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3571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西周分封制时,板书如下,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诸侯们 (A-2至 A-4)从周天子处得到封地的统治权,并以服从、进贡财物和提供军事力量回报周王 B卿大夫 (A一 5至 A-13)也可以从诸侯 (A-2至 A-4)处得到相应的统治权,且以类似的方式回报诸侯 C在这种分封制下,很容易形成以 (A一 2至 A一 4)为核心的权力中心,威胁A-1处周天子的地位 D A一 2至 A一 4之间地位平等,互不干涉,能够友好相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说的是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是正确的; B项说的是诸侯与下

2、面卿大夫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正确的;分封制下,地方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往往会威胁周天子的地位,春秋战国的大动荡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 C项正确。D 项能够友好相处说法错误,各诸侯国为了争夺权力、财产土地往往发生战争。故选 D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 “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

3、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 “大一统 ”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思想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赞同周桂钿的观点。在经过长期动乱后建立起来的汉武帝政权是社会秩序的代表,是社会安定的保障。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为汉武帝政权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故选 A。 B 项中的思想材料未体现; C 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统治阶

4、级的思想; D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考点:董仲舒新儒学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的相关内容。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 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 “龙场悟道 ”。这侧面说明王阳明 “求理 ”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格物致知 D

5、读万卷书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 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即 “求理 ”的途径是 “内心自省 ”,故选。 ACD三项均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不符。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陆王心学的寻求理的方法。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是维护封建统治和束缚人们的思想的工具。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明朝有学者言:

6、 “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 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百姓认为“之所是 ”君主和大臣都不能 “矫之以为非 ”, 百姓认为 “之所非 ” 君主和大臣都不能 “矫之以为是 ”。故选 D。 A项错误,中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是在十九世纪末期; B项错误,材料中明显可以看出作者主张保留君主; C项错误,主张建立法治社会是在近代才出现的。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顾炎武

7、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 王安石提出 “行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无外物 ” B “天地为万物之本 ” 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宋明理学的哲学观。王安石认为,人的生 理和心理方面的活动和人的形体联系在一起,突出了 “形 ”的存在; B、 C、 D三项均突出了 “天地 ”或 “万物 ”这一 “形 ”的存在。 A项是宋明 “心学 ”的观点

8、, “心学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这明显与王安石的思想相对立。故选 A。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两派在探求理的途径上上不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则主张致良知。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但是王守仁则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 概,道理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揭示了获得 “道理 ”的方法,即通过研究万事万物,然后得出认识。格物致知的含义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

9、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B、 D是通过内心的反省, C是王阳明的认识论。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考试的重点。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主要是在明朝。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北宋张载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和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积极影响,

10、即重视社会责任感。 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 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 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 C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 C。 考点:宋明理学的影响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宋明理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注重气节、使命感和责任感。宋明理学虽然扼杀了人性,但是对培养民族性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 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 “

11、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 “西学东渐 ”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时代背景。故选 A。 B项不能体现 “异质 ”, 说法不正确, C项是在十九世纪末开始的; D项夸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点评: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在对宋明理学思想反思的基础上,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

12、的李贽、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解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 “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 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 “李约瑟难题 ”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命题,本题就是关于回答“李约瑟难题 ”的一道选择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关注的知识点

13、是中国古代科技。实际上, A、 B、 C三项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为什么只能选 A而不能选其他,关键在于紧扣材料、读懂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从 “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得出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 D项明显错误,中国的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医药学上的成就。古代医药学是我国古代辉煌科技的重要的代表。中国古代的科技 在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四大发明等为西方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代以来,科技领域发展缓慢下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和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都需要掌握;另外也要回近代科技中西方发展速度差异的原因

14、。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 ”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天工开物 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唐宋时期文化领域成就的理解。 A项是在明朝中期; C项是在明清之际; D项是在元朝。故正确选项是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唐宋时期中国的科技。中国古代的科技在明清以前特别是唐宋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印刷术为代表的四大发明为西方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代以来,科技领域发展缓慢下来。中国的古代科技在中国没有起到积极地作

15、用,但是在西方却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社会环境不同。中国有产生四大发明的条件,但是却没有正确利用四大发明的社会环境,真是令人深思。 下图 说明 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 “释迦 ”是外来文明中的元素,上图作品体现出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特征。故选 D。 A项中的社会潮流材料无法体现,只能看出相互融合; 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的是冲突,而是融合; C项错误,艺术作品世俗化是在宋代以后。 考点:中国古代的绘画 点评:绘画作品能够体现出

16、文化交融的现象。本题中的人物画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中国古代的绘画的一些基本常识需要知道。中国的绘画宋以前主要是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宋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民间风情画大量出现。 汉书 董仲舒传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以教化为大务 ”; “正法度之宜 ”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 “春秋大一统 ”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 “三教合一 ”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 董仲舒思想包含着道家、儒家、法家思想,所以选 B;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C在隋唐时期; D说法错误。 考

17、点:董仲舒新儒学 点评: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下图为西安世园会会徽 “长安花 ”,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 A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B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 C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 D “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

18、天瑞应诚而至 ”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是道家的观点,然后将题干设问转换成 “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道家的思想 ”。 A项是明清时期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排除; B项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观点,符合题意; C项反映的是朱熹的认知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排除; D项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排除。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道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此题考查的是道家的思想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与此相关的知识

19、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全球通史的作者曾写道: “历朝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盐铁和酒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 ”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中国 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其影响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征和影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分析涉及中国古代经济各方面的情况, 项从材料 “历朝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

20、”处可以得到证实; 项可以从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得到佐证;根据对 的分析可以得到 是正确的;因此 都可以从材料中得到印证。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点评:我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每种手工业的特点需要把握。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用 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巩固农业的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由此也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 一古代算数例题: “今有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凡五人

21、。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 ”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 1又 2/3、 1又 1/3、 1、 2/3、 1/3只鹿。请问,这道数学题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材料体现不出; B项明显错误; C项说法错误,个人的地位不是在猎鹿活动中决定的,而是由个人的身份决定。材料中分配的不同,反应的是他们各自爵位的高低,反应的是等级秩序。故选 D 考点:古代的等级秩序 点评:古代等级制度严格。相传在西周就有周公制定等级制度,以后各朝无不沿

22、袭。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西周的分封制、秦时期的皇帝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等都需要把握。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 “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 “帝,人主也,奈何以我 乱天下法。 ” 这里的 “天下法 ”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适中,比较容易错选 B,天下法指的应该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意思是不能因为我而打乱原有的国法,答案:选 C,分封制在春秋战国已经瓦解,皇位世袭制是先秦时期才流行的,排除AD。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

23、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在汉代得到一定的发展。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不断的加 强有效地确保了国家的统一。除此之外,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 “孝道 ”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

24、帝制度的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材料可知:有无姓氏是西周重视血缘分封原则选拔人才时代的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爵、才能为主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应是受当时的选官,选才制度和标准变化的影响。故选 A。根据分析, BCD均错误。 考点: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郡县制打破了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官员由中央任命,可以随 时替换,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地缘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与此

25、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需要掌握。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三省六部制 明朝的内阁 清朝的军机处 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引文中所说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相互牵制情况。首先要读懂引文中的内容,引文总体体现了官职、部门官员间的相互牵制情况。三省六部制分割和限制了丞相权利。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 “通判 ”一职。

26、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因此 符合材料意思。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没有体现 “权利牵制 ”,清代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因此 不符合题目引文。故选 A。 考点:古代的监察制度等 点评:三省六部制 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北宋时期,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通过分化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造成了地方无权、主动性差等消极后果,并且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使得宋朝在对外战争等方面的弊端日益显现。 宰

27、相张九龄向唐玄宗上书后,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 ”成为唐中期后官员选拨的重要原则,其本质说明 A郡县制的开始 B刺史制的完善 C科举制的缺陷 D中书门下制的实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 ”指没有在地方州县任职的经历,就没有担任中央台省官的资格。张九龄敏锐地发现,官员任用上重内官、轻外任的积弊,导致地方官员升迁几率小,责任感降低,地方治理水平下降;导致中央负责决策的官员不了解地方实际情况,下情壅蔽,制定政策如同闭门造车。本质说明了科举制的缺陷,本题选 C 项。 A项错误,郡县制的开始是秦朝; B项是西汉时期; D项是宋朝时期。 考点: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是

28、隋唐时期实行的选拔官吏的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授予官职。科举制的实行,一方面使得下层地主也有条件 通过努力进入到上层,另一个方面也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本身就存在着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弊端日益明显。总的来说科举制为历朝所沿用。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 “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 梁惠王上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 “小农经济 ”概念的理解。题干中 “治田勤谨 ”反映的是农业的内容,而

29、 “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反映的家庭手工业的内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只有 C符合题意。 AB项材料无法体现; D项只是说了手工业这一个方面。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 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

30、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察古代中国经济 均田制。唐初沿用均田制和租调制,材料中可以交纳绢或布代替服役,由此可促进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故选 D。 A项中的商品经济材料无法体现; B项官营手工业是有官府开办,材料无法体现; C项主要是面向市场,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均田制和租调制 点评: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过

31、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美国学者查尔斯 默里在文明的中写道: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其依据是 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 D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 A、 D 两项最早出现在明朝; C 项最早出现在唐朝;北宋中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故正确选项是 B。 考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的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材料重现历史,题目

32、难度不大,设计的灵巧。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上表现为农业的商品化程度高,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在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纸币,不仅出现了夜市,也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北宋城市发展的状况等。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 集市数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 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山东 14 132 42 104 82 527 64 1126 43 537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45 459 19 131

33、51 545 15 205 43 976 39 511 广东 72 1270 71 1959 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州县集市的密度应该是南方超过北方,故应排除 A;从明清各地集市变化反映不出 B和 C;而从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广泛发展,故 D 项符合要求。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此题从集市的数量变化考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难度为偏难,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商品经济得到明显发展。主要表现有农产品大量

34、进入市场,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工商业市镇,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明代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需要把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这些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帝王们也是 经济人 ,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 选择 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 经济人 在特定资源环境下 理性选择 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 “重农抑商 ”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 ”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 ”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 ”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重农抑商 ”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答案

35、: C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分析的是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分不开的。在封建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的产业,是赋税的主要来源,也是王朝兴衰的关键,历朝统治者莫不重视。故选 C。 ABD均未从必要性角度考虑。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或者商品专营,用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发展缓慢的原因等也需要掌握。对重农抑商政策要从 历史的辩证的角度来分析。 综合题 在对 “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 ”开展研究性

36、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开的 方法一 史料研习 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 “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有怎样的态度或做法 分析其本质。( 4分)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工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大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

37、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社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其后或曰 “参议得失 ”“参知政事 ”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三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 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昭 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38、( 5分) 方法二 规律认识 ( 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 三省六部 内阁 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4分) 方法三 观点探讨 材料四 皇权至高无上而无所不统的属性, 使得全体臣民都是皇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没有平等可言。在皇帝制度创立后的历史中,皇权意识不断地膨胀却缺乏对其应有的制约与限制。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才会出现不少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赵斌浅析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利与弊 ( 4)结合材料四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 2分) 答案:( 1)皇帝将泄密其言行的一律处死;皇

39、帝行踪神秘化;皇帝对丞相车骑多不满。 (2分 ) 本质上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也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 分) ( 2)宰相一职增多;集体共议国政;假借其他官 名行宰相职责,分散宰相权力。( 2分)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他们对军国大政有直接处置权。( 1分) 雍正朝设立军机处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便明显削弱;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权力全部转移到皇帝手中。( 2分) ( 3)一种是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机构;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 ”之职,使其互相牵制。( 4分) ( 4)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该制度下

40、,皇权独尊,极易形成皇帝集权专制,并且滋生腐败,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 古代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第 1问据材料一关键信息“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 始皇 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归纳皇帝的做法;根据皇帝制度的特点及其体现的矛盾说明反映的本质。第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隋唐宰相制度改革的有关史实分析得出其特点;第二、三小问根据材料三的有效信息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和转移的过程。第 3问概括历朝皇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然后得出结论。第 4问认识皇帝制度要注意全面性和辩证性。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 点评: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

41、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之 一。皇权至高无上和家天下是其主要的特征。皇帝制度产生后,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的加强。与此相关的,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 李白 估乐客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

42、 王建十五夜望月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 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 王安石商感 材料四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 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哥孛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哥孛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若易以其他法律( Laws)和制度( Institutions),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43、 ” (英)亚当 斯密国富论( 1776) 材料五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 乾隆帝复英王乔治三世 结合所学知识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古代政治制度。 (5分 ) (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 4分) ( 3)从材料三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 5分) ( 4)你认为材料四中亚当 斯密关于中国 “停滞性 ”的结论是否切实?亚当 斯密是如何

44、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如果你同意 “停滞性 ”的结论,请再分析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 6分) ( 5)根据材料五,我们从乾隆帝复 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 2分) 答案:( 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1分)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或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封闭保守 (任答两点, 2分 ) 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分 ) ( 2)情况: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海上贸易发达;出现不受时限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任答两点, 4分 ) ( 3)信息:商业发展渗入农

45、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得不到保障(任答一点, 2分) 政策:重农抑商( 1分) 原因: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的 需要,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 2分) ( 4)切实:是或否( 1分) 分析:法律和制度阻碍了发展( 1分) 同意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闭关锁国;重农轻商;八股取士,轻视科技(任答两点, 4分) 不同意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任答两点, 4分) ( 5)情形:中国富有,夜郎自大,闭关锁国(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及小农经济的影响和认识。解题关键是必须对小农经济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通过大

46、量的诗句来反映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 2)材料一的诗句反映了唐朝商业贸易的繁荣活跃;( 3)反映了商业发展渗入农村,出现草市,商人的人身和财产得不到保障;( 4)材料四对于亚当斯密国富论的理解,把握亚当斯密的观点:他认为法律和制度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5)从乾隆皇帝的回信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已经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沉侵在天朝上国的迷幻当中。 考点:小农经济与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 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

47、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小农经济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政府一直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明清时期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入侵新疆,并建立政权悍然称王。残酷压迫各族人民,掠夺财富。 1876 年左宗棠抬棺西征以示决心,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根据实际制订了 “先北后南 ”, “缓进速战 ”的战略战术,并指示各军: “回部为安酋驱迫,厌战久矣。大军所至,勿淫掠,勿残杀。王者之师如时雨,此其时也。 ”清军所到之处,当地人民 “望风投命 ”, “ 携酒酪,献牛羊,络绎道左 ”。 1878 年 1月清军收回除伊犁外新疆领土。 摘编自中华百年祭 军事卷 材料二 针对 “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 ”的严重被动局面, 1864 年,左宗棠在闽浙总督任上,积极筹备自造轮船。1866年,设立马尾船政局 ,以便 “师其长以制之。 ”正式建立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的新式造船厂。但因分辨不清兵船和商船的区别,以为轮船平时可供运漕,战时则可供战阵,所以船政局所造轮船系半兵半商式样,企图兼顾兵商 “两用 ”,结果是 “运货不逮商船之多,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