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四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3569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四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四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四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四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四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四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布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关、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点评

2、: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此类题目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原因、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问题的能力,常用 “这表明 (说明 )”“这意味着 ”“这就是说 ”等词语联结题干和题肢。 毛泽东说: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应当给 以总结,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 ”这里的 “遗产 ”是指 ( )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们要继承的是孔夫子、孙中山等的传统思想。因此 “遗产 ”是指传统思想。故 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传统思想的继承。 点评:积累并熟练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提高从材料中解读

3、信息的能力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 “和为贵 ”思想,今天我党提出要构建 “和谐社会 ”;古代传统文化崇尚 “浩然正气 ”,今天我党强调领导干部要 “讲正气 ”; “勤俭节约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党提出要创建 “节约型社会 ”。这说明 (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习惯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随社会的变化而变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传统文化中有 “和为贵 ”思想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而不是传统习惯具有继承性。故 项错误。题中由传统文化中有 “和为贵 ”思想到今天我党 提出要创建 “节约型社会 ”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

4、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随社会的变化而变迁。本题选 C项。 考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点评: 2009年 10月 1日的央视转播了国庆大阅兵的盛况,为了让亿万观众能够同步领略到国庆盛典现场庄严、热烈的气氛,在国庆直播现场 “飞猫 ”等高空悬挂滑轨摄像机的首次使用,高科技的拍摄和转播设备使庆典的转播倍添精彩,为全国观众献上文化大餐。这说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 重要因素 C教育在影响着文化的传播 D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高科技的拍摄和转播设

5、备使庆典的转播倍添精彩,为全国观众献上文化大餐。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点评:影响文化发展的几个因素中,科学技术、教育、思想运动是从文化自身角度讲的,属于内部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则属于外部因素。考生在回答有关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时,可以变通性的从这几个角度提出,但不是全部。促进文化发展还可以从文化继承、传播、创新等角度分析。 我们之所以要求推动文化创新,是因为 ( )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可以为文化的繁荣奠

6、定物质基础 文化创新是民族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民族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所以要推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不可以取代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为文化的繁荣奠定文化基础。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点评:对于文化创新,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解此类题目时,考生的思维要进行开拓,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歌曲中国人里写到: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 ”这告诉我们 ( )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

7、要 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故 项错误。由题意可知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本题选 B项。 考点: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 点评:解答材料题首先要审清材料,快速准确获取和解读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其次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 “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

8、神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点评:文化生活的题经常考查名言警句、谚语、 古诗等包含的道理。也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做此类题,一是要理解材料的寓意。二是要找准对应点也就是找准材料对应的文化道理。本题难度适中。 由于缺乏传承,我国灿烂瑰丽的文化宝库的 “库存 ”正日益减少。据广西文化部门有关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有地方剧种 18个,到上世纪末

9、,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外,其他剧种已难得一见。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以前,我国存在许许多多的剧种表明 (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过于繁杂 D中华文化有包容性 【小题 2】不同地方,剧种不同,这表明 ( ) A文化的区域特征 B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 C文化的求同存异 D文化的实用性特征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1】试题分析:由我国存在的许许多多的剧种可看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小题 2】试题分析:不同地方,剧种不同,这表明文化的区域特征。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

10、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点评:本题是一材多用型选择题。这种选择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分析说明评价同一事物和现象的能力。这种题型对知识综合性考查的要求很强,对考生发散性思维的要求较高。解答这种题型要求对材料认真分析,找出材料所反映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领会其实质。认真分析备选项,然后对材料的信息加以对比,鉴别淘汰,选择题肢,找出正确选项。解答选择题的所有方法都可以用。 中国江苏网载文指出,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 为重要的任务。之所以提出上述要求,是因为

11、( ) A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能产生巨大力量 B先进文化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深刻的影响 D改造落后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因为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能产生巨大力量。先进文化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先进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深刻的影响。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能力,选项必须和材料密切相关,和材料无关的

12、选项或错误的选项不能选。 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 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 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 “圣诞装饰 ”令人眼花 乱。 “中国式圣诞节 ”体现了 (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题中 “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 “圣诞装饰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点评:由此题给学生拓展所谓包容性实际上就是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并不是良莠不

13、分,而是尊重文化的差异和个性。本题难度 适中。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著名作家王蒙有关汉字的表述体现了 ( ) A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汉字独具特色历史悠久 C汉字是凝固的物质文化遗产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 D 试题分析: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汉字的有关知识。 点评:掌握丰富、准确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这里要求学生理解汉字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北京的 “四合院 ”、上海的 “石库门 ”、广东的 “围村 ”、陕西的 “窑洞 ”、福

14、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 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条件影响地域文化。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融合但不是日趋同一。故 项错误。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本题选 C项。 考点:地域文化的特点。 点评: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5、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 “民族心 ”和 “民族魂 ”,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弘扬民族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点评:本题需引导学生注意爱国主义具有时代内涵。爱国主义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切实的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下列关于传播媒体说法中正确的

16、有 ( ) A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 段 B新的传媒正代替着旧的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消息是以网络、媒体技术的推广为标志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的传媒的出现不会代替旧的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消息是以印刷技术的推广为标志的。故 BCD 项错误。本题选 A 项。 考点:关于传播媒体说法。 点评:本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先判断观点正确与否,这是作对题目的关键一步,再分析原因,判断出结果就可

17、进行排除。弄题难度适中。 培根说: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这句名言强调了 ( )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B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文化具有继承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培根的话看出文化的传播的重要性。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文化的传播的重要性。 点评:本题是引文类试题,此类试题往往以谚语、成语、诗词歌赋、名人名言、书刊社论、讲话指令、方针政策等作为背景材料,解答这类试题关键在于把引文放在合适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和把握。再者理解引文的意

18、思。 奥运圣火的传递,实质上就是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可以说,奥运圣火是促进世界变 “平 ”的引子 -只有和平友好的交流,才能让世界真正大同。要实现这种大同世界的梦想 ,就应当立足于世界不同民族和种族的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是因为 ( )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 A 试题分析: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 D项错误。题中 “要实现这种大同世界的梦想 ,就应当立足于世界不同民族和种族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这是因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

19、文化的必然要求。本题选 A项。 BC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点评:解答因果型选择题,可根据因果关系的特征来选择,即把题肢中的选项与题干颠倒过来思考 。如果试题中出现多种原因,应认真斟酌,决定取舍,看清设问是选什么原因。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文化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的现象 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可以是天生的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

20、括世界观、人生关、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关于文化的含义。 点评:文化的内涵是文化生活的一个基本概念, 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概念及其特点,有利于解读和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习时要着重掌握。 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礼节各不相同。这表明 ( )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

21、有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 D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一定不同。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不一定不同。故 CD项错误。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礼节各不相同。这表明不同的文化环 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本题选 B项。 考点: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点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要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要全面把握这一基础知识,从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等几方面理解。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这一比喻

22、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不一定就搞好了。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点评:在题目中提到 “关系 ”时,既要考虑其区别,又要考虑其联系。同时注意关

23、系是双向的,相互的。审清是侧重哪一方面。关系型选择题主要考查教材中有联系的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此类题,一是要认识关系内容;二是要理解到位,不能把关系搞反了。 2009 年 4 月 17 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对人们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加大科学精神的含量,把科学精神作为反对封建迷信、邪教非法活动、伪科学的锐利武器,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因为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优秀文化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世

24、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所以题中要引导人们牢 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来回答问题,还要求学生学会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这也是高考出题的一个惯例。本题难度适中。 “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并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 ( ) A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B文化对人的影

25、响应顺其自然,不必干涉 C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精神的享受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中 “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中 “悄无声息 ”一词可看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点评:本题需区分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强调空间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们的而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深远持久强调时间的影响,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侧重于影响的效果,如乡音难改。 2008年 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

26、、苏州等 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对待,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都是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故 项错误。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本题选 B项。 考点: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涉及到了多个知识点,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考生要利用逻辑思维,一点一点的进行分析判断,需

27、要对知识的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 中。 所谓 “厚黑理论 ”,宣扬的是 “脸皮要厚,心要黑,手段要狠 ”。由此衍生的“另类读物 ”有:厚黑人物、官场秘笈、拍马艺术、做人不要太老实等。一些人把其当作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 “宝典 ”。有的干部将其奉为官场的 “游戏规则 ”、升官发财的真谛,有的大学生把它当作步入社会的 “必修课 ”,积极加强这方面的 “学习锻炼 ”。这一事实表明: A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 B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D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化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受 “厚黑理论 ”理论的影响,不同的

28、人采取的行为方式不同,说明了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故 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点评:弄清材料中的主题,明晰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指代性,搞清材料强调的什么,对正确选择至关重要。 自 2001 年文化部提出 “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 ”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 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

29、现,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本题选 B项。世界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消除。故 项错误。 考点: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的意义。 点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传播、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本题难度适中。 云南省牟定县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风俗各异。就民族节日而言,主要有五类:以农事生产为主的农事节日,以祭祀神灵祖先为主的祭祀节日,以欢庆丰收为主的庆祝节,以歌舞、娱乐为主的社会娱乐节日。以大年初一到三十,一年十二个月,牟定县月月有民族节日。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这是因为民族节日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蕴含着一

30、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民族节日的重要性。 点评:文化多样性就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民族文化又通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集中表现出来。所以庆祝民族节日也是考试经常考查的内容,应让学生重视这一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

31、界文化百花园。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上述 材料表明 ( )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表现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 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A B C D 【小题 2】世界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 A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B各民族之间性格的差异 C各民族之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 D各民族之间不同的历史传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1】试题分析:题中中外文化的不同表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表现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

32、有差异的 。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小题 2】试题分析:世界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文化多样性及世界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点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考点,实质上包含着为什么和怎么办两方面内容。理解时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本题难度适中。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 家人。 ”但地球不会因成为 “地球村 ”而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这主要说明 ( )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点 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 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

33、越演越烈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点。题中地球不会因成为 “地球村 ”而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说明了这一点。故本题选 B项。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点。 点评: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 )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 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把发展民族

34、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 答案: C 试题分析: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ABCD项。 A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性试题,答好题目的关键在于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启示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要在落实上下工夫,且不可好高骛远。 综合题 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图案是 “和谐中华,活力山东 ”。该会徽创意以 11个 “竞技人形 ”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古汉字小篆繁体 “中华 ”的 “华 ”字;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 “四喜人 ” “同

35、心结 ”的手法,寓意第十一届全运会 “和谐中华,全民全运 ”的理念。同时以 “运动人形 ”作为会徽主形态,昭示 “以人为本 ”的时代精神。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 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宣传口号:抓住承办全运会机遇,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热情欢迎八方来宾 根据文化的力量,分析说明上述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为十一届全运会成功举办以及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2分) 答案: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十一运的主题口

36、号和宣 传口号使十一运成为全国人民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盛会,有力推进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 3分) (2)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竞争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越来越突出。十一运的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把筹办全运会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属于先进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山东经济发展。( 4分) (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

37、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十一运的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有利于使山东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热情欢迎八方来宾 促进山东政治发展。( 3分) (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口号使十一运成为全国人民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盛会,有力推进全运会的成功举办,增强山东的综合实力。(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 史中。分析 “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为十一届全运会成功举办以及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主要从文化的力量、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

38、地位和作用分析。 考点: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点评:做本题: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依据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方向,可以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或者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依据设问限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地材料信息。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与设问限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 “向祖国献礼 为全运喝彩 ”第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于 8月 30日至 10月 30日

39、在济南举行,历时 60天,总演出约 260场,集中展示我省近年来文化艺术工作的新成果、新人才、新风貌,并保证国庆、全运期间每天都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奉献观众。 柳子戏等 17个门类;表现题材涉及古今中外,汇聚齐鲁艺术精华,集中展示山东文化艺术发 展所取得的最新成就。丰富的文艺活动、众多的艺术院团将搭建起省内外以及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的平台,为省城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多姿多彩的艺术飨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本届艺术节给我们创新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启示?( 12分) 答案:(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本届文化节的作品反

40、映了山东人民的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才得以创新。( 3分) ( 2)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艺术节成功的吸收了山东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在创新中注入时代精神,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3分) ( 3)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艺术节期间,中外文化彼此交流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的发展。( 3分)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创作者只有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人 民群众喜

41、爱的作品,相声才能长期流传,历久弥新。( 3分) 试题分析:本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文化创新知识点。本题为限制类题型,考查怎样进行文化创新知识点,要牢记文化创新途径的知识,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可。文化创新的途径有: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具体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同时,还必须注意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这是学生答题时容易忽视的方面。 考点:文化创新的知识。 点评:解答材料式分析题要注意两点:首先要看清设问。设问中往往包含了答题的知识范围和方向 “带着问题看材 料 ”更具有针对性。其次要认真研读材料,因为设问是以材料为背景的,它们之间存在必然

42、联系,而这种联系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材料一:据统计 ,在全球最大的 300家传媒企业中 ,144家是美国企业 ,80家是欧洲企业 ,49家是日本企业 ,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 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 ,美国节目占到 60% 70%, 有的占到 80%以上 ,而在美国 ,外国节目仅占 1% 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 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 80%。 材料二:当今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 ,美国以强化 “美国精神 ”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 ,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

43、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 ,推崇 “身土不二 ”,培育 “韩国精神 ”。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 结合材料回答 : (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 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 4分) (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 ( 4分) ( 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8分) 答案:( 1)材料一说明了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当今

44、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 分) ( 2)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 2 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分) (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 的作用 ,即发挥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作用。( 2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2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正确对待外

45、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 ,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2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辅相成 ,相互支撑 。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2分) 试题分析:本题审读设问,第 (1)问实质是两小问。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通过数字可看出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2)问第 (3)问知识点比较明确是考查民族精神为什么和怎么做。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 点评:本题分析材料前先看设 问,看设问的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第二带着设问读材料,分析材料有几层意思及层间联系。抓住材料中心。第三回忆教材列要点,这一步的关键是完成对材料的语言转化。第四组织答案:,第五完善答案:回头看,一看答案:是否围绕设问,二看是否漏要点三看是否做到了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