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一4月段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552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8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一4月段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一4月段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一4月段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一4月段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2-2013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一4月段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一 4月段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耕作图和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 1)从材料一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在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的原因。( 2分) ( 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 2 分) ( 3)根据材料二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 2分)并回答之所以迅速发展的原因。(写出三个原因)( 5分) ( 4)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到 20 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分) 答案: ( 1)基本形式: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男耕女织)( 2分) 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2分) ( 2)时间: 19世纪 70年代前后( 2分) ( 3)黄金时期: 1912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国初年)( 2分) 原因: 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扫除一些障碍 南京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一战期间,欧洲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实业救国的推动(写出 3个即给 5分) ( 4)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2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农民耕作图和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反映出

3、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 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3)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可以看出,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短暂发展的黄金时期。联系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的史实,从国内、国际两大方面分析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 (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但战后欧洲列强又卷土重来, 20年代中期,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

4、主义的发展 点评:中国近代主要经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 1)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其他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 (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勾结、依赖、相互矛盾。 (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 ( 4)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中外反动经济的重重阻碍,同时其发展也在日益改造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 “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

5、霏 ”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 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轮种制是指是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播种和收获两次以上的耕作方法。白居易的诗只是说明看到苏州粮食作物生长的情况,并没有说明是其它具体情况, A、 B错误;文学作品也可以作为史料, D不对;故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点评: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 “男耕

6、女织 ”式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的学习,同时联系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重点认识井田制和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演化过程。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 “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 ” 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A 技术支持 B 劳动力的支持 C 市场支持 D 资本支持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对工业革命的影响。题干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 ”,即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由材料信息得知 “美洲用木头建造房屋

7、,需要大量的钉子 ”,可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支持。故选 C。 考点: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点评:新航路开辟引发了西欧的商业革命: ( 1)促成了西欧在商业经营范围上的重大转变。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作为欧亚大陆一端的西欧开始崛起。 ( 2)导致商贸中心西移 ,欧洲诸国商业地位变化。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伦敦等西欧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 3)促使商业经营方式改变。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

8、和证券交易所等。 邓小平在 1979年曾经说过: “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5年他又说: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 场经济结台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 A计划经济不再是主要经济模式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主要目标 C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D南方谈话中的一些思想观点早已提出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还进一步阐明: “

9、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从题干给出的材料看,这些观点在 南巡之前就已经提出。故选 D。 考点:南方谈话 点评: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中国的开放举措, “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 ”,它是 35年来中国政府所 “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 “行动 ”是

10、指 A开放沿海 14个港口城市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两处关键信息: “开放整个海岸 ”“35年来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 14个港口城市。 B、 C、 D三项史实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表现,分别开始于 1990年、 1980年和 1988年,故与题意不符。本题选 A。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点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延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

11、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1957年 1961 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A 1957年到 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 B “文革 ”的 “左 ”倾错误波及到农业生产领

12、域 C 1958年到 l960年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 “八字方针 ”政策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所给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 A项错在 “产量持续下降 ”; B项中文革开始于 1966年; D项中 “八字方针 ”提出于 1960年冬。故选 C。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失误 点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在长达二十年( 1956-1976)的时间里我们党在这两个问题上一再犯严重错误:如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

13、化、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反右倾斗争, 1966-1976年的文革动乱。 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 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 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 “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用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张謇的大生纱厂取名于 “天地之大德曰生 ”的儒家名言,即 “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说明张謇创办的近代民

14、族企业以满足民生需要为主要目的,应该以轻工业为主。故选 C。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点评:本题也可以引用名人对张謇的评价材料作为切入点考查:胡适这样评价张謇: “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 “中国的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 清文献通考卷 33中记载 :“(顺治四年 )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 :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益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

15、鉴,应请仍照前 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 ”。这段记载说明 A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 “裕国 ” B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解读的能力。据材料中 “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 ”清朝官员认为葡萄牙人在澳门与广东商人通商,容易“生事 ”,于是 “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清朝统治者担心对外开放会影响到统治秩序的稳固,故沿袭明末的对 外封闭政策。故选 B项。 考点: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闭关锁

16、国政策实行的原因:首先, “闭关政策 ”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其次, “闭关政策 ”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满清统治者便企图通过 “闭关 ”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汉人形成反清力量。同时,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也是明清统治者实行 “闭关政策 ”的客观原因。 小说春蚕中描写 道: “她(老通宝)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 这一类洋货以后,而且河里更有了

17、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小火轮成为通用的交通工具 C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 “河里有了火轮船 ”可以分析出,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之后,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 “老通宝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反映了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C项表述错误; B、 D材料无法体现。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点评: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同时也为中

18、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劳动力、市场)。 下图反映了我国哪项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A青铜器 B铁器 C钢 D铝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片中的 “司母戊方鼎 ”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反映了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故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冶金业 点评:中国古代冶金业的成就有: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 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 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发明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满载着皮毛、花旗参、胡椒

19、等纯正美国货的 “中国皇后号 ”帆船,经过 5个月的航行到达了中国,随后又把茶叶、瓷器、丝绸第一大批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A 泉州 B 广州 C 南京 D 上海 答案: B 试题分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 有广州一处可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 ”经营对外贸易。所以外贸商船停泊的城市应该是广州,选 B。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 “闭关政策 ”是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 “禁海 ”。但是仍留有广州一带同外国通商,因此,要注意这里的 “严格限制 ”

20、不等于 “绝对禁止 ”。 1982年 1月 5日, FOLLOW ME 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这一 “高潮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恢复高考制度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对外开放的实行 D广电事业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 “1982年 ”,出现学外语高潮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外开放的实行。 A项是在 1977年; B项是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D项是客观条件。故选 C。 考点:对外开放 点评:清政府的被迫开放与当今对外开放的区别: ( 1)前提不同:清政府的被迫开放是在国家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被动实行的。对外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21、( 2)性质不同:被迫开放是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政策。对外开放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增 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 3)结果不同 : 被迫开放有利于西方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国家主权。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D “文化大革命 ”的结束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一五计划, 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标

22、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故选 B。 考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点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实行了当家做主,但公用制并没有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所以 1949-1956年中国的国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8年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 “大跃进 ”错误的根源在于 A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忽视了客观规律 C违背了经济建设应综合平衡的原则 D忽视了 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随后党中央又发起了 “大跃进 ”运动,要求国民

23、经济高速发展。总路线和 “大跃进 ”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错误的根源在于 B项。 考点:总路线和 “大跃进 ” 点评:总路线和 “大跃进 ”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 “大跃进 ”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可能包括 A轧棉机、内燃机 B蒸汽锤、铁路设备 C电灯泡、轮船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51年左右,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24、。四个选项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有水力纺纱机、轧棉机、轮船、蒸汽锤和铁路设备;内燃机、电灯泡和电话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 B。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新课标高考尤其关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还应结合中国近代史部分 ,了解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首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 A安徽、四川 广东、福建 B四川、广东 浦东、安徽 C广东、安徽 江苏、浙江 D四川、浙江 福建、浦东 答案: A 试题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从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和四川等地)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从广东和福建两省设立

25、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开始。故选 A。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以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 答案: C 试 题分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

26、了支付巨额赔款,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 C。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点评: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明清时期商业繁荣,所谓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其中 “新安 ”、 “山右 ”分指现在的 A浙江、山东 B广东、山东 C安徽、山西 D浙江、山西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区域间长途贩卖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集团,成为 “商帮 ”, “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以徽商、晋商实力最强

27、。新安是徽州的古名,山右为山西的别称。故选 C。 考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点评: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卖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其中以徽商、晋商实力最强。 对新航路开辟起决定作用的是 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C欧洲各国社会矛盾激化 D航海造船技术进步 答案: A 试题分析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D 是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 C 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本题选 A 项。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

28、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社会根源:欧洲人寻金热。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商路受阻引起商业危机。 宗教因素:教会鼓励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条件:主观条件:西、葡王室的支持。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丝织品中,出现 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了汉唐时期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情境的时间范围(魏晋南北朝、隋唐、明代),可排除 C、D两项。

29、 B项 “中原贵族 ”与题干中的 “新疆 ”等地不符合。中国的手工业品上出现外国和外文的图案是为了适应外贸的需要。故选。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西汉:中国被誉为丝国。 唐朝: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 明代:烧制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 (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缴纳租税的需要 商品交换的需要 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 妇人夙

30、兴夜寐,纺绩积 ”反映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其生产的目的是缴纳赋税和满足自家 的需要,很少用于商品交换。故排除 选 C。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 “近 ”,世界变得越来越 “小 ”,这直接源自 A各国的生产和销售连为一体 B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断革新 C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 D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更为密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再现和调动知识的能力。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二战后推动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直接原因

31、,因此根据 “直接 ”的含义选择 B项。 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点评: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加速经济全球化发展: 根本原因 : 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是技术手段。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 两极格局的瓦解消除了障碍。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疏通了渠道。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电话接线员 火车司机 空姐 网络管理 员 B火车司机 电话接线员 空姐 网络管理员 C空姐 电话接线员 火车司机 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 空姐 火车司机 网络管理员 答案: B 试题分析:火车司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电话接

32、线员和空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网络管理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联系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得出答案:为 B。 考点:三次科技革命 点评: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技术革命 蒸汽动力革命 电气革命 信息技术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 60年代后 19世纪 70年代后 二战后 基本条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工场手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 1831年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理论基础。 美苏冷战对峙;科学进步。 标志性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 发电机和电动机 计算机和互联网 相关发明 轮船,火车 电灯,电影,电车等 机器人 生产力时代 “蒸汽时代 ” “电气时代 ” “信息时

33、代 ” 积极意义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器大生产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促进了工的迅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时出现;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和英法美等工业国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交通便捷,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速发展;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垄断组织形成;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代);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步伐;促进了传统产业管理水平,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和社会交往方式。 消极影响 环境污染问题 相关试题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 518000 200

34、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据统计, 19121919 年,新建厂矿企业 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 1.3亿元。这一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速度和规模已超过前半个世纪的成就 B轻工业的增长速度大于重工业 C外国资本在各行业仍占绝对优势 D还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121919 年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 A、 D、 D符合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5、;这一时期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迅速超过外国资本, C项错误。 考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点评: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 辛亥革命的影响; 民国临时政府推行鼓励实业的政策;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一战 ”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反映了市坊的界限已经被打破,店铺可以随处可设。这一现象最早发生在北宋时期

36、, A 唐朝时期对 “市 ”有严格的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可能出现。 考点:中国古代市的变迁 点评: 1、宋以前市的特点:市、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管理严格。 2、宋代以后市的特点: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 ”普遍;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有人形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是 “全面开花 ”。但它仍有两个重要的发源地和中心,它们是: 中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个国家同时展开。但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的发源地和中心。故选D。 考点

37、: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促进生产力巨大增长,进入 “电气时代、钢铁时代 ”。 促成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导致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推动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 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 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西欧国家对殖民地财富、资源、劳动力的暴力掠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

38、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故选 D。 考点:殖民扩张的影响 点评:殖民扩张的影响有: 对世界市场而言: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对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 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对殖民地而言:第一,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破坏性) 第二,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建设性) 15世纪中期到 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 “扩张的时代 ”,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新航路开辟

39、后,殖民时代开始 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从 15 世纪中期到 17 世纪中期,欧洲人通过新航路,开始向世界其它地区大规模地扩张和殖民,称为 “扩张的时代 ”。本题选 B。 考点:殖民扩张 点评:新航路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同时又是殖民掠夺之路。本考点还可以这样考查: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 “融合 ”和 “统一 ”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深淘滩,低作堰 ”是战国时代某一著名

40、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这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的景象。这项水利工程是 A京杭大运河 B灵渠 C都江堰 D井渠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题眼是 “战国时代 ”。该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消除了水旱灾害,使当地成为 “天府之国 ”。 A京杭大运河开通于隋朝时期; B灵渠开凿于秦朝; D井渠是西汉时期发明的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符合题干要求的只有 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点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代表成就之一。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

41、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有: “刀耕火种 ”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石器锄耕 ” 商周时期,耒耜 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铁犁牛耕 ” 春秋战国时期铁工具和牛耕使用。 A项排列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点评: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历来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区域。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和成果,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土地赋役制度的

42、演变,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等内容都是以往高考重要的入题点。从命题趋势看,以选择题为主,注重对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及对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有关知识的考查显得尤为突出。 新中国建设道路,从 “一五 ”到 “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 19531957 ):工业增速,超额 完成; “二五 ”( 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八五 ”( 19911995 ):; “十一五 ”( 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解决温饱成效显著 C小平南巡改革深化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八五 ”期间的 1992年

43、,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 步。所以 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C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本专题是中国现代史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查点。如建国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作用、 “一五 ”计划、三大改造、八大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探索中的成功与失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三条路线、

44、中国近代化历程等都是历年来高考重点。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 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 ,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这里的 “它 ”是指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 B农村生产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村人民公社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材料 “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 ”“统 和 分 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 ”等关键信息,可知 “它 ”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为 C。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的不同: (1)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前者以生产资料公

45、有制为基础,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后者以生产资料的农民私有制为基础,农民享有所有权。 (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前者土地由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承包使用;后者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进行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生产。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深圳特区批准建立于 A 1979年 B 1980年 C 1984年 D 1990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为易。 1980年,国家正式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为经济特区。故选 B。 考点:经济特区的设立 点评:经济特区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46、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今天中国市场上, “西门子 ”的家电和通讯产品到处可见。西门子是 19世纪德意志的一位科学家,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果是 A研制成功发电机 B发明电影 C发明炸药 D发明电脑 答案: A 试题分析: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果是研制成功实际可用的发动机,使人类大规模地利用电能成为可能。 B是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的发明; C炸药是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的发明; D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 A。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

47、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主要发明有 1866年发电机 -西门子(德);电灯 爱迪生(美);电话 -贝尔(美)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主要发明有本茨和戴姆勒(德) -汽车、飞机 -莱特兄弟(美)等。 化工工业的发 展,制成包括炸药等化工合成材料。 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19世纪英国 “棉都 ”曼彻斯特 “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 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 ”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曼彻斯特是英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