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观察该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C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 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答案: D 针对 “地圆学说 ”,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 “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 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 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 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 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 ”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经典力学理论 B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 D量子论 答案: A “历史
2、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 A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答案: B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 “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 :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 ;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 ;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
3、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 ”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德国法西斯大举人侵苏联 答案: C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 “单调的纯净 ”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 “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答案: D 1789年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即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着人们
4、,新建立的联邦政府在行使它的权力时,必须时时注意对个人自由的保护。这份权利法案 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确立 B主要为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 C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独立宣言的基本原则 D标志美国 1787年宪法存在的局限已完全解决 答案: C 表反映了我国 20世纪 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 A 蒋介石在 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
5、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这说明 A国民党决定与共产党合作 B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C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D国民党统治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答案: C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 “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 。 ”他还说 :“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 A 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 “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
6、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 ” 这主要表明 A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 B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 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 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 答案: B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还找到了该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的课题 是 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 B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 C伯里克利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 D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 答案: D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
7、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B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答案: B 综合题 (15分 ) 材料一(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 “第一枪 ”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 1950年 6月 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
8、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 u就表现为围绕 “三八线 ”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 “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 u多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 -一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材料二 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主要有三种看法:有人认为胜利属于中朝一方;也有人认为双方在战场上打了个平局;还有人认为美韩一方取得了胜利。这三种观点,虽然结论不同,但是在对战争胜负进行判定时,却大多采用同一种方法,就是以某种 “数量分析 ”来 ”计算胜负。于是对朝鲜战争
9、胜负的争论,就变成了诸如战争双方谁死伤的人 多,谁消耗的资源多等问题的争论。应该说,以“数量分析 ”计算战争胜负的方法,在一定情况下的确是有意义的。但 “数量分析 ”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得出歪曲历史的结论。判断胜负的主要标准应该是战争双方战争目的的达成情况。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应从哪个角度研究朝鲜战争的起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8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对 “朝鲜战争胜负 ”的判定上存在的两种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作者的判定标准,论证朝鲜战争的结 局为中朝一方胜利的观点的合理性。( 7
10、分) 答案: (15分)( 1)研究角度 :对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 2分) 关系:从战争的起因看 :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之下的热战;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固定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 6分) (2)标准 :一种标准是以某种 “数量分析 ”计算战争胜负;( 2分) 另一种标准是取决于战争双方战争目的的达成情况。( 2分) 论证 :( 3分)中国把美韩军队打退到三八线以南,扭转朝鲜战局的战略目的。美国并没 有达到侵占整个朝鲜半岛的目的,这是中朝军队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标志。 (从中美两国角度论证正确的得
11、 3分,只从其中一个国家的角度论证的得 2分。) (15分 ) 以下材料节选自福泽谕吉脱亚论 材料一随着世界交通的手段便利起来,西洋文明之风逐日东渐。 对于东方国家的当务之急来说,此文明的东渐之势十分强劲,如果下定决心来阻止它的话,这样做例也不是不行,但观察当今世界的现状,就会发现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莫不如与时俱进,共同在文明之海中浮沉,共同掀起文明的波浪,共同品尝文明的苦乐,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材料二 文明就像麻 疹的流行一样。眼下东京的麻疹最初是从西部的长崎地方向东传播,并随着春暖的气候逐渐蔓延开来。此时即便是痛恨该流行病的危害,想要防御它的话,又有可行的手段吗?当前不但不应阻止文明,反而应
12、尽力帮助文明的蔓延,让国民尽快沭浴文明的风气,这才是智者之所为。 材料三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指中国)、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 (1)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称 为日本的伏尔泰。其肖像被印在日本一万元钞票一 “万元札 ”上。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福泽谕吉的观点。( 8分) (2) 有的学者称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依据材料三评论这种观点。( 7分) 答案: (15 分)( 1)西洋文明随着交通手段的便利强劲东传;
13、对于西洋文明,只能学习,不能阻挡 ;西洋文明传人日本,是从长崎开始,逐渐东传;日本应该主动彻底学习西洋文明, “文明开化 ”。 (8分 ) (2)观点正确。日本要 “脱亚人欧 ”,与欧洲殖民者共进退;日本要用欧洲殖民者对待中国、朝鲜的办法来对待中国、朝鲜,即主张日本侵略中 国、朝鲜。( 7分) (15分 ) 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仁孝好学 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
14、,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 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 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 ”。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 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 .
15、本国史 :上卷和 1928年初 中本国史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者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 8分) (2)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 7分) 答案: (1)同:都认为孝文帝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功,促进了北魏政权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加速了向汉族封建王朝模式的转换 (或汉化、封建化都可)。( 2分) 异:材料一认为孝文帝改革过大于功,改革中蕴含着危机( 1分);盲目的汉化的过程中鲜卑族的勇武之风变为汉族的文弱之风,激化了内部矛盾,是导致北魏政权由盛转衰的根源, 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2分) 材料二驳斥了孝
16、文帝改革导致北魏衰败的观点,认为孝文帝是历史上的大改革家;改革功大于过,改革革除了鲜卑陋习,促使北魏走向文明和强盛,促进了北魏融人中华民族的进程和北方的民族融合;改革是隋唐制度创新的源头,对中国发展贡献巨大。( 3分) (2)立足点:材料一以汉族为中心,站在鲜卑文明发展的角度;材料二站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角度。( 4分) 原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倡导五族共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一律平等,这些思想必然反映在民国的教科书中;中华民族的观念逐渐形成,历史教科 书负有建构中华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历史使命。( 3分)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
17、中国之所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纯系地理条件使然。中国的边界,或为大海,或为高山沙漠,外敌只能从北方入侵,所以安全较有保障。虽发生分裂,但不久即复归统一,主要也是地理原因。中国以长江为天然屏障,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于气候的原因,北方人彪悍好战南方人 厮城优常槐狈饺艘坏 绻 扌刖 跞粘志玫恼蕉繁憧裳杆倏刂迫 戏饺讼肮哂诟 滋 什灰仔纬煞至选 br材料二 马 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作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而实现的。作为劳动对象,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着物质生产活动的类型、方式等,并
18、通过决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1) 结合材料一请对孟德斯鸩中国 “历史悠久、国家稳定 ”原因的观点进行评析。( 8分) (2) 结合材料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与孟德斯鸠在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上的认识有何本质区别?( 4分) 答案: (12分)( 1)不正确,中国地理条件的相对封闭对国家稳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中国 “历史悠久、国家稳定 ”的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长期以来实行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8 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可得分) (2)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着
19、一个国家的政治状态和人们的性格特征。是地理环境绝对论。( 2分)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从而影响了人类的社会、政治、精神生活。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才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2分) (25分 )今年,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请阅读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 材料一 1950年 5月 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 “舒曼计划 ”。根据该计划,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
20、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并向西欧所有国家开放。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戴高乐知道,要想使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战败国地位,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 法德化解百年恩仇独立的欧洲核心环球时报 (2003年 10月 30日) 材料二 今天是欧洲历史性的一天。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 10个新 成员国(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和 7500万新的欧盟人民。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 50年后,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
21、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联合的欧洲。多样性的联合,将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更好地解决彼此间的共同问题。多样性的联合,也会使我们更有效率地为整个欧洲的安全和繁荣而努力工作。 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 .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04 年 5 月 1 日) 材料三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 “新东方政策 ”。经过 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 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整理自 2004年 4月人教网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
22、值的比重 (注:以 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整理自 2004年 4月人教网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联合从煤钢开始?法德同意走向联合的目的有哪些?( 8分) (2) 据材料二,欧盟新成员国大多原属于哪一政治集团?指出 它们加人欧盟的背景。说明欧洲实现 “多样性的联合 ”的主要意义。( 9分) (3) 依据材料三、四分析说明 “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世界多极化的根源 ”。( 4 分) (4) 有人认为世纪之交的欧洲是发展与动荡并存,请举史实说明。( 4分) 答案: (25 分)( 1)将战略物资煤钢置于联营共管之下,形成法德互信机制;消除法德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
23、化解双方的恩怨矛盾。( 4分 )共同:通过联合形成一支独立于美苏的力量。法:重新恢复大国地位;西德:借助法国等欧洲国家承认,摆脱战败国地位。( 4分)。 (2) 社会主义阵营。( 1分 )两极格局解 体 (冷战的结束),欧洲一体化的推动。( 4 分)增强欧盟的实力,有利于欧洲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欧洲的安全与繁荣。( 4分) (3) 随着欧共体经济实力增长,欧洲在政治上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分) (4) 说明: 1989年东欧剧变, 1990年两德统一, 1991年苏联解体,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等。(
24、答出其中 2点给 4分,总分不能超过 4分) (15分) 材料一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 ,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将为束制民彝之宪法,非为解放人权之宪法也;将为野心家利用之宪法,非为平民百姓日常享用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此乡愿政治之见端也。 李大制孔子与宪法( 1917年 1月 30日) 材料二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 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 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
25、,必是赤旗的世界! 一九一七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 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 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8年 11月 15日)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李大制的主张及原因。( 8分) (2) 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大制的主张有什么变化?说明原因。( 7分) 答案: (15分)( 1)孔子的思想是 历代封建帝王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北洋军阀在思想上尊孔是为政治上复辟专制作准备;提倡民主自由的宪法,反对将尊孔写人宪法。提倡民主,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孔教。( 8分) (2)变化:由反对尊孔、宣传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原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人民指出了新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传人中国;中国知识分子开始 “以俄为师 ”。(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