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3571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革命就是暴力就有血腥 ,但 1688年英国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宪章运动 D南北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 1688年英国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故选 A。光荣革命实现了英国国家主权的转移。工业革命是经济领域的变化,是生产技术的革新,而不是政治事件; C项是工人运动; D项是美国的独立战争。因此BCD均错误。 考点:光荣革命 点评: 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国王接受议会的条件,资产阶级和旧势力实现了妥协,国王主权变成了议会主权。光荣革命实现了不流

2、血的政变,为英国人津津乐道。光荣革命为以后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如今在圆明园国人看到的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警醒国人必须独立自强。与圆明园如此模样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入圆明园,毁坏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故选 B。 AC 项战争中并未攻入北京; D项也未攻入北京,主要是在云南等 地作战。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闯进北京,火烧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马克思称为强盗式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的范围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明显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展到

3、整个沿海,由沿海开始向内地发展。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对此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台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是 19世纪 50年代。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856年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项正确 A、 C、 D三项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点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降低关税

4、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商品销售受到严重的阻碍。 清军自入关平定割据、反叛势力以来,承平日久,八旗兵、绿营兵战斗力日衰,尤其是难以抵抗太平军的反抗,对此,咸丰皇帝命令地方组织团 练武装,从而使()发展起来,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A北洋军阀 B南洋水师 C北洋水师 D湘军、淮军 答案: D 试题分析:天平天国运动期间,镇压太平军的主要的力量是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它们都是由地方的团练力量发展起来的。故选 D。 A项是在1913年袁世凯撺掇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建立的政府; BC 项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建的水师,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 考点:天

5、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在运动的前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清政府的原有的八旗军和绿营军等由于战斗力降 低,清政府命令汉族地主阶级自己组织团练武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和李鸿章创建的淮军是其中的代表,在镇压天平天国运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此诗昭显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誓死如归的精神。其反映的是马关条约中的哪项内容 A割让了辽东半岛 B割让台湾全岛 C开放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可以看出这是马关条约中的割让台湾岛给日本这

6、一条款。故选 B。 ACD三项均与台湾无直接的关联。 考点: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点评: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消息传到台湾,台湾民众掀起了顽强的保台运动,虽失败告终,却反映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与此相关的知识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都需要掌握。 近代列强侵略中国无不是满载而归,绝无空手而回之理。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与此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 辛丑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BD项的错误,辛丑条约是在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后

7、签订的。 C项正确,甲午战后签订的是马关条约。 考点: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列强对华的侵略史。中国近代史的两大线索: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侵华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抗争史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探索救亡图存的斗争也一次一次的深入。 辛亥革命首义 A武昌 B南昌 C广州 D 镇南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辛亥革命首义是武昌。 1911年 10月 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清政府的统治很快的土崩瓦解。故选 A。 BC 项是在 1927

8、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发动的武装起义; D项是在19世纪 80年代的中法战争中的重要的战役。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它是以武昌起义作为开端的,最终引发了全国的独立运动,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但是建 立的新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1912年 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仿效美国政体的精神,主要是因为约法规定了 A责任内阁制 B三权分立 C三省六部 D议会主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 AD项是英国的政

9、治体制的内容和特点; C项是中国唐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因此 ACD均排除。 B项正确,美国确立的是三权分立的体制,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了三权分立的体制,明显的效仿美国。故选 B。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 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结束了封建专制,建立了共和,颁布了约法,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明显的是学习的美国,但是又增加了一些合乎中国传统的元素,因此并未照搬美国体制。 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B民主精神 C追求真理 D文化启蒙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基本的知识点,识记的能力。 “五四 ”精神的主旋律是爱国

10、主义精神,贯穿于五四运动的始终,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故选 A。 BC 也是五四精神的组成部分, D项未体现。 考点:五四精神 点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学生、商人等阶层都参与到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来,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南京被称为是虎踞龙盘之地,下列与南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B太平天国运动曾定都于此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 D袁世凯在此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项正确,第一个不

11、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在此签订; B 项正确,1853年太平军定都南京,改为天京; C项正确,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D项错误,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 考点:和南京有关的近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点评:近代历史上南京作为许多重要事件的见证者,经历了太多的历史的沧桑。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而结束; 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的最大的城市就是南京,并把南京定位首都,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1912年资产阶级建立的政府也是定都南京。 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战 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1949年决定在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其中一幅浮雕展示的是愤怒的群众把一箱

12、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 ,据此判断此浮雕应是 A虎门销烟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五四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愤怒的群众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 ”可以看出是虎门销烟。故选 A。 BCD三项均与材料中的 “鸦片 ”等所给的信息无关。 考点:虎门销烟 点评:虎门销烟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销毁了缴获的鸦片 100多万斤,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反映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精神。与此相关的有鸦 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等,需要掌握。 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邦国领导完成的,因而有人认为 “是普鲁士色彩黯淡了德国民主与和平的光环 ”。所谓的 “普鲁士色彩 ”是指 A纳粹主

13、义 B霸权主义 C法西斯主义 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分析的出, “普鲁士色彩 ”是与民主与和平相对立的,因而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故选 D。 AC 项是在二战前出现的极端思潮,只是和军国主义相关; B项霸权主义与材料中的 “民主色彩 ”无关。 考点: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带有明显的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这种落后的传统是德国对世界和本国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美法德四国各自确立的资本主义政体和确立这种政体的法律文献和它们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有位中

14、国人比喻:虽然国王和皇帝都有绚丽的王冠,但在 17世纪的时候,英国的国王好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再厉害也是被套上了 “紧箍咒 ”的。此处的 “紧箍咒 ”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议会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在 17 世纪的时候,英国的国王好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再厉害也是被套上了 “紧箍咒 ”的 ”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这个限制主要是权利法案,故选 B。 A项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但是并不是法律文献的约束; C项是在 18世纪; D项是在 19世纪 30年代。因此 A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 1688年光荣革命实

15、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 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但是当时国王还有行政权。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责任内阁制是其重要的特征,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 1840年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根据英国政体判断做出该重大决定的应是 A国王 B上议员 C下议员 D议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40年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的最终决定权在英国的议会。故选 D。英国 1689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统而不治,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A项因此错误。 BC

16、项是议会的组成部分。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英国通过 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责任内阁制是其重要的特征,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关系到宣战与媾和等重要的事项均有议会决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 1997 年香港回归,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 A英国国王依然大权在握 B英国王室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英国国王代替了内阁首相 D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对外出访代表国家。香港回归是中英外交关系的一

17、件大事,自然应该是王室成员的代表。故选 D。 AB项明显错误,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 C项明显错误。 考点:英国的政体 点评: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无实权,但是却是国家元首;首相负责行政权,对议会负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核心的,议会是国家的权力的核心。与此相关的法国、美国的政体类型也需要把握。 美国 “宪法之父 ”是 A华盛顿 B麦迪逊 C林肯 D罗斯福 答案: B 试题分析:美国的宪法之父是麦迪逊。故选 B。 1787年宪法是费城制定, 36岁的麦迪逊发挥了积极地作用,被称为宪法之父。 A项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参与了宪法的制定; C项是第 16任美国总统; D项是第 32任美国总统

18、。 CD项在位时宪法早已制定。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 1787年宪法是 1787年在费城制宪会议上制定的,麦迪逊等为宪法的制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 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体现的原则有 联邦制原则 三权分立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责任内阁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第一部宪法是 1787年宪法,其体现的原则是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因此 正确,故选 C。 项中责任内阁制是说内阁对

19、议会负责,是英国的体制,因此错误。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 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则付诸实践,那么在美国 “三权 ”应指: 行政权 立法权 司法权 外交权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三权是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因此 正确,故选 A。 项外交权是行政权的组成部分。 考点

20、: 1787年宪法 点评:根据 1787年宪法的精神,美国实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掌握有行政权,国会掌握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有司法权。各权力机构相互制衡、相互牵制,从而保障了民主。 2012年 11月 7日,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在大选中击败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非裔美国人。下面关于美国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奥巴马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 B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拥有立法权 C奥巴马总统是由美国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D奥巴马总统可行使行政权且受到制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总统的行政权受到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制约; B 项错误,

21、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 C 项错误,美国的总统是有各州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 D项说法正确,总统的权力受到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制约,但是总统本身享有行政实权。 考点:三权分立的原则 点评:美国 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原则,这部宪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联邦制原则,确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牵制,保障了民主;实行民主的原则,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她 ”跌跌撞撞,蹒跚而来,但却取得了胜利,并走进了近代欧洲大陆代议制民主的行列,破灭了君主复辟帝制的梦想。这里的 “她 ”所属的国籍应是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22、“跌跌撞撞,蹒跚而来 ”可以看出该国共和制的确立是艰难曲折,故选 A。 BC 项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保留有君主; D项本身就不存 在君主制的传统,因而谈不上 “破灭了君主复辟帝制的梦想 ”。 考点: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点评:法国走向共和曲折艰难。从 1789年大革命开始算起,到 1875年宪法的确立,法国政局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各种政体类型轮番在政治舞台上演,体现了法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实力的此消彼长。法国 1875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制,为了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通过了 “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宪法修正条文。 综合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

23、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 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材料二: 帝国师一个 “永久性联邦 ”。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普鲁士国王是世袭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 ”的称号。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之下不设立各部。 材料三: 材料四: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 出,任期 7年,可连选连任

24、。 以上四则材料均摘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 回答: ( 1)指出以上四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历史文献。( 4分) ( 2)指出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四元首产生方式的不同。( 6分) ( 3)概述以上四则文献起到的共同作用。( 10分) 答案:( 1)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或 1871年宪法)、 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或 1875年宪法)( 4分) ( 2)世袭制和选举制( 6分) ( 3)巩固了统治(或稳定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0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材料二 “普鲁士国王是世袭联邦主席,并享

25、有 “德意志皇帝 ”的称号 ”、材料三的示意图和材料四“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等信息可以看出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或 1871年宪法)、 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元首都是世袭的,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是共和制,元首都是选举产生。( 3)四则材料都是西方确立政体的法律性文献,都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 快速发展。 考点:近代西方政体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西方政体建立的过程和特点。近代西方政体均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的民主政体,以代议制为核心,反映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

26、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手段有革命的方式,也有改革的方式;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政体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本着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还规定,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可以参 加科举考试。 材料二: 19世纪末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终于汇集成席卷中国北部的大规模农民运动,清政府无力镇压,转而采取 “抚而用之 ”的策略。 材料三: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27、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此次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回答: (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那些大事?( 6分) ( 2)材料一、材料二斗争的主要对象分别是谁?( 6分) ( 3)分别指出 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8分) 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6分) ( 2材料一斗争的主要对象是清政府。 材料二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

28、或外国侵略者)( 6分) ( 3)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软弱性和妥协性)( 8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天朝田亩制度 ” 可以看出是指的太平天国运动;从材料 “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 ”可以看出指的是义和团运动;从材料 “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 ” 可以看出是辛亥革命运动。( 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 农民运动,但是其斗争的矛头并不相同,太平天国运动矛头是清政府,义和团运动斗争的对象是帝国主义。( 3)三则材料所指的运动都失败了,根本原因要从内因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点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分为两部分,从 1840年开始到 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主要的事件有外国的侵华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等。由于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不可能担负起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主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