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3533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分析能力。注意题目上的要求 “从政治角度看 ”,题干中 “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属于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结合的体现,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统治。故选 B。 A项说法明显错误; C项应该是百家争鸣; D项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因此 ACD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考点

2、: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血缘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 实 结 论 A 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B 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C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四大会战 国民政府的军队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 D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实

3、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是太平天国运动; 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C项错误,国民政府抗日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前; D项错误,和平谈判后国民党并未遵守,渡江战役随后开始。 考点:中国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中国的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中国的反封建、反侵略求民主、民族独立的开始了,因此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在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下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阶段。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

4、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 “议约 ”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关键词 “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 ”即可判断出是辛丑条约 。ABD三项都有或有割占中国领土或有大量通商口岸的条款出现,辛丑条约没有这些内容。故选 C。但并不意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放松了,这一时期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的主要方式,采取了以华制华的方式,扶植清政府作为侵华的工具。 考点:辛丑条约 点评:辛丑条约是进入新世纪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条约中有内容规定。惩办参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大臣,并称为首祸诸臣。这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

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缔造者们言行不一,理想中的平等与现实中的等级森严形成尖锐对比,这使这些贫民极其失望。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特权思想严重,等级森严。故选 A。 B项并未建立一个政权; C项并未形成森严的 等级制度; D项与材料中的 “行为的凶暴 ”无关。 考点:

6、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于阶级局限性,它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的指导思想,不能找到科学的施政纲领,不代表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无法建立近代的政体,还是原来封建制度的重复。太平天国运动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 下图是某个历史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示意图节选(深色部分为建交国)。下列各 项 历史事件中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欧共体成立 C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 D北约空袭南联盟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片信息显示

7、这一时期中国与东欧国家和西欧的法国有外交关系,法国与中国 1964年建交应该是 20世纪 60年代。欧共体成立于 1967年,故选B。杜鲁门主义出台是在 1947年; C项是在 20世纪 80年代; D项是在 1999年。因此 A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国际中发生的事件的本身的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判断,并积极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在 60年代和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 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

8、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中国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的状况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外交政策。 1963年,法国政府拒绝接受由苏联、英国、美国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此后,法国又连续进行了数十次核试验。法国政府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B法国已成为对苏 “冷战 ”的领导者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 “冷战 ”格局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答案: C 试题分析:法国政府的举动表明,法国不甘于为美国马首是瞻,希望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着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 C。 A 项说法错误,当时世界还是美国称霸资本主义世界;

9、 B 项明显错误;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当时国家形势的问题 。 考点:多极化趋势 点评:战后依据雅尔塔 体系确立了两极格局。 20世纪 60年代以后,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欧洲各国力量的增强,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日本在经济实力增强后,逐渐地谋求世界大国的地位,欧共体在外交上也逐渐的倾向独立自主,这些都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 下图是新旧 “二十四孝 ”的部分内容。新旧 “二十四孝 ”内容的对比,说明( ) 立足民族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不同时代对 “孝 ”文化理解不同 对 “孝 ”文化既要传承叉要发展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

10、析: 项错误,二十四孝在不同的时期的表现并非文化创新; 项正确,不同的时代对孝道的理解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此我们对孝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发展。 项迷惑性最大,材料并非主要说孝道是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的关系,而是不同时期的呈现。 考点:对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精华能够很好地为现实服务,材料中所说的孝文化即是重要的代表。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应现代时代要求的改造。同时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地方需要剔除。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我们对待 传统文化的看法。 卢梭认为 “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

11、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中 “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 失了 ”这说明平等的消失是因为一个人占据了另一个人的食粮, 只有在私有制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 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制,这种不平等的扩大就出现了奴役和贫困。这段话表明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故选择A ;卢梭认识到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而不是专制统治,因此 B项错;C说的只

12、是材料的表面现象; D项说法错误,在没有私有制的时候没有奴役。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主张。卢梭是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认识到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启蒙 思想家宣传的思想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 。 ”该观点应该出自(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

13、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 。 ”体现了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观点,四者中只有曾国藩是其代表人物。故选 A。 BC项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 D项是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 考点:中体西用 点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就是用西方先进的制度来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的统治,这就注定了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外题中涉及到的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思想主张也是考试的重点。 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 “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 ”。材料中的 “这个运动

14、”( )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B扭转了长征以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 C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 国情的革命道路 D表明党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结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说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而独立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南昌起义,长征是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 C项正确,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虽然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在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认可; D项错误;应该是在遵义会议后。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点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学习苏联,走城市中心论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

15、,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的的理论在当时并未得到一致的认可,反映了当时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对自己的国情的认识还不能 形成一致的意见。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反围剿斗争、长征、遵义会议等需要掌握。 有人说 :“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 !”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 B市场 C技术 D 劳动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社会的需求决定生产技术的进步,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开展,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故选 B。 ACD三项均未从需要的角度进行分析,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

16、,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斯达尔夫人猛烈抨击矫揉造作的沙龙文学和妨碍创作自由的法则,她提出“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 ”。下列作品体现了她的文学艺术思想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属于浪漫主义作品,它以饱满的热情揭露现实的黑暗,描写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憧憬,体现了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艺术思想。 B、 C、 D三项都是现实主义作品,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西方的文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与掌握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革命和改革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出现启蒙思

17、想家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产生了对现实的失望情绪,反映在文学作品上就是浪漫主义。此外,对现实主义、无产阶级文学、现代荒诞派文学也需要掌握。 下图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日对峙形势图。形成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国民党军队的奋勇抵抗 共产党军队的敌后抗战 国民党军队的消极避战 共产党军队的积极反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日对峙形势图 ”可以看出,这种局面是国民政府和共产党敌后武装英勇斗争形成的,因此 正确, 错误,国民政府消极抗战不是导致对峙局面的原因,而是对峙以后才产生的; 项错误,共产党的反攻是在抗战的后期才出现的。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

18、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 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分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抗日战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此外,抗日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在论及一次 “中国革命 ”时说 :“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 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表明这次 “中国革命 ”( ) A促进了各革命阶层的空前团结 B其首要革命目标是反对外国人侵 C与民 族矛盾激化有必然关系 D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和排外性质 答案: C

19、试题分析:从材料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 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可以看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原因是民族矛盾激化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C正确。 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的农民运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无法促进社会各个阶层的团结; 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反对清王朝的统治; D项错误,应该是义和团运动。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于阶级局限性,它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的指导思想,不能找到科学的施政纲领,不代表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太平天国运动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

20、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 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答案: B 试题分析: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选 B。 AD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材料只是说的中国人的姓和名的组合与西方不同; C项说法明显与材料相反。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在政治和生活中的作用,虽然宗法制在西周以后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其思想流传下来,在中国人

21、的姓与名的组合上能够得到充分的反映。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等都需要掌握。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 “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 “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 这里的 “天下法 ”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适中,比较容易错选 B,天下法指的应该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意思是不能因为我而打乱原有的国法,答案:选 C,分封制在春秋战国已经瓦解,皇位世袭制是先秦时期才流行的,排除AD。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

22、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在汉代得到一定的发展。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不断的加强有效地确保了国家的统一。除此之外,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淳化中 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 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 C分化事 权 D废除宰相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据关键信息: “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 “上言请分中

23、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轩审刑院 ”等,可知宋代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 C项正确; A项应该是在汉朝时期,设立中朝,任用亲信; B项材料未体现; D项是在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考点:宋代加强皇权的措施 点评:宋代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枢密院和三司削弱相权。分化事权,加强皇权。枢密使为宋朝设置的枢密院的官职,握有发兵之权,从而分割了宰相的军权;参知政事为副丞相,掌握行政权。与此相关的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 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

24、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 ) 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代科举制的内容。唐代科举分为明经和进士等科, 正确;明经或进士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查内容,考生要熟记文本, 正确;在三试的时候,两科考生都要对时务策,以考查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确。无论从考试内容的数量还是难度上看,进士科比明经科都要难, 错。故选 A 考点: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选拔官吏

25、的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授予官职。科举制的实行,一方面使得下层地主也有条件通过努力进入到上层,另一个方面也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弊端也日益明显。总的来说科举制为历朝所沿用。 公元前 431年,伯利克里宣称: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 A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伯

26、里克利统治时期民主政治状况的掌握。伯里克利统治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为鼓励公民参与政治 ,发放津贴 ,从而出现材料中所谓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 ”。 A项明显与材料信息相反; C项材料无法体现; D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民主制的广泛性的内容,而不是公民的升迁的问题。因此 B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内容。伯利克里执政期间,为了鼓励公民积极地参政,发放观剧津贴和会议补助,除十将军委员会外,一切官职项公民开放。在伯利克里时期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的主要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

27、、影响等需要掌握。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 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这项 “原则 ”( )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 利和平等 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察古代世界的罗马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公元前 452 公元前 450年制定,从时间上排除 A,罗马法实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材料强调 “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但不能说 “确保了 平等 ”,排除 B;但能体现出 “古罗

28、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的精神。故选 D。 C项民主内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的一些基本的精神如重视证据、陪审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被保护人制度等到现在依然采用。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秦朝时期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 “轻罪重罚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 “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以上材料说明二者( ) A对犯罪的界定不同 B都依法治国形成法治社会 C立法的出发点不同 D打击犯罪的效果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罗马法

29、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目的是避免出现冤案、错案,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体现罗马法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法理精神。中国秦朝的法律没有这种法理精神,故两者最大差别在于立法的出发点、立足点不同。正确答案:为 C。 A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犯罪的界定问题; B项说法错误,二者都不是法治的社会; D项说法材料也是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法律与罗马法比较 点评:中国古代的法律是重刑法,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西方的法律重视民法和程序法,目的在于通过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自己的统治。二者都是为 了维护统治而制定法律,但是立法思想明显不同。这体现了国家政体和传统习惯的差异。 联邦党人论

30、稿的 “引论篇 ”中指出:如果美国 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 “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 ”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 1787年宪法( ) 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 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 “权力首先是地域性 ”,这一政治结构是指邦联制,为改变这一体制,美国 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原则,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C。 A项错误, 1787 年宪法制定前后的美国政体都能体现自由平等的原则; B 项错误,美国独立后实行的体制都是共和制, 1787年宪法并未作出纠正; D项权力制衡并不能解决

31、美国地方权力过大的问题。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 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把新的内容装进传统的外壳,使古 老的形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该国国民性中最大的特点。 ”近代以来该国政治体制的确立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该国是( ) A美国 B法国 C中国 D英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 “民主政治可以在完全古老的形式中产生 ”说明近代民主形式与封建制

32、度的传统相结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符合这一特点。故选 D。 AB项并未体现“古老的形式 ”,都创立了共和制; C项中国在近代并未建立完全的民主政治。 考点:近代西方政治体制 点评: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主要是由两大类,一类是共和制,一类是君主立宪制。实行共和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和法国, 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主要是德国和英国,既保留了传统的元素,又增加了民主的制度。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同是共和制也不一样,美国的三权分立的体制,而法国则是总统对议会负责;同样,英德的政体特点也不一样。 1880年 7月法国政府规定: “凡 1880年 7月 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

33、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 B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C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 D欲借助工人力量建立共和政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抓住时间 “1880 年 ”这一信息分析问题,当时法国刚刚确立共和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采取了以上政策。故选 B。 A项错误,总统有特赦的权力; C 项错误,共和制确立后,民主派的力量超过了君主派的力量;D项错误,共和政体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不可能借助工人阶级的力量。 考点: 1875年宪法 点评:法国 1875年宪法使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法国共和制确立艰难曲折,民主派和君主派势均力敌,

34、共和派确立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政治宽容的政策。法国 1875宪法的内容也需要掌握。规定法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总统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美国德国等国的政治体制的类型和确立的标志文献也需要掌握。 下列有关英法美德四国近代民主体制确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代议制在四国均得以确立 B均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内阁均对议会负责 D均以法律形式予以保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英法美德四国民主体制的共同特点,根据所学, ABD三项正确。 C项内阁均对议会负责不是共同特点,英法两国内阁需对议会负责,美国政府成员由总统任命,总统对宪法负责;德国宰相、内阁成

35、员由皇帝任命,宰相 对皇帝负责。故选 C项。 考点:近代西方政体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西方政体建立的过程和特点。近代西方政体均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的民主政体,以代议制为核心,反映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手段有革命的方式,也有改革的方式;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政体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综合题 ( 12分)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 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

36、居是官。 ” 马端临文献通考 职官三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 1)秦朝汉初, “三公 ”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 3分)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 “三公 ”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 3分)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 2分) ( 2

37、)指出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4分) 答案: .( 1)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3分) 变化: “三公 ”的权力由实变虚。( 1分) 原因:宰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宫内官发展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宰相)。( 2分) 演变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 2分) ( 2)材料二观点是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例如: 秦朝实行廷议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制度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天人感应 ”思想对君主的制约。( 2分,举其中一例即可) 材料三观点是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例如: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

38、设置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 2分,举其中一例即可) 试题分析:( 1)秦朝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材料 “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 ”可以看出三公权力逐渐的被剥夺,原因即在于皇权不断地加强,重用身边文职人员以限制相权。我国封建社会君权和相权的变化趋势是相权不断地削弱而皇权不断的加 强。( 2)从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 ”可以看出作者不认同中国古代的皇权绝对的专制,举例子可以举唐代三省六部制说明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从材料三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 ”可以看出皇权至高无上。可以举例清代的军机处等加

39、以说明。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不断的加强有效地确保了国家的统一。除此之外,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 12分)海防是指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海洋权益,在沿海地区和海疆进行防卫和管理活动的统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罗马舰队、威尼斯舰队等强大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古代中国

40、虽有漫长的海岸线,陆权主义却极其浓厚,海军和海权意识很难在中国萌发出来。 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驰,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 1835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 ”“ 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 摘自清史稿 材料四 国际在线报道:自从我国第一艘航母 “辽宁舰 ”2012年 9月 25号正式交接入列以来,全舰官兵按计划迅速投入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截至目前,全舰已经完成上百个训练科目

41、和试验项目。日 前,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歼 -15型喷气式战斗机也顺利完成了起降飞行训练,引起国际社会的广为关注。 请回答: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地中海成为海军和海权意识的摇篮,而古代中国却很难萌发海军和海权意识?( 4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爵滋所揭示的问题。( 2分)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中国新式海军惨败于日本的根本原因。( 2分)指出签订的条约名称和割占的中国领土。( 2分) ( 4)分析材料四,中国在航母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2分) 答案:( 1)古代希腊和罗马多半岛、岛屿和港湾,地理环境优越;商业、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发

42、达。( 2 分)古代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封闭保守。( 2 分) ( 2)问题:军队腐败,武器落后;海防废弛。( 2分) ( 3)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 2分)条约:马关条约;( 1分)领土: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1分) ( 4)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海军力量日益强大,可有效地保卫我国海防安全。( 2分)(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 1)中西海权意识的不同归根到底是由于不同的经济文明决定的,而经济文明是由于二者不同的自然环 境决定的。( 2)从材料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 ”等可以看出黄爵滋认为清政府当时海防松弛、军备落后。( 3)甲

43、午海战中国战败根本原因不是军事力量的不行而是制度的腐败。最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中割占的领土有辽东半岛和台湾等。( 4)从航母的服役可以说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可以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海疆。 考点:中国海权意识及海军的发展 点评:由于我国处于大江大河流域,适宜农耕,因此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稳固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决定了我国古代长期以来海防意识不强。近代中国 屡受外国的侵略,海防意识觉醒,但是事实证明,没有先进的制度,空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是不能有效的维护国家的主权的。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地加强军备建设,特别是近来航空母舰的服役,中国的海军力量进一步的增强。 ( 11分)以人为本构建

44、和谐社会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 ”原意是 “再生 ”“复活 ”“复兴 ”。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 “再生 ”与 “复兴 ”,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 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 16 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 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18世纪

45、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 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材料三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 到 17、 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 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 “三大革命合力并举 ”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方文化启蒙之浅析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明清时期的 “早期启蒙思想家们 ”的主要代表。( 2分)并

46、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 “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 ( 2分) ( 3)材料三中 18世纪西方出现了 “三大革命 ”,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 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3分) 答案:( 1)态度: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 2)代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蓝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三权分立 ”、民主共和制。 ( 3)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史。( 1)读懂材料信息,得出态度,即是对古希腊罗马。原因要从经济和思想文

47、化两个层次分析。(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主要代表,难度不大;原因是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没 有产生新的阶级力量,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阻碍。第二小问难度不大,课本上有明确叙述。( 3)把握关键词 “18世纪 ”,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分析即可。 考点:人文主义的发展 点评: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强调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思潮在中世纪受到埋没,但是在 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复兴, 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得到进一发展, 17、 18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并且构建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人文主义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 人们的思想的解放和经济的发展。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十年后( 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 “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 “ 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