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678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高中学生要学会在紧张学习中寻找快乐,在挫折中体会经验,在细节中感知方向,在进步中品味幸福 紧张学习需要哲学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指引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与精神动力 D哲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具体的方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的任务, A观点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不是所有的哲学, C观点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与精神动力, D观点错误,哲学不能提供具体的方法,只能提供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 B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哲学的任务 2013年 6月 26日神舟十号飞船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从哲学上看,建设航天强国要求我们: 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重视正确意识的决定 作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观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说正确意识的决定作用

3、是错误的,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证明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认识对象不能 “自言其明 ”,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D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符合的是是正确的,不符合的是错误

4、的,故 C符合题意, AB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C。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观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所以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

5、践, 观点错误,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变革过程。2012年 10月 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年底出台收入分配新方案,主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实现社会公平的问题 。我国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的过程,主要说明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 B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无条件性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

6、同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都是具体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 A观点错误,真理是客观的,但是真理与谬误是有明确的界限的,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B观点错误,真理是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条件性, C观点错误,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D观点错误,故答案:应选 D。 考点:真理的具体性 地震孕育发生是地壳内部、壳幔物质变动乃至核幔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否与地球表面的气候过程相互耦合,目前还没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因此,现阶段还不能科学地认定某种气象现象与大地震的发生有关。这表明 物质世界纷繁复杂,人类认

7、识是有限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真理是具体的,不能随意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认识运用到另一条件之中 在不同时期,人类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 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观点错误,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所以说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与题意不符,没有体现真理的具体性,题干说目前还没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成果,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漫画折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

8、变 B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D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漫画折腾反映的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刚好建好马上又拆,说明城市建设没有规划好,所以启示我们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故 B观点符合题意, AC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B。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 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

9、链条表明 人为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 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 人为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根本属性 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 观点错误,无论是人为联系还是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观点错误,人为联系也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属性,题干说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说明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联系的客观性 我国已逐步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

10、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蚁穴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转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A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D系统优化的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 B观点错误,整体功能可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也可能小于, C 观点错误,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D 观点错误,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A观点正确,故答案:应选 A。 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 早在 2009年 4月 14日的时候微软就宣布将会停止对 Windows XP以及 IE6的主流支持,最新的 IE9也并不支持 W

11、indows XP系 统,并且微软计划于 2014年 4月 8日中断对 Windows XP的所有扩展支持。然而即使真到了那时候,Windows XP可能仍将占据着 20%的市场份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事物总处在不显著的变化之中 D必须通过质变完成事物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观点错误,事物发展的状态既有量变,也有质变,质变就是一种显著的运动,题干说然而即使真到了那时候, Windows XP可能仍将占据着 20%的市场份额,说 明旧事物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12、充满了曲折性,故 A符合题意, BD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下列说法和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勿以恶习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故 与题意不符, 体现了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故答案:应选 B。 考点: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

13、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盆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豆子。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 B 要积极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 C把握人生机遇是必然的 D要正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观点错误,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中有必然, C观点错误,把握人生机遇是偶然的,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题干说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说明事物发展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积极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故 B符合题意, D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事物发展是前

14、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手机养鱼种菜 ”这是 2012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上展示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只需在农场或者鱼塘安装一个无线终端和传感器,就能和手机实现互联互通。当土壤出现干涸、鱼塘水质异常等情况发生时 ,用户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通过手机遥控田地或者鱼塘里的传感器,水龙头就会自动开启。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不能忽视事物的间接联系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重视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即科学实验活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以及联系的多样性,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人类最

15、基本的实践即科学实验活动均属于认识论,不是辩证法的范围,故排除 ,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军事专家指出,航母是一个复杂的作战系统。作为大型水面舰艇,交付科研、试验、训练使用 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磨合,与编 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等都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可见 要用 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对新事物要有足够的耐心促进其成长 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按规律办事 要做好量变的准备,等待质变的自然发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

16、、实事求是、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等知识点, 观点错误,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当事物发展只有通过质变才能向前时,我们应该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越,而不是等待质变的自然发生, 观点正确,故答案:应选 A。 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实事求是、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2012年 11月 23日,我国官方证实中国航母舰载机歼 -15成功降落在 “辽宁舰 ”甲板上, J-15战斗机成为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克服了电磁兼容等难题,对舰载机的性能有了更深的认识,弥补了我国航空舰载机的空白,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

17、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B观点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 C观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规律, D观点错误,意识具有双重性,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A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 “自古逢秋悲寂寥 ”,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 “我言秋日胜春朝 ”

18、。这表明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带有主体差别性的 意识是按照主体意图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意 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本质以及意识的特点, 观点错误,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所以说意识是按照主体意图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错误的,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C。 考点:意识的本质以及意识的特点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与其大脑的 “扣带前回 ”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 “钻牛角尖 ”往往与该区域的 “换挡装置 ”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

19、人脑特有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脑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产生, 观点错误,意识的内容根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人脑,题干说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与其大脑的 “扣带前回 ”区域相关联,说明人脑对意识产生的重要性,故 符合题意, 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B。 考点:意识的产生 张景中院士在其著作数学与哲学中指出,哲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无法与该学科一争高下,但是它可以从事任何具体学科无法完成的工作,它为学科的诞生准备条件。这说明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 “科学之科学 ” C哲学为具体科

20、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哲学是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题干说它可以从事任何具体学科无法完成的工作,它为学科的诞生准备条件,强调了哲学为具体科学的作用,即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故 C符合题意, A观点与题意不符,不是强调具体科学的重要性, B观点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也不是 “科学之科学 ”, D观点错误,具体科学才是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故答案:应选 C。 考点: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甲乙两人高考均失利而落榜。甲认为,高考落榜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路;乙认为,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坎,重新

21、选择 高考复读。由此可见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哲学源于对实践问题的思考 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学习哲学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 观点错误,哲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能说学习哲学是走向成功的关键,题干中甲乙两人高考均失利而落榜,因为世界观不同,所以方法论也不同,而甲认为高考落榜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路,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是错误的,说明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无关, 没有讲哲学的产生,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世界观与方法论 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

22、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的内涵,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不一定是科学化的,因为哲学既有科学的哲学,也有非科学的哲学,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故 D观点错误且符合题意, ABC观点均正确,故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哲学的内涵 观点一:美学中的 “移情 ”说法 人们高兴的时候,就仿佛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观点二:“你未看此花,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两种观点 同属

23、唯心主义观点 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同属唯物主义观点 都无法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美学中的 “移情 ”说法看到了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但仍然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了唯物主义,你未看此花,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无法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物是观念的集合 ”; “存在即被感知 ”。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把人的主观

24、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 认 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认为意识不能离开物质而孤立存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物是观念的集合 ”; “存在即被感知 ”均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精神,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故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 观点符合题意, 指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主观唯心主义 古希腊的泰勒斯提出了 “水是万物的本原 ”的论

25、点,春秋时代的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 “水是万物的根源 ”的学说。上述观点 A是唯物主义观点,但存在不足之处 B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 C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题干中的观点均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本质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但是存在不足之处,没有科学根据,只是猜测,而且把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了,故 A符合题意, BD观点与题意不符, C观点错误,它有自己的局限性,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下列与

26、之相符的是 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它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现成的具体方案 它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真正的哲学, 观点错误,它属于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是它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 供现成的具体方案, 观点均正确,故答案:应选 B。 考点:真正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有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

27、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还坚持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 符合题意, 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所有的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故答案:应选 A。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树上结西瓜 ”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事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 5 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 加了不少。这表明 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 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

28、创造和改变规律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A观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B观点错误唯一因素,应该是重要因素, C观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造规律, D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自然和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D自然和人类社会是辩证统一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

29、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该诗一二句以 “水面平 ”、 “明境 ”、“照檐楹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 “忽起 ”“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 “万点 ”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故 B观点符合题意, AC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B。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

30、查运动, C观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题干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体现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故 A符合题意, BD观点正确但是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A。 考点:运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社会历史性 D可知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 A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故排除 B, C 指的是实践, D 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A。 考点:物质的唯一特性 下

31、列对科学发展观理解正确的是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是指导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故 均是正确的,故答案:应选 D。 考点:科学发展观 综合题 2012年 11月 8日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到建设 “美丽中国 ”。 “美丽中国 ”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

32、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 ”的唯物论依据。( 12分) 答案: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或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 3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33、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 3分) 意识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建设美丽中国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分) 规律具有普 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 ”的主张,是尊重自然规律的体现。( 3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唯物论,哲学试题考生首先要注意审题,确定该题的角度,本题的角度是唯物论,所以考生只要立足于唯物论的知识点作答即可,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原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

34、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事 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考生注意结合材料。 考点:物质与意识、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 “生态文明 ”,要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 “生态文明 ”,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

35、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也是被实践证明 是正确的,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 “又好又快 ”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8分 ) 答案: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生态文明 ”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分)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 2分)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

36、大文明的正确性, “生态文明 ”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2分) (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生态文明 ”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 “又好又快 ”的发展。( 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题是一道小角度的试题,角度很明确,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类试题,考生注意答题模式一般是:原理 +材料,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和归宿。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客观现实的问题,为此,国家提

37、倡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实际情况是, “100人创业, 95人死掉或受伤,只有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走过去 ”。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广受争议。对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的进取精神令人钦佩,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有足够的 “抗击打 ”能力,要做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忽略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或者一味地抛弃过去人们创业中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或者一味地信赖于人们过去 的经验走不出传统的圈子。因而出现创业不创新,创业难成功的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大学生创业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的原因。 (8分 ) 答案:

38、( 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大学生虽有较高的理论知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满腔热情,然而存在缺乏实践经验、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不足等弱点和缺陷;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义认识不足、支持不够,导致大 学生在创业中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认识不足而失败。( 4分) ( 2)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

39、质变创造条件。一些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忽视量的积累,导致创业失败。( 4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发展观,考生首先注意审题,确定考试的范围是发展观,主要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做好量的积累)原理。 考点:事物

40、的发展是前进性与 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在宁夏,曾几何时,过度开荒,过度放牧,是这块土地上的常态。深陷贫困的人们希望通过向自然界索取来摆脱贫困,而这种方式没有带来富裕,反而陷入贫困 -开荒 -生态破坏 -贫困蔓延的恶性循环。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宁夏人终于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大规模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沙漠面积减少,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 ( 1)上述材料说明了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 8分) ( 2)我们 从上述材料中应得到什么哲学启示?( 4分) 答案: ( 1) 由于人们的过度

41、开荒、过度放牧,导致贫困 开荒 破坏生态 贫困蔓延的恶性循环。这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人们认识到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思想改变后,开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说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使生态环境改善,沙化面积减少。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每点 2分,共 8分,其它角度适当给分) ( 2)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 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每点 2分,共 4分) 试题分析:

42、该题考查联系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等知识点,第( 1)问:本问问的是说明了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角度没有很明确,所以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把握,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以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等角度作答。第( 2)问 :考查从上述材料中应得到的哲学启示,所以该问主要是考查方法论,关键也是在材料,根据材料考生可以从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的角度作答。 考点:联系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客观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