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33526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吕氏春秋 慎势: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上述材料说明宗法制 A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 B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推行的目的就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而这里材料中的 “如不施行先王之法,则

2、诸侯失位则天下乱 ”从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这里的 “先王之法 ”即嫡长子继承制。而 “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中的 “大夫 ”作为西周贵族的代称,如果贵族没有等级区分则会造成社会无序,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的作用主要在于两点。其一,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其二,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 的 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 “(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

3、生路。 ”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知识点。联系史实分析选项。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指渡江战役的结果。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解放战争的常考点有以下几个。 本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美蒋反动派的矛盾; 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

4、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 革命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革命主力是解放区和国统区一切反 对内战和独裁的革命力量和民主力量; 革命的结果共产党领导人民赢得新民主革命胜利。 2010年 2月 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了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 “细说近代南京 ”活动。下列 “细说 ”中正确的是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1859年,洪仁 在资政新篇中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 1939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D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

5、灭 答案: B 试题 分析:联系史实分析,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说法错误,应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939 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时间错误应是 1937 年;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说法错误应是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日本侵华、解放战争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 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

6、教材的基础知识。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八年抗战 (1937 1945)相关的是 A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 B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D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可知, A. 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这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 B.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的口号;C.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 D.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这是要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共同进行抗日。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国共两党关系深刻影

7、响着中国近代后期的政局学习中注意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 国民大革命时期 ( l)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依据:帝国主义 “以华治华 ”,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一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土地革 命时期 (1)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 (2)依据: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 l931年随着日本大举侵华,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民族矛盾 抗日战 争时期 (1)政策:联蒋抗日 (2)依据: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解放战 争时期

8、(1)政策:自卫反蒋。 (2)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共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古希腊希罗多德(约前 484前 425年)说: “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里卡尔纳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之所以要把这些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至于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他们的光彩 ” 下列能成为希罗多德记载的 “希腊人的丰功伟绩 ”的是 实行直接民主,是西方民主的源头 颁布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促进学术、文艺多元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9、:联系史实进行分析可知, “希腊人的丰 功伟绩 ”指的是 实行直接民主,是西方民主的源头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促进学术、文艺多元发展。而 颁布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这并非希腊人的贡献而是罗马对私界做出的贡献。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雅典的民主制 点评:雅典的民主制这一考点主要考查方式为选择题,特别突出两个联系:将本考点知识与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相联系,考查两者的相同点,突出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将本考点知识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相联系,考查两者不同点,突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在源头上的差异 下列关于近代英美法德国家元首的表述不正确的 是 A英国的国家元首是首相,通过选举产生,

10、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拥有行政权 C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拥有行政权和军权 D德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内阁对皇帝负责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英国的国家元首为英国的国王,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故 A.英国的国家元首是首相,通过选举产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这一说法错误。 B.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拥有行政权、 C.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拥有行政权和军权和 D.德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内阁对皇帝负责,以上说法均复合史实,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近代西方的资产

11、阶级代议制 点评:本专题的各考点很少单独命题, 般试题将各国的政治体制进行对比,既有要求分析相同点的试题,也有要求分析不同点的试题。从考查的角度分析,对各国也有所不同:英国强调民主政治进程的渐进性,英国民主政治是英国社会发展的产物;美国强调法治建设和三权分立制度在美国民主政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法国强调共和政体形成的艰巨性,重视对 “艰巨性 ”原因的考查;德国强调其代议制民主政洽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一直以来,英国被认为是一个 “靠一点一点的改革改造了一个传统的政治体系,使传统的外壳装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民主政治可以在完全古老的形式中产生,而且成为整个西方民主制的母体 ”。下列事件能够证明

12、的是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工业革命的发生 1832年进行的议会改革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靠一点一点的改革改造了一个传统的政治体系,使传统的外壳装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民主政治可以在完全古老的形式中产生,而且成为整个西方民主制的母体 ”说的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而 工业革命的发生,涉及的是经济领域,故可排除。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点评:对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把握。从重难点上看,淡化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学习,将重点放在英国政治体制的发展演变上。 从学习策略上看,注意用 “一对矛盾,两个趋势,

13、三个转移 ”来系统整合教材知识: (1)一对矛盾:议会与国王的矛盾贯穿英国的制度创新的全过程。 (2)两个趋势: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 (3)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议会主导权由新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某影片: 1917年 11月 7日晚,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总攻冬宫的序幕。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情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攻打冬宫发生于 1917年 11月 7日,俄历为 10月 25日,故称为俄国十月革命。 A

1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 1640年, B俄国二月革命发生于 1917年 3月; 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发生于 1871年。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从该考点的考察角度来说,关于这一考点很多试题与中俄关系相联系,考查中俄两十月革命则是国革命道路的异同及其原因,说明选择革命道路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道理 某同学在自学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对四项说法进行分析判断,第 1项 “共产

15、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说法正确;第 2项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的统治,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故第 2项错误;第 3项七月事件发生,革命的和平发展被打破,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故第 3项错误;第4项新中国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法正确。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实践 点评:注意从宏观上把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发 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理论产生 革命实践 制度确立。体现出了一下演变的规律与特点 1.由空想到科学2.由理想到实践。 3.由理论到现实。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5由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

16、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 建国前夕,毛泽东 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 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 “建国前夕 ”、 “人民 ”、“建设新中国 ”等信息可知为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是 1947年召开的,与建设新中国无关;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与 “建

17、国前夕 ”不符;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于 1956年与“建国前夕 ”时间不符。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新政协的召开 点评:新政协的主要内容。 1949年 9月新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具体准备。 内容: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全国 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首都、国旗、国歌和纪元方式。 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资产阶级宪法 B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

18、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 C 1954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 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 A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资产阶级宪法,这一说法正确; B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这一说法错误,应是 1954年宪法; C.1954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说法错误,应是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 D.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说法错误,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临时约法、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点评:可以通过列表比较共同纲领和 1954年宪法 项目 共同纲

19、领 1954年宪法 背景 新中国即将成立时 社会主义制定即将确立时 制定主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 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 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性质与根本政治制度 性质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历史作用 对新中国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20、联系史实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种制度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同时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所以 说法正确; 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这一说法与题目无关,他说的是中国的政党制度。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

21、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 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国宣布采用 “和平统一 ”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出现在 A中美联合公报 B告台湾同胞书 C “一国两制 ”构想 D “九二共识 ”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979年元旦,在中美关系缓和,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大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统一祖国。 A.中美联合公报 中并未提及; C “一国两

22、制 ”构想,不符合题目中 “最早 ”这一要求; D.“九二共识 ”中并未提到和平统一,只是在一个中国上达成共识 。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点评: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这一考点,从考察的角度来说主要考查对 “一国两制 ”的理解并与当今的热点台湾问题相联系;利用新材料新情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考查论证 “一国两制 ”的科学性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B “另起炉灶 ” C “一边倒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是指

23、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B.“另起炉灶 ”指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C.“一边倒 ”是指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点评: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的比较认识 含 义 意 义 三大外交政策 宣告了旧中国屈辱外交史的终结 “另起炉灶 ”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 建立新的平 等外交关系 改变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树立新的外交形象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先消除帝

24、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巩固新中国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性。 “一边倒 ”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 毛泽东指出: “国民党在 1937年和 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 下列史实能证明毛泽东这一观点的有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都是由国民党军队所取得的,故 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结果

25、,故 也符合题干的要求;百团大战是 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的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起的战役,与国民党方面无关,故 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点评:国民党的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关系。区别:( 1)采取的抗战路线不同;( 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 3)战场的范围不同:正面战场在国统区划分为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敌后战场在日伪占领区创建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正面战场是大兵团作战,进行的是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敌后战场进行的是游击战和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战略地位不同: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

26、场,敌后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主要起战略配合作用。相互联系:( 1)两个战场的联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是互相依存的,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目标是一致的;( 2)战 略防御阶段,没有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3)战略相持阶段,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没有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就不可能到来;( 4)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诗联网 2009年 7月 14日发布的一首中写道: “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

27、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 挽国邦。 ”根据 上下文的意思, 处应该填写 A中共成立 B国共合作 C抗战胜利 D遵义会议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首诗描写的是长征。前四行,是写红军反围剿失败以及长征初期失败的疑惑。后面是写红军长征焕发活力的表现。长征期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是遵义会议。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遵义会议 点评: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与历史意义。原因:长征初期, “左 ”倾错误继续控制中央,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内容: 纠正了 “左 ”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

28、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意义: 结束了王明 “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图是邓小平为八七会议会址的题字,他亲身经历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后召开的 B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A.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后召开的和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描

29、述的是,遵义会议; B.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描述的是,八七会议; C.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描述的是,南昌起义;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八七会议 点评:八七会议的内容与意义。内容: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开展秋收起义。历史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 “制 ”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分析, “周之失,在于制;

30、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的意思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他的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因此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郡县制与分封制 点评:郡县制与分封制以及元代的行省制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地方制度要注意其区别与联系。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不 同 时代 奴隶时期 (西周 ) 整个封建社会 元朝 和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 中央政府下属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 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作用和 影响 余势力破坏国家的统一

31、和社会安定 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经过了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相同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 ”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逆罪诛丞相胡惟庸,借此案而废中书省,而且硬性规定为永制。知此引子,一选而中,否则无从下手。胡惟庸曾任宰相,而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显然 AC 两项可排除,明朱元璋废丞相

32、,权分六部,以加强皇权,因此, B项正确, D错误。本段材料摘自明朝那些事儿中关于胡惟庸案的描述。胡惟庸是当时的宰相,朱元璋制造胡惟庸案的真实目的在于通过此案,达到废除宰相制度的目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大大加强了皇权,故选 B。 考点:明朝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 点评: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主要的考点有两个,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 (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 ),主要考查的角度是,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高考试题一般将政治、经济、文化史联系起来,综合考查这一时期的特点。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

33、的是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叙述不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材料当中的 “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 ”说明当时汉高祖在制定制度时,一方面借鉴了秦代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还借鉴了西周的政治制度,联系史实可知,在汉代初年,一方面实行郡县制同时还分封了诸侯王。因此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 点评:此题为 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

34、,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 例 。 ”( 清 王士 池北偶谈)出现该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三公制确立与秦汉,故可以排除 A项;三省制建立建立于隋唐,故可以排除 B项;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年间,而材料中给的时间是明朝,故

35、 D项也可以排除。只有 C.废除丞相制从时间上来说是合适的。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明朝加强专制的措施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

36、、直接原因、主观 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削弱相权,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下列历史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元代实行的行省制度 B明太祖时期废丞相、设内阁 C秦并兼四海,分天下为郡县 D宋设参知政事,掌副宰相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A. 元代实行的行省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加强皇权; C. 秦并兼四海,分天下为郡县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加强皇权; B. 明太祖时期废丞相、设内阁,这一选项说法错误,因为设内阁是在明成祖 时期。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宋代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 点评:要注意区分开

37、加强专制与加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应当分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来理解,同时又要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 受制于中央。 两者之间的联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南京条

38、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涉及的省份不包括 A广东 B福建 C浙江 D江苏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个城市分别处于今天的广东省、福建省、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故不包括选项中的江苏省。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南京条约的内容 点评:对于近代列强侵华主要的考查角度。列强侵华的考查一般强调列强侵华的破坏性,可以从政治上破坏主权、经济上掠夺财富、文化上渗透奴化思想等角度归纳对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考查一般突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 ”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39、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图片一 “致远 ”号撞向敌舰,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反映出的是爱国官兵的抗争;图二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是甲午战后共同反抗日本的情景;图三义和团战士,是在列强侵略加剧的情况下民间掀起的自发的反帝运动。三幅图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侵略这一主题。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点评:此题为图像情境型历史选择题。图像情境型历史选择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用直观的图像代替文字的描述反映历史现象。考查的主要是考生读取图像中的信息、理解图像所涉及的基本史实的能力。解答

40、此类 试题,考生必须认真读图,分析其所描述的史实,联系选项和所学知识来作答 近代中国的历史,也就是近代中国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历史。下列近代中国诗歌所反映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一座万园之园,一个艺术典范,一把旷世大火,一片断壁残垣。 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一座万园之园,一个艺术典范,一把旷世大火,一片断壁残垣。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

41、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发生于抗日战争中;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发生于 19世纪末。故正确的排序应是 。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点评:关于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考点的命题。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将是主要形式,还会有新情境、新材料的设计与应用。通过设计新的情境材料,如文字、图表或实物等,考查学生的材料提炼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单纯考查本单元的可能性不太,但很有可能把这一部分内容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和思想变化结合在一起考查 “近代化。 毛泽东在七律 到韶山(一九五

42、九年六月)中说到: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他离开韶山的这一年 A中共三大明确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B大革命失败,中共发动了秋收起义 C红军成 功进行了三次反围剿斗争 D中共开始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 答案: B 试题分析:毛泽东在一九五九年六月说到: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可知,离开时间为 1927年。联系史实可知, A中共三大明确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是 1923年; B大革命失败,中共发动了秋收起义,是 1927年;C红军成功进行了三次反围剿斗争,是 1933年; D中共开始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是 1934年。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秋收起义 点评:秋收起义

43、与井冈山道路的开创是掌握的重点。 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领导发动秋收起义。起义队 伍攻打长沙失败、后来在文家市做出重要决策,决定放弃攻打城市,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攻。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这是一条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转变 有誓词称: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

44、;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可知,其中蕴含着明显的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意思,联系史实分析 A武昌起义反清;B南昌起义反对国民党; D抗日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只有 C北伐战争既反帝又反封建。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国民大革命 点评:关于国民大革命常考点有以下几个。本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列强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是革命的主要任务;革命的领导组织是革命统一战线;革命的主力是国共两党代表的工人 、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革命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发生分

45、裂,大革命失败。 有人认为: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 帝王专制史 ;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 民主政治史 ”。材料中从 “过去 ”到 “现代 ”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指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中国古代建立起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辛亥革命过程中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材料中从 “过去 ”到 “现代 ”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指辛亥革命,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关于辛亥革命要特别注意其历史意义,是常考点。 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封建

46、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大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帝义走狗 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经济上:推翻了清王朝,为 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思想上: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参政议政意识提高,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一次 “比较完全意义上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47、。 ”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倡奖励技术发明、实行专利制度的是在哪一历史时期 的哪一阶级阶(级)层的代表人物 A鸦片战争期间地主阶级抵抗派 B太平天国期间农民阶级领袖人物 C维新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 D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材料 “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 出自于资政新篇,它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所颁布的。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要重点把握其局限性。 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理想是追求自然经济,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追求绝对平均的圣库分配制度,违背规律,具有空想性; 组织形式:宗教形式和浓厚的迷信思想不能适应革命发展要求;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