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安徽望江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关于变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政治上各国先后进行变法 B思想上百家争鸣 C经济上土地国有化趋势加强 D经济上生产力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故 C项表述不正确。 A、 B、 D均符合史实。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背景 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 “选民 ”和 “弃民 ”,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
2、想 C人本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加尔文改革的核心主张是 “先定论 ”, “选民 ”能获得上帝的拯救,而“弃民 ”注定沉沦。 “选民 ”和 “弃民 ”的标志就是能否发财致富。这种理论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故选 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实质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 “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 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3、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日本的统治阶级对富商卑躬屈膝,向富商借钱,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这说明明治维新前夕,随着商品经济的 发展,日本的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故选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背景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 “和魂汉才 ”的观念。 “和魂汉才 ”反映了( ) 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C
4、中国文明的日本化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治政府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和魂 ”指的是忠君爱国思想, “汉才 ”指的是中国文化, “和魂汉才 ”意思是利用中国文化为日本服务。故选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内容 明治维新中的 “文明开化 ”政策的核心是( )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治维新大力倡导 “文明开化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礼仪。其核心实质是用西方的资产阶级文化改造日本的封建文化,故选 A
5、。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内容 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藩 ”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大名的领地,明治维新 “废藩置县 ”,彻底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开始建立起来。故选 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内容 英国学者韦尔斯在 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 “1866 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 1899 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 ”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 ) A门户开放,受西
6、方国家的影响 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影响 下表为 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年份 180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 人口 800 1050 1600 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
7、中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880-1950 年日本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这说明明治维新后,日本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选 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影响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所说的 “大梦唤醒 ”的主要表现是( ) A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自强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改良运动兴起 C资产阶级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D认识到日本先进,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梁启超认为: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
8、历史舞台,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故选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背景 百日维新宣布废除八股取士, “使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 ”,裁汰冗员 “因之失职业的将及万人 ”,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改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 加大了反对改革的势力 促使慈禧太后扼杀改革 维新派缺乏改革的策略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戊戌变法废除八股取士,裁汰冗员,遭到大批守旧人员的反对,一方面加大了反对改革的势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维新派缺乏改革的策略,急于求成。故选 D。 考点:历史上重 大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失败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
9、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康有为认为法国大革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流血遍国,绵祸八十年 ”。从材料可以看出康有为反对革命,认为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故选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思想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 A可以走日
10、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D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它给后来的奋斗者留下的惨痛教训是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故选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教训 有人说: “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 未来的中国 。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 “未来的中国 ”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
11、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 慎与热情的性格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假设 “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 ”,或许变法就能取得成功。这说明康有为的性格对维新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 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失败 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 “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 ”这反映了光绪帝( )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光绪帝曾说: “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 ”这反映了光绪帝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B 项正确;
12、 A、 C、D均与材料不符。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内容 罗马城内有架 “圣梯 ”,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 “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 A马丁 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答案: A 试题分析: “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和马丁 路德倡导的 “因信称义 ”的宗教改革主张一致,马丁 路德认为只要内心信仰虔诚上帝,就能获得上帝的拯救。故选 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内容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
13、个亲属,只要交纳 5 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材料集中体现了( ) 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 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D天主教会征收 “什一税 ”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可知,教会宣扬只要缴纳钱财,便可洗净杀害亲属的罪恶。这反映了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故选 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背景 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 “新教的罗马 ”。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
14、到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答案: D 试题分析:加尔文改革的核心主张是 “先定论 ”,宣扬 “选民 ”或 “弃民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所以他的学说在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的西欧得以广泛传播, D项正确。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内容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 “为秦开帝业 ”影响深远 答案: D 试题分析:评价一场改革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改革的积极作用能否延续。商鞅变法
15、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军事实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 D项正确。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影响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通过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B项 是根本目的; A、 D与这一政策无关; C是直接目的。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
16、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是因为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 C、 D都包含在 A项之中。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 吴起在楚国变法 ,最后被乱箭射死 ;商鞅在秦国变法 ,在秦孝公死后被杀 ,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
17、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答案: C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这些改革触动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吴起、商鞅等改革家被杀,说明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 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故选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D有利于
18、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在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这些措施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故选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 北宋 “冗官、冗费 ”局面的出现,从反面证明了( )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答案: B 试题分析:宋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分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但造成了 “冗官、冗费 ”的局面,这说明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B项正确。
19、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变法的背景 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 “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 )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民谣说明范仲淹得到百姓的 赞誉,原因是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整顿吏治,故选 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变法的背景 王安石变法 “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其 “理财 ”措施的主要用意是(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
20、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王安石在经济方面采取的理财措施,如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都是为了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 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变法的内容 王安石说: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
21、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王安石认为: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任用贤才是国家兴盛的关键,但变法当中出现了用人不当的现象, B项正确。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变法的内容 21世纪中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 “在我们之前 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这段材料说的是( ) A农田水利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青苗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 ”指的是王安石变法推行的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
22、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使政府承担了今天银行的职能。故选 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变法的内容 历史上许多改革家为改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其中的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改革家那里学习的精神应该有( ) 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奋斗的决心与勇气 坚韧不拨的意志 为统治者而改革的献身精神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重大改革活动中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他们在改革中体现出的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奋斗的决心与勇气以及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应排除,故选 A。
23、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家的精神 马丁 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 路德的哪一主张( )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丁 路德认为: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世俗权力有权来管理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这说明他主张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皇和教会的权力, C项正确。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宗教改
24、革的内容 马丁 路德认为:人的 “原罪 ”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 丁 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 “教随国定 ”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马丁 路德主张 “因信称义 ”,只要内心信仰虔诚上帝,不必通过教会和教会,不必参加各种繁琐的宗教仪式,就能获得上帝的拯救。这一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故选 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内容 综合题 ( 22分)阅读
25、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见识深浅大不相同。 中国全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 (2分 )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次变法的内容涉及
26、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 4分) 材料三: (康有为 )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 “乾纲独断 ”,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 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 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
27、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材料五: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 材料六: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七: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 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 “保守 ”与 “激进 ” ( 3)据材料三、四、五、六,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分 )你认为材料七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
28、加以说明。( 4分) 材料八 “百日维新 ”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 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九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 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 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4)材料八、九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分 ) 答案:
29、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2分 ) (2)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政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4分)。 (3)缺乏斗争策略 (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过于激进,激化矛盾;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6分)正确;( 1分)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3分) (4)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5分,任答 3点即可)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
30、记、分析、理解、判断能力。题中材料一、二、三分别介绍了戊戌变法的历史根 源、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失败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概括。 (1) 材料一指出: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这说明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2) 发展农工商业 经济方面;训练新式陆海军 军事方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 教育方面;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政治方面。回顾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最主要的作用。 (3) 依据材料三、四、五
31、、六的关键信息,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 ”; “没有周全的设计 ”;“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 ”; “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 “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材料七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导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符合史实。 (4)“现代化 ”指的是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程,它包括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以及思想的理性化等。联系戊戌变法的意义,从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等方面概括 “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 ”的主要依据。 考点:历史上重大
32、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内容、失败原因和意义 (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佩里在 1853年进行的那次 “访问 ”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 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 1)结合日本当时实行的政策分析说明材料一中佩里
33、 “访问 ”不受欢迎的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 ”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4分 ) (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3分 ) (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 材料三 (4)材料三反映了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通过材料三你 获得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6分 ) 答案: (1)闭关锁国政策。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成为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4分) (2)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 3分) (3)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6分 )
34、 (4)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1)原因从 “日本明治维新前推行的外交政策 ”方面去分析;目的从材料 “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 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中提炼回答。 (2)将材料中提到的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这说明文明开化过程中盲目西化,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 (3)该问实际要求回答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的进步作用,从改革前后对比的情况回答: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4)联系明治维新的内容, 分析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地契 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火车站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新式学校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