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3686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 120处,其中长江流域 90余处,黄河流域 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 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推断 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目材料反映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多处,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据此 符合题意。结合材料及我国古代南稻北粟的种植特色,可知 符合题意。但材料反映不出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故 不符合

2、题意,可排除带 的 CD两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作物品种。 马克思说: “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启蒙思想家的 “理性和经验 ”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理性和经验是指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这是相对于以前的神学而言的,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根本上是因为 C,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是思想发展的根本原因。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产生的根源。 某中学研究性

3、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 “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 新兴的资产阶级 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对,文艺复兴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但当时是 14-17世纪,18世纪中期欧洲才开始工业革命; 不对,文艺复兴虽然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但当时王权与教权的矛盾也十分尖锐,因此还受到许多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和庇护。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

4、改革 文艺复兴和宋明理学比较。 文艺复兴时代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国王、贵族、教士、仆人、贩夫走卒等。其中,他集中批判了教士,这是因为 A教士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的职业 B当时的社会已经普遍不信仰宗教 C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 D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薄伽丘的作品 十日谈体现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因此它肯定人的价值, 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故选 C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九十五条论纲指出: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设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

5、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A认可教皇搜括财富 B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 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材料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教皇是最富有的 ,他建教堂不应该用贫穷信徒的钱 ,而应该用自己的钱。很显然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1436 年间为佛 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

6、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建筑建立的时间在 15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人文主义者主张提倡人性和自由平等,故建筑物由原来的封闭到留开窗让阳光射入,也就反映了该时期思想领域对自由的追求。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恩格斯说: “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影响深远 B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C法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D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 “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 ”恩格斯的这一说法是强调法国在

7、 18世纪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影响最大,结合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了高潮,其启蒙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其他国家,可以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 “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 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从汉字 “龙 ”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与书法相伴而生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 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说法错误,汉字是表意文字;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说法错误,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故

8、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演变。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结果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不断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D科学家刻苦,勤奋的进取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繁荣以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前提,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根本原因。 郑析桥赞美巩黄慎的绘画说: “爱看古庙破苔痕,愤

9、写悬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一评价反映巩黄慎的画属于( ) A山水画 B写意画 C工笔画 D风俗画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可见这一描述反映出的绘画的特点是注重意境,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属于写意画,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文人画。 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 A长安、东京、大都、北京的繁荣 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对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的满足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

10、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某一历史时期(阶段)文化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条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兴起都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那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文艺发展的社会条件。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 “走进京剧 ”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名声鹊起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错在 “戏剧之祖 ”; C项错在 “元末初创 ”; D项错在 “康乾京化 ”。乾嘉

11、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故选 A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京剧。 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历史发展整体来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根本来说是制度的突破 ,启蒙运动从制度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一点最能体现对反封建的贡献 .A和 C只是一个方面 .最佳答案:是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

12、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马丁 路德认为:人的 “原罪 ”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 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地位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 “教随国定 ”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马丁 路德的观点突出了个人自省的作用而不是外在的苦修和事功,从而否定了封建天主教会的 “因行称义 ”。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13、,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的含义是对人民施以教化,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这样就可实现天下大治和导人向善,因此改为思想家主张的是礼法并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人应是荀子,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荀子。 荀子总结吸收百家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使战国儒家思想蔚然大观。以下符合荀子思想主张的有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4、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是清代唐甄的言论,所以排除掉含 的选项,选 C, 都是荀子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荀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是主张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依法治国 C由圣人掌握国家权力 D以德治民,取信于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 “要在中央 ”“四方来效 ”这一信息判断,韩非主张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

15、圣人 ”指君主, “圣人执要 ”是指君主专制统治。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韩非子的主张。 董仲舒说: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臣共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 “覆露 ”即荫庇、养育, “持载 ”即承载。据此,题干材料可翻译为:君主是天,荫庇臣民,臣民是地,承载君恩。君臣关系即天地关系。故 A 正确。BC 与题干无关。 D项 “共主 ”不符合封建社会君臣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 三纲五常。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 “穿衣 ”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

16、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人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 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 儒,乙 墨,丙 法,丁 道 B甲 道,乙 儒,丙 墨,丁 法 C甲 儒,乙 法,丙 墨,丁 道 D甲 道,乙 墨,丙 法,丁 儒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强调顺其自然是道家的观点,乙讲究身份地位和等级秩序属于儒家思想,丙主张节俭反对铺张属于墨家观点,丁主张严刑峻法实

17、行统一制度是法家思想。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的主要主张。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此题是在考查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和新变化是什么,联系所学史实,无论是北宋五子还是朱熹、陆王心学,都在试图并努力从万物本源的角度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人间的伦理纲常,而 A符合春秋道家学说, B符合汉代董仲舒儒学, D符合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性善论和性恶论,所以答案:应为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18、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的基本主张。 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已经不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代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答案: B 试题分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由、平等的理念需求不断发展,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家。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黄宗羲与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人

19、的阶级立场不同 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儒学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这是因为处在我国小农经济的产生阶段,需 要加强中央集权;黄宗羲是生活在我国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故选 C。 A项错误,两者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 B项错误,两者都谈不上对社会规律的把握; D项错误,二者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思想的类型,而是是否适应当时的形势的问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与韩非子比较。 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

20、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同点是( ) A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B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D放弃对自然的探讨而去研究人自身。 答案: C 试题分析:智者学派主要关注的是社会,而到亚里士多德之间的这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一直是在人与社会的层面,没有关注到宇宙,所以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的人文思想 智者学派。 在欧洲文化史上,苏格拉底被誉为 “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 ”。以下言论能体现其对真理矢志不移追求的是 A “未经过考察的生活并不值得过 ” B “顺应自然的生活是至善的生活 ” C “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人的 ” D “须

21、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所说的 “未经过考察的生活 ”应该不是真理,所以说是 “不值得过 ”,最能体现苏格拉底为追求真理而死的是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的人文思想 苏格拉底。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 “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 “首先从已有的材料出发, ”说明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 “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说明其产生根

22、源是经济根源,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是文艺复兴,故选 C。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但启蒙思想没有借助古典文化,因此 A错误。 B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25分) 材料一 利玛窦于 1601年,应明万历皇帝之诏住进了北京,直至 1610年在北京逝世,他在中国传教历经艰辛,前后长达 28年。利玛窦在华期间,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李贽说利玛窦 “凡我国书籍无不读 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今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礼仪 ”是一个 “中极玲珑,外极朴实 ”的 “极

23、标致 ”之人。 -摘自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 儒学 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 17-18世纪的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 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 史发展的主导精神 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摘自启蒙运动与中国儒家学说的关系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 “百科全书派 ”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 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

24、;被称为 “欧洲孔子 ”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四 近百年来 ,中国人、东方人都公认,现代民主就是西方的民主,它起源于欧洲。学习、借鉴,乃至全盘照搬西方的民主,也就成为许多近现代中国人的思想热点。近百年来,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文化上的障碍、精神上的阻力。然而,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有西方人指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 17一 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

25、是中国近 20年的飞速发展的历史,向世人显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东方文明,不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阻 力,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源。 -摘自儒学与世界 材料五: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究中国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 (5分 ) (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形成过 100年的 “中国文化热 ”的原困。 (6分 ) (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 ”,儒家学说被肯定的主要原因。 (6分 )

26、( 4)概括四段材料的核心内容。并结 合实际谈谈你对儒学的认识。 (4分 ) ( 5)材料五为什么说 “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 4分) 答案: ( 1)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民众影响极其深远。学习中国的传统礼仪,便于融中外文化于一身,深入中国民众,利于传播基督教。 (5分 ) ( 2) 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资产阶级要求取得政治权利,实行民主政治。儒家学说主张 “仁 ”、“礼 ”学说,力主 “中庸 ”之道,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儒家学说的内容涉及哲学、伦理道德、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 对西方启蒙思想家

27、具有借鉴作用。程朱理学强调人性尊严,注重气节和品德,强调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 (答出三点即可得分 6分 ) ( 3)主要原因:二战后,儒家学说推动了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改革开放 30年的飞速发展的历史,儒家学说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是东方世界社会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儒家学说在当今构建 “和谐社会 ”以及 “和谐世界 ”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分 ) ( 4)核心内容:儒家学说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认识:儒家学说虽然有许多糟粕,但我们要运用其精华,发 挥它在世界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应有作用。(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可得分。)( 4分)

28、 ( 5)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 “社会契约论 ”和 “人民主权说 ”,号召人民推翻违反民意和人权的封建统治,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总动员,也激励着世界人民进行推翻专制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 4分) 试题分析:( 1)利玛窦在华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传教活动。这一题材料基本没有提及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究中国儒家经典的原因,但是可以据此推论在当时中国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制时代,中国自上而下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只有通晓儒家文化才能得到中 国人的认可,实现其在华传教的目的。由此回答即可。 ( 2)这一题要求根据材料二和三,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来分析。根据材料二和三

29、可以得出当时欧洲正处于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前夕,中国的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在法国出现材料二和三的现象的原因,就是适应了其需要,这就需要结合儒家思想的特点来回答。 ( 3)根据材料四中的 “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近 20年的飞速发展的历史,向世人显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东方文明,不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阻力,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源 ”可以知道,正是因为有东亚和中国 发展的事实证明了以儒家思想为传统可以推动现代化进程。同时需要根据最近国际局势是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的角度,阐释儒家思想对于构建和谐世界也具有积极影响。 ( 4)核心内容: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明朝,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

30、的影响,材料二三说的是明清之际以及近代中国儒家思想对世界尤其是对欧洲的影响,材料四说的是儒家思想对东亚及西方的影响。所以其核心是儒家学说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认识:可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最好从儒家思想的影响角度去谈我们如何理性对待儒家思想,为今天的现代化发展服务。 ( 5)材料五说 “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其中的 “火把 ”应该是指启蒙思想,确切说是卢梭的主张,所以这句话是强调卢梭的主张对法国乃至世界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卢梭的最主要主张是 “社会契约论 ”和 “人民主权说 ”,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总动员,也激励着世界人民进行推翻专制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 考

31、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儒学思想的世界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与儒家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中国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思想 儒学思想的世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25分)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 罗伯特 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 “凭假设和

32、条件的推理 ”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 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 . 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想上面。 王养冲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员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

33、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和司法总长 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4分 )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 4分) ( 2)据材料二,指出 “静态的幻象 ”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6分)简要说明该段材料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 2分) (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政治主张?( 6分) ( 4)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3分) 答案: ( 1)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4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人非工具。( 4 分,还可以回答 “宣扬

34、自由平等 ”、 “实行君主立宪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等主张。但满分不得超过 4分)、 ( 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6分)看法:开启民智。 (2分。或答: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意识的觉醒。) ( 3)主权在民(人民主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6分) ( 4)原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分) 试题分析:( 1)起因:根据材料一中的 “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 “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 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 ”可以知道,启蒙运动的起因是因为科学研究取

35、得了重要成果,影响到了思想界。思想主张:只要基础知识熟练就可以回答出来,主要考查识记能力。 ( 2)局限性:需要结合材料二寻找有效信息,根据材料二中的 “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 ”、 “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 ”可以得出答案:。看法:由材料二中的 “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 ”可以得出结论,即起到思想动员的作用。 ( 3)根据材料三 中的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 ”、 “参议员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和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可以概括出答案:。 ( 4)题目限定了条件,即 “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 ”,需要从史料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角度回答问题。应该说这是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我们史学研究一般要强调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非常需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起因及主要主张以及局限性;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学与史论 史料与结论 史学研究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