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3625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1934年食货半月刊创刊,其编辑的话指出 “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 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 ”这位编辑要表达的是 A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答案: D 近年来,史学界注意从 “现代化 ”角度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后,受欧美工业革命影响,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些是中国现代化的表现 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 义和团运动 实业救国 文化大

2、革命 改革开放 A B C D 答案: C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 “必须走出去 ”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 D 进入 21世纪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联合国地位日益提高 D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 答案: B 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 “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3、。 ”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答案: B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 “小国寡民 ”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 “小国寡民 ”相关的是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美政 ”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B C D 答案: C 通过 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而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地位的是 A金融资产阶级 B大商人 C新贵族 D工商业资产阶级 答案: D 恩格斯指出: “(德意志)帝国宪法 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 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 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

4、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 “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 ”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答案: B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 “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答案: A 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 “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5、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公开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 B 一本新出版的书介绍当时欧洲各国的政治与体制,书中指出:俄罗斯、法兰西、普鲁士等国盛行君主专制;荷兰及西班牙已无法维持海上霸权;而英国因开风气之先,实 施君主立宪制度,君主与国会共治,国势蒸蒸日上。这本书出版于何时? A十六世纪初 B十八世纪末 C十九世纪末 D二十世纪初 答案: B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 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

6、,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 “工人领袖 ”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当时 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 B C D 答案: B 1950年,一位美国总统在国会报告最新的东亚情势说: “共产主义者在韩国所作所为,就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在 10 年、 15 年和 20 年前所做的一 样。我敢肯定,假如让南韩沦陷,共产党的领袖便会变本加厉,进而攻击我们邻近的国家。 ”这位总统在演讲之后随即采取了哪一种亚洲政策? A视共产中国为大国而采取强硬的围堵政策 B不待联合国的安理会表决即断然出兵南韩 C并借重台湾国

7、民党军队协助南韩反攻 D为避免骨牌效应而开始军援南越对抗共党 答案: A 1971年,日本政府发表经济白皮书中,难掩得意的表示:回首往事,风雨 25年,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在战后 “风雨 25年 ”中,日本经济发展的 “机遇 ”应该是指 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 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对抗共产势力的盟友 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 在共产势力扩张下,韩战越战的军需景气强化了日本出口 A B C D 答案: B 资料一:文献记载中国官方与台湾住民的接触,可以追溯到三国或隋代,台湾与大陆有着极其密切的历史关系,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资料二:文献记载中国官方与台湾住民的接触,最早的可能可追溯到三国时代,或在隋代。假设文献记载的岛屿的确指台湾,这类的接触也是偶发的、不连续的,数百年难得发生一次,在本质上不是隶属的关系。我们甚且可以说,正由于有这类的记载,我们可以确定台湾不是自古即为中国领土。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两段文字? A资料一为历史事实,资料二则是历史解释 B资料一为历史解释,资料二则是历史事实 C学者引用相同史料,可能获得不同的结论 D两者引用相同史料,结论不同,当有一误 答案: C 1927 年,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并主持国民党中央党部的胡汉

9、民曾说 :“倘若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没有在南京行使职权,从 4月起大家就要完全受共产党的支配,可以说不但大江南北的各省不得了,就连珠江流域也通通要受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了。 ”胡汉民所说 “行使职权 ”是指什么? A搜查俄国使馆,驱逐俄国顾问 B发动剿共战争,迫使共党逃亡 C揭发共党图谋,进行清党运动 D继续二次北伐,完成全国统一 答案: C 如图为 1927年至 1937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 1928年至 1934年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 B 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

10、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史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A事件发生的时地 B事件的前因后果 C事件 的历史意义 D事件的是非评价 答案: A 网站上有人拍卖一块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 “崇祯三年奉敕立石 ”的石碑。对于这块石碑,以下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A明末郑成功部队开设军屯时树立的界碑 B清朝初年在台湾建立军事据点时的遗迹 C这是台湾民主国成立后划定界址的界碑 D这是古董商为赚取暴利所制成的假古物 答案: D 史载周公制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

11、,何者最为恰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答案: C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 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答案: B 某一制度有下列特征 国家以法令规范人民;政府编列户籍,有效掌握税收; 官员由中央派任;中央与地方藉文书传递讯息。这些特征与下列何者有关? A周公制礼作乐 B秦汉推

12、行郡县 C欧洲实施封建 D印度种姓制度 答案: B 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 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何种趋势 A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家父长权日益趋巩固 答案: D 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 “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 ”,地方无力,导致 “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而莫报 ”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场事件 A西晋五胡乱华 B中唐安史之乱 C北宋亡于女真 D清末八国联军 答案: C 近代中国社会是 个

1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C中国完全受制于西方列强 D既有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 B 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C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答案: C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 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答案: B 1902年前

14、后,梁启超率先主张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 “民族主义者,世 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 ”以下说法最符合材料的意思是 A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 B维新派认识到革命共和才是救中国的正确出路 C维新派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不能救中国 D梁启超开始接受 民族主义 “排满 ”的口号 答案: A 梁启超说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 中国的 “四千余年大梦 ”是什么? 来源 :学 +科 +网 A中国事实上沦落为西方列强的 “夷狄 ” B中国构建民主、平等的近代民族国家愿景

15、C洋务运动 “自强 ”“求富 ”的强国梦想 D中国传统的 “华夷之辨 ”“天下共主 ”“天朝上国 ”的迷 答案: D 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答案: A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 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答案: B 综合题 ( 14分)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

16、重要的作用。有世界 “史库 ”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 1951年到 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登上了封面。根据图片及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 “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的原因。( 2分) ( 2)材料二中,周恩来为解决 “战争与和平 ”问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何意义?( 3分) ( 3)根据材料三分析 “中国人来了 ”的含义。( 2分)根据材料四分析 “尼克松中国之旅 ”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发生怎样的变化?由此,谈谈我们在

17、使用图片资料作为历史研究时应注意什么?( 4分) 答案: (14分 )(1)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统治 ,建立新中国 ,冷战格局下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 ,认为中华民国政府才代表中国。新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损坏了美国的利益。 (答出其中 1点即可。 2分 ) (2)日内瓦国际会议。 (1分 ) 日内瓦国际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会 议 ;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建设性意见 ,推动会议的进程 ,并最终达成协议 ,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2分 ) (3)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分 ) 中美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它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

18、的敌对状态 ,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3分 ) (4)从贬低、 “妖魔化 ”到客 观、公正。 (2分 ) 应根据客观事实 ,对历史资料及其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 (2分 ) ( 24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 奥 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 “上帝之国 ”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

19、 “天下 ”,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 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 “蛮夷 ”,但毕竟包 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 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 “谈 ”)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

20、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 材料四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 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 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 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 4分) ( 2)与材料二 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 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

21、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 变化原因 。( 8分) (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二战后史实说明世界史观发展变化的合理性。( 8分) (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4分) 答案:( 24分) (1)仅限于局部世界的认知 ;受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 ;以本民族为中心。 (4分 ,答出其中两点即 可 ) (2)变化 :从局部地区扩大到整个世界。 (2分 ) 原因 :新航路开辟 ,使世界各地形成有机整体 ;汉朝以来 ,中国对外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 ;鸦片战争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 ;军事实力的差距和抵御外侮的需要 ,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将眼光投向世界。

22、(6分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 (3)变化 :由西方中心史观发展到全球史观。 (2分 ) 二战后欧洲丧失霸权地位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世界国家兴起 (或不结盟运动兴起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扩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 ,都论证了全球史观的合理性性。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 (4)世界史观带有主观性 ;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受到宗教思想、民族意识、科技水平、交往程度等方面的影响 ;世界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 一份对 外 “和约 ”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 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 “和约 ”。 “和约 ”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

23、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 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 湾交还中国 。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 ,照乾隆时所定之例 ,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 ,及不遵官场约束者 ,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

24、,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 ,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 ,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 ,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 ,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 25分) ( 1) “和约 ”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 2分) ( 2)作者在 “和约 ”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4分) (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 “和约 ”的?( 8分) 答案:( 14分)( 1)马关条约;天津条约。( 2分) ( 2) 正义的要求,包括收回国家主权、废

25、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 2分) 保守的观念,如恢复朝贡体系,实行闭关锁国。( 2分) ( 3)本小题采用 SOLO 评分法。( 8分) 答案: 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 7-8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 “合约 ”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 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 “合约 ”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 “游戏规则 ”的矛盾心态。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 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26、5-6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 “合约 ”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 “合约 ”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 “合约 ”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 “合约 ”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 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来源 :Z*xx*k.Com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来源 :学 *科 *网 答案: 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 3-4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 “合约 ”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 “合约 ”和与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合约 ”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理。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 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