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庆安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9年 4月 25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 “书 ”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可知应涉及读书、学习、交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指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 ,周密的考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有仁爱之心,都与
2、题意不符;因此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选择题一般是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题干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方式提出问题。选项即试题中的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或几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则是干扰项。掌握选择题解题技巧主要从审题、解题两方面人手。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能否正确审题,是做好 选择题的关键。本题解题的切入点就在于是否能找到关键词。找到了关键词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对于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至关重要。 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元杂剧发
3、展而来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徽班。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 “徽汉合流 ”的局面,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 京剧。因此 BCD都不符。 B错在 “北京地方剧种 ”, C错在 “流行于北方的剧种 ”, D错在 “元杂剧发展而来 ”。 考点:本题考查京剧。 点评:理解答案:设计一定要符合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的精神。选择题的答案:设计要符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的基本精神,不可违背;学习教材要把握教材的知识点的精神,不是 死记硬背教材。教材知识点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
4、的因素是最值得关注的精神核心。 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是否可以享受到以下文明成果: 用楷书字体抄写论语 利用祖冲之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 带朋友去看杂剧 借助官方编定的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全可以享受 B 可以享受 C 可以享受 D全部无法享受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对,楷书形成于魏晋时期; 不对,祖冲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 不对,杂剧是在元代形成 ; 黄帝内经成书是在汉代。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全部无法享受。 考 点:本题考查古代文化。 点评:本题实际属于组合型选择题,采用筛选法。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通过肯定或否定某个选项进行排除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
5、正确答案:。 学生问: “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 ”老师答: “这里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不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 ”根据材料,这位老师最有可能是 A卢梭 B普罗塔哥拉 C孟德斯鸠 D泰勒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对于 “他们中间谁会洗? ”这个命题并没有提供唯一的答案:,可联系所学,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也都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
6、度。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A不对,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主张 “社会契约 ”“人民主权 ”; C不对,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 D不对,泰勒斯提出了水的本原说,即 “万物源于水 ”,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 “什么是万物本原 ”这个哲学问题的人。其首创理 性主义精神、唯物主义传统和普遍性原则,是理性主义的开端,被称为 “哲学史上第一人 ”。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做题时可以首先抓住关键字词,认真分析题干及选项所给的的信息,了解它所要表达的大概意思。然后在自己的知识库里迅速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化未知为已知。最后锁定相关知识点再经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7、本法的实质是知识的迁移,即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因为高考题,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必然是教材上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具体事件的显形反映或隐性折射。 认为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愿意作恶。人之所以作恶 ,做不正义的事情是出于无知 ”。主张 “美德即知识 ”的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米开朗琪罗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主张 “美德即知识 ”,结合所学,可知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主张: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 “贤人 ”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亚里土多德:提出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最大的哲
8、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而非思想 家。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直接选取法。一般用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的题目。此法是以平时的学业水平为基础,以认真审题为前提条件的。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阅题干,准确断定全部条件与答题指令,而且即使一眼看中了得分项,也不妨把全部选项都认真审阅一遍,找出干扰项排除的理由。 史学家甲: “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 ”。史学家乙: “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
9、 ”。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 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 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C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 D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区别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进行分析判断。 AB符合题干意思,但流于片面; D错在 “无明显区别 ”; C项较为全面的理解了材料意思。史学家甲着重强调文艺复兴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史学家乙着重点在于体现文艺复兴过渡承接作用,及其所具备的与中古时代与近代两个时代同样的特性。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包含法是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引进数学思维。但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两个以上待选项都符合题干之意
10、,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个与多个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则那个包含其它的待选项必是最佳答案:。此法运用得当,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 “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 ”依你的理论,罗丹所谓的 “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指的是什么 A以理 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B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D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
11、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十八世纪诸人物 ”实际是指启蒙思想家,本题实际是问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之处; B错在 “反对君主政体 ”,启蒙思想家普遍反对君主专制但不一定都反对君主政体,如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 C错在这主要是文艺复兴的表现,而且 “否定各种宗教仪式 ”表述绝对化,如伏尔泰批判教权主义但不反对信仰自由; D错在这是自然科学领域,与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之处无关。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主义为核心,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启蒙思想。 点评:审题时明确题目结构 :答题项 (答案:所指的内容和项目 )、主干语 (选项所问的直接对象 )、条件限定语 (对回答内容的各方
12、面的限制 )。然后根据题意对号入座。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人类理性的光芒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这属于否定式选择题,找出表述错误的即可。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会宣传的因行称义学说,主张因信称义。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
13、救,体现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D明显 表述错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教皇的权威,而非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而且开启人类理性的光芒一般是指启蒙运动。 考点: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点评: 本题可用反证法。此法引进数学思维。多用于常规方法不能判断的某一个或几个选项。即在正面思考无法取得突破时,进行逆向思维, “反其道而行之 ”,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法尤其适合否定式选择题。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不同点在于 A反对盲从教会 B政教合一 C信仰即得救 D圣经权威至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马丁路德主张 反对天主教会宣传的因行称义学说,
14、主张因信称义。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体现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的改革主要为 :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长老制。 :简化宗教仪式,宣布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 :取缔演戏和赌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严禁一切浮华享乐的行为; :改组市议会,政权的形式按照加尔文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模式建设; :鼓励 经商致富。因此 ACD是两者的相似点,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点评: 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类性质
15、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 。如 “最早 ”、 “最主要 ”等;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解答比较型魏题可运用下列策略与方法: 其一、比较型选择涉及的都是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解题过程中应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其二、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 整合,所以备选项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予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 其三、解题时应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和判断。解题过程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
16、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其四、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 其五、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要特别注意从宏观方面找同,从微观方面找异, 即 “大同小异 ”。特别注意比较不同时题干中两比较项的先后位置,一般是找前者和后者的不同。 卢梭说: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
17、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说明卢梭强调的是 “人民主权 ”, 认为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 A不对,制定契约与题干不符; B不对,卢梭强调公共意志; C不对,卢梭认为统治者如违反民意,人民有权革命;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启蒙思想。 点评: 选择题多用排除法,常见的情况有 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不符或不完全相符,即它本身完全错误或有部分错误。( 2)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可细分为时间不符、地点不符、性质不符等。这类题本身不难,但稍一马虎
18、就会弄错。 恩格斯说: “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法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影响深远 B启蒙运动在法国 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C法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D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法国当时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深远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和随后的大革命; C不对,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英国; D不对,当时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的也是英国。 B符合题意, 18世纪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考点:本题考查启蒙思想。 点评:本题可用 大背景法(特征法)。主要适用于题目中有明确特征要求或虽无明确
19、表述但隐藏有特征要求的试题。这时首先要放开视野, 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时代特征或阶段特征,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去判定正确答案:。 1819年,在一个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研制成了发电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力织布机 D改良了蒸汽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 “1819年 ”,结合所学,这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AB不对,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出现在 19世纪中后期; C不对,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但
20、是作用不如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知是指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科技革命。 点评: 本题可用时空法。历史的基本要素是五个 W和一个 H。 W和 H是这几个要素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五个 W即 “when(时间 )、 where(在哪儿)、who(谁)、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一个 H即 how(怎么样)。其中,时间和空间(地点)是最基本要素。特别是时间,可以解答绝大多数的选择题。时间的表述方法有三种:年 月日、世纪年代、人物事件。 下列选项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 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
21、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穷人是命运悲惨的弱者,富人则是被上帝选择的强者 直接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这被后人归纳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因此 符合题意。 属于社会学范畴,不属于进化论本身研究领域; 不对,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属于进化论的影响而非观点本身。 考点:本题考查进化论。 点评:历史选择题分析选项可注意以下几点:答案:选项是否与题目有关(题案相关法)、答案:选项观点是否正确(判断正确法)、答案:选项是否绝对极端(极端绝对法)、答案:选项是否存在包含
22、与被包含的关系(包含法或被包含法)。 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 20世纪 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 “司 ”改为 “后 ”。 2011年 3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 “后母戊鼎 ”。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 A文字研究 B史料记载 C民间传说 D专家观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论从史出、史由证来 ”,根据题干, A符合题意。 BC项都有一定的道理,史料记载民间传说 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都可能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色彩,流于片面; D不对,专家观点也应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否则不足为信。
23、考点:本题考查古代文字 。 点评:, “材料第一,论从史出 ”已成为了新高考重要命题原则,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高校选拔专业性历史人才。因此,我们必须顺应这一命题原则。 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喜闻乐见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喜闻乐见为主 ”可知体现了明清小说的平民化的趋势,这是由于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形成扩大,对文化的新需求。 A不对,这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
24、文学革命; B 不对,这是表现而非原因; D不对,与题干材料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文学。 点评:本题属于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 1)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 2)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 ( 3)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
25、逐步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体现了平民化的趋势,这是由于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形成扩大,对文化的新需求。 A不对,自然经 济缓慢解体是在近代; CD不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与儒家地位逐步提高,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的繁荣。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文学。 点评:阅读历史材料,第一感觉要把握材料反映历史事物的时代性,明确材料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什么事情,材料反映的历史事物一旦明确,马上联想到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点。材料一定会与历史的阶段特点相适应,答案:设计必须与历史的阶段特征相吻合,如
26、果相违背,可以直接排除。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研究 “意境 ”,以下对 “意境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 ”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找出不正确表述的选项即可,风俗画属于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其他三项都属于正确的表述。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艺术 点评:本
27、题的命题属于偷梁换柱法。这种方法就是题目或备选项在推理、判断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法来设置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体现了法家的治国理念。只有 C符合法家代表人物。 A是墨家, BD是儒家,因此都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点评:用表格法识记。 思想家 所属学派 主要思想主张 孔 子 儒家 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 子
28、 儒家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 子 儒家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君舟庶水 ”、性本恶、礼法并用 老 子 道家 道、无为而治、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等 韩非子 法家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改革变法 墨子 墨家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其仁政的表现,不包括 A重民思想 B民贵君轻 C天命是人们意志的表现 D君民平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提出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但是民本思想不等于民主思想,孟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希望统治者爱惜民力,以图长治久安。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
29、:认真审题,是解答各种、各类题型的共同要求。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具有其他题型所不同的特点,就是题干的答题项有否定限制词。对于这种限制词,考生在审题时要特别留心。在认真分析、仔细推敲四个备选项时,把符合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符合史实)的选项找出来。我们可以用以下简单公式表示:符合史实选项非正确 选项 。然后启动逆向思维,确定正确选项。 董仲舒说: “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至此。以此见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表明董仲舒: 宣扬 “天人感应 ”学说 继承了荀子的 “天行有常 ”思想 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认为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0、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 ”“以此见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可知董仲舒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 “天人感应 ”,同时又以上天 的名义告诫统治者实行 “仁政 ”。可见 正确。 不对,荀子的 “天行有常 ”思想认为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体现了古代朴素的唯物观,不同于董仲舒的唯心主义思想; 不对,材料无从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客观评价董仲舒新儒学。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但它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儒家的 “仁政 ”思想、民本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仍然是董仲舒新
31、儒学的基本内容。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 “无为而治 ”的治国方略,而 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 “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B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全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答案: A 试题分析:无论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 “无为而治 ”的治国方略,还是刘彻强行罢黜 “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前者是汉兴之初面对社会凋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者是汉朝面临一系列问题,要求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此 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与题干材料不符。 考点:
32、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人心是万物的本原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D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人心是万物的本原、知行合一是心学家的观点;格物致知是理学家的观点,因此 ABC都不符合题意;但两派都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不同点: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界本原 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而存在。 理是内在的 “心 ”。 哲学类别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认识方法 格物
33、致知 内心反省 相同点: 1、内容: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2、哲学范畴:都强调现有意识再有物质,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3、本质:都以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 朱熹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 “天理 ”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事物的发展规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的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南宋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要 “存天理,灭人欲 ”。因此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
34、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AB体现唯物主义思想,与理学的唯心主义不符, D为汉代董仲舒提出。 考点:本题考查程朱理学。 点评:本题的关键之处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程朱理学的本质是以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格物致知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说人心的顿悟与渐修。这与心学相符。陆九渊等人认为 “心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认为穷理
35、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A不对,孔孟之学的核心是 “仁 ”“礼 ”; BD不对,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通过读书、考察、实践来探究 “理 ”。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对于材料选择题,很显然,材料不读无法做题,材料不读懂无法做对题。然而,整个题目都是材料的时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的时候,一般我们都会因为看不懂很烦躁而很长时间不能进入正题。所以当遇到这类情况,我们要镇定自如,要坚信麻烦不代表难,难也不是针对我一个,我不会别人也未必会。这样自我宽心可以让我们耐心读题,从而理清题目,快速准确解答。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 “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 “抨击孔子,别立褒贬 ”
36、。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抨击孔子,别立褒贬 ”可知与明朝后期 “离经叛道 ”的李贽相符。李贽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批判道学家 “存天理,灭人欲 ”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因此 A正确。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考
37、察研究来认识;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点评:做题中要将题干与备选项相联系,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相联系,将知识与能力相联系,做到试题分析的立体化、全面化和透彻化。要通过对试题的细致分析,结合试题要求,对各备选项进行对比分析,选优去劣。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 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
38、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结合所学,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可知主张经世致用; B不对,不能说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这是因为统治的腐朽; CD不对,顾炎武针对的理学僵化,而非佛学或孔孟学说。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点评: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重在读懂材料,结合问题找出关键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材料所涉及的相关教材知识相联系,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
39、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可知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即强调尊卑有别,尊敬长辈; AC不对,与材 料意思不符; B不对,没有比较,不足以说明这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影响和地位 1孔子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和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政治的主导理论。 2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价值信仰、情感态
40、度、观念意识和风俗习惯。 3儒家思想对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起了一定作用。 4儒家思想具有重要的世界影响,一度成为古代居支配地位的一种思想,对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也有一定影响。 5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具有一定价值,对人的道德修养和和谐社 会的构建等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6所倡导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中有一定价值。 7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也有明显的消极作用,如儒家纲常伦理,不利于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弘扬,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所宣扬的等级观念也有消极影响。 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其中最适宜的选项是: 大汉的文明传承 纸改变
41、了西欧文化进程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指南针 火药 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造纸术对西方的影响: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对西方的影响: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对西方的影响: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对西方的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不对,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兴起于公元前五世纪,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印刷术尚未出现。
42、考点:本题考查四大发明。 点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推动了欧洲历史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对其原因理解不准确的是 A社会动荡不安 B士人群体形成 C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D统治者的重视 答案: D 试题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发展到自觉阶段的历史条件: 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 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因此 D与原因无关,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书法。 点评:背
43、景法主要适用于题目中有明确的时代背景要求,或虽没有明确表明但隐藏有时代特征要求的题目。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具有时空性,都是时代的产物,一定要把他们自觉地放在其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当中去分析理解,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才能准确把握。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备受史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A当时绘画题材广泛 B当时风俗画流行的特征 C当时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角度,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并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都是从艺术和社会的角度进行阐述,而不是历史的
44、角度。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绘画。 点评: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界定答题范围;二看作者所持态度或意图,是否定还是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综合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 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读诗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材料二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
45、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 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黄宗羲原君 (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6分) (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 2分) ( 3)阅读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2分)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 6分)
46、( 4)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分) 答案:( 1)( 6分) 仁、礼、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 ( 2)( 2分) 原因:董仲舒倡 导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3)( 2分) 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时代特点。 ( 6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君主专制强化 ,弊端丛生,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 ( 4)( 2分) 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试题分析: ( 1)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如 “说仁义 ”“作中庸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 ”可知涉及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义、中庸
47、、孝、修齐、治平等。 ( 2)根据题干 “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 桥梁 ”,再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面临一系列问题,要求实现 “大一统 ”,而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使之迎合了汉武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 3)根据题干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再结合所学,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体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因此可知是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时代特点。再注意多角度展开,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背景。 ( 4)注意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继承、发展、扬弃的态度,即历史研究的一大意义就是 “以古鉴今 ”“古为今用 ”,因此要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演变。 点评:历史材料题 “四要 ”与 “四忌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步,要认真分析所设问题,切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第二步,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