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578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8年,海峡两岸直接 “三通 ”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 “又一次历史性突破 ”。此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 “历史性突破 ”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一国两制 ”的提出 .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D.“九二共识 ”的达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92年的 “九二共识 ”,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符合题目要求。故选 D。 A项是在1979年发表的,标志着两岸关系的缓和; B项是统一祖国的方针;

2、C项是达成九二共识的大陆和台湾的相应的机构。 考点:九二共识 点评: “九二共识 ”指 1992年 11月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共识。 遵义会议就红军被迫 “远征 ”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主要是由于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蒋介石组织百万兵力对革命 根据地进行疯狂的 “围剿 ”,红军在南方无法立足 D “左 ”倾错误导致反 “围剿 ”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答案: D 试题分析:红军长征的原

3、因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故选 D。 A项错误,体现不出反围剿失败这层内容来; B项是在 1935年华北事变,日军加紧了对华的侵略; C项错误,红军不能在南方立足的原因是左倾错误导致的反围剿失败,而不是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强大。 考点:长征 点评:由于王明、李德等错倾错误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总的行程两万五千里,是历史上最大的转移。在长征中,革命的精 干力量得到保存,同时在沿线宣传了革命的思想,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军叫 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这首词反应的著名历史

4、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军叫 工农革命 ”、 “要向潇湘直进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等反映的信息中都可以判断应该是秋收起义。故选 C。 A项未打出工农革命的旗号; B项还是用的国民革命的番号; D项是在 1934年开始的,与材料显然无关。 考点:秋收起义 点评:秋收起义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屠杀,举行的革命暴动。进攻的目标是大城市长沙,由于敌强我弱,受到很大的挫折。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哪里转移到浙

5、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青岛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历史的基本的知识。中共一大是在上海召开,只是在召开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威胁,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继 续进行。故选C。其它各项均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共成立 点评: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成立。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几次重要的会议要把握:二大确立了民主革命纲领;三大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八大做出了我国主要矛盾的论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认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一

6、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十五大依法治国思想;十六大三个代表作为我党指导思想;十七大把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指导思想。 当代学者提出了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影响的认识。五四运动追求的目标是民主。这是直接继承了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未能成功,所以 “五四

7、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标志着中国进入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故选 B。 A项说法错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相同的,反帝反封任务并未完成; C项明显错误,中国并未进入资本主义阶段; D项错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向近代转变在辛亥革命之时就发生了。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北洋 军阀的黑暗统治,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在运动中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传播了救国救民的思想,也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阶段。 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

8、 “大世界 ”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一幅对联: “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事看跑马 ”。其中的 “亡羊 ”谕旨 A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时间上判断, A是 1901年, B是 1912年, C是 1915年, D是1919年;结合材料的时间分析,上海人民参加的爱国运动应该为五四运 动,“亡羊 ”当然是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选 D。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学生、商人等阶层都参与到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来,

9、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1912年 2月,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诞生: “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 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 A革命派的政治目标就是效法欧美,建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 B五色旗的寓意是五族共和,民族平等 C天下是国民的天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完全实现了三民主义的目标 答案: D 试题分析:五色旗的寓意是五族共和,民族平等,辛亥革命创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从材料 “飘扬五色

10、旗,民国荣光 ”可以看出是民国时期,赞扬民国成立的, ABC项都是体现了这一点,排除 ABC; D想说法明显错误。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在革命党人的首创精神的指导下,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建立的新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就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辛亥革命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主要原因是 A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 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

11、社会性质,对社会的影响有限,中国的传统社会并没有完全改变; B项应该是洋务运动; C项说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 D项是主要的功绩,推翻了帝制,中国政治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故选 D。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辛亥革命是 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结束了封建专制,建立了共和,颁布了约法,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常考的知识点有三民主义、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意义等。 武昌起义的计划被偶然因素打乱,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主要靠的是 A帝国主义的中立政策 B士兵的革命主动性 C清军士兵腐败无能 D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

12、分析,在群龙无首的危急形势下,士兵中的革命党人勇敢地打响了第一枪,导致了革命的成功,所以,士兵的革命主动性是首要因素。故选 B。 AC项是外因,不是主要的因素; D项说法错误,革命党人并没有广泛的发动群众,革命的主体是新军。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在革命党人的首创精神的指导下,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建立的新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

13、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 八事变 B九 一八事变 C七 七事变 D八 一三事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词 日本人 夺我东三省 ,从中可知这首童谣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 故选 B。 1937年 7月 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 ”事变,由此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1931年日军发动了占领中国东北的 “九一八 ” 事变。 “九一八 ”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企图侵占上海作为继续侵略中国的基地, 1932年 1月 28日发动了进犯上海的 “一二八 ”事变。七七事变后,日军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发动了侵略上海的 “八一三 ”事变。 考点:九 一八事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

14、一些基本事实,要了解几次事变的时间和发生事变的原因。涉及到抗日战争历史的,如要知道 抗日战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也是要掌握的重点。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党 “一大 ”召开 C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B项是在 1924年召开,直接排除; C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后的措施。 “国共合作宣言 ”由共产党提交,国民党公布,表明两党已正式合作。故选 D。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

15、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下列关于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 B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束 D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一部宪法是在 1954年通过。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6、。第一部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束。因此 ACD均正确。 考点: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注重法制建设,在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的进展。改革开放后,通过了 1982年宪法 ,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 1995年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是 A决定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 B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通过了国务院新的机构改革方案 D提出 “有法可依、有

17、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法制建设方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历史的基础知识,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法制建设方面的方针是做到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故选 D。A项是在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B项是在 1982年; C项是在 20世纪 90年代。 考点:新中国的法制建设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注重法制建设,在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的进展。改革开放后,通过了 1982年宪法,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 1995年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1949年,中

18、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人中有 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人中有 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人 ”说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正确答案:为 B。 A项错误,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成立; C项是在 1956年确立的方针;

19、D项说的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大制度,是在 1954年建立。 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 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每周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历史上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

20、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故选 B。 A项是在 1949年春天,尚未全国解放; C项是在 1954年,国旗早已确定; D项是在 1956年。 考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点评:在 1954年人大制度建立之前,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上,确立了国旗、国徽和国歌。 1954 年以后,政协成为了政治协商的机构。 毛泽东的诗句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中 “百万雄师过大江 ”的结果是人民解放军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取得三大战役的 胜利 C攻占国民党统治的中心 南京 D转入战略反攻 答案: C 试题分析:

21、材料 “百万雄师过大江 ”的大江指的是长江,由此可知这次战争是渡江战役,攻占国民党统治的中心 南京。 A项是在战略防御阶段的 1947年发生的; B项是战略决战,此时尚未渡江,是在江北; D项是在 1947年夏天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解放战争是发生在 1946年到 1949年之间的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双十协定的签订、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等 也需要了解。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 “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部歼敌于长江以

22、北的问题 ”“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 ”可判断此战役发生在长江以北、淮河流域,选择 C项。其余各大战役均与地点不合。 考点:三大战役 点评:三大战役是在解放战争后期国共两党之间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力量,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需要了解。 蒋介石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

23、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 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一二 九运动 D北平和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由 “倭寇投降 ”可知是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 “陪 都 ”可知是 “重庆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是 A 项。 D项是在解放战争后期;B项是在 1936年抗战爆发前; C项是在 1935年,华北事变,北平学生发起了一二 九运动。因此 B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重庆谈判 点评: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怎样的政府,中国走向何方成为全体中国人关注的焦点。 1945年 8月以后,国共两党会谈,签订了双十协定,规定

24、建立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是,国民党很快的撕毁了政协决议,发动了内战。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 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上述材料表明了 A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B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C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D苏美对日作战,对中国有力配合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明确指出 “中国人

25、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英勇的作战。故选 C。 A项说的是战争的性质,本身不能直接的决定战争的胜负; B项只是说了中共一个方面; D项是外因。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危急时刻,国共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 了国际的大力的援助,但是不能认为这就是胜利的主要原因。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革

26、命团体是 A光复会 B华兴会 C兴中会 D同盟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94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故选 C。AB项都是在 20世纪初成立; D项是在 1905年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考点: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点评:在辛亥革命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一些列的革命团体进行辛亥革命的组织准备工作。 1905年,在日本孙中山黄兴等人把成立在各地的资产阶级革 命团体统一合称为一个组织:同盟会。成为第一个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革命的向前发展。 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订立,导致了 A清政府

27、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的在华工具。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故正确答案:为 C。 A项说法错误,该条约的签订正式在政治上使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侵华的代理人; B项与史实明显不符,条约签订后,战争结束; D项是在 2世纪 20年代。 考点:辛丑条约 点评:辛丑条约是进入新世纪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条约中有内容规定。惩办参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大臣,并称为首祸诸臣。这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

28、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 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 D保证了皇权独尊 答案: B 试题分析:三省六部制调整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此 B项错误。故选 B。三省六部制相权分为三部分,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保证了皇权独尊;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能;因此 A、 C、 D均正确正确的,但因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

29、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 钱穆在 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丞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 A、 B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由 “首长制到委员制 ”看起来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是皇权在不断加强。故选 D。 考点: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点评: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唐

30、时期实行的 重要的政治制度。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 “制 ”分别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制 ”都是制度的意思,秦朝开创了郡县制,在封建王朝非常具有历史意义,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巩固了统治。周朝的失利在于分封制度,导致天子的权利过于分散,出现下强上弱的尾大不掉的情况,因而春秋战国时期,以及汉代初期都出现了战乱频繁的状况。故选 C。宗法制是以

31、血缘为基础形成了与政治紧密相连的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是秦以后建立的政治体制。根据分析, ABD均错误。 考点:分封制和郡县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主要内容。分封制下官员世袭,但是郡县制则是中央任命,因此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后世所用。 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 ,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秦朝是在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霸混战的局面后完成统一的。郡县制的实行使皇帝把地方官吏的任免权牢牢抓在手中,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局面。故选 C。 A项是从

32、经济的角度分析郡县制的影响,与材料角度不符; B项说的是行省制度; D项说法错误,封建社会地方割据经常出现,其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不变,割据无法消除。 考点: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要加强中央集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需要掌握。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了秦律,严刑酷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法律制度、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等。秦始

33、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 ,其地位不可逾越。皇帝制度是这一制度的核心,皇权至高无上,可以左右一切制度。故选 A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历朝不断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内容需要掌握。各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也需要掌握。 “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 ”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等级森严 C神权色彩浓厚 D世卿世禄 答案: A 试题分析:宗

34、法制度有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称为大宗,其余是小宗。反映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的特点。故选 A。 B项说的是政治制度; C项说的是政治制度的特点; D项是选官制度。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史记 周本纪中记载: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大禹之后

35、于杞。 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这表明西周分封的对象包括 A先代贵族、功臣、亲族 B部落首领、周王子弟 C商代贵族的敌人、功臣 D周王的兄弟一辈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最主要的是同姓亲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其次是功臣和姻亲,还有先代贵族之后等。故选 A。 B项部落首领不正确; C项商代贵族的敌人、 D项周王的兄弟一辈都未有体现。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

36、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在历史典故 “烽火戏诸侯 ”中周幽王博得了美人褒姒一笑而令人点燃烽火 ,诸侯率兵蜂拥而至。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王享有治理诸侯国的权力,但是也应该有出兵勤王的义务。周幽王昏庸,为博得褒姒一笑,居然乱用此制度,最终导致亡国。故选 C。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相连的西周时期实行的另一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强调血缘关系,与材料不符;郡县制是秦朝以后在国家范围内实行的制度;王位世袭制指的是最高统治者权力继承的问题。因此 BCD均错

37、。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 ,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 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 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故选 A。 B 项错误,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但是到

38、不了村。中国古代 “皇权不下县 ”。C 项错误,秦汉以后地方官吏已不能世袭; D 项错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地方没有独立的行政体系。 考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点评:此知识点为重点。我国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统一;在秦代,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一体制在汉代以后逐步的加强,除了材料中考查的地方体制的演变外,相权的演变也是重点,需要掌握。 “洪武皇帝 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 材料中 “特别的政府部门 ”中的成员指 A丞相

39、 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 D军机大臣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洪武皇帝 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特别的政府部门 ”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故选 B。 A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了丞相; C项错误,汉朝时期汉武帝任用身边小官尚书令等组成了中朝,限制相权; D项军机处是清朝的机构。 考点:明清政治制度 点评:明清之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隋唐时期沿袭下来的一整套的统治秩序已经不能有 效地维护明清之际的统治需要了,因此明代废丞相、清代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急剧加强,但是

40、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家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 ”,负责审核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清朝军处机。从题干中 “画成依样棹葫芦 ”,结合所学知识,军机大臣是不参与决策的,而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跪受笔录 ”。故选 B。AC项说法错误,军机处无实权; B项说的应该是唐代的门下省。 考点:军机处 点评: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

41、,除了要掌握清代的军机除外,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2009年 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 “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 “历经磨难 ”与 “自强不息 ”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 林则徐抗英 B马关条约 反割 台斗争 C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坚守广州抗英,迫使英军北上;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19世纪末 20世纪出,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八国联军侵华瓜分

42、中国的迷梦。因此 ABD均正确。 C 项错误,辛丑条约是在 20世纪初签订的,而太平天国运动是在 1851年开始。 考点:近代的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点评:近代的中国历史是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的历史。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大的运动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等;侵华战争主要有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等。 谭嗣同在 1896年有感中写道: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这是有感于 A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全岛割让给日本 C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开辟新通商口岸,列强势力深入中国

43、内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解题关键是注意诗歌的写作时间1896年,以及内容做出判断。 “天涯何处是神州? ”特指台湾岛割让给日本后,中国领土更加不完整。故选 B。 A项体现不出 “天涯何处是神州? ”的感慨; C项应为辛丑条约签订后; D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考点:马关条约 点评: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民众掀起了顽强的保台运动,虽失败告终,却反映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高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与此相关的知识点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也需要掌握。 太平天国主张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44、”,孙中山提出 “平均地权 ”。二者的相似点是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主张土地国有和绝对的平分产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选项中 B项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 D项主张土地国有和绝对的平分产品只符合太平天国运动, C项符合孙中山的 “平均地权 ”,只有 A项是两者的相似点。故选 A。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和三民主义 点评: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明确规定变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建成一个有饭同食的理想的社会。体现了反封建的思想。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体现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但是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18

45、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应是 A首次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资政新篇的实施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这一历史任务从太平天国运动最先挑起,故答案:选 C。 A项是在林则徐、魏源时期开始的; B项体现的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现不出革命的目的; D项是从运动的规模上来说的。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颁布了纲领,是旧时农民运动

46、的最高峰,发生在新的时代,反映了新的时代的特点。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 有位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进 步性在于 “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 ”。下列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金田起义 B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明确规定变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建成一个有饭同食的理想的社会。故选 B。 A项只是说的起义的事件, C项是说建立了一个政权; D项主张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考点:太平天国运

47、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两个施政纲领,这两个纲领都具有反封建性,都没有真正的实施,一个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一个是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二者的相关内容需要掌握。 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中写到: “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 园门口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 我们已经完成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 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起牺牲了。 ”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所给的材料可知侵略者火烧的是圆明园,因此他参加的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 B。 ACD三项都是外国列强侵华战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的损失,但是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闯进北京,火烧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劫掠一番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被马克思称为强盗式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的范围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明显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由沿海开始向内地发展,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 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