4)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会对近代前期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任选一件从中华民国 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事件进行评价。( 4分) 答案:( 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创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答出 4点给 4分) ( 2)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外反对势力相互勾结破坏中国革命;革命纲领不彻底。( 4分) 萌发的表现: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2分) ( 3)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 倡新文化、新道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 8分) ( 4)洋务运动、戊戌变

14、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2分) 19121949 的事件任选一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要注意洋务运动坚持 “中体西用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 “剪断了一些树枝 ”的表现。第 (2)问应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分析。第 (3)问应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方面分析。第 (4)问要注意理解材料三,并要从 “近代前期 ”选出评价较高的事件,再列举从 “中华民国成立至新中国成立 ”的重要事件,又要写出评价。 考点:西学东渐 点评:在近代,随着民族 危机的出现和加深,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探索,这也是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

15、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过程。 北宋崇宁三年 (公元 1104年 ),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 “蝴蝶梦中家万里 ”,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现家里意 (见右图为该画局部 )。 此画的风格应为 ( ) A宫廷画 B文人画 C民俗画 D人物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能力。图画用苏武牧羊假寐这一现象来表现 “见万里 ”的意思,这种 “以情写意 ”体现的是文人画的特点。宫廷画主张写实,民俗化则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 考点:古代绘画。 点评:古代绘画是我国古代艺术殿堂里了瑰宝。分为文人画和风俗画等几种,学生应该对其相关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有大体

16、的了解。 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列书体中属隶书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 A属于草书, B属于楷书, C属于行书, D属于隶书。隶书的特点是雄放洒脱,雄厚深沉。 考点:古 代书法 点评: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借助于汉字布局的疏密得宜,书写出美感。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绘画艺术、戏剧艺术等也需要掌握。 汉书 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 “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它所评价的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中 “成败存亡祸福古今

17、之道 ”是关键信息,这是道家辩证思想的体现。故选 B。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仁政;法家主张变法革新,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 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 世异则事异 。 ”这反映了 A孟子的 “仁政 ”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 “兼爱 ”思想 D荀子的 “王道 ”观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关键句为 “世异则

18、事异 ”,意为,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材料中说文王施行仁政而得天下,西周偃王施行仁政而失天下,强调仁政在不同的时期不一定能够适用,要有所革新,这与法家韩非子 “今必胜古 ”的变法观相符,故选 B。材料中 “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 ”不符合 AD观点, C项兼爱思想材料未体现。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董仲舒曾说: “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

19、;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服从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题意可知,董仲舒认为 “王者上谨于承天意 ”, “下务明教化民 ”,据此分析各选项, D项正确。 A项 “民众应绝对服从 ”说法错误; B项感叹人性本恶内容未体现; C项属于董仲舒的主张, 但是材料主要说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考点:董仲舒的思想。 点评: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同时他

20、主张天人感应学说,使儒学增加了新的内容。 朱熹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 “天理 ”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 ”理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宋明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是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规范,对人的要求便是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故选 C。 AB两项明显错误; D项是董仲舒的理论。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

21、要掌握。 大学云: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国古代强调 “家齐而后国治 ”这一观念的经济 和思想基础是 ( ) 小农经济 工官制度 儒家伦理道德 法家法治观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儒学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儒家思想对应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思想基础自然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故选 B。 是在春秋之前实行的制度, 法家思想,材料未体现。 考点:儒家思想及其经济基础。 点评:儒家思想是产生于春秋时期的思想流派,其根源是小农经济。战国时期这种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汉朝确立了文化领域里的统治地位,宋明之际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清出现了批判思想。 黄宗羲在明夷

22、待访录中说: “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排除 A;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君民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故排除 B、 D两项。材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或人民大众)有判断是非的权利。故选 C。 考点:明清思想批判 点评:这是考查的黄宗羲的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其它主张如反对宋明理学、主张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

23、用等也需要掌握。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 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 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与知识迁移能力。 依据材料 “经验证 ”, “一步推演 ”可以看出,要运用你自已的理智出发现真理,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 A 为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信仰; D 认为世界不可知;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个人的感觉,三选项都是错误的。 考点:启蒙运动

24、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人文主义的发展的情况,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时期产生,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复兴,宗教改革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启蒙运动时期发展到理性阶段。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 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 “两大潮流 ”指的是 A智 者运动 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比较简单。注意题干的信息是 “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希腊思想复活 ”指 “文艺复兴 ”, “原始基督教复活 ”指“宗教改革 ”。智者运动是人文主义的产生;启蒙运

25、动则是人文主义发展到成熟阶段。 考点:人文主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人文主义的发展的情况,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时期产生,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复兴,宗教改革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启蒙运动时期发展到理性阶段。 文艺复兴、宗教改 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发展了人文主义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结果,体现了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并没有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故排除

26、 。答案:只有 A。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古希腊时期是人文主义产生的时期,智者学派是其源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 14世纪,在意大利复兴,后又传播到整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时期发展到成熟阶段。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学生应该明白。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非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

27、料二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 请回答: ( 1)历史老师要学生依据上述史料进行历史课题研究。请你帮助他们为课题拟定一个名称。 ( 4分) (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得摘抄原文)( 8分) (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3分) ( 4)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3分) 答案:( 1)四大发明的影响。(言之成理即可 4分) ( 2)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

28、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总之,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要的促 进作用。( 8分) ( 3)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发挥其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3分) (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3分) 试题分析:最大限度地提取图片文字材料的有效信息,可顺利答出第 (1)问。回答第 (2)问时,应对卡特的话有正确的理解,即卡特所谈是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的影响,亦即中国四大发明的伟大作用,而不是其传播本身。对第 (3)问的回答必须结合鲁迅所处的时代,着眼于先进科学技术的作用来分析说明。第 (4)问所要求的是分析产生不同用途的原因。 考点:四大发明对东西方的影响。 点评:君 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思想文化这些都阻碍了新技术在中国的运用。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起到积极地作用,但是在西方却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真是令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