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3671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辽宁东北育才校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成语 “当仁不让 ”的典故出自于论语 卫灵公,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 “当仁,不让于师 ”,意在 A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B鞭策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C鼓励学生要超过老师 D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句话,出自论语 卫灵公: “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 朱熹作过一个注释: “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 ” 所以 “当仁不让于师 ”,应该解释为: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

2、不逊色。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出处是一样的,只是经过简化了。 意思有了些延伸: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 下列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思想排序正确的是 工农武装割据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个代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是在 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 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

3、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作了全面的阐述;江泽民在 2000年春提出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所以答案:选 A。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 1977年 9月邓小平指示: “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目的是 A放弃 “以阶级斗争为纲 ”路线 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 C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 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并没有讲到要

4、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路线,所以排除 A;由材料时间 “1977年 ”可知,还没进行改革开放,材料也没涉及政审要审 查考生家庭出身,所以也排除、 D。恢复高考是 “文化大革命 ”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1977年 12月,全国 570万青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材料所讲述的是为考生减少条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1977年恢复高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5、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 B进化论为 17、 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材料并没有讲到达尔文的观点,所以 A错误;进化论发表在启蒙运动之后,不可能为启蒙运动提供科学依据,应该说进化论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所以 B错误;材料也并没有涉及到马克思的暴力革命主张,所以 D错误。所以

6、答案:选 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 进化论的影响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庭,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 ”材料反映了 “道学先生 ”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 ”可知,讲的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和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

7、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知,孙中山民族主张观是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所以答案: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恩格斯说: “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

8、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 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 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 ”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 A复兴了古希腊古典文学艺术 B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 C推翻了天主教神学黑暗统治 D是西方近代艺术史上的巅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 ”等关键信息可知,文艺复兴是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康德说: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

9、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 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 思想方式 ”“ 缺少思想 ” 等关键词可知,康德所强调的是思想上的自由。所以答案:选 C。他认为人是自由、平等的;他 在卢梭的 “人生而自由 ”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思想的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10、 康德 在欧洲文化史上,苏格兰拉底被誉为 “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 ”以下言论能体现其对真理矢志不移追求的是 A “顺应自然的生活是至善的生活 ” B “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人的 ” C “未经过考察的生活并不值得过 ” D “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苏格拉底倡导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败中的城邦制。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自我 ”。他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

11、何代价予以抵制, “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 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 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 “枷锁 ”分别是指 A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B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C赎罪券和圣经 D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马丁 路德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德国和欧洲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

12、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孟德斯鸠说: “启迪人民不是无关紧要的事。官吏的成见是从国家的成见产生的。在蒙昧时代,人们就是做了极坏的事也毫不疑惧。在开明之世,即使做了最大的好事也还是要战栗的。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限制国家权力是摆脱蒙昧的关键 B启迪民智是形成开明国家的前提 C理性精神的觉醒是开明国家的本质标志 D价值判断多元化是开明时代的典型特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所讲述的是官吏在蒙昧时代和开明之士不同心态来说明启迪民智是很重要的,所以排除了 B;材料并没讲到 A、 D,所以不选 。所以答案:选 C。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 “三权分

13、立 ”学说,还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 ”这里描述的画派是 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写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 “在阳光底下 ”可知,这一画派讲究的是 “光 ”与 “色 ”,这是印象派画家的追求。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印象主义 2012年 10月 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称,莫

14、言的作品是 “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 ”。下列各项与莫言的作品风格最相近的是 A “我从不寻找,我只是发现。 ” B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 C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 D “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以新闻报道般的准确性再现出来。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 “幻觉现实主义 ”可知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

15、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所以答案:选 D。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代主义 一位科学家为自己撰写的悼词: “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 ”该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答案: C 试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认为时间具有相对性,当速度增大时,时间将会变慢;当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也就停止了。所以答案:选 C。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论。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相对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16、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的说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所以排除,答案: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谈到自己生活学习情况时说 :“在长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报纸 民立报

17、,那是一个民族革命的报纸,因此,情不自禁地书写了一篇宣传革命的文章贴在省立一中学的围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在文章里我鼓吹必须把孙中山从日本召回,担任新政府的总裁,由康有为任国务院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 ”这说明毛泽东在 “第一次发表政见 ”时赞成在中国实行的政体是 A君主立宪制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C新民主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共和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孙中山 总裁 ”“康有为任国务院总理 ”“梁启超任外交部长 ”等关键信息可知毛泽东赞成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

18、的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影响 孙中山说: “同盟会之主张,创立民国后,则继之以平均地权,倘能达此目的,则社会问题已解决过半矣。平均地权者,即井田之遗意也。 ”这里的 “井田之遗意 ”应指 A实行土地私有 B实行土地国有 C实行集体耕作 D实行个体耕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905年,孙中山推动和领导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他在为同盟会制定的纲领中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 “三大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后

19、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民权主义指 “创立民国 ”,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 “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 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井田制是指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清代学者钱大昕说: “孟子言性善,欲使人尽性而乐于善;荀子言性恶,欲使人化性而勉于善。立言虽说殊,其教人以善则一也。 ”由此可知,性善论和性恶论 A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B都主张人性是善的 C

20、为各国统治者采用 D仅为教化百姓向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的是不管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都是继承了孔 子的人性观 性相近,习相远。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人性论 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里说: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班固认为 “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主要是 A诸子要改变礼崩乐坏的局面 B诸子为迎合统治者争霸需要 C诸侯为了争霸战争求贤若渴 D学术环境宽松并且学术下

21、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述的是诸子的出现是由于诸侯争霸,为了迎合诸侯统治的需要,各自表达自己的主张,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所以答案: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朱熹说: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仍然属于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理论范畴 B “三纲 ”、 “五常 ”是宇宙万物奉行的准 则 C “理 ”推动人类社会道德规范的广泛传播 D “理

22、”使社会伦理化,伦理道德天理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所以答案: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 对朱熹 “格物致知 ”与王阳明 “致良知在格物 ”两种思想主张解读合理的是 A二者思想没有区别 B “知 ”的本质是儒家伦理 C二者思想完全对立 D格物是致知的根本途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儒学发展到了宋明时期形成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

23、学和陆王心学两个学派。所以不管是朱熹 “格物致知 ”还是王阳明 “致良知在格物 ”本质上都是儒家伦理。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 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这位儒学大师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 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君权神授的思想。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提出了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主张。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 2012年北京诚轩秋季拍卖会钱币专场中,一枚正面刻着 “下匕阝 (q)阳 ”,背面刻着 “十七 两 ”的青铜古钱(见下图)以人民币 368万元成交,一举刷新中国古钱拍卖价格的最高记录。对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表述不正确的 A此币有助于了解先秦时代农耕文明 B此币有助于了解当时的青铜冶铸技术 C钱币文字有助于了解地区货币发展史 D币面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汉字的成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而青铜古钱上的文字并不能说明汉字的成熟。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

25、和书画的发展 甲骨文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 ”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 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所以 A不合题意;汉代儒学是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所以 B错误;汉代以后儒学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

26、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 D也不符合题意。宋明理学是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所以答案: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概念 西厢记中说: “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下列对材料正确的是 A “柳骨颜筋 ”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 B “羲之献之 ”父子都是唐代书法大家 C “张旭张颠 ”兄弟都擅长草书 D唐朝时期书法代表着中国最高水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羲之献之 ”父子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由擅草书、行书,被后世尊为 “书圣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

27、、颜真卿、柳公权,他们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怀素、张旭的狂草亦别具有艺术魅力。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张旭张颠 ”并不是兄弟,而唐朝时期的书法也不能代表着中国最高水平。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艺术 有 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近代化转变的。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A深受外部的影响 B有继承地发展 C艰巨曲折地发展 D在沉沦中上升 答案

28、: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列强的威胁和侵略 ”“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等关键信息可知,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深受外部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A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 “近代化 ”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

29、紊其序,则必打乱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 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是洋务运动的思想主张,主张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器物,使用机器生产,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的主张,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建立民主政治;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并没有体现到近代化,但是反映了中国人反对帝国主义的决心; 讲的是西方科学的发展得益于民主。所以排除了 ,答案:选 A。 考点:思想解放

30、的潮流 维新思想 近代化 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 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了一 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比较适宜 大汉的文明传承 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推器 指南针 火药 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四大发明问世之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

31、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对 欧洲的影响 晋书 卫恒传记载: “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用之,独符玺、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 ”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小篆是秦朝官方字体 B隶书由奴隶发明创造 C隶书是汉代官方字体 D隶书由小篆演化而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隶书也叫 “隶字 ”、 “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

32、需要产生的字体。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隶书 王夫之说: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 A “天下为主,君为客 ”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D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顾炎武主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出自于礼记 礼运之大道之行也。这三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本思想,这与题干是一致的。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孔

33、子为周易写的象传,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民本思想 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 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 摘自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

34、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或同一机构之中,就不会有自由 存在。因为人们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强制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同样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则将任人宰割,因为法官就有压制别人的权力。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可以说, “启蒙运动 ”是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的逻辑延伸,或说是它们的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续篇 ”。 “ 文艺复兴 ”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 “宗教革命 ”进一步表现在 “上帝 ”问题的一种突破;在引起

35、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了自觉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 “启蒙运动 ”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运动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神学羁绊的渐进、积累的必然结果。 摘自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主张的异同。( 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8分) 答案:( 1)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自由平等。( 2分) 异:洛克:主张天赋人权,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政府 (国家 )来维护人的自由、财产等权利;孟德斯鸠:提倡法治,通过实行三权分立和制衡来维护人的生命、自由等权利。( 4分) ( 2)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继续和 发展,是

36、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旗帜,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并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提供政治构想。( 8分) 试题分析:( 1)通过材料一、二可以直接概况出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主张的异同,即是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自由平等。异:洛克:主张天赋人权,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政府 (国家 )来维护人的自由、财产等权利;孟德斯鸠:提倡法治,通过实行三权分立和制衡来维护 人的生命、自由等权利。 这一题其实考查的是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关系,即是启蒙

37、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旗帜,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并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提供政治构想。 考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关系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活 动家,深度参与了中国由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爱国人士。阅读下列梁启超文选,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 守旧

38、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非洲广袤,三倍欧土,内地除沙漠一带外,皆植物饶衍,畜牧繁盛,土人不能开化,拱手以让强敌矣;波兰为欧西名国,政事不修, 内订日起,俄普奥相约,择其肉而食矣。 论不变法之害 材料二 夫倒满洲以兴民政,公义也;而借勤王以兴民政,则今日之时势最相宜者也。古人曰: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弟以为宜稍变通矣。 何必故划鸿沟,使彼此永远不相合哉?弟甚敬兄之志,爱兄之才,故不惜更进一言,幸垂采之。 致孙逸仙书 材料三 夫共和国体之难以图存,公等当优能言之矣;吾又谓君主国体之难以规复者,则又何也?盖君主之为物,原赖历史习俗上一种似魔非魔的观念以保其尊严;此种尊严自能于无形中发生

39、一种效力,直接间接以镇福此国。君主之可贵,其必在此。虽然尊严者不可亵者也,一度亵焉,而遂将不复能维持。 1915 年 8 月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根据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试简要分析作者言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意图。( 4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和收信人思想的异同。( 4分) (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文章发表的历史背景,概括梁启超的主张。( 3分) (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并分析造成梁启超思想主张变化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启示。( 5分) 答案:( 1)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2分)主要意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强调变法的必要性。(

40、2分) (2)两者都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但梁启超主张要结合国情,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4分) ( 3)历史背景:袁世凯妄图复 辟帝制,共和政体存在覆灭的危险。( 1分)主张:反对君主制度,维护共和政体。( 2分) (4)原因 :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制度成为现实,梁启超认为共和制度是历史的进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答出三点可得 3分)。启示:思想观念应当与时俱进;要学习近代爱国人士为救国救民不断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 2分) 试题分析:( 1)材料所讲的是印度、突厥守旧,或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被列强瓜

41、分;非洲的不开化,也遭受了侵略。这些都说明了变法的重要性。梁启超在中国民族危机 加深,面临列强瓜分的危险的时候提出的,主要是为了宣传维新变法。 这是一封梁启超写给孙中山的信件,也就是考查的是梁启超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即是两者都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但梁启超主张要结合国情,建立君主立宪制,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主张建立共和政体,用暴力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由材料时间 “1915年 ”可知这一年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共和政体存在覆灭的危险。从材料 “夫共和国体之难以图存,公等当优能言之矣;吾又谓君主国体之难以规复者 ”可知,梁启超主张:反对君主制度,维护共和政体。 第一小问其实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

42、 响: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制度成为现实。也说明了当时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启示题是比较开放性的题,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了。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梁启超 【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厂、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 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

43、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材料二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材料三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 “选择原理 ”,将 “西方文明 ”中不符合 “日本国情 ”的若干 “重要部分 ”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 “西方文明 ”(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 “现代 ”社会,而日本 “向西方学习 ”,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

44、新的失误 (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学习西方的主要政策。( 2分) (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 “日本人己告别了旧日本 ,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 (4分 ) (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 ”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答案:( 1)政策: “殖产兴业 ”、 “文明开化 ”( 2分) ( 2)告别旧日本: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废除等级身份;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等。( 2分,答出 2点即可) 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

45、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 2分) ( 3)依据: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展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 2分) 影响: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2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 殖产兴业计划 ”“ 西方的生活方式 ”可知,日本在经济上实行殖产兴业;在文化方面主张向西方学习;社会习俗方面主张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即是 “殖产兴业 ”、 “文明开化 ”。这些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分析,即是告别旧日本:废藩置 县,废

46、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废除等级身份;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等。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 从材料 “ 予以剔除 ”“ 精髓所在 ”“德意志帝国 现代 社会 ”等关键信息可知依据是: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展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这一失误使日本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考点:俄国和日本的重大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内容;俄国和日本的重大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评价明治维新 【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汉武帝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 史记 材料二 史学家顾颉刚说: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三 “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 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 ( )。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 清史稿 圣祖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