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3520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西南宁九中高二上学期段考政治(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的概念 A它是由意识决定的,并对意识具有反作用 B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它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D它是指金、木、水、火、土等具体存在的实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 客观实在性,而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物质与

2、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物质的概念 点评:此类试题,由于仅仅涉及书本的基础知识,只考查 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高考中不是重点。本题难度较小。 “十一五 ”期间,北海市水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渔业经济领跑广西, “十二五 ”期间,水产业将继续稳定海洋捕捞和发展水产养殖,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水产业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就是发展 B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C事物性质的变化就是发展 D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就是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事物的运动

3、、变化不全是发展。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事物性质的变化有好的也有坏的变化,只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性质变化就是发展。就故 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关于发展的观点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区别。只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学生也容易相互混淆,此类知识一直在高考中以不同形式出现,需要牢记两者的区别。 2011年 9月 29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从哲学上看, “天宫一号 ”的成功发射表明了 A意识是人 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成功 D规

4、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答案: B 试题分析: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不一定就能成功。故 AC项错误。 “天宫一号 ”的成功发射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结果。本题选 B项。 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认识和利用规律 点评:凡是选项中带有就是、已经、关键、根本、只有、才、只要、就等字眼的选项一定要注意本身说法是否正确。本题难度适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这两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A B C D

5、 答案: D 试题分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表明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故本题选 D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故 项错误。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发展的观点 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这段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中 B一事

6、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D我们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存在严格的界限,才得以区分。有无、难易、长短等相对应而存在,相比较而存在,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故 B项错误。本题选 C项。 A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矛盾双方的同一性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材料型的选择题,如果考生不理解材料,那就不知道该如何选起,所以考生一定要先弄懂材料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出对应的选项。此类题型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本题难度适中。 有人说,在汉语里,危机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即危险意味着机

7、会。这说明 A矛盾 具有斗争性 B矛盾具有同一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差异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矛盾具有同一性指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危机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即危险意味着机会。指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矛盾具有同一性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用矛盾的同一性来回答问题,还要求学生学会通过材 料的分析得出结论,这也是高考出题的一个惯例。本题难度适中。 右边这幅漫

8、画的标题是:在回避问题的路上,经常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该漫画启示我们要 A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B与矛盾斗争,消灭矛盾 C与矛盾为友,放任矛盾 D坚持辩证法的发展观 答案: A 试题分析:回避问题就是回避矛盾,掩盖矛盾,我们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不能消灭矛盾,应坚持辩证法的矛盾观。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点评:本题学生对哲学知识的正确理解,考查学生从漫画类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漫画的正向启示意义,而不是反向启示作用。本题难度适中。 事物的性质是由 决定的 A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B矛盾的主要方面 C主要矛盾 D内部

9、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教材基础知识解答问题,只需回忆书本知识,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 ,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熟记基础知识很关键。本题难度较小。 科学、实用、安全、经济、美观、新颖等是产品设计评价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对某种产品设计进行评价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原则,但有时也存在 “一票否决 ”的情况。例如对于一辆汽车而言,如果设计的产品缺乏安全性,那么尽管它美观,成本低廉,也必须否定。 “一票否决 ”的做法体现了 A任何事物之

10、间都必然存在着矛盾 B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普遍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D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能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必然存在着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安全性是汽车的主要矛盾,如果这一矛盾解决不好,尽管它美观,成本低廉,也必须否定。体现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故 AC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点评:弄清材料中的主题,明晰设问中的这在材料中的指代性,搞清材料是强调还是强调,对正确选择至关重要。 下列选项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的是: A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B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C

11、要善于综观全局,反对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D要学会 “弹钢琴 ”,反对 “眉毛胡子一把抓 ”和 “单打一 ”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和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善于综观全局,反对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坚持全面的观点。要学会 “弹钢琴 ”,是既抓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 ”和 “单打一 ”是反对不分主次和只抓主要矛盾。故本题选 D 项。 考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内涵,及各个俗语的意思。要求学生能结合书本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来解答题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医生让

12、一位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香蕉、橘子等,并且喊道:“我要吃水果。 ”这位病人的错误在于 A承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B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不能离开矛盾的特殊性而独立存在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果是矛盾的普遍性,苹果、香蕉、橘子等是矛盾的特殊性。水果寓于苹果、香蕉、橘子中。也就是矛盾的普 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故本题选 D项。 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关系 点评: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中一般有 “不是、不属于、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具有 ”等提示语,要求从选项中把不和题意的

13、选出来。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的答案:。也可用概念分析法、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中国先哲孟子曾说: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要树立全局观 答案: A 试题分析: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意思是 “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本题选 A项。 B

14、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点评:本题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检验学生从古诗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古诗文的准确解读。 有人说, “人肉搜索 ”是天使,能在最短的时间揭示真相,看上去很 “恐怖 ”,实际却很 “正义 ”;有人说, “人肉搜索 ”是 “魔鬼 ”,是 “网络暴力 ”。这体现的哲理是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面是正确的,一面是错误的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任何事物都是不确定的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的认识 A B C D 答案:

15、C 试题分析: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但矛盾的双方不是正确和错误。不能说任何事物都是不确定的。故 项错误。不同的人对 “人肉搜索 ”的认识不同。说明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的认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本题选 C项。 考点:人们认识的不同的原因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除错误。本题难度适中。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指出,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下阶段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材料体现了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

16、盾的辩证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说明物质决定意识,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体现抓主要矛盾。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体现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故本题选 C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课本基础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难度较大。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准确的信息是本题错选的主要原因,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正确理解和解读材料的内容。 本题难度适中。

17、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规律是客观的 C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 D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进行创新。所以创新的哲学依据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故 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创新的哲学依据 点评: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马克思哲学认为,意识 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其源泉是人脑 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都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

18、映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其源泉是社会现实。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意识的本质 点评:本题是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难度较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 “建设 生态文明 ”,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从唯物论角度看,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B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C坚持用

19、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从唯物论角度看选。而 BC项是辩证法道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项本身正确但不是哲学道理故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本题选 A项。 考点: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客观性 点评:哲学题经常考查学生的审准设问的能力,从唯物论角度,辩证法角度、认识论角度、人生观价值观角度等,是我们作对题的关键。只要找准角度,排除不是这一角度的就比较容易选出答案:。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皋鱼在父母死后发出的叹息。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

20、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意思是树想静静地呆一会,可是风却让他不停地摇曳。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便过世了。是说事与愿违,不尽人意。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故本题选 A项。 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 点评:本题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检验学生从古诗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古诗文的准确解读。 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就在于 “将万千山

21、水收于尺幅。 ”国画的创 作特点表明 A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B人的意识活动不是客观事物决定的 C人的意识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说明人的意识活动能把自然收于尺幅画中。也就是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物质决定意识,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一般规律。故 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点评:作对本题的关键是理解 “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 ”这句话的意思。这是解开此题的钥匙。本题难度适中。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对这句话的理

22、解错误的是 A世界是可知的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最终可以彻底认识一切事物 C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每个时代的人们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的认识总在不断拓展、深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最终可以彻底认识一切事物。故 B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人类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 点评: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中一般有 “不是、不属于、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具有 ”等提示语 ,要求从选项中把不和题意的选出来。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的答案:。也可用概念分析法、正向思

23、维或排除法。 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历来执行按年龄退休的政策,从男性来看,有的人中学毕业十七八岁参加工作到 60岁退休,而博士生二十七八岁参加工作也是到 60岁退休。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知识分子,对退休政策作一定的调整已是不可避免。据报道,上海市已提出按工作年限退休的政策。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按客观 规律办事就能取得成功 C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和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相适应 D必须坚持客观符合主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辩证法角度。按客观规律办事不一定就能取得成功。必须坚持主观符合客观。

24、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和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相适应 点评:哲学题经常考查学生的审准设问的能力,从唯物论角度,辩证法角度、认识论角度、人生观价值观角度等,是我们作对题的关键。只要找准角度,排除不是这一角度的就比较容易选出答案:。本题是唯物论角度。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B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教材基础知识解答问题,只需回忆书本知识,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比较简

25、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熟记基础知识很关键。本题难度较小。 “善弈者,得势。初学者,顾子而不善谋势,得小利而失全盘。 ”从哲学上看, “谋势 ”就是要 坚持联系的观点,着眼全局 坚持发展的观点,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抓住主要矛盾 从实际出发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谋势 ”就是着眼全局,从全局出发,运用了联系的观点。看到整个棋局的发展,坚持发展的观点,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故本题选 A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点评:本题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检验学生从古诗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

26、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古诗文的准确解读。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D当部分的结构合理、有序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二、三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的部分,当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 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时我国经济很好的发展,说明当部分的结构合理、有序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故本题选 D项。 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部分

27、和整体的关系。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据研究,人的很多疾病都根源于基因的病变。随着人类基因逐渐被破译,疾病的病因将被揭开,治疗方法将能做到 “对因下药 ”,人类整体健康状况将会大大改善。这表明 A正确把握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 B事物之间先行后续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 C人的意识总是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 的活动无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的很多疾病都有根源于基因的病变,随着人类基因

28、逐渐被破译治疗方法将能做到 “对因下药 ”说明正确把握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因果联系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但先行后续的关系不一定就是因果联系。人的正确意识总是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所以不能说与人的活动无关。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因果联系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本题难度适中。 我国在确定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在 21世纪必须实现三个 “零增长 ”:到 2030年人口增长率

29、为零,到 2040年能源和自然资源消耗增长为零,到 2050年环境恶化程度为零。三个 “零增长 ”目标的制定表明人们注意到了 联系是普遍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正确把握事物因果联系,可以提高人的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 项错误。三个 “零增长 ”目标的制定表明人们注意到了联系是普遍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正确把握事物因果联系,可以提

30、高人的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本题选 B项。 考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材料型的选择题,如果考生不理解材料,那就不知道该如何选起,所以考生一定要先弄懂材料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出对应的选项。此类题型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本题难度适中。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 “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 ”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 B存在即被感知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王充认为人死不会成为鬼是唯物主义观点。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气者,理之依也,形存 则神存,形谢则

31、神灭和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生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存在即被感知是唯心主义观点。故 B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唯物主义观点。 点评:哲学题经常考查名言警句、谚语、古诗等包含的哲学道理。也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做此类题,一是要理解材料的寓意。二是要找准对应点也就是找准材料对应的哲学道理。本题难度适中。 简答题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简述这两大派别根本对立的两种观点。 ( 8分) 答案:(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分) (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试题分

32、析:本题是简答题。是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问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和各自的根本观点。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即可回答。 考点: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点评:此类试题,由于仅仅涉及书本的基础知识,只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高考中不是重点。本题难度较小。 综合题 2011年 1月经济日报报道,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各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众多符合当地特色的农村建筑 节能方法和举措,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辽宁省提出农村住房朝向应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以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甘肃省针对干旱少雨、日照充沛的特点,向农户推广南向走廊修建全玻璃封闭的 “暖廊 ”,做法简单,方便实用 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

33、。( 6分) 答案: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分;各地的气候、资源等特点不同,要求我们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农村建筑节能方法。( 1分)各地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摸索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农村建筑节能方法和 举措,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2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如何体现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 “理论(课本知识)十材料分析 ”。 就本题来讲需要辩证法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材料中各地的气候、资源等特点不同,要求我们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农村建筑节能方法。和各地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摸索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农

34、村建筑节能方法和举措。体现出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矛盾具有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点评:在答哲学题目时,应该最先呈现哲学原理,然后书写该原理的方法论,最后联系材料结合哲理 分析说明。这是解答哲学题普遍适用的方法。特别要重视第一部分即哲学原理的表述,该部分在一道题目的分数中占大头。 “体现 ”类设问实现了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远亲不如近邻 ”,东盟十国是中国周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于2010年建成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如今,中国与东盟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经济

35、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地区关系和谐,呈现良性互动。 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中国为什么要重视发展 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并致力于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6分) 答案:整体决定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利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3分)部分制约整体,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要优化结构。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地区和谐稳定共赢,最终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3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审读设问,限制知识范围是运用

36、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 析中国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合作关系。仔细审读材料可知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整体。中国是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部分。整体决定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意义是有利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哲理: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要优化结构。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合作关系,意义:有利于地区和谐稳定共赢,最终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注意知识和材料的有机结合即可。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点评:意义类试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回答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一

37、是审设问,确定答题的知识范围。二是确定答题的角度。看清从哪个角度分析说明意义。 材料: 2011年 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要 “坚持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的哲学依据。( 8分) (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观点,说明我国党和政府是如何推动

38、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 6分) 答案:( 1)复杂事物的多对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要求我们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文化事业关系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因此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4分) 次要矛盾也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经济效益是衡量生产发展的重要指标,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讲究经济效益,为其提供物质支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责任,或者只要社会效益而不提经济效益都是片面的,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4分) ( 2

39、)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党和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党和政府充分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 2分) 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党和政府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推动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40、和运用能力。回答第()问时,注意审准设问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可先总结矛盾分析方法有哪些。依据材料了运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的统一。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 2)问是唯物论知识分析党和政府怎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依据材料党和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可知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依据党和政府充分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知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

41、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依据党和政府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推动文化产 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知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考点: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论的观点 点评:首先,要明确设问指向,即设问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通过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明确回答问题的角度。其次,链接材料内容,结合设问指向,凸显回答问题的角度。最后,依据答案:具体内容,把握答案:核心要素,对答案:进行取舍。 材料: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在过去的 150年里,海平面的上升速度翻了一倍。全球气候变暖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42、,土地沙化现象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正面临严重的危机。 某校高二年级拟围绕本市环境状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假如你作为这次活动的负责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活动主题( 2分) (2)你打算采用哪些方式来宣传环保?( 3分) (3)运用辩证法联系的和发展的哲学知识回答阻止环境恶化应采取哪些措施?( 7分) 答案:( 1)如:关于我市环保状况的调查、关于环保问题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调查等。( 2分) (2)板报、演讲 、发宣传单、班会等( 3分) (3)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分)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

43、果联系之中,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全球气候变暖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阻止环境恶化需要我们自觉行动起来,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3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循环经济,使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 展。( 2分)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尊重自然界以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2分) (任意答出 3点即可给满分,答出 2点给 5分) 试题分

44、析:本题是探究题,要求设计活动主题,提出方案。方案要符合实际和当前的政策取向注意运用政治术语。( 1) (2)问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同时注意贴近主题。第 (3)限定知识范围是辩证法联系观和发展观。题型是措施类。格式是原理 +方法论 +材料。运用的原理和方法论是事物 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考点:辩证法联系观和发展观。 点评:措施类试题一般以 “如何解决、 ”采取什么措施、怎么实现、等形式出现。这类试题大都属于开放性的试题,要求学生思路开阔、见解深刻提出的办法或采取的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