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3561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促进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片反映了周朝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涵及其关系, 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D项说法错误,周朝是奴隶制社会,春秋战国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其时分封制已遭严重破坏。 考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点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以此

2、作为自己政权架构和巩固政权的基本模式。宗法制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能够有效地实现西周王权的平稳过渡,而且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法制并未同分封制一起退出历史舞台,二者紧密相关,但亦有明显区别。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 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 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3、。 ”说明该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渐进改革式的道路,结合史实可知此特点符合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历程,故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此特征不符。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点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 “光荣革命 ”后逐步确立起来, “光荣革命 ”只是起点,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责任内阁 ”的确立,在此后的发展历程中英国政治仍在不断发展,具体表现在议会本身的改革和首相权力的扩大,总体上而言政治的发展呈现逐渐改良的特点。 17世纪末,英国流传着 “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 ”这句话。它最能说明议会( ) A是最高行政机构 B是国家权力中心 C垄断了一切权

4、力 D是国家的象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 ”说明英国议会拥有众多的权利和最远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是英国国家权力中心,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英国最高行政权由内阁行使, C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D英王是国家的象征而非议会。 考点: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点评:英国立宪政体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光荣革命 ”后英国初步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而英国的议会则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地位,他掌握了国家的立法大权,财政大权,军事权力,行政权也必须对其负全责,所以统管了英国,

5、材料正是从此角度 作出了如此评价。 美国 1787年宪法是由以下哪个机构制定的: A制宪会议 B美国国会 C国民议会 D国民公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美国建国的历史进程可知制宪会议制定 1787年宪法后,依据宪法先选举总体然后选举了国会,这样美国总体共和制政体基本建立起来,所以答案:选 A,B C D三项与 1787年宪法制定无关。 考点:美国 1787年宪法 点评:美国 1787年宪法是美国联邦共和政体建立的标志。高考对此问题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联邦宪法的内容; 联邦宪法确立的几项重大原则; 联邦宪法的影响,本题的考察角度是宪法制定的背景

6、和过程。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 “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直接选举产生。 ”此规定表明帝国会议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生产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直接选 举产生。 ”强调了帝国议会产生的方式具有民主性,D项符合题意, A在材料中无此体现, B说法错误,联邦议会高于帝国议会,C项无法体现。 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 点评: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1787年美国宪法以及法国 1875年宪法是

7、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文献,他们都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产物。高考对其的考查一方面涉及到这些法律的实质问题,另一方面主要考查该国法律与政体之间的紧密关系。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说法正确是二者的共同点, B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说法错误, C项德国国家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 D项说法与英国 “统而不治 ”不符,故答案:选 A。 考点:英德两国君主立宪

8、制比较 点评: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在完成德国统一的基础上才建立起来的,由于德国统一是通 过王朝战争的模式实现的,因此德意志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反映在政体建构上便是德国皇帝并不是 “虚君 ”而是真正手握大权的皇帝。而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英王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本身权力已很弱小,处于 “统而不治 ”的虚君地位。 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C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代议制的核心是议会掌握国家权力,以避免独裁专制现象的再现, C项符合题意,

9、A民主共和政体是代议制政体一种形式, B 是代议制政体的特点, D 是代议制整体的特点,故答案:选 C。 考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点评:欧美代议制的建立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结果,其核心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实现依法治国和依法约束限制行政权 从而防止专制势力的复辟。尽管各国代议制在形式和具体内容上有差异,但其实质或本质则根本相同。 下图所示地点分别是两个重要权力机构的办公地点。在 18世纪中叶,( ) 二者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向皇帝负责。 二者都是在与王(皇)权的斗争中形成的。 前者 的权力是皇帝授予的,后者则由人民选出,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前者是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0、的标志,后者是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描绘的内容是清代军机处和英国议会大夏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英王权力受到议会的极大限制, 错误,军机处是为帝王政权服务,是在皇帝的授意下组建的,不是与皇权斗争的产物, 错误, 两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D。 考点:中西政治制度比较 点评: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强化的表现,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皇权的专制程度达到顶峰,而英国的议会更是英国国家权力的核心,他也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中权力格局最为重要的力量所在。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 “在这场决斗中,

11、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陈腐世界的代表 ”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 “贱买贵卖的特权 ”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 “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最 现代的社会的代表 ”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明了鸦片战争对中英两国的不同性质,对中国而言是抵御英国的侵略,但由于统治的腐朽最终失败;对英国而言是对外侵略的战争,但凭借先进的生产方式取得了侵略战争的胜利,二者一胜一败形成强烈反

12、差, A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 点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西方殖民者所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重大影响,除了割地赔款直接的政治经济侵略之外还有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等司法主权的破坏等,高考经常关注“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相关内容的考查。 2009年 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 军攻陷北京后抢劫了圆明园珍宝之后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时间特征与此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 点评:关于对八国联军侵华与火烧圆明园事件之间的关系,许多学生对此存有误解,其实关于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事件,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首次火烧了圆明园,当然八国联军侵华之时又再次焚烧了已遭极大破坏的圆明园。 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 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14、 ”这里所讲的 “西方的挑战 ”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提出 “修约 ”,扩大市场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的含义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威胁远大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权益,所以结合 19世纪中叶清政府面临的内外形势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A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 C D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点评: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但难度较小,考查角度多涉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

15、识记能力,但近年来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或从新史观的角度看待传统重大历史事件的情形以越来越明显,希引起注意。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 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 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高考 C 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

16、的意向 ”说明这场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也利用了基督教来武装民众在某种意义上说与西方列强宗教信仰相同,所以答案:选A, B C D三项史实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高考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阶级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等方面。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D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答案:

17、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纲领的内容可知 A B C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 D项说法错误,资政新篇表达了太平天国运动领袖变革中国的理想方案,但在中国无法实现,这一愿望也不是农民的理想和追求,农民渴望的是获得土地。 考点: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纲领的理解,天朝田亩制度推行土地平均分配的措施,反映了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但犯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资政新篇试图用资产阶级的方案变革中国的现实,但并未能得到实施。 下图图中布上的英文字母为 “CHINA”,判断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那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18、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内容揭示了帝国主义列强希望将中国瓜分的愿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此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日甲午战争 点评: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远远超出了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财政的负担,使之不得不转借外债,列强进一

19、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不同是 A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 B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 C代表的阶级利益 D最终失败的原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均是中国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对西方列强侵略的爱国运动,二者的最大不同点在与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方面,义和团运动对待西方文明采取一概抹杀办法,而太平天国运动则主张向西方文明学校用西方资本主义法案改造中国,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考点: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比较 点评:对于历史的比

20、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 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就本题而言主要是找出二者的区别所在。 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A都曾注重民众参与政治 B都曾经历过君主制 C都不重视妇女的地位 D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代中国并不注重民众对政治的参与而是强调愚民政策,因此 A项符合题意要求, B C D是三者的共同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东西

21、方政治的巨大差异 点评:材料比较了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共同点,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比较项已经确定,总体难度较小。 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 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 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 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老来从子 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 一

22、个拥有 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 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和统治的工具,所以奴隶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因此 两项做法是合法的,但罗马法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做法损害了自由民的财产不受罗马法保护, 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罗马当时并未受中国 “三纲五常 ”观念的影响。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民法大全,最终形成宏大的法律体系成为后世的宪法蓝本和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但罗马法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

23、所以罗马法本身的阶级属性也在不断变化。 公元前 596年,罗马平民阿扎伊与贵族维拉里发生财产纠纷,双方闹到当地法庭后,法官判决会依据的法律是( ) A未成文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阿奎里亚法 D查士丁尼法典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颁布于公元前 450年,在此之前罗马主要依据习惯法处理公民纠纷,所以公元前 596年在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法官判决依据的是 A未成文习惯法, B C D时间特征与此相违。 考点:罗马法 点评:材料考查了对十二铜表法出现背景的准确记忆,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 历史事件、时间

24、、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吕氏春秋记载: “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是立嫡不立庶,即只有嫡子(正妻所生子女)才有继承权利,而庶子(正妻之外的其他妃子所生子女)则无继承权,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 C 两项原则与此不符, D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补充形式。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25、 点评: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确定了从血缘亲疏继承权力、财产的顺序,这给后世带来了深远影响。宗法制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直至今天像寻根认祖、续家谱、祭祖、家族观念、祠堂、父辈称呼等依旧存在,这正是宗法制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王位继承制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封建社会 ”的概念马克思对西方以租佃生产关系为特征社会的简称, 而中国古代的 “封建 ”一词是分邦建国的涵义,即分封制,所以与西方的涵义有本质上的差异,故答

26、案:选 B, A C D三项与题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分封制 点评: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而我们通常所称谓的封建社会是指以租佃关系为特征的社会形态,中国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可分为五大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夏商周三代对应的是奴隶社会,秦代以后中国才确立封建社会制度。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已破陈,即县之。 ”“(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答案: D 试题分析

2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大体含义是楚国攻破陈国后设置县进行管理,韩国上党郡守投降了赵国,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已经出现, D项符合题意和史实, A B两项表述错误, 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通行于秦代、汉代和隋唐时期,至元代行省制出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再次出现重大变化,但县级模式始终未变,所以可以说郡县模式一直发展使用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亮点。但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模式并非秦汉之后的郡县制,因为当时并非是以郡统县而是郡县处于平行地位的关系。 关于秦朝设置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 48郡,谭

28、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 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置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该是 A史记的记载 B汉书的记载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史料价值的高低遵循实物史料价值高于文字材料的规律,其中以出土的文物史料价值最高,所以在备选项中秦简的价值最高,答案:选 D项, C项最低, A B两项价值相同但低于D项。 考点:史料的价值 点评:新课标高考中较原有的高考模式增加了基础历史理论知识的考查,较常见的有 不同历史观的辨析,例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观的考查; 史料与史学

29、观点之间的关系; 不同史料的价值比较,如文字史料,实物史料以及考古发现等; 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信息,今后的高考还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史学知识的考查。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 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大体含义是唐代地方官吏自己任免,不想朝廷缴纳赋税,表面上服从中央统治实际上并非中央政府的辖地,所以这则材料反映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历史现象,它揭示了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所以答案:选 B,

30、A C D三项与题意内容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点评: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严格控制地方的权力组织方式,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地方管理体制紧密相连,分封制下地方分权严重最终导致国家的分裂,秦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在经过汉初郡国并行体制失败后,郡县制模式的优越性开始表现出来,此后郡县制得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程度也得以增强;在经过唐宋对郡县制的变革后,元代实行了行省制,更为成熟的地方管理模式出现,地方再也未出现能和中央分庭抗礼的现象,中央集权得以极大增强。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到:中国的专制主义 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中国

31、的专制主义 ”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 “锁链 ”是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中国的专制主义 ”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 “锁链 ”是指专制主义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伴随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答案:选 D, A是专制主义的开端时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B C两项是中国专制主义繁荣和发展时期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考点:中国古代的社会特征 点评:材料考查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社会形态上看从秦代开始按照郭沫若先生的观点即认为中国进入了以租佃为主要生

32、产关系特征的封建社会, 此后中国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开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并缓慢发展,中国社会开始向更高的社会形态方向发展。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 “山川形便 ”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 “犬牙交错 ”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 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

33、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说明了设置行省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地理因素来强化中央集权,所以 D项表述符合题意, A B C三项说法与题意相违。 考点:元代的行省制度 点评:元代的行省制度是一种先进的地方管理制度,他是在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基础上发展而来,即由原来的以郡统县的二级管理模式转变为以行省统州或府,以州或府统县的三级管理模式。这种增加了的层级模式起到了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对中国以后的地方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直至今日省县模式还在

34、延续。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是察举制的特征, B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制的特点, C是唐代科举制的特征, D是南宋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故答案: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 点评: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起源于隋代,此后科举不断随着王朝的更迭而发展进步以致臻于完善,但物极必反,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1905年秦代最终废除了存续千年的科举制。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角度多样,题型众多

35、,是高频考点和难点,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强化基础训练。 公元前 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 “外观的民主 ,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所以 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A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B D两项是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表现。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准

36、确地理解材料中雅典民主政治实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包括妇女和儿童,更不可能包括为数众多的奴隶,是少数人的民主,是维护农奴主阶级利益的政体。 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这种形式优于君主专制的依据是 多数人比一个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智慧 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多数人参与不会犯错误 多数人参政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民主政治优于君主专制的原因在于它可以避免以权谋私和监控权力,在备选项中 表述正确, 说法错误,民主政治也有弊

37、端,民主政治作出的决策未必即是科学正确的,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点评:解题此题协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除了人民主权的特征外,古希腊民主政治还具有法律至上,政治平等,机会均等等特点。 在古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在雅典,如果发现公职人员有渎职或是贪污行为,有权对其处罚的机构是 A五百人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民众法庭 D长老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民大会是古希腊雅典最高权力机关,凡是有关国家的重大事情一律通过公民大会的表决才能最终作出决定,所以公民大会拥有处罚公职人员的职权,故答案:选 B , A

38、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关, C 是司法机关, D项是斯巴达的权力机关不属于雅典权力机关。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权力机构 点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体现在众多权利机关的选举和权利的实施方面,无论是早期的贵族机关元老院和贵族法庭,还是民主政体确立过程中的四百人会议和五百人会议都摒弃了专制 和独裁的共同特点。当然他们依旧还有本质上的差异。 古希腊文明的产生离不开希腊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三面临海,海岸曲折 B山海相隔,彼此孤立 C耕地缺乏,土地贫瘠 D平原与港湾众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希腊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古希腊文明形成的重要条件,结合史实可知,

39、古希腊地理环境是多山少地,港口众多,所以 A B C 三项表述正确, D项说法错误。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文明产生的原因,根据政治学原理可知,一种文明形式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所以平时学习中应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下面关于古希腊 “城邦 ”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城邦是 “城市国家 ”的意思 B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 C城邦一般由城市和周边的农村构成 D城邦的政体多采用民主制和君主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古希腊历史的史实可知 “城邦 ”是由一个城市和周边的农村构成,

40、其突出特征是地域狭小人口较少,所以 ABC 三项表述正确, D项说法错误,古希腊城邦政体呈多样化现状,多采用民主制。 考点: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点评:通常所称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其实就是其城邦政治,城邦本身的一些自然和社会特点必然会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研究研究某种文明模式之时必须综合分析多种因素,才能达到对这种文明模式精髓的理解和把握,而不能一味的模仿和照搬。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 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明代废丞相,设内阁 D清初 “军国政事 ”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 D

4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是指皇权弱化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了皇权,所以 D项符合题意,而 A 不合题意时间要求, B C两项是皇权强化的现象。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点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的显著特点是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除此之外还有通过以下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注重对官吏的选拔和监察; 加强思想控制。 综合题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

42、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分) 材料一 (公元前 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 “一统天下 ”。赢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动、廷尉李斯等 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有: 一 、议定皇帝名号。二、 “封建 ”还是 “郡县 ”?三、再兴“封建 ”论,却发 “焚书 ”难。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前两个主题商讨的结果如何?( 2分) 材料二 太宗曰: “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43、?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 “委百司商量 ”国事的主要理由。( 4分)他如何 “委百司商 量 ”国事?( 3分) 材料三: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 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业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 “传旨当笔 ”。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 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 ”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

44、司礼监 “批朱 ”。票拟之法补救可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 4分)据此概述明朝政治的特点。( 3分) 综上材料,分析朝议制度的利弊。( 4分) 答案: (1)确定了 “皇帝 ”名号;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分 ) (2)理由:地广人众,事杂多变;一人独断,易出错,可能会导致国亡。 (4分 )。做法:实行三省六部制,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宰相及大臣共议军国大事,最后由皇帝裁决。 (3分 ) (3)职责:充当皇帝的顾问, “传旨当笔 ”;后有 “票拟 ”之权,但受司礼监制约。(4分 )特点:君主专制强化。 (2分 ) (4)利:大臣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45、 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2分 )弊:朝议仅仅是作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仍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2分 试题分析: (1) 确定材料一前两个主题所在对象即可直接根据教材内容找出答案:,即第一主题是关于皇帝的称呼,第二主题是秦代在地方实行的管理制度;(2) 概括归纳材料二唐太宗关于处理政治事务的观点即是原因,结合教材内容可以唐代实行了三省六部体制避免了皇帝行政事务的由一人独裁的现象;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直接归纳出明代内阁的职责,内阁的出现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4)从中国古代政治运行的过程 和决策的方式两方面分析利弊即可。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的运行 点评:材料从介

46、绍中国古代朝议制度出发来揭示中国古代政治运行的特点,表面上政治的运行是皇帝和诸大臣在一起商谈政务,但从其结果的决策方式来看中国古代政治的决策依然是由皇帝一人独裁专断,所以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君主专制主义与西方民主政治有本质的不同。 古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而罗马法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 相当于北京市的 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镇的大小。 在古希腊,每一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 根据材料一,指出希

47、腊城邦的特点。( 2分) 材料二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里。 - 伯利克里 材料二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突出特点?( 2分)你是如何认识伯利克里所说的 “政权在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里? ”( 3分) 材料三 第 9表 不得提案任何仅涉及某一个人的法律;如果处罚关系公民的人身或生命,必须由公民大会,且须由监察官审查登记之公民决定。一位合法任命的法官或仲裁人如果司法时有受贿情事,将受死刑之惩处 任何人不得将任何尚未定罪的人,置于死地。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有人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这种看法合理吗?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看法。( 4分) 材料四 夫妻双方离婚的法定原因,其中片面离婚有下列三种:一是友好 离婚,即由一方提出,但不是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