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二10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3579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四川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二10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四川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二10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四川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二10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四川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二10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四川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二10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四川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二 10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的 “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中国历史上一场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小题 2】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产生的影响有 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学在民间 ”取代了 “学在官府 ” A B C D 【小题 3】下列 不属于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小题 4】孟子被称为

2、“亚圣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A在伦理观上主张 “性本善 ” B提出了 “民贵君轻 ”的思想 C把孔子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 “仁政 ”思想 D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小题 5】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 “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 ”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 【小题 6】全世界 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 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

3、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 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 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 “智慧 ”应包括 A “克已复礼 ” B “民贵君轻 ” C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D “以德服人 ” 【小题 7】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小题 8】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 不正确 的是 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B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 C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孔子的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

4、形成的 D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小题 9】孔子曰: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C 【小题 5】 B 【小题 6】 C 【小题 7】 A 【小题 8】 B 【小题 9】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点: “百家争鸣 ”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 “

5、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 “百家争鸣 ”,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 “百家争鸣 ”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小题 2】 试题分析: 不对,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学在民间 ”取代了 “学在官府 ”是条件而非原因,因此排除。 考点: “百家争鸣 ”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很多方法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是选基法 +排除法,即认真审读

6、主题材料、题干和备选项,结合知识,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再运用排除法,将备 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再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逆向思维,墨子属于墨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都属于儒家代表人物。 考点: “百家争鸣 ” 点评: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 3个方面: 1)考查人物的活动。 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 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小题 4】 试题分析: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

7、心。 考点:儒学 点评:孟 子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 “仁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 “仁政 ”思想。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小题 5】 试题分析: “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体现了孔子 “礼 ”的思想。即恢复传统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 考点:儒学 点评:孔子认为 “仁 ”就是 “爱人 ”。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 “礼治 ”,即 “克己复礼为仁 ”。 【小题 6】 试题分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现了孔子 “仁 ”即 “仁者爱人 ”,

8、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爱人 ”就要遵循 “忠恕 ”之道。 考点:儒学 点评:孔子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 “ 仁 ”和 “礼 ”。 【小题 7】 试题分析: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属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属于墨家思想 ;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属于法家思想。因此选 A,分别体现了孔子、孟子的思想。 考点:儒学 点评:孟子发展了孔子 “仁 ”的思想,主张实行 “仁政 ”,进一步 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 “性本善 ”。 【小题 8】 试题分析:本题

9、属于逆向选择题,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并不在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当时迎合统治者需要的是韩非子代表的法家思想,西汉汉武帝时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儒学 点评:汉代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小题 9】 试题分析:孔子和孟子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主张爱有差别,墨子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 的利益,主张爱无差别。 考点: “百家争鸣 ”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10、 儒家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人才流动频繁, “朝秦暮楚 ”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其相关因素主要有( )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为争雄称霸,重视人才 礼崩乐坏,平等思想成为发展趋势 A B C D 【小题 2】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很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型生态型水利工程。 B荀子的主张 “制天命而用之 ”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缩小,畜牧业扩展,有利于缓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唐诗 “忆昨深山

11、里,终朝看火耕 ”这一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小题 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 “墨子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它没有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 “兼爱 ”主张得民众的支持 B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C “非攻 ”主张适应了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需要 D私人办学在不断发展 【小题 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 “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 “仁政 ”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

12、,防止人民反抗 【小题 5】下列哪项是孟子对孔子 “民本 ”思想的发展( ) A “为政以德 ” B “节用而爱人 ” C关心爱护百姓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 【小题 6】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民主思想家,其思想的进步因素中对构建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提倡 “法治 ”,反对 “人治 ” 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D认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小题 7】黄宗羲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下列与他有关的是( ) A得出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害 ”的结论 B提出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的民主思想 C提出 “气者,理之依也 ”和 “天下惟器 ”的唯物观点

13、 D否定孔子是 “天生圣人 ”,指责儒家经典并非是 “万世之至论 ” 【小题 8】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小题 9】 “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其核心思想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小题 10】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后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

14、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B 【小题 5】 C 【小题 6】 B 【小题 7】 A 【小题 8】 C 【小题 9】 C 【小题 10】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明 显不对,礼崩乐坏虽然符合史实,但没有出现 “平等思想成为发展趋势 ”,相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是在近代中国。 考点:春秋战国变革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

15、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B表述不对,荀子的主张 “制天命而用之 ”是说人可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属于古代唯物思想,而不是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考点:荀子 点评:制天命而用之 意为要驾驭自然变化的规律而加以利用。 “制天命而用之 ”思想指出了人在自然界面前不是消极无为的,肯定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重要意义。荀子认为,人不应该只是仰慕、颂扬自然的伟大和等待自然界的赐予,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自然界的变化,利用自然界来为自己服务。他说:推崇天的伟大而思慕它,何如蓄养万物而控制它;顺

16、从天而颂扬它,何如驾驭自然界变化的规律而利用它;盼望好的天时而坐待自然界的恩赐,何如顺应天时而使自然界为人服务;听任万物自然增长,何如发挥人的能力去促使万物增长?总之,荀子认为 不能离开人的努力去思考天的问题, “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离开人的努力去思考自然界的问题,就失去了万物的真情。荀子还把天、地、人三者作为三种平行的力量并提,提出人要以自己的努力与天、地相配合,参与整个宇宙的变化。荀子这些思想,表现了人对自身力量的觉醒和新兴力量在改造自然和社会方面的高度信心。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C表述不对, “非攻 ”主张在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时代恰好不适应当时各诸侯国

17、统治者的需要,受到统治者赏识的是法家思想。 考点:墨子 点评: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 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但是墨家学说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 【小题 4】 试题分析: A.制天命而用之出自荀子; C兼相爱、交相利出自墨子;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出自法家学说; B符合孟子。 考点:孟子 点评: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 “仁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 “仁政 ”思想。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认为,如果统治

18、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 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小题 5】 试题分析: A.“为政以德 ”出自孔子,主张统治者实行德治; B “节用而爱人 ”也是出自孔子,要求统治者节约用度,爱护官吏;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出自黄宗羲; C符合题意。 考点:孟子 点评:孟子的 “仁政 ”、 “民本 ”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小题 6】 试题分析: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侧重于批判而非 构建; C反对重农抑商

19、,提出工商皆本侧重于经济领域; D认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 B提倡 “法治 ”,反对 “人治 ”符合近代社会取代传统社会的趋势。 考点:黄宗羲 点评:黄宗羲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题 7】 试题分析: B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的民主思想出自顾炎武; C “气者,理之依也 ”和 “天下惟器 ”的唯物观点出自王夫之; D否定孔子是 “天生圣人 ”,指责儒家经典并非是 “万世之至论 ”的是李贽; A符合黄宗羲。 考点:黄宗羲 点 评: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

20、下之大害。 ( 2)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题 8】 试题分析: A B C D都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但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最符合时代潮流的是 C,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考点:黄宗羲 点评: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代以来商品经济逐渐取代古代的自然经济。 【小 题 9】 试题分析:大概意思翻译:每个人生下来,都有属于他自己的长处和作用,不必要效法孔子一样做到大智大圣,如果真的一定要做到像孔子一样的圣人,那么千古之

21、前如果没有孔子,那现在的人岂不是不用做人了吗?!这段古文的意思是想阐明一个道理 “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不必盲目地效仿他人,每个人自然有他自己的优点和用处。 考点:李贽 点评:抓住题干中材料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 ”等信息,结合异端思想家李贽的主张,可以得知李贽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反对对孔子的迷信崇拜。 【小题 10】 试题分析: 的 观点不准确,有一些朝代宗教受到统治者的推崇而获得广泛传播。如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因此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 。 考点:儒学 点评:要注意选择题中选项的表述,是否有一些限定词如 “始终 ”“彻底 ”“开始 ”等

22、表述不当,如表述不当,则可排除。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明确提出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小题 2】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小题 3】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 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 B批判重农抑商 C批判君主专制 D批判农工商皆本 【小题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

23、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的日知录 C李贽的续焚书 D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小题 5】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 “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小题 6】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 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B 【

24、小题 5】 B 【小题 6】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 联系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考点:李贽 点评: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 “存天理,灭人欲 ”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小题 2】 试题分析: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 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

25、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 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考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点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农工商皆本属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如黄宗羲主张 “工商皆本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考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点评:解答否定型选择题,审清题型、题意是解答否定型选择题的必要前提,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

26、题: 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 【小题 4】 试题分析:顾炎武 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主张: 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主张 “经世 致用 ”,反对文化专制及心学的空谈理论。 考点:顾炎武 点评: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他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载: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曰:易

27、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他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查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发展过程。注意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考查思想史一定要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考点:儒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判断能力。三种思想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 【小题 6】 试题分析:汉朝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学说改造儒家学说

28、,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宋朝程颢、程颐、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入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考点:儒学 点评: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 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秦始 皇时期,由于 “焚书坑儒 ”,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隋唐时期,出现了 “三教合一 ”的趋势 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 -理学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9、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李贽是明朝后期的重要思想家,他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号称是 “离经叛道 ”的思想家。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李贽说: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他认为: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由此可以判断,李贽反对 “存天理,灭人欲 ”,主张 A人文主义 B仁爱精神 C尊重人性 D个人主义 【小题 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 “善择佳偶 ”,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 “三纲五常 ”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

30、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答 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1】 试题分析:李贽针对正统理学家的 “存天理,灭人欲 ”的命题,他提出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的主张,认为 “理 ”,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对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强调穿衣吃饭就是 “人伦物理 ”,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谈仁义道德,主张尊重人性,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欲。 考点:李贽 点评: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小题 2】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李贽批判男尊女

31、卑封建礼教,倡男女平等;因此选 B,其他三项都无从体现。 考点:李贽 点评: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 “存天理,灭人欲 ”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动荡 ,但是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 ,有了新的发展。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创立“心学 ”,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官方哲学 A B C D 【小题

32、 2】儒家的经典 “四书 ”是指 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 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 C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D大学中庸易经周书 【小题 3】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 了谁的思想? A张载 B二程 C周敦颐 D李翱 【小题 4】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 “天理 ” 主要是指 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 ”理论 【小题 5】明代王守仁研究心学理论得出的结论有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人人都有 “良知 ”, “满街都是圣人 ” 学以致胜的关键是 “致良知 ” 特别强调 “知行合一 ” A B C

33、D 【小题 6】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 “致良知 ”,其根本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克服 “私欲 ”,恢复心体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 D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小题 7】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C 【小题 5】 D 【小题 6】 B 【小题 7】 C 【小题 1】 试题分析:程朱理学(代表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

34、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而陆王心学 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因此 都符合题意。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很多方法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是选基法 +排除法,即认真审读主题材料、题干和备选项,结合知识,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再运用排除法,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再对其余选项进行 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小题 2】 试题分析: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南宋 理学家 朱熹 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 ”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

35、考点:儒学 点评: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 “诗、书、礼、易、春秋 ”,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 “诗、书、礼、乐、易、 春秋 ”,这六本书也被称做 “六经 ”,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小题 3】 试题分析: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 “理学 ”也称为 “程朱理学 ”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朱熹为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

36、理气一元论的体系。 【小题 4】 试题分析: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认为 “理 ”是世界的本原。 “理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把握 “理 ”的方法: “格物致知 ”。 “存天理,灭人欲 ”(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小题 5】 试题分析: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思想,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的命题。 (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的学说。 考点:陆王心学 点

37、评:王阳明(王守仁) 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 “心学 ”阶段。他 认为人心是世界 万物的本原,宣扬 “心即理 ”“宇宙便是吾心 ”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提出 “致良知 ”的学说,认为 “良知 ”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致良知 ”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挥儒家的 “仁 ”的思想。 【小题 6】 试题分析: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因此 B是根本目的。 考点:陆王心学 点评: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官方

38、统治思想。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 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创立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 “私欲 ”,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 【小题 7】 试题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相同之处: 思想上:都属于唯心主义; 目的上: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 ”“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 ”。( 2)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重视主观意志 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

39、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 ”,认为本心是 “理 ”。( 2)把握 “理 ”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 “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董仲舒受到下列哪位皇帝的重用 A汉文帝 B汉高祖 C汉景帝 D汉武帝 【小题 2】董仲舒提出的 ”天人感应 ”和 ”天人合一 ”学说 有利

40、于加强君权 包含了儒家的 “仁政 ”思想 使儒家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完全继承了先秦 “民贵君轻 ”的思想 A B C D 【小题 3】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准备到长安投考太学,他做考试准备时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A诗经 B春秋 C韩非子 D礼记 【小题 4】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 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教育逐渐为儒家垄断 A B C D 【小题 5】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

41、起义,刘项文盲 【小题 6】关于 “罢黜百家,表彰 六经 ”与 “大一统 ”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D 【小题 5】 C 【小题 6】 A 【小题 1】 试题分析:董仲舒其人: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考点:董仲舒 点评: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

42、需要,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 “君权神授 ”。他提出了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 3) 董仲舒还提出了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三纲五常 ”。 【小题 2】 试题分析: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不能说完全继承了先秦 “民贵君轻 ”的思想,因此排除 。 考点:董仲舒 点评: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

43、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起来,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由先秦儒学批判时政转 为维护现实统治)。 【小题 3】 试题分析: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 “五经 ”, C不属于儒家经典,而是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的著作,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儒学 点评:汉武帝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小题 4】 试题分析:汉武帝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

44、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 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考点:儒学 点评:中国古代封建教育,最初是私人教育。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是师徒相传,而真正由国家开办教育始于汉武帝。所以汉武帝在推动封建教育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小题 5】 试题分析: “竹帛烟销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 “山东乱 ”指秦末农民起义; “刘项 ”指刘邦和项羽,两人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崛起的首领人物,俩人都识字不多。 考点:儒学 点评:全诗大意是:秦始皇把诗书焚烧后,他的帝王事业也就完了,拱卫首都的河山虽然险固,也毫无作用。烧书的火坑还 未冷下来,原来六国的地

45、方已经大乱了。秦始皇本想用愚民政策制止老百姓造反,但是造反的刘邦和项羽却是不爱读书的人啊!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两句诗常用来讽刺那些违反事物发展规律、一意孤行的人,到头来事与愿违,往往受到应得的惩罚。 【小题 6】 试题分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手段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考点:儒学 点评:思想学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 14分)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材料二:

4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材料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 则天下治。 ” 材料四: “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 请回答: ( 1) 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请按顺序列出。 (8分 ) ( 2) 法家学派在战国末期发挥了什么作用,? ( 2分) ( 3) 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 2分) ( 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 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答案:( 1) 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儒家( 1分)、道家( 1分)、墨家( 1分)和法家( 1分),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 1分)、老子(庄子)( 1 分)、墨翟( 1 分)、韩非(李悝、商鞅、吴起 )( 1 分)按顺序列出( 1分) ( 2) 奖励耕战、严刑峻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分)为秦统一六国奠定理论基础( 1分) ( 3)道家 “清静无为 ”的思想有利于恢复社会经济( 1分)达到休养生息的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