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A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没有哲学智慧,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因此 C项正确。 A、 B两项说法错误。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
2、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没有哲学智慧,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说法不确切, D项不选。 考点:本题考查了哲学的任务的相关知识。 人们之所以怕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死亡会使人失去人间的种种快乐和幸福,因此古代的人们为了死者在死后能继续享有人间的 快乐和幸福,就埋入了大量的陪葬品。又因为现实中的种种假丑恶和不如意,人们又创造出了天堂和地狱。这说明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错误意识来源于头脑中的想像 答案: C 试题分析: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
3、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故 C正确, A、 B与题意不符;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可能产生意识, 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意识的本质的知识。 某小组同学的科学实验课题是 “长在瓶子里的苹果 ”, 他们把学校果园里一些没有长大的苹果,套进漂亮的细颈玻璃瓶里,然后把瓶子绑在树枝上,剩下的事情, 就让大自然去完成了 同学们的科学实验,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是一种 A能动的主观意识 B有意识、有目的实践 C有创意的认识 D有价值的认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形式和特点。科学实验是实践的
4、基本形式之一,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项正确;科学实验作为实践,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但将其归结 为主观意识,归结为有价值的认识或者有创意的认识,都是错误的,舍弃 A、 C、 D选项。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实践的特征的知识。 2012年 9月,我国科研人员运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 DNA序列和功能基因,首次提出 “人类泛基因组 ”概念,树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上述材料反映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D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
5、“人类泛基因组 ”概念属于认识范畴,其首次被提出依赖于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这表明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答案:为 A。就每个人来说,认识是有限的,就人类而言,认识是无限的, B 错误。真理具有相对性,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错误。故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 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 “永恒定律 ”。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 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 “永恒定律 ”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6、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答案: A 试题分析: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 D说法错误。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对同一对象不存在多个相互矛盾的真理,因此 B说法错误;本身说法不对; C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真理的属性的知识。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 B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 C真理是客观的,
7、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答案: D 试题分析: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谬误是对事物歪曲、错误的反映。A说法错误,因为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因此,不存在绝对真理; B说法错误,真理和谬误都是有条件的。 C说法错误,无论是真理还是谬误,其本质都是主观的。故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 查了真理的含义。 2013年 4月 3日,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及其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团队宣布的成果,让人类在认识暗物质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实验成果提出,高能的正电子不是来自空间某个特定的方向,这些特性表明了新物理现象的论据。这次研究成果在丁肇中看来是朝着
8、人类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的重要一步,但不是最终答案:。 “我们需要更多的统计量来研究,目前的结果是基于预期收集总数据量的约十分之一的数据 ”。这一新进展再次佐证了 立足于实践,思维与存在可以实现统一 科学思维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限制了认识发展的可能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科学研究,人类在认识暗物质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体现了在实践基础上,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反映存在, 符合题意要求;借助更多的统计量继续深入对暗物质的研究,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符合题意要求;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说法错误; 具
9、有不可知论的倾向。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说明的是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 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题肢 正确
10、。题肢 说法错误,那些被实践反复检验的证明了正确的真理并没有被否定,而是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了。题肢 混淆了认识与真理。故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的知识。 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 14种酶、 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 “一锅烩 ”,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哲学揭示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故
11、A项错误;任何科研活动都必须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故 B项错误;实验室的研究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故 C项错误;材料中尽管 “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 ”,但并不否定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恰恰是在实验材料原有联系的基础上,人们创造条件,建立实验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因此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本题应选 D项。故本题答案 :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联系的客观性观点。 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既要着眼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
12、局部性问题 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不涉及社会改革,不涉及办事情注意抓重点,故排除 ;题干中的 “全民 ”可看作整体, “困难群众 ”可看作部分,故 切题;题干中的 “基本公共服务 ”可看作共性, “热点、难点、焦点 ”可看作个性,故 切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知识。 下列成语中与 “见微知著 ”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答案: A 试题分析: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整
13、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看见微小的一部分,就能预知事物的概貌 ,看见一叶落就知秋天到,这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故选 A项。 B、 C、 D三项都体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故答案:选 A。 考点 :本题考查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知识。 下面一组漫画表明 ( ) A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到部分 C部分统率整体,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D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一幅漫画的寓言是一个木桶所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块,第二幅漫画说的是如果桶的一块木块坏了,这桶水都会洒掉,因此要重视部分的作用,关键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
14、功能。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 :本题考查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知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 ”,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 在决定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A项否认了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应排除; C项否认了规律的普遍性,应排除; D项与 A项相同,应排除。 “月是故乡明 ”体现了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可能与客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故答案:选 B。 考点:
15、本题考查了意识活动的特点的知识。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 “扣带前回 ”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 “钻牛角尖 ”往往与该区域的 “换档装置 ”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 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脑的不同区域与人的不同思维活动的形成有关联,体现了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故 的观点符合题意。意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 的观点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6、故 的观点错误。故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的知识。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包含的哲理有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赫拉克利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活火 ”,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运动, “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这就肯定了运动是有规律的, 都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没有涉及到人的认识问题, 与题干无关。故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和规律的相关知识。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
17、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互独立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材料中 “播种 收获 ” 强调的就是世界观对方法论的决定作用,故C项应选。 A、 B项观点是错误的, D项观点与题意无关。因此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的知识。 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
18、的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认为哲学是科学化的世界观的观点是错误的,故 C错误。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哲学的含义。 张景中院士在其著作数学与哲学中指出,哲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无法与该学科一争高下,但是它可以从事任何具体学科无法完成的工作,它为学科的诞生准备条件。这说明(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 “科学之科学 ”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哲学是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19、和总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侧重点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不选; B项夸大了哲学作用,不选; D项缩小了哲学的领域,不选。 C项正确揭示了材料主旨, 所以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知识。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12年 7月 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 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 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说明 A思维决定存在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与存在总是一致的 D世界观不
20、同,方法论就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作出的调整的决定,说明存在决定思维,故应选 B项,排除 A项;思维不一定总是与存在保持一致,故排除 C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故排除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知识。 下列说法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分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B水是万物之源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人的生活就是追求物质的满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三种基本形态的理解。 题干考查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A项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1、观点, C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项追求物质的满足与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问题不是一回事。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 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一定没有可取之处 凡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唯心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唯物主义有不科学的,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两者共同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 说法错误, 正确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凡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说法错误, 正确。故本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 马克思说: “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 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这说明 A哲学是世界观的总和 B哲学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正确反映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说明了真正的哲
23、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史理论化、体系化的世界观,因此选项 A哲学是世界观的总和说法错误;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因此 B错误;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排除 C。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哲学和时代的关系的知识。 “正像在 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 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恩格斯的话告诉我们 A当时的哲学思想是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在精神上的反映 B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作为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对政治起着决定性作用 D哲学本身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 C、 D两项错误,哲学在某
24、种程度上对政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哲学是通过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本身不能看作是 物质力量。 A项在理论表述上没有问题,但观点与题干主旨不一致,应排除。哲学革命作了政治崩溃的先导,强调了哲学对社会政治变革的作用,与这一主旨相符合的只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的知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 “纯粹思辨的观念 ”和 “书斋里的学问 ”,强调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哲
25、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强调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 “改变世界 ”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它要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故 和 符合题意。以往旧哲学也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故 错误。以往旧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社会功能,故 表述不准确,应排除。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的知识。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
26、形态的关系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物质是不可认识的,物质的具 体形态是可以认识的 C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同本质的概括 D物质包括所有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答案: C 试题分析: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它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不是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因此 A、 B、D三项均错误。故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概念的知识。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自然
27、和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D自然和人类社会是辩证统一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诗一二句以 “水面平 ”、 “明镜 ”、 “照檐楹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 “忽起 ”“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 “万点 ”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由此判断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知识。 综合题 伏尔泰是 18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他经历了路易十 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亲身感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这使他非常痛恨并尖刻地
28、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 “两足禽兽 ”,把教士称作 “文明恶棍 ”。他的哲学代表作哲学通信被称为 “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伏尔泰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 “法兰西思想之王 ”。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 “哲学与社会 ”关系的认识。( 10分) 答案: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通信就是伏尔泰在亲身感受到封建专制统 治的腐朽和反动后创作的,其哲学思想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5分) (2)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动员和
29、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哲学通信被称为 “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就证明了上述道理。( 5分) 试题分析:考生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 “哲学与社会的 ”的关系包括哪些内容。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哲学与社会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 内容。一是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在材料中,哲学通信就是伏尔泰在亲身感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反动后创作的,其思想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哲学对社会又反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伏尔泰的哲学代表作哲学通信被称为 “投向旧制
30、度的第一颗炸弹 ”。伏尔泰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 “法兰西思想之王 ”说明了这一点。明确了这些,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必要的论述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 )提出: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播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
31、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运用 “意识的作用 ”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8分) 答案: 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作用,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4分)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意识,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4分) 试题分析:本题学生在解答时,首先明确只是限定是 “意识的作用 ”的知识。意识作用的知识包括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的反作用等
32、知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因此这里根据设问指向能用到的知识仅有意识的反作用,因此学生首先把意识反作用的理论讲述清楚,然后结合材料论述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了意识的作用的知识。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 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 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 “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 ”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 “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 ”这一
33、论断,( 9分)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8分)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 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试题分析:学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有关知识 。这一知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
34、、检验标准、目的)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知识。解答第一小问,首先要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分析改革的必要性,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克服艰难险阻,形成并凝聚了 “深化改革开放 ”的共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基本原理。第二小问可分别就改革的意义和开放的意义来答,现实意义是指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考点:本题考查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知识。 浙江某民间爆料论坛在成立之初因群众言论较为 “肆无忌惮 ”而常常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封杀,几经波折,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政府部门的态度由最初的取缔查封转为监管、引导、包容,开始尝试与论坛加强沟通互动,并达与互联网管理、消除负面影响之间的平衡
35、点。时至今日,这种网络舆情民间监督的新方式深入人心,一上班就看该论坛成为当地政府官员每天的 “必修课 ”。在老百姓眼中,论坛就是 “民间信访办 ”,正如论坛创始人所说,该论坛的给力就在于“网友反映民生给力,政府解决民生给力 ”。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当地政府对该论坛转变态度的原因。( 13分) 答案: 联系具有普遍 性,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民意表达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提高行政水平。( 4分) 联系具有客观性,政府决策与民意表达存在客观联系,若不尊重民意,则不利于集民智、聚民心,难以科学民主决策,影响政府公信力和权威。( 4分) 联系具有多样性,政府应正视事物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既要看到网络民意表达的负面影响,加强监管和引导,更要看到网络民意对政府工作的促进作用,包容尊重网络民意。( 5分) 试题分析:考生回答本题时首先注意设问中的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这一知识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知识。同 时还应注意从关键语句中联系教材知识,如当地政府部门因群众言论较为 “肆无忌惮 ”而封杀爆料论坛,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寻找尊重网络民意的充分表达与互联网管理、消除负面影响之间的平衡点,体现了遵循联系的多样性等。 考点:本题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