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省平原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3689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平原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平原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平原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平原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平原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山东省平原一中高二上学期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从孔子提出 “仁 ”到孟子主张 “仁政 ”,再到荀子强调 “仁义 ”,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 “仁者爱人 ”,被统治者要 “克己顺服 ”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 “三纲五常 ”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中 “仁 ”的特点和作用。孔子主张的 “仁 ”,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要求

2、统治者爱惜民力;荀子主张 “仁义 ”“王道 ”,希望统治者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故本题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的 “仁 ”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 6 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孔子思想核心是 “仁 ”,也就是强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 “道 ”,用以指

3、导人生;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人文主义的起源;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而不是研究人与神的关系。故本题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的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 围绕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 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指南针 西方文明的引擎 C火药 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D印刷术 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是伽利略的学说,排除 A

4、;指南针知识促进了西方的新航路开辟,而非 “文明的引擎 ”,排除 B;印刷术只是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进展,而非根本动力,排除 D。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的影响 鲁迅说: “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国人却用它看风水。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国人却用它看风水。 ”说明了指南针在中西方的不同作用。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发明,促进了西方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带来中国社会的进步,究其原因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等

5、方面的社会环境所致。故本题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的影响及科技在中国发展受限的原因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 “附庸风雅 ”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 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 “市民文化 ”形态的是 ( ) 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汉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市民文化 ”指的是由于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而产生并繁荣起来的文化。宋朝之后这种文化越发普及,如宋朝的宋词、风俗画,元朝的元曲,明清时期的小说,都是市民文化的典型代表类型。故本题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6、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市民文化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 “书同文字 ”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特点。平灭六国后,秦始皇 “书同文字 ”,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字体是小篆字体。从四个选项中的字体特点可以分析出,ABCD四种字体分别为小篆、楷书、行书、草书。故本题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小篆 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作品,体现了 “以形写神 ”的风格 B图二体现唐代阎立本兼收井蓄,吸取外来美术的风格 C图三描绘

7、了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具有写实风格 D图四表现了元代画家借物抒情、 追求神韵的艺术特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成就。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选项中的四幅图都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魅力, ACD表述正确。图二中的送子天王图是唐代吴道子的作品,故 B项表述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送子天王图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 “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 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

8、特拉克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诗的题目德行,以及诗句中的 “求知 ”“智慧 ”“向善 ”“人性 ”等字眼可以看出这是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美德是存在于人内心深处的灵魂,他鼓励人们向善,故本题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答案: C 试题分析:普罗泰格拉是

9、智者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智者学派否定神,肯定人的作用,打破了迷信,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人文主义的思想萌芽。故本题理解正确的应该是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普罗泰格拉的思想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 相符的是 A “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 B “存天理,灭人欲 ”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 D “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这是人文主义的思想,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人是万物的尺度 ”。

10、这一观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 AB项都扼杀了人性,D项肯定神的作用,所以排除 ABD,本题正确答案:应该是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精神、人是万物的尺度 明朝后期的李贽 “离经叛道 ”,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了 ( )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朝后期的李贽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思想在本质上反映的是经济上的状况,即当时中西方都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这时候的人们

11、都追求个性解放。 “本质 ”“根本 ”等问题都应该溯源于经济方面。故本题选 C。 考点:中 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薄伽丘十日谈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特征是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进而抒发作者的情感。这说明 A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反对宗教 B宗教题材丰富且能展现人性的美 C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无法彻底摆脱宗教的影响 D没有宗教就没有文艺复兴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来看,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通过宗教题材来展现人性的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时期,当时的资产阶级

12、力量尚不够壮大,只能借助宗教的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故本题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作品的特征 古代中国社会 “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 “士商相混 ”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 “士商相混 ”的现象,并不能说明礼教束缚已经解除,排除 A;明清之际虽然出现了启蒙思想,但平等观念并未深入人心,排除 B;中国历代都是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不会提高,排除 D

13、。故本题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活跃的社会背景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顾炎武是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从材料中给出的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 ”“ 明心见性之空言 ”等信息,可以看出顾炎武批判了宋明理学空谈仁义道德,而忽略正常的物质生活。

14、故本题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的批判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指的是 A “独尊儒术 ”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 “民本 ”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答案: A 试题分析:汉武帝之后,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主流思想。这里的 “儒术 ”指的是糅合了其他学派的思想的新的儒学,只要其他

15、学派中有利于巩固统治的学说也要融合进去。 “独尊儒术 ”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故本题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等。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答案: B 试题分析:孔子之所以遭遇诸如

1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等尴尬结局的原因是当时他的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孔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 ”“德 ”,当时的诸侯国为了争霸纷纷进行社会的立竿见影的变革,而这些思想都是与改革背道而驰的。故本题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遭受冷遇的原因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伦理道德的表现及作用。材料中

17、少儿启蒙读物中的观点反映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我国古代统治者之所以推崇儒家伦理道德,是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社会统治秩序。故本题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分析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给出的有效信息 “不知春秋,不能涉世 ”可以判断正确答案:。 “涉世 ”即涉足社会。这反映了儒家思想注重研究社会现实的

18、特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作用 钱穆说: “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 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 ”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即思想上的统一,为汉朝及之后历代的政治统一创造了条件,因此可以说中国政府成为一个 “士人政府 ”。故本题选 C。 考点:中

19、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儒家强调 “仁 ”“德 ”等,体现了君子的为人标准;墨家主张 “兼爱 ”“非攻 ”,显然具有侠客代行天志的风范;道家主张 “清静无为 ”,这是隐士的风韵;法家强调主张进行变革,培养的是英雄。故本题正确排列组合应为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

20、争鸣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董仲舒认为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反映了 “天人感应 ”的思想 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 政 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学说,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了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学说,意图即规劝皇帝要待民以德,虽然带有迷信思想,但为维护君主统治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故本题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思想的作用和评价 “眼珠子,

21、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 “朱子高于孔子 ”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对联一语双关,强调的朱熹学说的社会影响。 “朱子 ”指的是朱熹, “后生 ”也指的是作为儒家思想家的朱熹, “朱子高于孔子 ”显然是强调朱熹的作用大于孔子,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使儒学更加哲理性和思辨化。故本题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思想的影响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

22、君 “善择佳偶 ”,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异端 ”思想家李贽 A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主张以 “法治 ”代替 “人治 ” 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倡导 “经世致用 ”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李贽被人们称为 “离经叛道 ”的思想家,他鼓励自由恋爱、女王当政、政治改革和农民起义等,显然反对了宋明理学空谈仁义道德的虚无说教,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 冯友兰

23、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 “反动 ”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 “自由 ”“平等 ”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里的 “反动 ”指的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继承。当时宋明理学仍占据重要地位,排除 A;是批判继承而非彻底否定,排除 B; D项与材料题意关联不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4、 明清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 “天理 ”主要是指: A世界万物的本 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中的 “理 ”、 “天理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包括二程和朱熹。他们都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 “理 ”。其中,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而朱熹则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故本题应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天理 ”的含义 综合题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将

25、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 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 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 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1)材料一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3分 )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6分 )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 “儒术 ”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

26、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 2)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 6分)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 3)理学又被称为 “新儒学 ”,据材料三说明其 “新 ”在何处?(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2分) 材料四:黄宗羲说: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27、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 ( 4)依据材料四,说明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8分) (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5 分) 答案: ( 1)评价:思想家 (或儒学创始人、 “儒教教主 ”); 教育家; 政治家。( 3分 )主要依据: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或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影响深远);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广泛、深远;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或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

28、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 (6分 ) ( 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 6分) (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2分)消极影响: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分) ( 4)时代特点: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封建专制集权)的时代特点。( 2分)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渐趋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 6分) ( 5)春秋战国 儒学产生、发展;汉代 成为主流思想;宋明 发展到“理学 ”新阶段;明清 批判继承( 5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29、。( 1)材料一中,梁启超对孔子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孔子是思想家 (或儒学创始人、 “儒教教主 ”);教育家;政治家。他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同时 教育家孔子的各种教育思想影响着后世的教育事业;孔子不受时代局限,其政治主张对后世的民主政治建设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建设性的影响;( 2)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主流思想,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 “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体现了构成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的作用;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体现了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的作用;

30、( 3)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宋明理学是儒学的新体系,它之所以被称为 “新体系 ”,主要是 “新 ”在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但是同时它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比如利用儒家的传统思想维系专制统治,它空谈仁义道德,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等;(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黄宗羲的四个 “天下 ”的思想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封建专制集权)、倡导民主自由的时代特点。黄宗羲的思想之所以出现这一时代特点,主要原因是当时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封建社会制度的渐趋衰落;文化上,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 5)

31、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经历了 漫长的时期,具体各个时期所处的阶段分别为:春秋晚期 创立;战国末期 蔚然大宗;秦朝 遭受打击;汉代 正统主流;魏晋南北朝 融合佛道;隋朝 三教合一;唐朝 三教并行;北宋 复兴儒学,抨击佛道;宋明 发展到 “理学 ”新阶段;明清 批判继承。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对孔子的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主流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弊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 宗羲思想的时代特点及其原因、明清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阅读下列

32、材料,请回答:( 18分) 材料一: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被称作人类的 “轴心时代 ”。为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帮助完成下表的空白部分。( 12分) 项目 孔子 苏格拉底 背景 ( 4分) 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重要 主张 仁: “仁者爱人 ”礼: “克己复礼 ”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 ( 4分) 影响 (4分 )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他的人文、理性精神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1506年 1月 4日,一个意大利

33、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右图)。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雕像中,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了一条蛇,但同时臀部被咬住了;他左侧的长子似乎还没有受伤,但被惊呆了,正在奋力想把腿从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父亲右侧的次子已被蛇紧紧缠住,绝望地高高举起他的右臂。) (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 2 分)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 么?( 2分)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 “震动 ”?( 2分) 答案: ( 1) 春秋时期,

34、处在社会大变革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礼坏乐崩 ”。( 4分) “认识你自己 ”、 “知识即美德 ”。( 4分)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4分 ) ( 2):思潮:人文主义( 2分)思想主旨: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 (2分 )原因: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决心。(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 ( 1) 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是春秋时期,处在社会大变革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礼坏乐崩 ”。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包括 “认识你自己 ”、 “知识即美

35、德 ”。 儒家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和教育等方面,如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的社会思潮思潮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思想主旨包括:内涵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拉奥孔的出土在意大利引起 “震动 ”的原 因是: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决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影响;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的思想主旨、拉奥孔出土引起 “震动 ”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