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3673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 ) A小农经济 B手工工场 C商品经济 D精耕细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出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乡村,所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 F1为动力, F2为阻力

2、,其中 F2 F1的情况出现于( ) A 18951913 年 B 19141919 年 C 19271937 年 D 19451949 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 F2 F1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处于萧条时期。而 A、 B、 C都是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时期,所以排除。而 1945-1949年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绝境,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 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 “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以下对材料

3、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民国初年婚姻自 由,自由恋爱,但并不能说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太绝对了,所以不正确,答案:选。从无媒 ”“ 早更 ”可知,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所以是正确的。而追求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得到了媒体的歌颂,所以也是正确的。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婚姻习俗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部搞

4、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说这是为劳动人民吗?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 A余粮征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所讲的是苏俄对农民的掠夺,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村方面采用的余粮征集制,严重地损失了农民的利益。所以答案:选。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余粮收集制 在 20世纪 20年代的美国,疯狂的股票投机和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导致奢靡之风盛行,投资风险加剧,但当时( ) A资本家追加资本扩大再生产 B美国人到海外寻找就业机会 C民众筹备资金防范金融

5、风险 D政府注重保险、救济和社会福利的投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时间 20世纪20年代 ”可知,这是 19291933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前的美国,虚假的繁荣使资本家对市场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依然增加对资本扩大再生产。所以答案:选A。材料并没有涉及到 BC,所以排除。而 D选项是经济危机过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前的美国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 “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

6、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 小 和不足。 ”该 “不足 ”是指( )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生产经营权产生了分离,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所以 A、 C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 B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的面貌。但是并没有促进农村经济规模的发

7、展。所有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价 下表为世界 “500强 ”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单位:个),由此能得到的最确切的信息是( )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B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C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无足轻重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分析图表提取信息的能力。从图表可以看出,在世界 “500强 ”跨国公司数量中,美国、欧盟、日本占有数量比较多,而这几个国家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答案:选 D。从材料并不能体现出 A、 B、C选项,所以排除。 考点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 “窃惟通商以来 土货日少 ,漏溢日多 ,贫弱之患 ,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 ,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 如 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 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培养人才积累经验 C辅助军事富国强兵 D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 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可知,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是为了抵制洋货夺回利权,所以答

9、案: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二战后 期,美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1年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这反映了美国企图( ) A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B以合法的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C全面控制西欧与日本 D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美国构建了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军事体系,这反映了美国企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0、美国 丘吉尔曾说过: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 “斯大林模式 ”。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

11、展。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对 “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列宁谈新经济政策时说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这句话说明:( )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动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 C苏俄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经济

12、是为了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新经济政策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所以 A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临时的政策,所以 B错误。 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所以 D不符合史实。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工业上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

13、 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文化制度改革 D福利制度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对 “斯大林 ”模式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重点放在工业,而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将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

14、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 响是 (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所考查的是文明史观,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子虚搜集了下列图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模型中英签订 开埠后前来上海的外国商船魏源与 汉阳铁厂 18

15、63年洪盛碾米厂。请你为他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 A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寻求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得以进入中国。在列强的刺激之下,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开办中国近代企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由此 可知,答案: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6、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日午 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 而众以散 ”可知在唐朝对商业活动进行时间上的控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 “昔有一人 ,姓韦 ,名德 ,乃福建泉州人氏 ,自幼随着父亲 ,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 做人公道 主顾甚多 ,生意尽好。 ”明朝冯梦龙的这段描述 ,反映了 ( ) A福建当地人谋生

17、困难 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 C明朝社会商业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并没讲到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也没涉及到闽商控制金融领域,所以排除了 A、 B。判断是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就要看是否存在雇佣关系,而材料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关系,所以 D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所讲的是商人韦德为人公道,顾客多,生意好,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朝社会商业发展,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代 哥伦布在遗言中说: “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 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 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 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

18、殖民地。 ”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 ( ) A哥伦布曾经到达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 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 C哥伦布到达印度时,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 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可以知道,哥伦布到死都不知道他所到达并不是印度,而是美洲,所以答案:选 B,而 A、 C、D并不符合史实。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

19、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拥有资本的企 业家具有冒险、探索精神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中 “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可知海外扩张的目的是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所以答案:选 D。A 的说法不正确,所以不选。 B 选项没体现出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所以不选。材料也没体现出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物质支持,所以不选 C。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的原因 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

20、区的地名非常相 似,如荷兰有西兰( 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 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 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 NewOrleans)。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 D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也加入了殖民争夺的行列。它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这些殖民地有一些就是它们以本国一些地名所

21、命名。所以答案:选 D。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的表现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 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英国 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家接着一家,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汤姆打电话约玛丽周末到工厂观看大机器生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的时间 “19世纪中期 ”可知,这时候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汽船、火车都是工业革命的成就。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巨大变化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22、所以 ABC符合史实,不选。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所以答案:选 D。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成就 工业革命后, 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 “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一个年薪 100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 5000镑;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英国社会 ( ) A生产力发展了,社会道德却日益沦丧 B追求物质享受,政治腐败不堪 C贫穷阶层日益扩大 D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描写的是 工业革

23、命后,英国的贵族、下院的书记官、新兴的工厂主的情况,由此可知英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但是社会道德却日益沦丧了。材料并没有涉及到 B、 C、 D选项,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 19世纪的西欧, “父母 -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 ”。同时, “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 ”, “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这反映了( ) 工业革命引 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

24、多 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家庭的变化。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而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学与技术结合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蒸汽机的广泛普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

25、业革命的突出特点即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所以答案:选 B。而ACD都属于工业革命的成就。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 决不了 “尊卑 ”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慈禧太后坐汽车,坐了一次就不想坐了,原因是汽车解决不了 “尊卑 ”问题,司机不跪且坐在她

26、的前面。这反映的是封建观念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 小李同学用 “千呼万唤始出来 ”“小荷才露尖尖角 ”“忽如一夜春风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 ”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 ”形容中国民族工业进入 “黄金时代 ”。那么,中国民族工业进入 “黄金时代 ”的历史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在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短暂

27、发展的 “春天 ”,即是“黄金时代 ”。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战期间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中国 1957年农业产品产量 产品 1957年产量 比 1952年增加 (%)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 粮食 1.95亿吨 19 30 棉花 164万吨 26 93 材料二 1958 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 材料三 20世纪 70年代末中国农村的变化 (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材料三中,从

28、图 1和图 2的信息看 ,当时中国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 (1分 )它与原有的制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 2 分)它的实行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 2 分) 答案: (1)问题: 1957年农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1分 ) 原因: “一五 ”计划的完成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3分) (2)变化: 1958年至 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 1分) 原因: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3分) 变化: 1960年至 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 1分) 原因: 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 “左 ”倾错误;经济逐步恢

29、复和发展。( 2分) ( 3)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分)相同点:土地公有制( 1分)不同:由集体经营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 2分)意义: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1)由表格的数据可知, 1957年粮食和棉花的产量都比 1952年增加,也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这说明了 1957年农产品产量超 过历史最高水平。这是因为从 1953年起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了三大改造,特别是对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 由图表的变化可知, 1958年至 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

30、 1958年开展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1960年至 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这是因为 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 “左 ”倾错误;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从图片的文字 “安徽凤阳 ”“分田到户 ”等信息可知,当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与以往制度的相同点在于土地都是 公有制;不同:由集体经营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

31、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 ”计划的完成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棉纺 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17分) 材料一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元 木棉歌 材料二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 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

32、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 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 ,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 ( 1)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 材料三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 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四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33、( 2)与材料三相比,指出材料四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五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 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 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 上海机器织布局。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答案:( 1)信息: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 。( 6分

34、) ( 2)变化: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 2分) 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分) ( 3)作用: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 5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 “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 ”“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可知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由材料二 “ 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 ”“ 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 过程的图谱 ”可知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 材料三所讲的是传统的

35、家庭手工业的忙碌的情况。而材料四 “ 近闻已无纱可纺 ”“ 销减大半 ”可知,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遭到了冲击,逐步破产。这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从材料 “ 期渐收回利源 ”等信息可知,创办民用企业能够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 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家庭手工业的破产;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 16分)学术界

36、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 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 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

37、“(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 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 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全球化 ”套用当 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 “中心国家 ”日趋 “流氓化 ”。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 “日不落 ”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 ”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

38、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 ,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 的媒介有哪些?( 4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 6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 “全球化 ”引发的问题。( 4分)人类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化 ”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6分) ( 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6分) 答案:(

39、1)媒介:资源和奴隶的掠夺,生产和贸易超越了国界。( 2分) ( 2)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同盟。( 2分) ( 3)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鸿沟的加深。( 2分) 因素: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 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分) ( 4)关系:经济全球化是资本的扩张,对传统的民族经济主权构成挑战,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

40、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的主权。( 6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 “ 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 ”“ 劳动力的需求 ”“ 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 ”“ 非洲黑人 ” 等关键信息可知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是对资源和奴隶的掠夺,生产和贸易超越了国界。 由材料二 “ 扩大产品销路 必须 到处 到处 利用 ” 等关键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 “资本输出 国际垄断同盟 ” 等关键信息第二 次工业革命,经济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同盟。 ( 3)由材料三 “流氓化

41、宰制与剥削 两端很高,中间很低 贫富不均 ” 等关键信息可知,全球化引发的问题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鸿沟的加深。因素: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 4)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或评价,即是经济全球化是资本的扩张,对传统的民族经济主权构成挑战,发展中国家要 捍卫民族主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的主权。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