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南凤凰华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552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南凤凰华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南凤凰华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南凤凰华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南凤凰华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南凤凰华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南凤凰华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时期 ,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 ,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周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统治秩序正常运行,实行了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包括两点内容:嫡出、长子。因此只有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嫡长子继承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要牢牢把握继承大位的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嫡出,妾的孩子不行;长子,女孩不行,如长子身故,由

2、次长子继承,以此类推。除宗法制外分封制、礼乐制度也是掌握的重点。 有研究显示, 2001年全球有 6万多家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建立独资与合资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几乎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 A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B区域集团化趋势 C全球化趋势 D多极化现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跨国公司的增多,反映了经济运行中的全球化的趋势。故选 C。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A 项材料并未体现;B项是指的相关地区结成的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D项说的是政治格局中的多个力量中心。 考点:全球化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是现

3、在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雏形,后来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步的发展;在 20世纪 90年代,全球化加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待全球化,我们要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欧洲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A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复兴 B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整理保存 C提倡复古 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故选 D。 AB项错误,文艺复兴并不是简单地复兴或保存整理古希腊罗马文化; C项错误,文艺复兴也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是适应了资产阶级需要

4、,建立新的文化。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文艺复兴是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而进行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基础的借助于古 希腊罗马文化而进行的运动。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 15世纪达到高潮, 16世纪传播到欧洲各地。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 “从一而终 ”,这是封建社会里束缚女性自由的精神枷锁,对此持明确反对态度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答案: D 试题分析:李贽是明代的著名的 “异端 ”思想家,他反对宋明理学,主张个性自由,认为男女平等,歌颂自由爱情。故选 D。 A 项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成为后来压抑人性的

5、思想工具; BC 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更是摧残了人性。 考点:李贽的思想 点评:李贽是明朝时期著名的 “异端 ”思想家。他反对孔子是非标准,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标准,主张个性自由,主张男女平等等。它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也需要掌握。 、 灯谜 “蒋介石囚禁张学良 ”,打一历史人物,正确答案:是 A苏轼 B陆游 C关汉卿 D马致远 答案: C 试题分析:张学良,字汉卿,和四个选项中 C项关汉卿 ,名字类似,故选 C。其他各项均不正确。 考点:文化常识 点评:古人忌讳直呼他人姓名(可能是上古原始宗教的遗俗),所以在男子成年后要另起表字。只

6、有长辈和上位者才能称呼某人的姓名,其他人应该称呼他的字,否则就是不尊敬,失礼。随着时代的变迁,至少到元朝时普通的平民百姓不再有表字,表字成为地位的象征。 在 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民主和科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 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民主与科学。故选D。 A 项是在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 B项是在严复的天演论中提出来的;C项是在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中提出来的。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宣扬民主与科学。先进的知识法分子希望通过思想的

7、解放,能够取得西方国家所未获得的理想的社会状态,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但是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 ”思想 答案 : B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故选 B。 A项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提出的指导思想,并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C项是第二次飞跃; D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成果。 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

8、相结合产生了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理论性的飞跃,分别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他们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的党的指导思想,指导了如何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农村 包围城市 ”的革命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时间和背景。 1927年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开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后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理论,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故选 B。 A项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 C项是成熟时期; D项是发展时期。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

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实事求是作为理论精髓。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以及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这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也需要掌握。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辩论,你认为哪一项是不妥的 A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正确认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 “打到孔家店 ”,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具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

10、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故 D项不妥当。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不能全面否定。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因此 ABC都是正确的。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宣扬民主与科学。先进的知识法分子希望通过思想的解放,能够取得西方国家 所未获得的理想的社会状态,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但是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下列作者与文学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雪莱 德国 ,一个冬天

11、的童话 B海名威 老人与海 C雨果 悲惨世界 D贝克特 等待戈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德国 ,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的作品,因此 A项对应错误。故选A。 BCD三项对应都是正确的。 考点:近代西方的文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文学的基本的常识,难度不大。最容易考查的是文学流派的考查。 18世纪是浪漫主义为主要的代表的时期; 19世纪中期以后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在二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得到很大的发展。此外,对现实主义、无产阶级文学、现代荒诞派文学也需要掌握。西方绘画的主要流派和风格需要了解。 清朝湖南巡抚王文韶的一段话: “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 如机器盛行

12、,则失业者渐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胜言矣。 ”这段话表达的基本统治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中体西用 C以农为本 D 农商并重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没有体现 “抑商 ”,故 A错;材料内容不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故B错;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农业的重要性,故选 C;材料无法看出作者对商业的态度,因此 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重农思想 点评:近代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加深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中国也产生了民族工业,采用机器生产,这使中国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脱离了农业生产,因此引起了守旧官僚反对。这种思想归根到底是由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造成的。 “二战 ”后出现的世界三大经济支柱不包括 A世界银行 B

13、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贸总协定 ”构成了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经济支柱。世贸组织是 20 世纪 90 年代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故选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点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出资额的多少决定在组织中的地位,此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这三个组织的主要宗旨也需要掌握 1921年 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

14、“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这表明苏俄将 A征收所有余粮 B废除各种农业税 C允许商品买卖 D取消自由贸易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1 年 3 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允许商品买卖,所以 C项正确。 A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措施; B项是中国近来实行的惠农政策。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 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15、、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产品过剩、生产难以维持、工厂倒闭等,面对这种情况,当时人们不可能体验和感受的是 A失业了,再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B一只羊才卖两美元,还没人要 C很多人身无分文,流落街头 D股票价格暴涨,出现 “炒股热 ” 答案: D 试题分析:经济危机期间股票是价格暴跌的,而不是暴涨。股市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故选 D。 ABC三项都是经济危机期间的表现。这场危机造成了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田地荒芜等一系列影响。 考点: 29-33年经济危机 点评:起自于美国的 29-33 年经济大危

16、机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范围广,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引起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充分说明了自有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能够真正享有政治权利的人必须是 A公民 B妇女 C 外邦人 D奴隶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古希腊和罗马,真正能够享受到政治权利的是公民群体。故选 A,BCD项都没有民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 考点:古希腊和罗马的民主制 点评:古希腊和罗马的民主制都是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公民阶层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都没有民主权力。但是,在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鼎盛时期,表现

17、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为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下列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的是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答案: A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故选 A。 B项时期确立了民主制; C项时期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D项是马其顿的国王。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其改革中有很多是倾向于平民的措施,如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

18、展工商业等这些措施也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孙中山说: “欧美 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 故此成不平等的世界。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孙中山为了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指的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革命; B项是推翻专制,创立民国为目的; C项是实现国家富强,家给人足。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民生主义,故选 C。 D项错误,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奋斗的目标。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三民主义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分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族主义指的是推翻满 洲贵族

19、的统治;民权主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要实现人民的富裕,平均地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 “战略转移 ”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题信息是文中记者所说的 “工农红军 ”完成的 “战略转移 ”,这指的就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故选 C。 ABD项都不是 “战略转移 ”,均排除。 考点:长征 点评: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长征的相关知识。由于王明、李德等错倾错误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0、,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经历了江西、贵州最后到达陕北,总的行程两万五千里,是历史上最大的转移。在长征中,虽然红军人数受到极大的损失,但是革命的精干力量得到保存,同时在沿线宣传了革命的思想,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材料中提及 的这场运动是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 九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材料,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凡尔赛 ”“丢失的省 ”“北京 ”“知识分子

21、和学生 ”。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可知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故选 B。 A项是在凡尔赛会议之前发生的; CD项是在 1930和 1955年,与凡尔赛会议无关。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从材料中 “凡尔赛的调停 ”引发了中国的 “学生和知识分子 ”的示威游行,也能体现该运动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工人阶级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保证了运动的胜利。五四运动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2、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 查学生对抗战期间重大战役的识记能力 ,意在要求学生掌握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 1940年,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领导了袭击平汉、正太、同蒲战争,参团 105 个,被称为百团大战。故选 D。 ABC项都是国民党主导的战争。 考点:百团大战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及具体内容,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主要是以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为主,历时四个月,取得巨大的胜利,振奋了抗日军民的信心。平型关战役、太原

23、会战、台 儿庄战役等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斗也需要掌握 世纪 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日邦交正常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外交活动的准确记忆、再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1971年,中美正式建交在 1979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是在 1978年。而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50年代。故选 C。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新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 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建立

24、了外交关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逐渐是以大国的身份更加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此外,新中国 50年代的外交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也需要掌握。 20世纪 50 80年代,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 A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欧洲与美国关系决裂 C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D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经过 5080年代资本主义的黄金发展时期。欧洲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同时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表明了美苏两极格局中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故选 D。 A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是在 20世纪 90年

25、代; B项明显错误,不符合历史事实; C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多极化趋势 点评:战后依据雅尔塔体系确立了两极格局。 20世纪 60年代以后,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欧洲各国力量的增强,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日本在经济实力增强后,逐渐地谋求世界大国的地位,欧共体在外交上也逐渐的倾向独立自主,这些都有力 的冲击了两极格局。 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哪次工业革命有关?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新知识经济的兴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集聚集中,形成垄断。故选 B。 A项是工厂制度时代; C项是进入到国家垄

26、断资本主义时期; D项是在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考点:垄断 点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后,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垄断产生。垄断组织控制着某一部门的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整个社会的生产销售情况,加强计划性,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自由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需要掌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设立了第一批经济特区。这批经济特区不包括 A珠海 B厦门 C上海 D深圳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批经济特区是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没有上海。上海属于 1984年开放的 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90年,中央又作出开发、 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故

27、选 C。 考点:对外开放 点评: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步建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逐步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90年代开放浦东,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化的体现。 填空题 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摘记卡,请你帮助他完成。( 15分) 答案:】(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法家思想( 2)奠定了中国 2000 多年社会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 3)原则:联邦制、分权制衡、民主( 4)君主立宪制。 ( 5)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美国总统有实权。

28、 试题分析:此题是填空题,可依据教材的相关内容作答。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和 1787年宪法 点评:英国在 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关系到宣战与媾和等重要的事项均有议会决定。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 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 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综合题 在探讨 “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

29、和变革 ”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 20世纪 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 “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 据东方杂志( 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 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 “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 据申报月刊( 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 据独立评论( 1934年) (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 20 世

30、纪 30 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5分) ( 2)分析 20世纪 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8分) ( 3)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 调整( 2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4分) (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3分) 答案:(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内忧外患。(任答 2点给 4分,答 3点给 5分) ( 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

31、包围新中国, “一边倒 ”,学习苏联;底子薄。(任答 2点给 4分)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2分) ( 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分) 中国:农村首先 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答 2点给 4分) ( 4)本问总分 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试题分析:( 1)注意时间是 19世纪 30年代,正值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和苏联义务佳话期间。分值 6 分,要从资本主义、苏联和中国三方面找原因。( 2)本题分原因和影响两

32、问。 20世纪 50年代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原因要从国际背景和中国自身两方面找,国际背景从帝国主义包围封锁新中国的角度回答,中国自身原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 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注意从直接和深远两方面影响去答。( 3)本题时限是 20世纪 70年代,分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两个层面回答。 70年代,西方在经济危机后多采取减少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中国则开始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并最终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经济决定政治,不论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都要根据经济实际发展状况,适时调整经济政策。 考点: 20世纪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没

33、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使得许多人认识到计划经济的好处,在中国也掀起了一股计划经济的大讨论。到了 50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学习苏联的经验,这一体制在一定的时期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弊端也日益的暴露。 70年代,中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新自由主义的思潮,主张减少国家的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兼容化,宗教本土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德意志宗教改革的一个相同点 材料一:(问:) “保存一滴水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佛说, “放入大海 ”。一个王朝的兴亡,与迁都应无必然联系。谁能从浩瀚的大海感受到一滴水的存在,谁就会感受到鲜卑人的音容笑貌

34、。 材料二:公元 493 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依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摘自龙门石窟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所说 “一滴水 ”与 “大海 ”的关系是能最恰当形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鲜卑文化的 “一滴水 ”是如何被放入中原先进文化的 “大海 ”中的?

35、( 2分)并分析这一举动的意义。( 4分) ( 2)材料二所说的是当初佛教中国本土化的最初历史。请结合材料分析统治者弘扬佛教的目的是什么?( 2分)试分析北魏孝文帝这样做与改革的关系。( 3分) ( 3)结合材料分析宗教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关系。( 4分) 答案:( 1)措施:孝文帝改革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2分) 意义: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分,答到任何两点即给满分) ( 2)目的: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分)与改革的关系:用佛教确立皇帝的权威,有

36、利于改革的推行和深化;改革也推动佛教中国本土化。( 3分) ( 3)宗教为改革深入人心创造思想条件,改革推动宗教本土化;宗教与孝文帝改革互相促进、发展。( 4分) 试题分析:( 1)孝文帝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使鲜卑族接受了汉族的先进的文化,融进了汉族较高文 明的海洋中。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直接作答。( 2)统治者弘扬佛教的目的在于使佛教能够为封建统治服务。孝文帝通过弘扬佛教有助于推行其汉化的改革,同时也推动了佛教的本土化进程。( 3)宗教为改革提供了思想条件,改革反过来也推动了佛教的本土化进程。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

37、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 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50年 9月 15日,以美军为首的 “联合国军 ”在朝鲜仁川登陆,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 1991年 1月 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山之战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作为模范战例,被日本陆军自卫队干部学校收入作战理论入门一书。书中说: “对中国军队来说,云山战役是与美军的初次交战,尽管

38、对美军的战术特点和作战能力并不十分了解,还是取得了 A满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忠实地执行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 原则,对孤立分散的美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包围,并积极勇敢地实施了夜间白刃战。 ” 材料二 在海湾战争当中,美军利用空中战机和 “战斧 ”巡航导弹的远距离超视距打击,以及大量进行电子战的行为 ,即使是双方陆军坦克部队的交火,美军也最大限度发挥己方 M1A1主战坦克的火炮射程优势,始终在伊军 T-72的火炮射程之外开火射击,使得伊军坦克部队只能被动挨打。 美军又以作战飞机和武装直升机打击伊军地面部队,以巡航导弹打击伊军军队集结地区,以海军航空兵打击伊军反舰导弹阵地,以特种部队和电子战

39、对付伊军常规军事力量等等。 (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朝鲜战争和海湾战争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8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在朝鲜战争和海湾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7分) 选择第 题(请标好小题题号) 答案:( 1)朝鲜战争:以战壕为依托的阵地战;近距离的短兵相接;强调军队的数量优势,体现传统常规战争的特点。( 4分)海湾战争:以电子战、信息战为主;远距离精确打击;强调多军种协同作战,体现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4分) ( 2)作用: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工具,未能起到维持世界和平的作用;但在 海湾战争中,联合国发挥了维和的作用。(

40、 4 分) 原因:联合国在成立初期,受美国操纵;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联合国开始成为伸张正义的讲坛。( 3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主要是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指出两次战争的主要区别是常规战争和高科技战争。第 (2)问 20世纪 50年代初,二战刚结束,联合国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工具,到 70年代,这种状况逐渐发生变化 考点:朝鲜战争与海湾战争 点评:在朝鲜战争时期,主要的还是常规手段进行的战争,志愿军用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常规打法,也能取得战役的 胜利。海湾战争期间,战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成为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现代事务无法离开联合国单独进行,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任何一个国家也不能单独的主宰世界事务。国际形势与战后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