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山东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被称为 “齐祖 ”,这一称谓与下面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 A察举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姜子牙分封到山东东部,建立齐国,因此被称为齐祖,故选 D。察举制西汉以后实行的选官制度,科举制隋唐以后实行的选拔官吏制度,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因此 ABC均错误。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点评:西周的分封制是地方行政体制,与此相关的地方行政体制有秦以后实行的郡县制、元以后实行的行省制等。 对 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描
2、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B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会席位 C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国王的权力受到进一步限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32年议会改革,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这次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多数席位;从而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此ABC正确。英国国王在责任内阁制确立后即统而不治、无实权了,故选 D 考点: 1832年议会改革 点评: 1832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次改革的原因、影响等需要掌握。 “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 “初十日辰刻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即 1841年 5月 30日 ),逆夷
3、 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 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 将夷兵困在垓心矣。 ”该记载反映了(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反洋教斗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义和团运动和反割台斗争都是在 19世纪 90年代;反洋教斗争在 19世纪 80年代后,因此从时间上看 都与材料不符。 1841年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英勇的抗击英军的侵略,材料即是这一斗争的反映,故选 A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解答此题, BCD三项大体发生的时间应该清楚。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打击了英军的嚣张气焰。与此相关的知识如鸦片战争的影响等需要掌握。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
4、一统庆升平。 ”反映义和团认识到了( ) A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B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占主要地位 C西方列强与中国政府的矛盾尖锐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义和团运动的 “扶清灭洋 ”的口号上来看,义和团把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反映了义和团民众已经认识到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故 D正确。 ABC只说了一个方面,具有片面性。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救亡图存的运动,其运动的口号反映了这个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 外国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规定,要清政府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到
5、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外国商品输入中国 B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 C保护外国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干线 D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95年马关条约后列强侵华进入了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A错误; BC 两项并非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要监督清政府为列强服务,成为列强的代理人。故选 D。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代理人,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辛丑条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列强订立辛丑条约的主要目的。此外,该条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某年 9月 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 “自上月 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
6、、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A 试题分析: 材料中 “ 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 ” 可以看出这是说的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 1940年,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领导了袭击平汉、正太、同蒲战争,参团 105个,被称为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是 1337年的共产党领导的对日第一次大捷; 太原会战和台儿庄战役都是有国民党领导的,因此 BCD错误。故选 A。 考点:百团大战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及
7、具体内容,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斗也需要掌握。 史学家认为: “洪仁 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 “这个方向走下去 ”的表现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CD三项都是由洪秀全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做出的,此时洪仁 在香港。天京变乱后,洪仁 主持大局,颁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材料说 “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 。故选 B 考点:资政新篇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
8、握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天朝田亩制度等也需要掌握。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 “张裕 ”创业史中写道: “备历艰阻 ”、 “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 ”张弼士的 “初志 ”应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实业救国 D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95年以前是洋务思潮和维新思潮占主流地位,主张中体西用或君主立宪,因此 AB错误;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是国人首要任务,因此 D项错误。当时主张实业救国,效仿西方,兴办实业也是一种思潮,虽未占主流地位,但是影响也比较大。故选 C 考
9、点:实业救国思潮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 19 世纪末的中国几种救国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思潮、革命思潮、实业救国思潮等,他们的主要主张和产生的时间是考试的重点。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 自然经济 民族工业 洋务企业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 19世纪 40年代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9世纪 60出现洋务企业, 19世纪 60到 70年代出现了民族工业。因此在 19世纪 60到 70年代中国经济舞台上存在着 4中经济成分。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
10、准确把握近代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此相关的重要知识点是在 19世纪 60到 70年代中国的阶级成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等。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 ( ) A洋务企业 B外资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洋务企业是清政府洋务派兴办的军用或民用企业;外资企业是由外国列强在华兴办的近代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是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权兴办的很多企业后被四大家族把持的企业。因此 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由个人投资兴办的企业。故选 C 考点:民族工业 点 评:近代民族工业是考
11、试的重点。学生要牢牢的把握民族工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和每个阶段的原因、发展的表现及影响等。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诗中反映 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 ”倾错误严重泛滥 D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是 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现象。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建设的规律,反映了当时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党中央当时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的。因此 AD错误 C正确。材料反映了农业的浪费,未涉及到 B项。故选 C 考点:大跃进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
12、力。经济困难有很多原因造成,最根本的原因要把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人民公社化运动也要了解。 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 A “文化大革命 ”的动乱还没有扩展经济领域 B党中央及时纠正 “”左倾错误 C邓小平提出全面整整顿,并采采取有效的措施 D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居处调调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革开始后的 1967年,就全面的影响到经济领域;左倾错误在文革中并没有得到纠正; 1975 年邓小平出面全面整顿。因此 ABC 三项都是错误的。1973年国民经济出色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周恩来主持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取得的。故选 D 考点:文革 点评:文革对国民经济造成
13、了严重的破坏,但是在文革中,广大干部顶住压力,调整、整顿经济,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文革对政治的破坏:对民主法治的破坏也需要掌握。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是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 “七票反对,一票赞成 ,反对无效,方案通过。 ”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内阁由总统提名国会批准后组成,内阁要对总统负责。所以内阁的反对票是无效的。因此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故选 D。 ABC 三项均不符
14、合美国的宪法 考点:美国政治制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美国的政治体制的特点。此外要会分析英美法德四国政体的类型和它们的特点,会比较。 某部重要的法律文件规定: “凡未经议会同意 ,以国王的名义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它可能出自哪一文献( )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权利法案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有 “国王 ”二字,可以排除 BC 两项;材料体现的是限制王权的内容,排除 A,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者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法律文献,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故选 D 考点:权利法案
15、点评:英国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政体类型、特点和法律文献等是重点。 古代中国家国一体,忠孝观念源远流长,与此有关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忠孝观念体现的是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观念,其源头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宗法制,故选 B。 ACD三项都是打破血缘关系的政治制度,因此错误。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与此相关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也是需要掌握的重点。 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千万世,传之无穷。
16、”关于皇帝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皇位可以禅让 皇权至上 皇权与相权斗争 皇位世袭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传承万世,因此 错误, 正确;材料说的是皇帝制度,与相权无关,因此 错误。故选 D 考点:皇帝制度 点评: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重要内容。此外,还有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措施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A汉代推恩令 B唐代设节度使 C宋代派文臣担任地方官 D清代设军机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汉代实行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实力;宋代派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了对
17、地方的控制;清代设军机处,皇权发展到顶峰。因此 ACD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唐代设节度使,节制管理地方后发展成藩镇割据,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B 考点: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点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一对矛盾斗争,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削弱。此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也是重要的内容。 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管理体制,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六部在中书省之下 B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 D三省体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割相权加强皇权,魏晋时期
18、形成尚书省,三省六部制萌芽。因此 BCD都正确。尚书省下设六部。故选 A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的确立标志着古代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科举制、监察和谏议制度等也是重点。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A商朝卜辞 B孟姜女传说 C史记 D孟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商朝卜辞是商王活动的直接记载,是直接史料;传说、著作等都是经过代代相传或者转写,是间接史料。故选 A 考点
19、:史学研究:史料 点评: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直接史料的价值高于间接史料,但是史料的真伪都需要鉴别。与此相关的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史观等也需要了解。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 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 ) A发展经济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科技强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秦国和近代的英国都是开创了新的政治体制,秦开创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英国开创的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他们开创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 C。 ABD与中国秦朝不符
20、。 考点:古代和近代的制度创新 点评:秦和英国都开创了新的政治体制,对后世都影响深远。与此相关的这两种体制的异同点也需要了解。 有中国台湾学者认为:中国政治模式在近代之前是最 “平民化 ”的,一方面它表现在至宋代基本上淘汰了世袭封建贵族阶层,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那些替皇权 秩序服务的新( ) A孝廉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C科举制度的实行 D文官体制开始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官吏选拔制度。秦以前,是贵族政治,实行世官制;文官体制开始建立在秦汉时期。西汉时期实行察举制、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平民 ” 很难有机会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 ABD都与材料不符。隋唐以后特别
21、是宋以实行科举制,按科举考试成绩授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 “公平 ”。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古代选官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科举制是考试的重点,需要多关注。 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答案: D 试题分析:郡县制之所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就在于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中央任命的,可以随时调整,并且不能世袭。故选 D。 ABC 三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最佳选项。 考点:郡县制的影响 点评:郡县制是专
22、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关的中央行政体制也需要掌握。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最主要差别是( ) A地方长官的名称 B地方长官权力的大小 C地方长官的任免方式 D皇帝是否总揽一切大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封制下地方长官世代相袭,中央无法真正控制;郡县制下长官由中央任命,皇帝直接控制,不世袭。这是它们的主要的区别。故选 C。 ABD都是它们的区别,但不是最主要的。 考点: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和分封制 点评:此题需要择优选择,找出最佳项。外还有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等也需要掌握。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 A十二铜表法制定 B罗马公民法的制定 C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D民法大全的编
23、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罗马早期的法律是公民法,是施行在公民内部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开端;万民法是罗马法的发展。因此 ABC三项都不正确。查士丁尼时期颁布了一些列的法律文献,后来系统总结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阶段。 考点:罗马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罗马法的影响是考试的重点,应注意。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 A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B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C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D稳定了统治秩序 答案: C 试题分析:罗马法在法律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指的是对后世的影响。 AD两项说的是古罗马时期, B项说的
24、是罗马法的原则,因此均错。罗马法为后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制定了本国的民法,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故选 C 考点:罗马法的影响 点评:罗马法的影响是考试的重点。此外。罗马法的发展的几个阶段也需要掌握。 综合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摘自人教版必修一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
25、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 朱熹朱子语录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 、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 ”,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 ”。元制,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 “行中书省 ”。元史 .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 赵翼詹曝杂记 根据材料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以后封建王朝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10分) (2
26、)据材料二、三,指出元朝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职权的主要不同之处。并据材料三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结合知识评价行省制。( 6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分) 问题解决措施: A、汉朝实行频繁更换丞相、内外朝制度等措施削弱相权。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加强皇权。 C、宋朝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别分割丞相的行政权、财权、军权。 D、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加强皇权。( 8分) ( 2)不同:唐朝中书省有决策权,负责草拟皇帝诏令;元朝中书省行使行政权。( 2分) 主要原因:元朝疆域辽阔( 1分) 行省制度评价: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
27、央与地方的关系;对进一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重要意义。 (3分 ) 试题分析:( 1)材料题作答一定要结合材料。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一对矛盾,历朝统治者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主要有汉朝实行频繁更换丞相、内外朝制度等措施削弱相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加强皇权;宋朝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别分割丞相的行政权、财权、军权;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加强皇权。( 2)元朝实行一省制,设置中书省负责执行中央事务;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是三省之一,负责起草诏令。元朝实行一省制的原因是疆 域辽阔,为了提高效率。元朝开创行省制度后,明清沿之。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管理
28、,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进一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重要意义。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矛盾斗争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矛盾主要有两个: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集中。历朝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掌握。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商鞅变法规定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贪者,收为奴 ”。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29、,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四、 1992年老人南巡时 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 “本 ”与 “末 ”各指的是什么?这种表达说明了什么?( 6分) ( 2)材
30、料二中,清政府以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为由推行的经济政策,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4分) ( 3)材料三中的 “老人 ”指的是谁? “春天 ”的内涵是什么?( 4分) ( 4)材料四中 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 什么?( 2分) 答案:( 1)本:农业;末:商业。说明重农抑商。( 6分) ( 2)没有。原因:商业能够沟通有无,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 4分) ( 3)邓小平;改革开放。( 4分) ( 4)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依据( 2分) 试题分析:( 1)中国古
31、代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本,即农业;末,即商业。( 2)雍正帝的这一说法重在保护农业,但是当时世界文明已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这种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 3) 此题很简单,这个老人是邓小平, “春天 ”指的是改革开放。( 4)核心是说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是判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考点:近现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改革开放 点评:学生应该明确到: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认识到只有不断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 18分)材料一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
32、政府出兵,日本乘机大军入侵朝鲜。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不许出海迎敌。 甲午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 1 (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战争清军惨败的原因( 6分) 材料二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 1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
33、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 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 “政治意义 ”。( 4分) ( 3)根据材料二、三,从反抗外来民族压迫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客观历史意义。( 4分) ( 4)当前中日之间因为历史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关系十分紧张,假如中日之间终有一战,你认为中国能否战胜日本,理由何在?( 4分) 答案:( 1)中国对战争准备不足;中国在战略上的失误;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日本对战争的长期准备。( 6分) (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 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传播了民主共
34、和的观念并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接受。( 4分) ( 3)虽然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目的上看是 “排满 ”,但是排满即是反帝,因为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以后业已沦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所以说推翻清政府,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有积极的作用。( 4分) ( 4)中国能战胜日本,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大,中国从事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不能战胜日本,因为日本军事实力的强大,美国对西太平洋的新政策,美国对日本的支持。( 4分)(只有言之成理,即 可得分) 试题分析:( 1)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应该从中日两个方面找原因。中国方面来说,清政府腐朽,决策失
35、误等原因;日本方面,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准备充分等。( 2)辛亥革命的意义从政治上来说主要由这几条:推翻帝制;创立共和;颁布宪法;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如果说评价辛亥革命,则应该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说。( 3)孙中山旧三民主义中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但是此时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工具,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就间接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有积极的作用。( 4)此题是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点评:近代中国历史呈现出来两条线索;一是外国列强侵华史,另一个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这两大线索往往交织在一起。对于每一线索的重要史实,学生应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