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广东茂名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3662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广东茂名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广东茂名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广东茂名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广东茂名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广东茂名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广东茂名一中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荀子 富国认为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技术。 “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是强调通过 “人力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项正确。 A、 B、 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精耕细作 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 1493 1570 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

2、化的主要因素是 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传染疾病的肆虐 工业生产 污染严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 “14931570 年 ”,此时,海地岛尚未有工业生产,故 不正确;走私人口为从非洲走私到美洲, 表述不当。 表述正确,故选 D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与掠夺 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返回之时)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 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率领这支船队的航

3、海家应是 A哥伦布 B达 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 好望角,达 伽马绕非洲到达印度,开通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完成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故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迪亚士 据统计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 1800年的 1000万吨,猛增到 1856年的 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 B蒸汽机的推广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蒸汽机的使用带动煤炭产量变化的认识,观察本题,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 1000万吨增加

4、到 6000万吨,结合所学知识煤产量的变化是因为蒸汽机达到广泛应用才促使其发生巨大变化, A、 C、 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煤炭事业的发展 某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哈格里夫斯史蒂芬孙爱迪生 B人工动力蒸汽动力燃油动力 C 18世纪 60年代 19世纪初 19世纪后半期 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史实,联系所学史实,应该是卡尔 本茨发明了早期汽车,爱迪生主要发明了电灯等电器,故答案:为 A不准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主要发明 斯塔夫里阿

5、诺斯说: “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 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 ”17世纪,这种 “新组织 ”使 A英国成为 “日不落帝国 ” B荷兰成为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 “无敌舰队 ” 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关键词为 17 世纪,当时的商业殖民帝国是荷兰。 A、 C 与时间不符, D 项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 1900年后,美国许 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

6、。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A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B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D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联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词为 1900年,可判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重要发明大多出自科学家的实验室,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答案:选 D, A、 B、 C均与题干不符。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列宁生前曾经回忆某个时期说: “那时常喊的口号是 学会做生意 。 ”列宁所说的 “那时 ”是指 A筹划武装起义时期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实行新经济政

7、策时期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形成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经济政策在流通方面的主要措施是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市场、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实行计划经济,排斥市场,故 B、 D错误, A与题干不符,答案:为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促进就业,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推行 “以工代赈 ” B减少耕地面积 C调整工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 “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 ”。根据所学可知 B

8、项是压缩农业面积,不可能提高就业率; C 项的目的是限制同行业因竞争而加剧危机,与题干要求不符;D项与题干要求无关; A项政府投资搞公共工程,既可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以工代赈 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 A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政治体系 B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C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D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经济体系,不是政治体系,排除 A;关贸总协定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排除 C;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外,还有

9、关贸总协定,排除 D;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故选 B。 考点: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为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的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安德罗波夫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正确区分苏联重大改革的内容。赫氏改革侧重农业,勃氏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氏侧重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排除 D,故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三次

10、改革的措施 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表明 :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 101个,其中,欧洲 39个、南北美洲总共 40个、亚洲 6个、非洲 8个大洋洲 1个、跨地区的 7个。其中 1990年以后成立的有 69个。材料表明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的特点不包含 A 1990年以前经济区域集团化几乎没有发展 B欧美经济区域集团化程度较高 C亚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还较少 D经济区域集团化呈现不平衡发展状态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 1990年以前经济区域化发展比较缓慢,不能说几乎没有发展,选项 A是错误结论, B、 C、 D与题干相符。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

11、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区域集团化发展特点 20世纪 70年代,虽然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发达国家仍保持社会稳定,其原因主要是 A政府推行以工代赈 B政府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C第三产业日渐发达 D实行 “人民资本主义 ” 答案: B 试题分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 “20世纪 70年代 ”, A是 1933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排除; C、 D与题干不符;福利制度使低入阶层的生活是到了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故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制度 2013年 9月 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政

12、府借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此举最能反映的历史特征是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的表现是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排除 B;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表现是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 量不断发展壮大,排除 A、C;上海自由贸易区主张自由贸易,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上海自由贸易区 2011年 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加入世界

13、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明确表示: “中国将进一步 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政府朝着更加规范有序、公正公开的方向发展。 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 ”该讲话彰显中国接下来将进一步 A引领贸易保护主义 B抵制世界经济全球化 C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D加剧全球竞争利益失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故排除 A、B, D与事实不符,正确答案:为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就 经济全球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最

14、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被誉为 “一夜崛起的城市 ”。这座城市是 A汕头 B厦门 C珠海 D深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这种发展速度被称为 “深圳速度 ”,深圳也因此被誉为 “一夜崛起的城市 ”,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 1983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其根本目的是 A彻底清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B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

15、贯彻改革开放的战略 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利用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理论解答本题。 1983年中国农村已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加强农村的政治建设,是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B项正确。注意题干中强调的 “根本目的 ”, D为直接目的,容易误选。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广东地区在唐朝时 “岭南之田,所种惟稻 ”,到了清朝前期, “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 ”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C经济作物 的种植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16、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A;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排除 B;明清时期玉米和甘薯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排除 D;水稻是粮食作物,棉花是经济作物,题干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下图所示模型为农业灌溉工具,其最早出现于 A秦汉时期 B曹魏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简单。根据模型可知是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故选 B, A、 C、 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

17、主要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的进步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宋商业发展的理解。由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得知市的时间被打破,上述现象最早在北宋,所以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古代著名的瓷都是 A景德镇 B佛山镇 C唐山 D苏州 答案: A 试题分析: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宋代景德镇成为

18、“瓷都 ” ,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的发展 18世纪中期,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清政府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C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D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考查的是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从 “粤海关一口贸易 ”、 “ 出口量严加限制 ”可知当时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故选 C。 A、 B、 D与题干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闭关政策 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最直接原因是

19、 A资本主义萌芽的冲 击 B民族资本主义的冲击 C外国商品的冲击 D政府的打击 答案: C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是导致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直接原因,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洋务运动最成功最有远见的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创办近代军事海军 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有远见 ”即对以后历史发展产生

20、长远影响的内容,且有 “最成功 ”这一限制词,结合史实可知,D项正确。兴办新式学堂,首开留学教育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这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A B C三项不具有上述特征。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1863年 3月 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可见 A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B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 C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D标志中国照相业的诞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这则启事反映了当时的上海已经出现了近代照相业,说明西方

21、文明的传入已经影响了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材料没有显示照相业 “快速发展 ”;仅凭该广告也不足以说明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在经济和政冶方面,实际上都是依附于帝国主义,材料也没有体现半殖民地的色彩。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 18721911 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食品工业 数量(家) 72 3 193 100 A造纸业 B火柴业 C榨油业 D纺织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中时间可判断,这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初步

22、发展时期,它在经济结构上的突出特征就是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好,只能数量最多才能反映这一特点,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纺织业 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 (亿元 ) 1936年产值 (亿元 ) 年增长率 (%)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该表能够说明 1920 1936年间 A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B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C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

2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发展关系的理解。根据题干图表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经分析反映的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清远自行车爱好者翘首以盼的北江市区段南岸绿道工程即全省一条全程一线江景的特色慢行绿道现已开通。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先后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代步工具和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A中国自 行车工业世界领先 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答案: A 试题分

24、析:材料没有体现我国自行车生产技术与规模等, 故不能说明我国自行车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故 A项错误,符合题意;自行车从贵族的玩具到普通人使用,反映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故 B、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 “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 ”反映出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工具的发展 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下图反映了 1953年 1956 年中国农村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是 A “大跃进 ”运动 B发展乡镇企业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25、难度适中,注意题目时间和关键信息 19531956 是三大改造时期,所以答案:选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合作社是国家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组织形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下图大豆过江: “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 类似题材的漫画在当时中国大量出现,这可以印证那时的人们普遍 A陶醉于虚幻的现实 B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C满足于富裕的生活 D感受到劳动的艰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或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图片中的大豆的形状与大小,以及图中

26、的诗,反映出对现实不切合实际的夸大。由于 “左 ”倾错误的影响,开始了 “大跃进 ”,出现了不切合实际的浮夸风,人们陶醉于虚幻的现实,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综合题 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13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城市化率 时期 战国 西汉 唐 南宋 清 清 时间 公元前 300年 公元 2年 745年 1200年 1820年 1893年 城市化率 15 9% 17 5% 20 8% 22 0% 6 9% 7 7%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

27、史论集 (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大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3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五口通商以后,城市化进程转入一个崭新阶段,沿海各大商埠相继开辟,现代化工业逐渐兴起,再加上政治不安定,迫使人口向沿海商埠集中。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 4分) 材料三 1921 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 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 (到 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 10 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2分) 材料

28、四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 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 的措施。( 4分) 答案:( 1)趋势:从战国时代起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南宋时期达到了城市化最高水平;( 2分)南宋以后,城市化率迅速下降。( 1分) ( 2)原因:开放通商口

29、岸;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4分) ( 3)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工农业生产水平低(或工业化程度不高,或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答出任意一点给 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 4)措施: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或:变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4分, 答对其中任意 2点给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对于古代城市化的趋势,可以以南宋为转折点,分两个阶段,从战国时代起就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南宋时期达到了城市化最高水平,从南宋以后,城市化率迅速下降,到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专门

30、的工商业市镇。 第( 2)问近代城市的发展,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回答。根据 “19世纪中叶五口通商以后,城市化进程转入一个崭新阶段 ”可知通商口岸的开放;根据 “现代化工业逐渐兴起 ”可知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 3)问,联系史实可知, 1840年由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未实现工业化;材料中 “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 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 ”说明中国城市化起步晚,以上都是近代中国城市化缓慢的原因。 第( 4)问,从材料四中 “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

31、”“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 ”可以概括为,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城市 发展特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 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城市化进程的措施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近代早期( 1500一1750),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 ( 1

3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近代早期 ”欧洲 “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的经济原因。( 4分) 材料二 1951年法、意、西德等六国签订欧洲煤 钢联营条约,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权决定煤钢生产的价格、原料的分配,对违反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几经磋商,到 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 20世纪 50年代西欧经济合作的特点。( 4分) 材料三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 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

33、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 ” 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 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据黄益平欧元危机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意义方面评述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 ( 4分) 答案:(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新航路开辟;( 4分,或答早期殖民活动引起了欧洲的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也可) ( 2)特点:并非单纯的政府间合作,而是建立超国家的机构管理各国生产;合作的范围从一个领域扩大到多个领域。( 4分) ( 3)意义:欧元的诞生进一步促成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极大冲击了原有的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 4分,或答有利于整

34、个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等等,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第( 1)题注意关键词时间 “近代早期( 1500一 1750) ”既工业革命前, “经济原因 ”问题提供了答题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新航路开辟。 第( 2)题根据材料 “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 ”可知其经济合作并非单纯的政府间合作,而是建立超国家的机构管理各国生产;根据 “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 ”可知合作领域的 扩大。 第( 3)题 20世纪初期,欧元诞生,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考查的是对于欧元的意义。主要从对欧洲的影响、对国际的影响两个角度去分析。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欧洲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稳定发展;而且因欧元具有欧洲身份的象征,从而加强了民众的认同感,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国际角度:挑战美元霸权地位;促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等等。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 展 新航路的开辟 消费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欧元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