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安徽望江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古代农耕经济的影响。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古代社日活动体现了较多的和农业有关的特点,体现了农耕经济的影响;AD项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所以答案:选
2、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耕经济的影响 人民日报 1978 年 7 月 1 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 1962 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 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 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 是懂得不多 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 ”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
3、力。从材料的获取的时间信息是“1978年 ”,根据材料毛泽东 “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 ”“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 ”可以看出要打破个人崇拜,来促进思想解放。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背景 新中国建设道路,从 “一五 ”到 “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 19531957 ):工业增速,超额完成; “二五 ”( 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八五 ”( 19911995 ):; “十一五 ”( 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兴
4、起 B解决温饱成效显著 C小平南巡改革深化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政策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八五 ”( 19911995 )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化时期,邓小平南巡讲话,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改革开放是 1978年。 1987年解决温饱问题。指令登场 市场控制是 1984年提出的。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新中国建立的经济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政策 下图所示的决议是在 1958年 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的。这一决议 A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提高了农
5、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人民公社的弊端。从图中可以看出, 1958年开始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人民公社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跃进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 在建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1983年 12月 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 ,自1954年 9月 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些政策说明 ( ) 中国经济
6、的发展与国家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我国 1992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初步建立, 错误。布票的退出历史舞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的取代了计划经济,我国国家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变革 田纪云在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 “刚分到的土地屁股
7、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 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这段话反映了( ) A农民不支持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C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的现象 D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问题。根据材料 “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 ”“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 ”可以看出这次运动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 “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可以看出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了问题。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8、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7年 7月 31日,浙南大众报 发文说: “包产到户 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 抱着狐狸精当美女 ,恋恋不舍。 ”上述材料说明 ( ) A文章作者极力推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包产到户 ”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C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看,当时仍有一些地区存在着 “包产到户 ”现象,这一经营方式不被一部分人认可。即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人民公社化运动 ”始于 1
9、958年;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包产到户 ”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发展;题干信息并未阐述农业合作化运动对生产力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农业合作化运动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 “21世纪始于 1978年 ”,因为这一年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文中的 “一步 ”是指 ( ) A结束 “两个凡是 ”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提出 “一国两制 ” D实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
10、容。根据所学知识,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这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第一个关键性的步骤; A项不符合题意; “一国两制 ”是 20世纪 80年代提出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 193个, 1997年为 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
11、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可以看出,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很快,应是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的结果。经济特区只是五个城市;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只是促进原有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形成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城市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城市数量增长无关。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乡镇企业的发展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
12、理解能力。题干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它是古代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痼疾,无法根除,只要存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便会有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 A、 C两项是具体原因, D项是影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兼并 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青瓷、白瓷、彩瓷、青花瓷 B白瓷、青瓷、彩瓷、青花瓷 C青瓷、彩瓷、白瓷、青花瓷 D青瓷、白瓷、青花瓷、彩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制瓷业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 A项是正确的。东汉是青瓷,南北朝是白瓷,元朝是青花瓷器,清朝是彩瓷。所以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的发展
13、 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注意材料中 “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 ”,封建社会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形式进行,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家庭手工业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 城镇商业繁荣 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货币作用越来越大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柜坊和飞钱是唐朝
14、 出现的,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是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 十三行 ,统一经管对外贸易。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 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D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答案: D 创作于 1928年的卖布谣中写道: “ 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歌曲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 B外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占领中国市场 C
15、封建剥削严重,贫富现象悬殊 D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得以进入中国。洋布质优价廉,很受欢迎,在和中国的土布竞争时居于优势地位。土布生产濒临破产。 B 项叙述是错误的,C项不符合题意, D项不符合题目中时间要求。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对中国冲击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 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
16、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上表反映出( )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式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史实:一是表格反映的时限是 1870年至 1910年,这个阶段中国的近代化特点是在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二是表格本身反映的棉布、金属和矿物、机械三者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的变化,棉布、金属和矿物进口的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表明中国轻工业和矿
17、业发展较快,机械百分比呈上升趋势则表明中国在近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从国外引进的机器设备增多。因此,本题主要反映出中国近代化特别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而 A、 B、 D均没有正确反映出 1870年至 1910年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发展的主流,故应予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 “修墙 ”: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西方先进技术 ”)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 “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 B “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 C “遗其体而求其用 ” D “自强以练
18、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清朝官员主张用 西方先进技术 粘在墙上和关键词最具讽喻意义的提示和所学史实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的是洋务派的根本主张,而后来证明这样做是救不了中国的, A项是顽固派的主张应排除; C项 中体西用 的思想主张正是洋务派的核心主张符合要求; B项和 D项虽然也是洋务派求富和自强的主张但是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不符合题干讽喻意义的要求故也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洋务运动 自 1972年以来,在甘肃嘉峪关一带魏晋古墓中,
19、出土了许多彩绘墓砖,这些墓砖描绘了生产劳动的画面,包括农作、畜牧、桑蚕、狩猎、商贸等内容。这些画像砖最能说明的问题是当时嘉峪关一带 A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C农牧并举和谐发展 D不同文明形态共存融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墓砖的画面包括农作、畜牧、桑蚕等内容反映了农耕文明,也包括狩猎等内容体现了游牧文明,还包括商贸等内容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这些画砖说明了此地各种文明共同存在与发展。 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各种文明和谐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
20、经济产生了。促使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灌溉工具的进步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牛耕普及全国 D曲辕犁的运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关系的变化,这是由于生产力的变化造成的,铁犁牛耕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标志; A项不符合题意; C项是西汉时期的; D项是唐朝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 “因 丝绸之利日扩 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为市日,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汉代 “市 ”的出
21、现与规范 B反映了唐代 “草市 ”的兴盛与发展 C反映了宋代 “市 ”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每为市日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中可以看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出现了比较繁荣的商业市镇;根据所学知识,这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 据古碑记载: “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 酒榷 ,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 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2、 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 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根据材料 “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可以看出汉代对 “市 ”的管理比较严格, ABC三项材料反映不出来。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 15世纪中期到 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 “探索的时代 ”、 “发现的时代 ”、 “扩张的时代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 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美洲的发现证实了 “地圆学说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
2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从 15世纪中期到 17世纪中期,欧洲人通过新航路,开始向世界其它地区大规模地扩张和殖民;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 “地圆学说 ”, 是错误的; 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 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 “种种有利的力量 ”应该包括 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机器工厂的出现 海外市场的扩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24、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 均是 18 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 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条件 美国某学者认为, 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 系加强,这两项突破才使西欧胜出。这里作者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市场的扩大是西欧 “胜出 ”的关键 B能源开发与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发展的重要性 C蒸汽机的应用和殖民掠夺改变了西欧 D中国不重视煤的使用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答案:
25、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根据材料 “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 ”可以判断欧洲开始工业革命,导致市场不断扩大。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观察下边的示意图。引起 1760年以后图示棉花输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棉纺织业中手工工场大量建立 B棉纺织业逐步采用大机器生产 C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采用 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图表信息准确获取能力。 1760年以后图示变化可知英国棉花输入量迅速增长可知英国生产力大大提高,据时间可联系工业革命的特征:机
26、器大工业促进英国工业发展。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英国出口的商品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 1851年为 l 4, 1861年为 1 3,1871年为 3 5。以上数据所表明的情况不包括 A英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国际市场 B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C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海外市场广阔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数据信息的获取能力。通过三组数据的逐步变大,可知英国经济的出口越来越多,而说明的本质问题就是英国的扩张性越来越强; D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所以答案:选 D。
27、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钱乘旦对英国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阐述: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计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 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 现代文明。以下属于英国开创的 “新的文明 ”的是 确立君主立宪制 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开展工业革命 首倡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 ,逐步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英 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并首倡
28、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极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故 都是英国开创的 “新的文明 ”。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开创的 “新的文明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 “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 ”的新的工业。其中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 ”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A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 离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C中国社会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
29、可知,马克思强调的是资本的全球扩张性,以及对封建经济的毁灭性的冲击,以至于造成近代工业在全球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资本对封建经济的毁灭性的冲击在中国的表现是原有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出 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 。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
30、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 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 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 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 之 ”“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 ”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族工业受到 “旧法 ”和旧观念的阻碍,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AB项不符合题意; C项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阅读下表,近代中国商办企业在第二时期获得迅速发展的
31、因素不包括 年代 商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第一时期 18921894 53 4687 9 6% 第二时期 18951913 463 90810 41% A实业救国的推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辛亥革命的刺激 D晚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第二时期是 1895年至 1913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商办企业的发展的原因是 ACD 三项; B 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1914 年爆发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综合题 ( 24分)国内生产总值(人
32、均 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各国 GDP 数据统计 国家 时间 中国 美国 英国 日本 1820年 32 9% 1 8% 9 5% 3% 1900年 6% 23 6% 18 5% 2 4% 材料二:近三十年来,中国 GDP 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 9 8%,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达 5万多亿美元,已经超越日本在世界排位第二。 摘编自凤凰网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 GDP 出现的变化?( 4分) ( 2)在 20世纪初,为什么英美 GDP 能大幅超越中国?( 10分) (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
33、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原因。 ( 10分) 答案: ( 1)变化:由 1820年的世界第一,到 1900年大幅落后于英美新兴国家。( 4分) ( 2)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工业革命,近代科技进步,殖民扩张与掠夺,海外贸易;(任一点 2分,不超过 10分。) ( 3)高速增长、总量居世界第二。 (任一点 2 分,不超过 4 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多边)贸易。(任一点 2分,如有具体的正确表述可酌情给分,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体制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等,不超过 6分。) 试题分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获取能力。从不同时期各国GDP 数据统计表中可以得
34、到的信息: 1820年中国的 GDP是 32 9%,世界第一;而到了 1900年中国的 GDP 是 6%,则大幅落后于英美新兴国家。 ( 2)本题考查的的是 20世纪初英美快速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近代科技进步,殖民扩张与掠夺使西方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海外贸易,海外市场的扩大。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 “中国 GDP 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 9 8%”“已经超越日本在 世界排位第二 ”可以概括出中国经济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多边)贸易。 考点
35、:古代中国的经济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中国发展落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 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 。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作贾(传统的商业)。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这种经济形态,在 18世纪中叶成熟。 许倬云历史大
36、脉络 ( 1)指出材料所说 “经济形态 ”成熟的社会条件( 6分),并写出 “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 ”的不同。( 4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 1919年已达到 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 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 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影响。( 6分) 答案: ( 1)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37、确立;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开拓;近代科学技术进步。( 6分)不同: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控制原料和市场;规模大产量高等。( 4分,任两点即可) ( 2)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进入 “黄金时期 ”;纺织业与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 4分,任意两点即可) 影响: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基础。(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可以判读出 “经济形态 ”是指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就可以答出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 ”的不
38、同: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控制原料和市场;规模大产量高等。 ( 2)本题主要考察 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二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进入 “黄金时期 ”;纺织业与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对中国产生影响: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基础。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条件;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特点和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