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3524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 “左 ”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故选 A。 考点:十

2、一届三中全会 点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 放的历史性转变,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局面。 20世纪 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 “一五 ”计划 D发动了 “大跃进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

3、制造 ”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为了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我国制定了国民经济发 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C。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从 1953年至 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到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据统计, 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 1927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实业救国思潮在社会上兴起 C南京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

4、起彼伏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71936 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使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A、 B、 D都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故选 C。 考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点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工业部门增多;产品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的是 ( ) A纺织业和造纸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 C造纸业和化工 业 D冶金业和面粉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其中

5、发展最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面粉业、纺织业等轻工业部门,而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故选 B。 考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点评: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 辛亥革命的影响; 民国临时政府推行鼓励实业的政策;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一战 ”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 “没有前途 ”主要是因为 ( )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D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侵占、排挤

6、中国的民族工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这主要是因为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并未改变,故选 D。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不利因素: 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B、有利因素: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反帝国运动的推动; 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明

7、清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D洋务运动的诱导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并不是由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A项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 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点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的代表企业:方举赞、孙英德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源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的 “贻来牟 ”的机器磨坊。 19世纪 7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其

8、中汉阳铁厂的创办 人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低。 19世纪 70年代以后,洋务派以 “求富 ”为旗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故选 D。 考点:洋务派的民用工业 点评: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原因是:从资本来源来看,部分来自民间资本;从劳动关系来看,雇用的是自由劳动力;从创办目的来看,其产品是为了投入市场,赚取利润。 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有 引进了 西方科学技术 培养了近代军事、科技人才 实现了 “自强 ”的目的 开启

9、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历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符合史实;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排除 选 C项。 考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点评: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积极: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 局限

10、: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资本家对企业的兼并和联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资料由中小资本家向大资本家手里集中,是一种生产关系的调整,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 C。 考点:垄断组织的出现 点评: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

11、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最大 限度的利润。 使用下列两幅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拟定的研究主题是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C群众庆祝企业股份制改造成功 D城乡掀起 “大跃进 ”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互助组 ”和 “公私合营 ”,可知这是三大改造的内容。政府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加入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A、 C、 D都和图片内容无关,故选 B。 考点:三大改造 点评:到 1956

12、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下图为是我国某个时期的一幅漫画,画中的文字是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下列历史事件与漫画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星火计划 ”的实施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审读题干材料信息的能力。图片中肥猪大得脱离实际,反映的是 “大跃进 ”中的浮夸风, “社 ”指的是人民公社。故选 B。 考点: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点评:如何评价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1) “大

13、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 2)大跃进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3)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损害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使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得以彻底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53-1957年,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 步基础。题干中 “使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得以彻底改变 ”表述错误,故选 B。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在一五计划中,为了加快工业化速度

14、,采取了 “优先发展重工业 ”的方针。其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鸦片战争后,外来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不仅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也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进而推动了中国加速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市场等有利条件。但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点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体现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

15、国资本主义企业出现;洋务企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抵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一政 策也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题干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比较客观、全面,故选 A。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基本国策。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

16、其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占统治地位。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资金雄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故选 A。 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形态: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从 1978年到 1992年,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

17、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 “方向 ”是指 (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 “1992年 ”。这一年,党的十四大召开,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A、 D 两项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提出;B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 点评:学习本专题知识,一是要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等基本概念;二是要从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上思考、分析

18、各项制度、政策形成的原因与意义影响;三是要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既要看到成就,又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要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坚定前进的方向和信心。 1983年 12月 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 A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B我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C我 国的棉布生产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D政府仍然排斥市场经济 答案: A 试题分析: 20世纪 5070 年代,由于实行计划经济,物资比较贫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比较低;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向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商品供应量大幅增加,政府取消了实行了几十年的票证供应。取消票证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故选A。 考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点评:新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 ( 1)建国初到 1956年后,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 ( 3) 20世纪 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20世纪 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

20、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故选 D。 A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B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是对外开放的措施。 考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方面,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企业和劳动者

21、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工业生产获得了历史 性的突破。 曾任巴西共产党副主席的阿尔多 雷贝洛指出,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思想和实践不但对中国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对全世界,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思想 ”确立为改革目标是在 (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整个改革开放指明了新的方向。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

22、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 30多年来的成就说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世博会被称为 “经济奥林匹克盛会 ”,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年 英国伦敦 1878年 法国巴黎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 A 火车机车、留声机; 电话、汽车; 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B 火车机车、蒸汽引擎; 电话、留声机; 汽车、飞机模型 C 蒸汽引擎、汽车; 留声机、电

23、话; 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 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火车机车、电话; 留声机、汽车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如蒸汽引擎和火车机车; 19世纪 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话和留声机是其主要成果; 1885年汽车发明, 1903年飞机升上天空, 处应该为汽车、飞机模型。故选 B。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 主要发明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 60年代 -19世纪 40年代) 1765 英国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 英国 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车 1769 英国 瓦特 单动式蒸汽机

24、 1771 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1779 英国 克隆普顿 骡机 1782 英国 瓦特 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 1785 英国 卡特莱特 水力织布机 1807 美国 富尔顿 汽船 1814 英国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 纪 70年代 -20世纪初) 1866 德国 西门子 发电机 1867 瑞典 诺贝尔 炸药 1870 比利时 格拉姆 电动机 1876 美国 贝尔 电话机 1882 美国 爱迪生 第一个火力发电厂 1885 德国 卡尔 本茨、戴姆勒 最早的汽车(内燃机) 1895 法国 卢米埃尔兄弟 电影 1896 意大利 马可尼

25、无线电报 1903 美国 莱特兄弟 飞机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 18世纪 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 52家, 1809年 64家, 1830年 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 2010年江苏高考题。蒸汽机发明以后,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故选 B。 考点: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点评:曼彻斯特是英国著名的纺织业城市,以此为材料的题目还有: 英国曼彻斯特在 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 1万。从

26、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 15 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 50 个; 1790 年人口发展到 5 万,到 1801年猛增至 9.5万,到 1841年又增至 35万。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A. 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 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C. 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 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 (前 594年 )有 “初税亩 ”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 “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主要是指 (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

27、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公有制 C土地国 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答案: A 试题分析:公元前 594年,鲁国实行 “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 “履亩而税 ”。实际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 B指的是商鞅变法; C、 D表述错误,故选 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适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为进一步改革残存的奴隶制,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春秋初齐国和鲁国的税制改革,战国时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邹忌改革和商鞅变法。其中最典型、成效最大的是秦国商鞅变法。 王士 祯四部稿中记载: “大抵徽商 其所

28、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反映了徽商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B注重多样化经营 C注重发展资本,扩大投资 D注重买田置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帮。引文大意是:大部分的安徽商人,他们的积蓄,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在家中,其它十分之九都在外投资。材料反映了徽商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应选 C。 考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点评: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卖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其中以徽商、晋商实力最强。 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

29、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制瓷业的成就。青花瓷出现于元代;彩瓷和珐琅彩出现于清朝时期。所以这位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清朝,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制瓷业 点评: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明清:种类丰富,青花器、彩瓷、珐琅彩,江西景德镇被誉为瓷都。 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广州的 “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

30、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 “小户 ”“听大户呼织 ”、 “计日受值 ” 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答案: C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关系为雇佣关系。 C项突出地反映出了雇佣关系这一特征。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点评: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中叶以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其经营形式是为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商品生产,以自由雇佣劳动力为特征。但发展缓慢,仅在局部地区的个别生产部门稀疏出现,自然经济在全国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的 “城市 ”是由 “城 ”(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 )和 “市 ”(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

31、 )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 ,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 “深广的护城河 ”,反映了城市的军事政治功能, “市 ”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功能,故 、 是正确的。 “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 ”,反映了古代政治体系等级森严的特点,故 也符合题意。 在材料中没有 体现出来。故选 A。 考点:古代城市的发展 点评:中国古

32、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特点: (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 市制,且晓市、夜市出现。 ( 3)从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其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于江南。 ( 5)从城市的地位看:城市经济始 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

33、、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中国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 ”和 “闭关海禁 ”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材料信息 “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指大量流入的白银没有转换为资本,未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因是工商业的发展受到 “重农抑商 ”和 “闭关海禁 ”政策的压制, A项正确。 B项说法错误; C、 D项都发生在清朝中期以后,与

34、题干时间不符。 考点:古代经济政策 点评: “重农抑商 ”是古代中国的传统经济政策,其实质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手段保持小农经济结构,维护封建生产关系,阻止和延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海禁 ”是明清两代封建政府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的法令。二者都严重地阻碍 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注重理解政治对经济反作用的表现。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点评:中国古

35、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有: ( 1) “刀耕火种 ”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 2) “石器锄耕 ” 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 3) “铁犁牛耕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图中的农具是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故选 D。 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点评: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009年 10月,中国货轮 “德新海 ”号在印度洋塞舌

36、尔群岛遭遇索马里海盗袭击有人研究发现这 一地区在 15 世纪末也曾出现过一个著名的 “海盗 ”,他是 ( ) A迪亚士 B达 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15世纪末到达印度洋地区的是达 伽马。 A迪亚士只到达好望角; C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发生在 16世纪。均可排除,故选 B。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 “四次探航 ”: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好望角;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及其同伴完成了环

37、球航行。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 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材料中 “现实目标 ”指追求黄金,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 “宗教目标 ”指传播基督教,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 A项正确; C项中的 “主要目的 ”表述错误; B、 D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原

38、因和条件: 原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社会根源:欧洲人寻金热。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商路受阻引起商业危机。 宗教因素:教会鼓励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条件:主观条件:西、葡王室的支持。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下图是位于葡萄牙里斯本的 “地理大发现 ”纪念碑, 500多年前的 “地理大发现 ”使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 “转折 ”主要是指 ( ) 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欧洲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 答

39、案: B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 ”指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不同的地域文明开始交流。故选 B。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 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 2、结束了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导致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引起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 4、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 ) A电的发明和应用 B化学工业的兴起 C石油工业的

40、兴起 D钢铁工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注意题干的限制词 “最显著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故选 A。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有: 电力的广泛应用。主要发明有 1866年发电机 -西门子(德);电灯 爱迪生(美);电话 -贝尔(美)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主要发明有本茨和戴姆勒(德) -汽车、飞机 -莱特兄弟(美)等。 化工工业的发展,制成包括炸药等化工合成材料。 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英国开始,

41、进而扩展到多国 B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促进了 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项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个国家同时发生;B、 D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故选 A。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轻纺工业领域,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重化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并未真正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潮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使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

42、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答案: B 试题分析:汽车、电灯和电话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 A、 C、 D三项是错误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故 B项正确。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蒸汽动力革命 电气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 60年代后 19世纪 70年代后 基本条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工场手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 1831年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理论基础。 标志性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 发电机和电动机 相

43、关发明 轮船,火车 电灯,电影,电车等 生产力时代 “蒸汽时代 ” “电气时代 ” 积极意义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器大生产出现;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和英法美等工业国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交通便捷,世界日益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促进了工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垄断组织形成;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成为一个整体。 消极影响 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下图是英国 1801年、 1851年、 1901年三个年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图,你能从图中得出的最直接的信息是 A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

44、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B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开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801 1901年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是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大大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故选 B; C项是引起变化的原因; A、 D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新课标高考尤其关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还应结合中国近代史部分,了解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19世纪初的一则名人

45、讣告是这样评价该名人所研制的成果的: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 劳动。 ”这位 “名人 ”是 A瓦特 B爱迪生 C法拉第 D卡尔本茨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的关键信息 “19 世纪初 ”、 “机械动力 ”,可以判断材料中的“它 ”指的是蒸汽机,改良者是瓦特,故选。 B、 C、 D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与题干时间不符。 考点: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点评: 187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将蒸汽机的动力臂由原来的直线运动改为连续均匀的圆周运动,这样就可以驱动其他的机

46、器工作。这种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性,能够提供可控制的任何强度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工作机,被称为 “万能蒸汽机 ”。 18世纪,英国国内市场生产的工业产量从基数 100增为 150,而为出口生产的工业产量从基数 100增为 550,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上刚刚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稳定的国内环境 B英国对外积极开展海外殖民活动,开拓了广阔的海外 市场 C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D奴隶贸易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推动英国工业生产进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英国国内市场生产的工业产量基数的增长,要远远小于为出口生产的工业产量基数的增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英国海外殖民活动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A发生在 17世纪末; C工业革命开始于 18世纪 60年代; 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18 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故选 B项。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 点评:了解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 1588年,打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 ”,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17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北美建立殖民据点。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爆发三次英荷殖民战争,荷兰战败。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尼德兰,改名纽约。 英法殖民战争: 18世纪中期法国终败,夺取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