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3559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将四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政治和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 ”。下列最能说明 “从封建转帝制 ”发生于商鞅变法时的史实是 ( ) A奖励军功 B “燔诗书 ”,明法令 C推行县制 D废井田,开阡陌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首先要理解 “从封建转帝制 ”的真正含义,这里的封建是指分封制,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关于封建这个历史概念,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特点是中央对地方没有实现集权,选项中推行县制的含义是全国分为若干县,由皇帝直接

2、任免官吏,实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即实现了 “从封建转帝制 ”,所以答案:为 C。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从封建转帝制 ”的含义,与一般意义上的封建相区别。 严复在其著作法意中说: “庶建( democracy, 又译作 民主 )乃真民主,以通国全体之民,操其无上主权者也。 ”这反映了严复实际上主张 ( ) A君民共主 B天赋人权 C主权在民 D依法治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 “以通国全体之民,操其无上主权者也 ”意思是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与 “君民共主 ”、 “依法治国 ”没有关系,排除 A和 D。题干强

3、调的是国家主权如何分配,而不是个人人权问题,排除 B,答案:为 C。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主旨是在强调国家主权分配问题。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说: “(陛下)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这一事件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 ) A使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运动 B宣传了民权平等思想 C直接促使变法的开展 D扩大了康有为的社会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康有为公车上书清朝皇帝,鼓动其变法,说明康有为已经开始了变法的实际行动,即 A项。 B项显然是过于缩小了题干阐述事件的影响

4、, B错。直接促使变法开展的是光绪帝下诏变法, C错。 D项仅从个人角度阐述题干所述事件影响,显然缩小了其作用,答 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仔细甄别,考查的是学生由历史现象看事件本质的能力。 胡适在其 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 “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 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 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 ( ) A主张民主共和 B学习西方 C主张君主立宪 D救亡图存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尤其是 “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 ”,联系 19

5、18年, 20年前是守旧的封建遗老骂康有为主张变法, 20年后的 1918年,民国已经建立,民主共和被实践,新文化运动兴起,而康有为仍然主张君主立宪,保留君主,违背了历史潮流,遭到唾弃,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学生需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历史潮流也不一样,把问题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考虑。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曰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 “反思 ”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

6、史实,甲午战争是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开展了 30年后进行的,中国的失败说明仅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强国御侮,所以唤醒的是人们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意识,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思想意识的影响,解题关键是紧密联系甲午中日战争时代背景。 为了应对国内外危机,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10年清政府设立了 “资政院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清政府已决心进行彻底革新 B清政府逆人民意愿而强化专制 C近代政治民主化已影响中国 D清政府决心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排除 A和 D, “资政院

7、 ”的设置并不能说明清政府决心进行彻底革新和实行君主立宪,这只能看以后的实际行动,事实证明其没有真的革新。仿行宪政是一种民主化的做法, B项与题干相悖,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结合当时实际情况,逐项分析。 最早在法律上赋予了中国人公民地位的文件是 ( ) A应 诏统筹全局折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史实,可联系教材所学解答,最早在法律上赋予了中国人公民地位的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对。应诏统筹全局折虽然规划了多方面的改革措施,但

8、没有关于中国人公民地位的规定, A错。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颁布的为其称帝做准备的宪法,与题干主旨相悖, C 错。D规定了人民主权,但晚于 B,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史实,可联系教材所学解答,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1912年申报载、: “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之原理。 ”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 )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共和的意识淡薄 C对共和政体的肯定 D对共和政体的否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实际上强调了大多数国民并没有从思想意识里真正理解和接纳民主共和,之所以接纳,是因为中华

9、民国成立已是既成事实,所以这种现象反映了民主共和的意识依然淡薄,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说: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当时 “中国知识精英 ”的着力点是 ( )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要求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运动兴起,即制度的现代化,这就是题干所指的 “

10、中国知识精英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的确切含义,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学习西方进程的认识和了解,即考查分析能力,同时考查识记能力。 1898年 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铄、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B顽固派势单力孤 C设立议院,召开国会 D民族危机曰益加深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史实,荣禄是守旧大臣,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题干现象说明是当时形势所迫,大势所趋,但不能因荣禄的中途退场就断言

11、B,排除 B。题干只是阐述了康有为和荣禄的辩论,还没有深入到 C这样的具体变法措施,排除 C, D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题干现象实质,考查的是学生由历史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1903年,大公报发文称: “ 宪法不立,则 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 ) A建立民主共和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学习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实际上阐述

12、了制定宪法的必要性,而且举例德、日两国因此而强盛,俄、土两国因不立宪法而失败,德、日两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 A、 D项不符题意,题干也没有要求进行革命, B错,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 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题干主旨。 李鸿章曾对人说: “康有为吾不如也,废制之事,吾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深愧焉。 ”使李鸿章感到惭愧的 “废制之事 ”是指 ( ) A改革军事 B改官制,裁冗员 C设议院 D设立铁路矿务局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看,是强调的废除某种制度,排除 C和 D,这两项都是阐述的建立新的制度或机构

13、,洋务运动中以李鸿章为首的清朝重臣建立了三支新式海军,尤其是北洋舰队实力较雄厚,使中国近代海军初具规模, A不符史实,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严复说: “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 ”材料表明 ( ) A严复主张让人民各自获利 B主张让人们自治 C崇尚自由,主张自由为体 D主张兴民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其强调的重点放在了 “自由 ”这一内容,材料中 “尤必自其各能自治 ”指的是人们能自律而非政治意义上的自治,联

14、系史实,严复的思想没有达到 “兴民权 ”这样的深度,排 除 B、 D, A项对材料是理解是错误的,犯了断章取义的毛病,排除。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材料很难理解,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其中心意思是 “自由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 “尽管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并没有选择康有为。康有为 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 ”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变法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 B维新派缺少自己的武装力量 C康有为缺乏变法的必要资金 D变法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

15、析:分析题干,其重点是强调康有为之所以变法失败是因为 “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 ”,强调的是 “物质力量 ”,所以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主旨意思。 1875年,国民议会仅以一票之多通过了总统选举方式的宪法条文: “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 ”这说明 ( ) 君主派势力较为强大 议会中各派分歧较大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共和制 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干给出的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赞成 “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 ”的派别只占了非常微弱的优势,所以将近一半的人不赞

16、成共和制以及各派的分歧也是较大的,所以 都对。这是通过的宪法条文,既然通过了,那就说明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共和制 ”, 对。答案:为 D。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由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主旨内涵, 1789年 8月,制宪议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此规定的实质意义在于 (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实现 B承认了私有财产的不平等 C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D标志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排除 A和 D,不能仅凭一项法令规定断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实现 ”和 “

17、资产阶级统治已确立 ”,而这项规定是承认了私有财产,但和 “不平等 ”没有关系,所以实质是在否定封建等级制度。答案:为 C。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客观评价,不能人为把题干提到 的这项规定扩大化。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明确指出: “它(法国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 ”从根本上说明 “它不是一次偶然事件 ”的是 ( ) A社会等级对立严重,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B启蒙思想的传播,促使法国人民反抗意识加强 C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英美革命的鼓舞,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说明法国大革命不是偶

18、然事件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就法国而言,封建专制政治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其根本原因,而其它各个选项都是次要原因,答案:为 C。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较简单,解题关键是要掌握根本原因一般是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理论。 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 “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曰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评论的是梭伦改革措施中的 ( ) A颁布 “解负令 ”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 “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

19、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曰益遭到排斥 ”,这项改革的效果是开始打破旧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关系,而主要以财产为标准划分等级,用以分配政治权力,所以答案:为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再与相应选项搭配,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措施的认识和理解。 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此措施的 主要意义在于 ( ) 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 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使所有雅典人都能够参政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 ,因为财产少甚至没有财产的人仍然不能参

20、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完善有一个过程,梭伦改革只是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而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黄金时期,所以 不对。题干所述措施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且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所以可以说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答案:为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这项措施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 言宣称 “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 ”;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也落入国民会议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

21、)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议会制度 D社会契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 “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 ”,及 “法国大革命初期 政权也落入国民会议手中 ”,可理解题干主旨是在强调人民权力,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 有学者说: “世人在被问及法国大革命的最好象征时,往往会把人权宣言放在首位。 ”这主要是因为它 ( ) A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人权思想 C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了 “天赋人权 ” D克服了独立宣言的时代局限性 答案

22、: B 试题分析:题干强调了人权宣言的重要地位,首先要清楚法国大革命爆发于 1789年 7月 14日,而人权宣言颁布于 1789年 8月, A错。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了 “天赋人权 ”的是美国 1787年宪法, C错。独立宣言的时代局限性是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这与美国的特殊国情相联系,和法国没有关系, D错。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西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既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也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结合史实排除各个错误项。 有学者认为, “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 ”。这主要是因为人权宣言 (

23、) A超越了英国 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 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题干考查的是人权宣言的国际影响,排除 C,因为 C强调的是其对法国自身的影响。 B项叙述错误,因为独立宣言的时代局限性是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这与美国的特殊国情相联系,和法国没有关系。 A项叙述有些牵强,不能说因其 “超越了英国 1689年的权利法案 ”,就认为其起到了题干中 “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 ”的巨大作用,答案:为D。 考点:西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权

24、宣言的认识和理解, 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912 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 “政权机构中权力的分配、制约、平衡 ”这一原则内容的是 ( )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内各个民族一律平等 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理解其主旨是要求选择最能体现 “政权机构中权力的分配、制约、平衡 ”的措施,各个选项中,只有三权分立最能体现这一原则,因为三权分立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答案:为 C。 考点: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三权分立原则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25、。 电视剧东方中毛泽东在起草 1954年宪法时说: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 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其“革命性、民主性 ”最主要体现在 (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作用或影响,而 A项本身表述不对,辛亥革命包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能说其推翻了封建制度,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权分立是其政权组织原则,体现了分权和制衡,和题干 “革命性、民主性 ”没有直接关系,D项没有体现 “革命性 ”,所以

26、答案:为 C。 考点: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 度地发挥创造能力。由此判断 l8 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 ) A海外贸易 B和平环境 C地理位置 D宪政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其主旨是在强调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的优势,分析各个选项,只有 D项体现了这一主旨,其宪政制度即指其君主立宪政体,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民主政治制度之一,所以有题干所描述的 “

27、宽松、和平的环境 ”,答案:为 D。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要求,其主旨是在强调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的优势而非其它。 2011年 3月 23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后,一些美国国会议员纷纷对奥巴马的举动表示强烈质疑,称其在未经国会批准的情况下就把美国卷入军事行动,已涉嫌违宪。材料体现了美国 1787年宪法中所规定的( ) A. 联邦制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权力制衡原则 D共和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是按三权分立原则进行国家权力分配的,国会掌握立法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28、总统总揽行政大权,三权互相制衡,对外采取军事行动需要国会批准,按照这一原则,奥巴马的行为涉嫌违宪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由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反映的主旨意思。 美国 1787年宪法第一条规定,各州 “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者组织邦联 ”, “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 ”。这充分体现了宪法强调的 ( ) A民主共和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联邦制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阐述了美国各州权力受 到国家宪法限制的情况,这说明各州没有很大的独立权,必须受制于中央,实际上强调了中央政

29、府权力的权威性,分析选项,只有联邦制这一原则符合题干要求,答案:为 C。 考点:西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是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 杰斐逊和杰克逊两位总统为美国早期民主改革贡献很大,他们当时的着眼点是 ( ) A成年白人男子的民主权利 B建立分权制衡的政府 C黑人奴隶的人身自由问题 D黑人种族歧视的消除 答案: A 试题分析:首先排除 C和 D,美国建立初期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 1787年宪法承认黑人奴隶制,带有种族歧视,直到 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后才在内战中宣布解放黑人奴隶,所以 A、 D不是美国早期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而美国从一成立就

30、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成立了政府,所以这不是杰斐逊和杰克逊两位总统的贡献,排除 B。答案:为 A。 考点:西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要注意题干给出的时间 美国早期。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赫 乔 韦尔斯认为: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强调了教皇实际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实际上说明他们反对的是教皇这个世俗君主。所以

31、宗教改革实际上是在反封建, A和 B只是表面话的叙述,不涉及本质,而 C项与题干主旨相悖,答案:为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主旨 把教皇作为一个世俗君主来反对。 马丁 路德说: “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 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 ”这一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在宗教领域实现了人人平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首先理解题干马丁 路德这句话的意思,他强调了神或者说上帝的崇高地位,而否定了教会和教皇、教法教义的权威。并没有

32、批判 和反对宗教,所以 A和 C错误。同时也没有涉及宗教领域的人人平等问题,其实际意义是不要迷信教会权威,它可能错误,强调的是人的独立性,答案:为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干主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 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33、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1) 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 6分) (2) 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9分) 答案: (1)条件: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 6分,三点即可) (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以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 3分) 影响:冲击传统婚

34、姻;削弱教会权力;宣扬人文主义;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 ( 6分。言之有理,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 “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 ”可知,结婚需要登记。从材料二 “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 ”可知需家长同意。 “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 ”可知婚礼公开、需证婚人。 (2)分析材料一和二可知, 原来只要 “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就构成正式婚姻 ”,即教会主导。改革后,需家长同意和政府登记,即世俗力量主导。题目第二小问要求回答其积极影响,可从消弱教会势力等方面作答。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以近代西欧社会

35、婚姻制度的变化和影响为中心命题,综合考查了其变化的趋势和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的概况总结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 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逆来顺受的情况,也是它们现在不得不改变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是接连不断的伤天害理和强取豪夺的历史,这些暴行的唯一目标,就是想在这些州建立专制的暴政。 - 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这份宣言人权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 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且始

36、终如此。法律是公众 的意志的表达。最后一个条款表明,资产阶级并没有失去对革命方向的控制: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 ”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用一个法国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它相当于旧制度的死亡书。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对北美独立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份宣言体现的革命的基本要旨有哪些?旧制度是指什么?( 6分) (3)根据材料一、二,美、法革命 在指导思想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3分) 答案: (1)思想:人民主权(政

37、府暴政时,人民有权推翻政府)。( 3分) 影响: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思想武器。( 3分) (2)要旨:自由、平等、法律是公众意志的需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分) 旧制度:法国的封建制度。( 2分) (3)共同点:两国革命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3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 “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 人民有权利 推翻这个政府 ”可知其在强调人民有权推翻专制政府。其影响可从对独立战争的推动角度解答。 (2)可从材料中人权宣言的基本原则、对法律的态度、对私有财产的态度等角度概况总结。 (3)注意题干要求 在指导思想方面的共同点。比较两段材料,都强调人权等,联系所学,应该都是启蒙

38、思想的影响。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和概况能力,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概况要点,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另外,组织语言要简明扼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在谈到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 “臭名昭彰的 解放 ,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 列宁全集 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 “二一九法令 ”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 “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 材料三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 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

39、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 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 颜炳罡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 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12分) (2)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局限?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戊戌变法作为 “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的理由?( 8分) 答案: (1)材料一 认为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得到份地要交巨额赎金;农民仍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 6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材料二 认为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因

40、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使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6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2)二者的观点都较为片面。要辩 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要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 5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3)理由: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要求改革封建制度,提出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8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二都是对俄国废除农

41、奴制改革的评价,材料一着重于其对农民的掠夺,材料二着重于农民的精神面貌折射出的人的自由。基于这 些理解,分别解答。 (2)我们可以理解到:材料一没有看到对农民人身的解放,材料二没有看到解放过程中对农民的掠夺,都是片面的。实际上,看待历史问题要辩证全面看待,多看积极面。 (3)材料三强调因为戊戌变法使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其为 “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 ”,解题时应该结合史实更详细些。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为核心,主要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以及正确的历史观问题,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我

42、们要谈的是第二次 政治选择, 辛亥革命以后的政治精英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当做推行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 当时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西方的民主政治是最先进的政治,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当时的中国是二十二个独立的省,他们各自为政,要让他们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那只能采取一省一票的方式,形成一个共和国,一个联邦国家,所以中国当时就走上了多党竞争的议会民主制度。当时的中国一下子涌出了三百多个政党,无穷无尽的党争,而各党都各自运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在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下来进行议会的争夺,最后导致了矛盾冲突不可调和, 多 元民主政治就失败了。 摘自萧功秦民国初年议会党争民主政治失败 请回答: (1

43、)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后政治精英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当作中国现代化载体的原因,说明材料中 “第二次政治选择 ”的含义。( 7分) (2)指出当时 “矛盾冲突不可调和 ”的表现,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辛亥革命后的民主政治实验。( 8分) 答案: (1)原因: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西方的民主政治最先进且适合于中国;独立省份各自为政,多党竞争。( 4 分)含义:指辛亥革命后的议会民主制度。( 3分) (2)表现:宋案的发生,二次革命,袁世凯解散国会 等。( 4 分,答出两点即可) 评析:辛亥革命后政党勃兴,政党竞争不守规则;革命派虽有良好的民主政治理想,但缺乏实际的政治历练,且组织涣散,领导软弱,

44、没有基本的依靠力量和实力支撑;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条件不充足,致使民主政治实验失败已成必然;民主政治实验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经验教训。( 4分,任答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1) 从材料中 “当时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西方的民主政治是最先进的政治,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可概括其原因之一,又因 “当时的中国二十二个独立的省各自为政 ”。材料一概括的是关于中国民国 初年议会民主政治的实施问题。所以其第二次选择指的是议会民主政治的实施。 (2)其表现可联系史实回答,如二次革命、袁世凯解散国会等。进行评析时可从其多元民主政治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等方面考虑。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以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发展为脉络,综合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