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五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3658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五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五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五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五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五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五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读图能力。从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工具从石器到铁农具,再到曲辕犁,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由 “刀耕火种 ”到 “以牛田 ”。所以答案:选 D。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农具。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中国

2、传统步犁基本形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一五 ”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 “钢筋铁骨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按照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从 1953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

3、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 ”,横批 “综合平衡 ”。这是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人民公社化 ”和 “大跃进 ”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方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4、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核心是 “一化三改造 ”。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 “大跃进 ”的高潮,也开 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 ”和 “大跃进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 1960 年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从 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综上所述,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960

5、年八字方针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全国土地改革,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 “人民公社化 ”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家庭联产承包责

6、任制之下,农民有使用权和经营权,但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78年十

7、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1992年 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 20世纪 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共十四大 19世纪 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

8、生的变化有 ( ) 英语 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lars commission 洋泾浜英语 三明治 啤酒 德律风 引擎 大拉斯 康密兴 词意 夹肉面包 麦制酒 电话 发动机 外币 佣金 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 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汉语受到严重冲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饮食、建筑等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并不能由此说明汉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或者可以说汉语增加了新的因素,丰富了汉语。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

9、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下图所示票证曾是老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 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 20世纪 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家具陈设只有床、饭桌、椅子等必需用具。那时候,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计划供应,由国家统一管理。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0、20世纪 50-70年代的社会生活 下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 QQ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 ) 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 传播信息快捷迅速十分可靠,将逐步取代其他媒介 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可 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互联网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一样,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 “第四媒介 ”。其并没有取代其他媒介,而是共同作用,丰富人民的生活。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

11、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互联网 引发 20世纪 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 ) 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发生动摇 产销矛盾日益突出 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产销之间的矛盾 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直接原因:股票暴跌。一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经济危机从纽约股市崩盘开始。排除了 ,所以答案:选 D

12、。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原因 1934年初,美国芝加哥一家小型食品公司生产的各类食品被政府标上如下图所示的标记。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这家公司的新产品价廉物美,童叟无欺 B它生产的产品大都是假冒伪劣产品,被政府标记处罚 C它的产品质量上乘,通过国家质量认定 D这家公司遵守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各项规定,获得认可标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右图的标志是 “蓝鹰运动 ”的标志。 “蓝鹰运动 ”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全国工业复兴署成立后,要求企业与政府合作,并给遵守全国工业复

13、兴署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蓝鹰徽章被悬挂在企业建筑物上或印在企业的产品上。无蓝鹰标志的产品,会遭到民众的抵制。在工业复兴署的号召下, “蓝鹰 ”飞遍各地。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1979年,有 “铁娘子 ”之称的撒切尔夫人上台,她信奉自由企业理论,推行被称为 “撒切尔 主义 ”的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等措施,为英国摆脱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说明 ( ) A凯恩斯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经济理论 B发展经济不能墨守成规,必须适时调整政策 C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D资本主义国家已发展到了超越

14、国家资本主义历史阶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二战结束到 20世纪70 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 经济发展的 “黄金时期 ”。到了 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滞涨 ”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 “混合经济 ”。所以 A、 C、 D的说法有误,答案:选。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

15、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英国 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 1929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能够保持20世纪 90年代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 ) A继续政府干预 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C吸引投资 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二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 20世纪 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10年的持续增长。这就

16、是所说的美国的 “新经济 ”。美国的 “新经济 ”,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所以答案:选。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美国的 “新经济 ” 下表反映了建国初粮食增长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1949年 1951年 1952年 100(基数 ) 100(1 28%) 100(1 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 9%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答案: B 试题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从表格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农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 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土地改革的影响 下表为 华资企业增长表 (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时间 厂数 (家 ) 创业资本数 (元 ) 工人人数 (人 ) 1913年 698 330 8

18、24 000 270 717 1920年 1759 500 620 000 557 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洋务运动,所以 A选项错误。表格中所给的时间是 “1913年 ”“1920年 ”,而辛亥革命发生在 1911年,所以 B选项错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的是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而材料所讲的是经济方面的变化,没有涉及到思想方面,所以不

19、选 C。由图表可以知道,随着工厂,资本不断增多,工人阶级队伍也不断地壮大,这就为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因此答案: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 发展 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男耕女织 ”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20、。从材料可知,讲的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是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反而是中国古代人民过着清贫的生活。所以排除了 ,答案:选 B。 考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特点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 “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男尊女 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21、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 十三 ”“ 身上装扮 ”“ 床上装饰 ” 可知,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的程度。材料并没体现到 A、 B。在汉代占主导地位是官营手工业,所以 D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丝织业的发展 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 “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 ”。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 “且多置买田地 ”。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 ) A商人仍遵循 “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

22、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商人发财之后,都购买了很多的田地,这就说明商人商人仍遵循 “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的传统观念。所以答案:选 A。 B、 C、 D材料都没体现到,所以都 不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评价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 “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 ”的传统观念,形成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 ”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

23、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明清之际中国人传统观念的变化,以田致富到认识到商业致富,这也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A。材料并没体现到专制制度的衰落,所以不选 B。明清时期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还很少,所以也不选 C。材料也不能说明抑商政策的松动,所以不能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状况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

24、张的根本原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 料中 “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可知海外扩张的目的是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所以答案:选 D。A 的说法不正确,所以不选。 B 选项没体现出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所以不选。材料也没体现出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物质支持,所以不选 C。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的原因 一些学者评论某国 “吃新大陆,而养肥的却是荷兰 ”,成为欧洲名副其实的“黄金的漏斗 ”。这里的 “某国 ”最可能指的是 (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

2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由材料 “吃新大陆 ”可知,发现新大陆是哥伦布,而支持哥伦布探险的国家是西班牙,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阅读下图 (英格兰和威尔士农业史,剑桥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判断英国人口结构变化主要得益于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材料 1760年时候农业人口比工业人口还要多,但是到了 1851年工业人口却超过了农业人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851年,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

26、革命,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它们当时使用的动力分别是 ( ) A柴油机和汽油机 B蒸汽机和电动机 C蒸汽机和内燃机 D内燃机和电动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的是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来进入

27、的是电气时代,以内燃机为动力。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 至 20世纪初, “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 ”,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 )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好,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由于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不少中国土货滞销。所以洋布战胜土布的根本武器就是价格低廉,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

28、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原因 张之洞说: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 (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 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 ”可知,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创办民用工业。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 “一战 ”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所说

29、的 “没有前途 ”,其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在客观上为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后来,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又迅速地萧条了下来。这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经济

30、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战 ”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材料一 在公元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 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入欧洲的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 材料二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 (1644 1807年 )的一百六十多

31、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 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 “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 ”,而且 “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中国 “银贵钱贱 ”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4分 ) (2)材料二中出现 “银贵钱贱 ”和 “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联度。 (6分 ) 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之间存

32、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二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 (6分 ) 答案: (1)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4分) (2)原因:白银外流;列强侵华不断加剧。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分) (3)新的交通工具的使用,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信息: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6分) 试题分析:( 1)从 材料 “ 新世界的种植场 ”“ 欧洲 ”“ 西班牙人 ”“ 美洲的特产 ” 等关键信息可知,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究其原因,是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由分散逐渐走上一个整体,地区的交往

33、越来越频繁;同时伴随着还有进行殖民扩张。 从材料时间 “ 845年 ”可知,这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银贵钱贱 ”和 “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现象是由于伴随着列强经济侵略,白银大量外流。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 图一讲的是交通工具由帆船到汽车,这说明动力发生了变化,由风力、人力到内燃机的使用,也已经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图二讲的是由从欧洲出发到世界各地。因此可以知道,交通工具的进步,更加有利于远行,也就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从图二也可以知道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近代科学技术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内燃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 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社会习俗是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缩影和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 分) 材料一 17 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关,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正如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所说,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在英国的家庭中 “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

35、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 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 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 988 510荷盾,获利 651 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 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 169 437 564两。 材料二 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并且认为 “不剪发不算革命 ”,“也不算时髦 ”。服饰上, “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人们穿衣 “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民国初形

36、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 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 民国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 材料四 一位老市民看到熟悉的粮票,十分激动,动情地讲述过去的岁月: “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 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 ”1993年 5月,粮票停止发行使用。副食品票证、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早已悄然淡出

37、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3分 ) (2)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社会生成的新观念,并分析这些新观念生成的原因。 (5分 )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按要求填写表中内容。 (8分 ) 春联 应出现的时间或时期 相关历史事件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A1 A2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1 B2 批林批孔战果辉煌;纲举目张成就巨大 C1 C2 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D1 D2 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 答案: (1)促进了

38、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造成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3分,答出其中 3点即得满分 ) (2)新观念:崇尚西方;崇尚自由民主;重商;享乐等。原因: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辛亥革命等社会变革的推动;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社会心理的认同;西方物质文明先进性的吸引;进步人士的提倡等。 (5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3)(每空一分,共 8分 ) 春联 应出现的时间或 时期 相关历 史事件 1953年 -1956年或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农业合作化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年 -1976年 “文化大革命 ” 十

39、一届三中全会后或改革开放初期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分 )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 ”“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 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 988 510荷盾,获利 651 629荷盾 ”“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 169 437 564两 ”等关键信息可知,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即促进了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造成欧

40、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从材料 “自由平等 ”“天赋人权 ”“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 ”等关键信息可知中国社会生成的新观念,即是崇尚西方;崇尚自由民主;重商;享乐等。这是由于方科技文 化的传播;辛亥革命等社会变革的推动;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社会心理的认同;西方物质文明先进性的吸引;进步人士的提倡等。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是在 1953-1956年实行了三大改造,对农业实行农业合作化;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是指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批林批孔战果辉煌;纲举目张成

41、就巨大 ”是指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是指十一届三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四讲的是物质缺乏的 年代,由国家进行统一的物质供应,实行凭票供应,后来到了 1993年 5月,停止粮票发行。由时间 “1993年 ”可知,从 1992年中共十四大起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说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

42、会观念变化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材料一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材料二 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

43、。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 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 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 1 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 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 2 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 2 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 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 51欧元,洗衣机 306欧元,厨房用品 161欧元,煤气灶 397欧元 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

44、申请实物救济。 材料三 24年不工作却活得滋润 据 10月 9日泰晤士报和法国解放报报道,法国 44岁男子提尔里 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但他却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一直过着神仙般的滋润生活。令人惊讶的是, “超级懒虫 ” 提尔里日前竟不知羞耻地出版自传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 F (下图 ),披露他的 “懒虫秘诀 ”。此书刚一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并在法国 引发争议。 请回答: 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的信息,说明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较以往有何特点? (4分 ) 根据材料三,有人认为 “福利只是养懒汉,中国不应建设成福利国家 ”,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6分 ) (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全面评价战后

45、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 (6分 ) 答案: (1)特点: 从单一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福利种类繁多。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分) (2)高福利确实使一部分人丧失了劳动的热情,但不能否认福利制度在刺激消费、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现在的福利水平还很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显得特别重要,当然中国也应时刻警惕高福利的消极作用。 ( 6分) (3)评价:西方的福利制度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 “养懒人 ”的消极作用。( 6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针对的是

46、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进行救助,并且通过举办公共工程来解决就业问题,形式比较单一;材料二所讲的社会福利包括的范围很广,吃穿用基本上都有所涉及。相比较之下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较以往的特点有: 从单一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福利种类繁多。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材料三所讲的是提尔里 24年不工作, 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过得滋润生活,但不能说中国不应建设成福利国家。高福利确实使一部分人丧失了劳动的热情,但不能否认福利制度在刺激消费、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现在的福利水平还很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显得特别重要,当然中国也应时刻警惕高福利的消极作用。 评价一般都要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才能够客观、全面。福利制度有助于消除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 “养懒人 ”的消极作用 。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