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3693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文化 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文化都是由文人创造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题中 “江山留胜迹 ”“羊公碑尚在 ”说明了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因此自然资源不是文化, 说法错误;材料中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说明文化能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正确;文化创造的主体是广大人

2、民群众,而不都是由文人创造的, 说法错误;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 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 ”说明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符合题意;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正确; 错

3、在 “决定 ”上,应是地域影响文化而不是决定文化; 错在“融合统一 ”上。故答案: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 针对生活和网络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汉字不能沦为 “失落的文明 ”。我们之所以要尊重汉字、重视汉字,是因为 汉字比其他任何一种文字都更优秀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 “方块字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 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

4、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正确;“汉字比其他任何一种文字都更优秀 ”的说法错误;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你从中获得的启迪有 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完 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社会发展是由

5、自身规律支配的,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但不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而不是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 颠倒了二者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故 符合题意,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凑足一撮人就走 ”的 “中国式过马路 ”现象引起社会的热议。 “中国式过马路 ”不仅是社会管理问题,还是公民文明素质问题。这需要我们 A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 B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C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D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 B 试题

6、分析:生活中的道德冲突主要是指思想道德上的 “两难选择 ”,而 “中国式过马路 ”主要是公民文明素质问题,因此需要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B符合题意, A排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有误,应是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和题意无关, C排除; D说法错误,应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013年 10月,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在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7、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作答本题时明确读书的文化意义即回答文化的作用。 占据主导地位的说法错误,应是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而不是先进文化, 说法错误;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影响,二是对人的影响, 符合题意;答案: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2013年 12月 7日至 8日,第八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举行。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促进孔子学院事业发展 共同谱写中外人文交流的新篇章的主旨演讲,进一步鼓励中国教育走出去,推动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支持办好孔子学

8、院,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我们在文化 “走出去 ”过程中要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全面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能止步于形式展示,而要着眼于精神演绎 找到与其他文化的共鸣之处,消除文化差异 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革新和创造,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意义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们在文化 “走出去 ”过程中,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也就是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要全面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并不断发展创新, 符合题意; “消除文化差异 ”的说法错误, 排除;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2013年

9、 12月 10日,首届南昌市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 ”正式筹备开锣,冠军队伍将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第二届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吸引了大批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说明 A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B大众传媒在创造中华文化新 辉煌中起根本性作用 C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物质载体的形式 D时尚文化的价值大于传统文化的价值 答案: A 试题分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B说法错误; C说法明显错误;对于时尚文化和传统文化不能说哪个的价值一定大于另一个的价值,因此 D说法错误; “中

10、国汉字听写大会 ”吸引了大批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答案: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众传媒。 2013年 12月 9日,陕西省正式启动了 “黄帝陵祭典 ”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工作。黄帝陵祭祀具有丰富的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下列对黄帝陵祭祀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评述,正确的是 作为一种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我国社会发展方向 对研究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探索中华文化之源有独特作用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 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产生深刻影响 A B C D 答案: B 试

11、题分析:答题时注意是从文化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两个方 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有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因此 文化决定经济的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 认为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的说法错误; 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 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比其它民族文化更优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 生命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

12、析: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因此 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说法正确但和题意无关, 排除;中华文化比其它民族文化更优越的说法错误;答案: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自信。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星光大道、春晚总动员等电视节目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大众传媒正逐渐取代传统媒体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 B C D 答案:

13、D 试题分析:材料没有体现大众传媒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电视节目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正确;节目创 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体现了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不符合题意;答案: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和文化创新。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充分利用齐鲁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 “走出去 ”战略,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如果你参与 “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 ”研讨会,需要拟定一份发言提纲,你认为最恰当的一组是 A

14、抓住机遇,加速融合,占领国外文化市场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改造提升齐鲁文化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满足国际市场需要 D立足特色,相互尊重,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的主题是 “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 ”研讨会,强调 “走出去 ”。 A加速融合的说法错误;材料强调要充分利用齐鲁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 “走出去 ”战略,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而不是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不符合题意; C“满足国际市场需要 ”的说法错误; “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 ”体现了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交流。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

15、,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因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以和为贵 ”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中华文化崇尚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崇尚 “和而不同 ”的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华民族友好的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是错误的,应该是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而不是一切外来文化, 观点错误; 说法错误,颠倒了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应该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 “以和为贵 ”体现了热爱和平,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现了爱好和平的理念, 观点正确,并符

16、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2013年 10月 27日,河南省汴梁市 17所中小学举行了 “弘扬民族精神、创建和谐校园 ”知识竞赛。该活动诠释了团结进取、自强不息、勤奋上进的优秀品格,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之 所以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 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民族综合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青年学生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而不是民族精神, 说法错误; 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

17、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正确; 是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中华民 族精神教育的原因,答案: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其他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通过回顾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人民斗志提供了重要基地。这表明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

18、开物质载体,通过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答案: 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B 不符合题意; C 和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 D 排除;答案: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韩国某外交官说: “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 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 ”这启示我们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 用 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

19、分析:韩国某外交官说的通过对韩国歌手的喜欢,进而购买韩国商品,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说明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同时也提示我国,我们应当重视文化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说明了文化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正确; 说法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排除;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 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 “最美教师 ”“最美孝心 ”等 “最美 ”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最美 ”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

20、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最美 ”重在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正确;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指的是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扩大大众文化影响力, 说法错误;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可以对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正确; 说法错误;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和大众传媒。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

21、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 “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 可见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是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借鉴了中国的瓷器文化,因此 不正确,意大利生产的青花瓷壶,体现了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符合题意; “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正确;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答案: C正确。 考

22、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 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进一步鼓励中国教育走出去,推动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支持办好孔子学院,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我们在文化 “走出去 ”过程中要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全面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能止步于形式展示,而要着眼于精神演绎 找到与其他文化的共鸣支持,消除文化差异 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革新和创造,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意义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们在文化 “走 出去 ”过程中,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也就是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要全面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

23、精神内涵,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并不断发展创新, 符合题意; “消除文化差异 ”的说法错误;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中 “为政贵在行 ”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全党上下兴起了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的新作风。这表明 A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不断发展 D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答案: B 试题分析: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中 “为政贵在行 ”的思想,以及今天在全党上下兴起的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24、”的新作风,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答案: B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不符合题意; CD和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对于中国人来说,随礼是人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名目繁多的酒席操办,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也使家庭苦不堪言,再次引起了官方的关注。下列关 于 “随礼 ”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礼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 B随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 C随礼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改革或者完全抛弃 D随礼应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并适时调整 答案: D 试题分析:随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礼只有能够顺

25、应社会生活变迁才能促进人际关系,现在的随礼,给很多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将不利于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需要改革, D正确; A与题意主旨不符; B“敢于抛弃 ”错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是民族节日,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 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军表示,我国高度重视中华文化 “走出去 ”,以丰富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更多了解,促进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世界各国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积极发展的、倡导世界和平的中国。中华文化 “走出去 ”有利于 A传播中华文化,消除文化差异 B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强文化渗透力 C汲取世界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D展示

26、中华文化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华文化 “走出去 ”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但 “消除文化差异 ”的说法错误, A说法错误;有利于加 强中外文化交流,但 “增强文化渗透力 ”的说法错误, 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走出去,而不是引进来, C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 “走出去 ”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答案: 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 “为政贵在行 ”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中。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不断发展 D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答案: B 试题分析

27、: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 统文化中 “为政贵在行 ”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中,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答案: B正确;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强调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A显然不符合题意; CD和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孔子第 79代嫡长孙、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孔垂长带领台湾儒学专家董金裕等,在山东图书馆报告厅与家乡父老一起畅谈当代儒学发展。你认为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正确做法是 重视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 新 全

28、面继承,大力弘扬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孔子和儒家思想属于传统文化。对于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正确; 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的说法错误; 全面继承的说法错误,应当是批判继承,排除;答案: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梅州月 中华情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备受全球华人华侨瞩目。该晚会融进了客家元素,体现了岭南风采,展现了客家风貌。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9、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梅州月 中华情 晚会融进了客家元素,体现了岭南风采,展现了客家风貌 ”,这里的客家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也就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答案: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简答题 材料一 2013年 12月 18日, “中国网事 感动山东 ”十大网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此次评选活动旨在通过评选网络正面典型,更好地宣传山东的先进典型人物,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 “美丽山东 ”建设和 “

30、四德工程 ”深入开展。 材料二 在日常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常常面临一些道德冲突,遭遇到世俗功利与良心道德的 “两难选择 ”。 2013年度感动山东网络任务以实际行动,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有网友评论, “爱心和责任是可以感染的,从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到济南大客车司机宋洋,再到潍坊司机宋丰升,爱心在延续,责任在坚守,希望整个社会都被正能量所充斥。 ” (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举办 “中国网事 感动山东 ”十大网络人物评选活动的意义。( 8分) (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我们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6分) 答案: ( 1) 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

31、进人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加强 思想道德建设。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山东。 ( 2)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的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立足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 试题分析:( 1) “中国网事 感动山东 ”十大网络人物评选活动,是对社会中思想道德模范的认可。因此,作答本题时主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

32、答案:,一是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三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2)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如何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求我们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 在行动。 考点: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综合题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

33、展览时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 “中国梦 ”的实现。 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 “中国梦 ”的实现。 答案: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优秀的中 国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推动 “中国梦 ”的实现。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

34、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 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试题分析:作答本题时注意答题范围为传统文化的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组织答案:,一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动 “中国梦 ”的实现;二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 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三是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助推 “中国梦 ”的实现。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 材料一 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截至 2

35、012年底 ,全国 3076个公共图书馆、 3301个 文化馆 、 4057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实现了无障碍 、零门槛 进入 ,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 的文化素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 1)分析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4分) 材料二 2013 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文化教育与媒体支出 540.54 亿元,增长 9.3%。逐步解决文化事业费支出比重过低的问题,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这些财政支出将优先用于支持涉及农村和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保障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大国家重点文物和大遗址保护力度,加强新闻媒体国

36、际传播能力建设。 ( 2)从文化生活角度,论述财政支持上述文化建设项目的意义。( 6分) 答案: ( 1)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的基本文 化权益,发展公共文化项目,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共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每要点 1分,共4分) ( 2) 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文化影响人来自于一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有利于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

37、。( 2分) 重点文物和大遗址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保护国家重点文物和大遗址 可以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夯实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 2分)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我们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加强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分) 试题分析:( 1)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 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乡镇综合文化站,体现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的基

38、本文化权益;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体现了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 2)材料中的文化建设项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有利于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二是重点文物和大遗址,这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三是加强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大 众传媒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的影响和公益性文化事业,传统文化和大众传媒。 材料一

39、 中国的文化早就有兼取众长以为己美的优良传统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宗教为例:在中国的许多寺庙中,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佛教之所以能够彻底中国化,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宽宏包容;而基督教传入中国,不仅没有动摇中国的家庭关系,反而接受了中国的祭礼仪典。 (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理解这一特点? 材料二 当前我国的电视荧屏色彩纷呈,极大地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有些电视节目出现了低俗化、庸俗化倾向;嘉宾制造假身份、恶意嘲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思想和言论传播 为净化电视荧屏传播正能量,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广电总局近年多次出手整

40、顿电视荧屏。 (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国家应该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答案: ( 1)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 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 2)国家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应积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挥社会主义文化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

41、导地位。 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 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试题分析:( 1)考查课本基础知识,较简单。 “中国的文化早就有兼取众长以为己美的优良传统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对于如何理解,简单的阐述一下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含义,以及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作用即可。 ( 2)作答本题时注意主体是国家,国家应该怎样发展大众文化。首先指出材料中文化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令人忧虑的现象,因此国家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之后,进一步阐述国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如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的文化;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等。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大众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